统计业务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统计法的基本含义●统计法的特点●统计法的作用第一节统计法的基本含义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具体地说,统计法规定了统计的组织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活的、统计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统计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统计调查者的职责、职权,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或不履行职责、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理解点:1.统计法不是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2.统计法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原则、特点和作用,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统计法的特点统计法与其他规范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理解点:特殊性是针对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设速描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关系,还有对民间调查的管理关系。
二是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理解点: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
比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
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统计法的作用一、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首先,《统计法》第三条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以法律的形式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从体制上、组织上提供了保障。
其次,统计法为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1.描述性统计公式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最基础和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以下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公式:- 平均数(Mean):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其观测值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总和 / 观测值个数。
- 中位数(Median):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中位数 = (n + 1) / 2,其中n为观测值个数。
- 众数(Mode):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对于连续数据,可通过分组频数表找出众数。
- 极差(Range):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公式为: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2.概率公式概率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概率公式:- 频率概率(Empirical Probability):指事件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为:频率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总试验次数。
- 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Multiplication Rule for Independent Events):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它们共同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 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条件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条件出现次数。
- 贝叶斯公式(Bayes' Theorem):指用于计算在已知事件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P(A,B) = P(A) * P(B,A) /P(B),其中P(A)和P(B)分别为事件A和事件B独立发生的概率,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3.假设检验公式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判断统计样本与总体之间关系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假设检验公式:- Z检验公式(Z-test):适用于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的情况下,比较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差异。
统计应知应会知识
统计应知应会的知识包括以下部分: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其核心是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样本是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此外,标志和指标也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可以用非数值或数值来描述,而指标则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2. 统计量的计算:统计量是样本的特征,它是样本观测量的一个已知函数。
常见的统计量有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
这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特征。
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在假设检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显著性水平α,并利用P值来进行判断。
P值是指观察到的概率值,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拒绝原假设,否则接受原假设。
4.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判断不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以及预测因变
量的值。
6.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展示数据的常用工具。
通过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等。
统计业务知识(一)统计法规一、基本统计法律规范: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行政规章。
二、统计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①统计管理体制应当是集中统一的;②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③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2、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①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①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②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③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4、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①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②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③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④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⑤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5、统计资料保密原则:①依法保守国家秘密;②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③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④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受法律保护;三、统计管理体制1、统计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中型;二是分散型;2、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主要表现在:①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以双重管理为主(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岗位;部门统计系统);②经费管理方面: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③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对统计业务具有领导权或指导权)。
四、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1、①统计机构分为: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②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型业务主管部门;一类是综合性业务主管部门。
相应的,部门统计机构也分为这两类。
2、统计人员的职权,包括:①统计人员按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②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相关的问题询问相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统计业务知识统计业务是指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来整理和解释现象、规律和趋势的一种专业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统计业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统计业务需要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技能。
数据收集是指从不同来源获取数据的过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
而数据处理则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加工,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掌握这些技能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统计业务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业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常用的统计软件和分析方法,如SPSS、Excel等,并且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业务人员还需要通过直觉和专业知识,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统计业务还需要具备数据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数据可视化是指通过图表、图形和图像等方式,将复杂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直观和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加强数据的传播和推广。
报告撰写则是指将统计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包括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素,以便决策者了解和运用统计数据。
统计业务人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写出准确、简洁和可读性强的报告。
最后,统计业务还需要具有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业务人员通常需要与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
这就要求统计业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统计业务是一项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从数据收集和处理到数据分析和解释,再到数据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统计业务人员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并且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统计方面工作知识统计方面的工作知识是指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统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无论是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科学研究还是经济分析,统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数据采集: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采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设计或者从已有的数据库中获取。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样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和保存。
