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梦令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以写夜为背景,通过风雨的渲染,写出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深夜中的一场风雨。
这两句词所用的“如梦令”和“浓睡不消残酒”都是李清照常用的手法,体现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故乡,春天的景色应该是绿树茂盛、红花凋零,以此来表现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用形象的描写,写出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词所用的“浓睡不消残酒”和“雨疏风骤”都是李清照常用的手法,体现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深夜中的风雨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深情款款,感人肺腑。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不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拓展:
李清照 (1084 年 -1155 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和音乐家。
李清照的词作多为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以写夜为背景,通过风雨的渲染,写出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运用了李清照常用的手法,如“如梦令”、“浓睡不消残酒”、“雨疏风骤”等,
体现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诗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翻译赏析《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
其全文如下: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前言】《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
这首词是词人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
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
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
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
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
词作短小而精练,也很有生活气息。
足见功力之深厚。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①遥夜:长夜。
②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③梦破:睡梦被惊醒。
窥:在隐僻处偷看。
鼠窥灯:谓饥鼠Org 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情景相似。
④侵被:透进被窝。
⑤无寐:睡不着。
【翻译】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
北风紧吹,驿亭深锁。
我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一只老鼠正在油灯下偷窥。
风霜送来清晨的寒气,透过被子都能感觉到。
正在想睡而不能入睡之时,门外马声嘶鸣,赶路的人们已经起来了。
【鉴赏】秦观一生,因涉党祸屡遭贬谪。
1096年(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
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
“如水”、“风紧”,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
似一股无形的力在肆意捏挤,取境也随之由远拉近,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
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空间的闷压至最大限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注词释义
常记:常常记起。
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兴尽:尽,达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
兴:兴致。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
鸥鹭:鸥,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
●古诗今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
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赶快划呀,赶快划呀。
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名句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这首词《如梦令》,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酒后回家),创造一个微醉最佳的境界(误入藕花深处),表现一种豪放潇洒的风姿(争渡,争渡)。
这些都围绕“酒醉”来表现的,酒醉使诗人晕头转向,酒醉使诗人鬼使神差,酒醉使诗人振奋不已。
“酒后微醺乐悠悠”,它给人感觉到喝醉了酒的女诗人生活多么潇洒、柔美、飘逸,英姿勃发。
古诗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翻译赏析《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作者为宋朝诗人严蕊。
其古诗全文如下: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翻译】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颜色红白相间,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
【赏析】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
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
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
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
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
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着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
实在少此一笔不得。
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结笔仍是空际着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
“曾记。
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
“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
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
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
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
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
《如梦令》李清照古诗《如梦令》李清照古诗引导语: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下面就是这2首古诗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①溪亭日暮②,沉醉③不知归路。
兴尽④晚⑤回舟,误入⑥藕花深处。
争渡⑦,争渡,惊⑧起一滩⑨鸥鹭。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句注释①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②日暮:太阳落山、黄昏、傍晚。
③沉醉:大醉。
④兴尽:尽了兴致。
⑤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通,迟。
⑥误入:不小心进入。
⑦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渡,在水面前行。
⑧惊:惊动。
⑨一滩:满滩。
白话译文/《如梦令》[李清照]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
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
怎么出去,怎么出去,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创作背景 /《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景色分析/《如梦令》[李清照]分析:从词面上来说:这首词当是一篇回忆之作。
物象:西亭,日暮;归路;回舟;藕花深处;渡;惊起一滩鸥鹭。
意象:常记;沉醉,不知;兴尽;误入。
争。
图景连接与赏析:日暮时分,夕阳西坠,晚霞染红了西方的天际。
远望湖中的凉亭上,一群少女在尽情的嬉闹和玩耍,她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完全忘记了已晚的天色。
等到天色已暗,景色朦胧时,这群意犹未尽的女孩子才恋恋不舍的滑着小舟回家。
结果她们却把小舟滑进了一望无尽的荷花当中。
在说笑和惊叫当中,她们又争着把小舟往外滑,把栖息在沙洲上和荷花中的水鸟全给惊飞起来了。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词坛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情感细腻、文笔优美,表达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李清照的众多作品中,有几首尤为脍炙人口,成为她最有名的十首词。
本文将介绍并赏析这十首词,并分享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1.《如梦令》如梦令,听风吹雨过庭前。