2. 数据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排序、分类、筛选、填充缺失值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3. 数据分析:统计工作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来进行。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4. 数据报告: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
数据报告应该包括数据的分析结果和相关的推断,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建议。
数据报告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呈现。
5.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一种直观和有效的展示数据的方式。
通过使用图表、地图、仪表盘等工具,可以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形式。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趋势和关系。
6. 统计软件:在进行统计工作时,通常需要使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SAS、R、Python等。
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7.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统计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等。
只有数据质量得到保证,才能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8.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对数据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
通过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预测和解释。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统计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内容;推论统计则是从部分观测数据推断出整体数据的性质。
1.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观察值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观察值。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对总体的推断。
2.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特征值,如总体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是样本的特征值,如样本均值、标准差等。
通过对统计量的研究,可以对参数进行估计。
3.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是研究对象中的一个特征,它可以是定量型变量(如身高、体重)或定性型变量(如性别、学历);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比较的数据,定性数据是以性质或类别来表示的数据。
4.测量尺度测量尺度包括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义尺度是用于分类的尺度,没有顺序或大小关系;顺序尺度是用于分类,但有顺序关系;间距尺度是用于度量距离和大小关系,但没有绝对零点;比例尺度是度量距离和大小关系,并且有绝对零点。
对于不同的测量尺度,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它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内容。
1.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指数据集中的位置,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平均数,中位数是数据值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反映了数据集合的分散程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方差是各数据值与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3.分布形态分布形态是指数据分布的形状,包括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等。
对称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呈现出对称形状,偏态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不是对称的,峰态分布是指数据集中的数据值分布的尖度情况。
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摘要:一、统计业务知识概述二、统计业务知识体系1.统计基础知识2.统计调查方法3.统计数据处理4.统计分析与应用三、统计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数据分析与挖掘2.预测与决策3.信息发布与传播四、我国统计业务知识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推动统计业务知识发展2.跨学科整合拓宽统计业务知识领域3.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承正文:一、统计业务知识概述统计业务知识是指在统计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它涉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多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统计业务知识在政府决策、企业管理、市场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统计业务知识体系1.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包括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是从事统计工作的前提。
2.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涉及抽样调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是获取准确、有效数据的关键。
3.统计数据处理统计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汇总、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正确处理数据是保证后续分析工作准确性的基础。
4.统计分析与应用统计分析与应用是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等提供依据。
三、统计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运用统计业务知识,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策略等提供支持。
2.预测与决策利用统计模型和分析方法,可以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发布与传播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需要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发布和传播。
这需要运用传播学、信息论等相关知识,使统计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我国统计业务知识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推动统计业务知识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也要求统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基本业务知识是指在各个行业和岗位中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等领域,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来进行工作和决策。
下面是对几个主要的基本业务知识的介绍。
1.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开展各项活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管理等内容。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渠道管理、品牌建设等手段,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销售的过程。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量和利润,并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活动中对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的过程。
它包括财务规划、资金筹集、投资决策、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内容。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利润。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方面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发展的过程。
它包括招聘、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员工培训等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招揽和留住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5.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等内容。
生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6.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之间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的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运输、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等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地到达顾客手中。
以上是对几个主要的基本业务知识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这些基本业务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出准确的决策,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不论是从事哪个行业和岗位,都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
统计基本业务常识一、统计法1.2009年6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新修订的《重庆统计管理条例》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7章50条,自2013年5月1日实施。
3.乡镇统计属双重指导关系,业务直接受县统计部门管理。
人员变动须针求上级统计部门意见。
二、基本业务术语1.统计“四大工程”是指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收集与处理软件平台、企业网上直报2.三个提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3.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可概括为“7有8化”即,“七有”(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八化”(业务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报表标准化、原始记录和台帐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调研指导日常化、业务培训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4.统计“四大格局”:大生产,大服务,大宣传,大执法。
5.“四条红线”:一是务必坚持“先进库、后有数”、“要进库、走程序”的要求,绝不允许在基本单位名录库上造假,编造虚拟单位。
二是所有企业填报的统计报表,都要通过网络直接由企业上报国家数据中心,杜绝任何形式的代填代报。
三是始终恪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任何机构和人员不得在数据采集系统上自行企业原始统计数据。
四是确保企业独立上报,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企业独立真实上报数据。
6.三上企业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的划分: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的划分。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三、普查1.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年份实施。
标准时点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2.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进行。
2024统计师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有50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第1题:沿着个人需求曲线,当()时,需求量增加。
A.价格上升B.价格下降C.消费者收入减少D.消费者收入增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就一般商品而言,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为负,表明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
第2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是()。
A.银行存款B.原材料C.管理费用D.固定资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管理费用是损益类会计科目。
第3题: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先通过()账户进行归集。
A.生产成本B.固定资产C.在建工程D.物资采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如果企业购入的是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将购入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相关税费等)和发生的安装调试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进行归集,待安装调试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将“在建工程”账户所归集的全部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从“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第4题:关于供求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增加B.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数量减少C.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上升D.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则均衡数量下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影响: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加;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减少。
B错误。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影响: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
C、D错误。
第5题: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财政赤字将会增加的是()A.经济衰退时期B.经济繁荣时期C.高通货膨胀时期D.低失业率时期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支出一般会大于财政收入。
统计业务知识一、统计业务简介统计业务是指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统计业务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国民经济核算、价格监测等方面。
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对国家或地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人口普查通常每十年进行一次,由国家或地区政府主导组织实施。
在中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是2020年。
三、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指对国家或地区内企业和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企业数量、规模和产值等方面的信息。
经济普查通常每五年进行一次,由国家或地区政府主导组织实施。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主要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每年进行一次,由国家统计局等机构负责。
五、价格监测价格监测是指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价格调控政策。
价格监测通常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机构负责,包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等指标。
六、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统计业务的核心环节,包括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现代统计业务通常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七、统计报告发布统计报告发布是统计业务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编制报告,并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现代统计报告通常采用多种形式发布,如纸质报告、电子文档和网站等方式。
八、统计法律法规为保障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各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
在中国,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管理条例》等。
九、统计业务的重要性统计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摘要:一、统计业务知识概述1.统计业务的定义2.统计业务的作用和意义二、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主要内容1.统计业务的基本理论2.统计业务的方法和技巧3.统计业务的实践应用三、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特点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2.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3.反映我国统计业务的发展趋势四、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建议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及时关注统计业务的新动态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统计业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
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是对统计业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系统梳理,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实用的统计业务知识。
一、统计业务知识概述统计业务知识主要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方面。
统计业务既包括描述性统计,也包括推理性统计。
统计业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为国家决策、企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主要内容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涵盖了统计业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基本理论部分包括概率论、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方法和技巧部分包括描述性统计、推理性统计、回归分析等。
此外,新版知识体系还注重统计业务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宏观经济分析、产业研究、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方法。
三、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特点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从基本理论到实践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计业务知识体系;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反映我国统计业务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实际需求,为我国统计业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建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逐步掌握统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可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提高自己的统计业务能力。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教学内容1.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求平均数的公式是: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小明五门科目的成绩分别为80、90、85、75、95,求他的平均成绩。
2.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值,它将数据分为两个等长的部分。
求中位数的公式是:若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数据;若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和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班级30个学生的身高数据为160、158、165、170、155......,求他们的中位数。
3.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求众数的公式通常没有固定的数学表达,需要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众数的统计方法和应用,如统计一组数据中的最常出现的年龄段。
4.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
标准差的公式如下:标准差= sqrt( (∑(xi-平均值)^2) / (n-1)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统计一个样本中学生的成绩的离散程度。
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相关系数的公式如下:相关系数 = cov(X,Y) / (std(X)*std(Y))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例如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6.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以上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统计方法。
方差分析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较为繁琐,通常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
7.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来预测或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的公式如下:Y=α+βX+ε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拟合方法和模型评估等。
统计员基础知识
统计员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有关特定主题或领域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统计结果和报告。
统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等。
他们还要熟悉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掌握统计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技巧。
此外,统计员还需要熟悉并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和工具,如SPSS、Excel和Python等。
在数据收集方面,统计员需要了解调查方法和样本设计原则,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他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统计员在数据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手段,他们能够揭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统计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与其他部门或团队合作,了解需求并向他人解释数据分析结果。
为此,统计员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统计概念和结果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传达给非专业人士。
综上所述,统计员需要掌握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熟悉统计软件和工具,具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帮助统计员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2021版统计业务知识
摘要:
1.统计业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2.2021 版统计业务的主要内容
3.2021 版统计业务的特点和亮点
4.2021 版统计业务的实施和应用
5.2021 版统计业务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统计业务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提供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和知识的活动。
统计业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2021 版统计业务是我国最新的统计业务标准,它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等内容。
2021 版统计业务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统计业务内容,还加入了大量的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使得统计业务更加科学、准确和有效。
2021 版统计业务的亮点之一是它的数据分析部分,这部分内容引入了现代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统计业务能够对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提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和知识。
2021 版统计业务已经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和知识。
2021 版统计业务的实施和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
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打印版(统计法)一、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的科学。
统计学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广泛应用及其相关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
1.2 参数与统计量在统计学中,参数是描述总体的指标,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的指标。
1.3 变量变量是研究对象的某些性质或特征,分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
1.4 度量尺度度量尺度是对变量所属类型的分类和描述,分为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率尺度。
二、统计学基本原理2.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以一定的概率和方法选择出的样本。
在进行随机抽样时,必须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2.2 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是指在满足条件下,样本的平均值趋近于总体的均值,同时样本的标准差也趋近于总体的标准差。
2.3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它表示在一段固定时间内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2.4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性分布,它是以均值为中心对称的钟形曲线。
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中应用非常广泛。
2.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以统计方法为手段,根据随机抽样的样本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方法。
在假设检验中,需要确定显著性水平和检验的假设。
三、统计学应用3.1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对样本或总体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3.2 调查数据质量检验调查数据质量检验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和评价,以判断数据是否可靠和有效。
3.3 网络调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调查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络调查的优点是样本量大、成本低,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3.4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计算和模型分析,以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3.5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通过图像、图表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以便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四、统计资料的表达4.1 数据报表数据报表是将数据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
统计业务知识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工作期限是指( )。
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答案:A2.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城乡结合部地区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在本市的生活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答案:A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数额答案:C4.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答案:C5.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5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答案:C6.一个开口组距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600以上,其相邻组的下限为400,则该数列最大组的组中值应为( )。
A.500B.650C.700D.800答案:C7.时点指标的数值( )。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B.通常连续登记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D.具有可加性答案:A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5%,实际增长9%,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4%B.180%C.103.81%D.3.81%答案:D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答案:D1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D.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答案:B2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B.5C.3D.1【答案】D22.最新修订的《统计法》明确规定,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1千元以下B.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C.1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答案】A23.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全体公民C.企事业组织D.企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答案】A【解析】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
24.对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统计行政处罚C.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通报批评【答案】C【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2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
A.行政处分B.行政处罚C.刑事处罚D.民事处罚【答案】B【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6.对于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依法追究()。
A.司法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法律责任【答案】D27.根据《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答案】D28.()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范畴。
A.责令改正B.记过C.拘役D.没收违法所得【答案】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9.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的规定,某企业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国家统计局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D.统计法制机构【答案】C31.统计资料管理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是( )。
A.统计资料的审批B.统计资料的审核C.统计资料档案管理D.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答案:B32.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应当在公布后( )内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A.15日B.10日C.3日D.5日答案:B33.《统计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的主体是指( )。
A.个体工商户B.企业事业组织C.统计调查对象D.公民个人答案:C34.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行政警告B.开除C.通报批评D.取消荣誉称号答案:C35.下列主体中,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的统计调查对象是( )。
A.社会团体B.国家机关C.事业单位D.农户答案:C36.国家机关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 )。
A.通报批评B.警告C.罚款D.废止答案:A37.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应当( )。
A.依法追究行政责任B.依法给予行政处罚C.依法承担民事责任D.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答案:C38.《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对企业事业组织的最高罚款额度是( )。
A.1万元B.5万元C.3万元D.10万元答案:B39.统计行政机关对给予( )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组织听证。
A.罚款B.通报批评C.警告D.较大数额罚款答案:D40.企业事业组织对统计行政机关作出的( )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执法检查查询书B.催报通知单C.行政处分决定D.行政处罚决定答案:D1.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和()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统计制度B.统计方法C.统计标准D.法规性文件【答案】A2.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以少报多B.以多报少C.凭空捏造D.故意多报【答案】A3.统计违法行为瞒报统计资料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在主观方面必须()。
A.故意B.过失C.有过错D.恶意【答案】C【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这种统计违法行为具有三个特点:①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②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形式;③行为人在客观上有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4.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这种行为属于()。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统计误差【答案】A【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其行为属于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5.某乡实有养殖业7种,年实际收入的总值为70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为增加自己的业绩,故意多编造了2种养殖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总收入15万元,致使该乡的养殖业收入总值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该乡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B.瞒报C.伪造D.编造【答案】C【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题中该乡的行为属于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6.某县领导在审核本县统计员汇总的工业产值统计报告后,觉得产值太低,便亲自动手改动了全县工业产值的统计报表,并要求其按照改动后的数字上报。
此领导的行为属于()。
A.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B.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C.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D.统计监督行为【答案】B【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题中这位领导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7.某县统计局人口统计科电话催要报表时,因与县计生委统计员陈某发生口角,陈某遂表示不给县统计局报送报表。
报表期满后,县计生委也未向统计局报送人口统计报表。
县计生委的行为()。
A.不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B.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C.可以按拒报统计资料论处D.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答案】B【解析】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行为。
本题中,县计生委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因此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8.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
该县长的行为属于()。
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C.干涉正常统计工作的行为D.履行职权的行为【答案】B【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9.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B.瞒报C.篡改D.迟报【答案】B【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项,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C项,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D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