听雨淅沥,滴落在琉璃瓦上,深夜无眠。
如梦一场,梦境中情意绵绵。
这首《如梦令》以婉约、柔情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梦中情人的深情思念。
2.《如莲》如莲轻寒,不忍触碰,君子之袖。
如莲温润,水面荡漾,君子之心。
这首词通过描绘莲花的美丽和高尚,表达了女性对理想男子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3.《如梦令》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树临风美少年,插茱萸,应嗟历乱离索。
这首词描述了重阳节的萧索氛围,表达了作者在离乱之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
4.《如梦令》昨夜舟中梦,红楼一度闻乌啼。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露滴滴润琼楼,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丝长寄相思意。
这首词描绘了思念之情,通过写即景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5.《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伤心、凄凉的扫描描绘了空寂的冬夜,无奈中散发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通过描绘寂寞的秋夜和思念之情,展示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
7.《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相思树,绿暗红稀。
这首词以感伤的口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惆怅,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8.《定风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沈浸旧事又思量,唯有泪千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首词以悲凉的词句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挂念,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伤感。
9.《如梦令》君上一回顾,我上便成空。
白云千载空悠悠,冯唐无衣·能有几时回首。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望。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
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
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
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
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
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擅长白描手法。
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极强,但流传不多。
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简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以下是李清照描写秋天的九首诗词: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行香子·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如梦令·春情》春情已了无多事,只是人生一场梦。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8.《如梦令·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这些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她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些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寂寥。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李清照的十首诗概述这份文档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家李清照的十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而著名。
1. 《如梦令》李清照的这首词描绘了作者饱含深情的告别心情,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以优美的描写手法描述了李清照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思念儿时的游玩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家人离别的情景。
3. 《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自己丈夫的痴情,形容了她永不停歇的寻找丈夫的追思之情。
4. 《点绛唇•寂寞深闺》通过描述寂寞深闺中容颜渐衰的女子,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婚姻和爱情的痛苦思考和无奈。
5. 《武陵春•春晚》这首词以春晚的喧嚣与宁静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忧伤,表达了李清照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6.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通过独特的意象描绘了长夜漫漫的愁绪和心中的不安,展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懊悔和思考。
7. 《醉花阴•薄暮看花愁不尽》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青春逝去的惋惜感,向读者传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怀旧的情绪描绘了李清照对古代辉煌时光的怀念,同时展示了对现实困境的思索和反思。
9.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家乡情怀,表达了李清照对过往岁月和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10. 《浪淘沙令•漫漫回首尽千帆》这首词以船过中流砥柱岩的情景描绘了李清照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生轨迹的追忆和反思。
结论李清照的十首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思索,她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们思考情感和人生的重要参考。
如梦令译文及赏析(以下为正文,未按给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如梦令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作品描绘了诗人离别心情的起伏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具有浓郁的离愁别绪。
下面是这首诗的英文译文及赏析。
DREAM-LIKE SENTIMENT: Translation and Appreciation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The bright day fades upon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earning to view a thousand miles, I ascend another floor.楼房拔地起,四面环山岗。
The towering building stands tall,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 all sides.遥见一条河,碧波荡漾长。
From afar, a river comes into sight, its green waves rippling endlessly.此地别要洞,中有杜宇声。
This place, an isolated cave, where the sound of cuckoos can be heard.不知何年月,到此曾来征。
In an unknown year and month, I came here to conquer.来者是缥缈,别后如残梦。
Those who came were ethereal, and after parting, it feels like a lingering dream.几度归来意,累累鸟雀鸣。
Returning several times, the feeling of longing grows, and the birds chirp in multiples.相思本无意,寂寂在深情。
如梦令,李清照(共10篇)如梦令,李清照(一): 《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有两首来着的.其一:《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二:《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二): 李清照写的如梦令意思是什么如梦令是词牌名这首词李清照写了两首,两篇的原文翻译分别是:(常记溪亭日暮.):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风小雨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该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如梦令,李清照(三): 李清照的资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有两首,两首的意思都要!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如梦令》李清照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注释:常:常常;时常.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陶醉. 回舟:乘船而归.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 藕花:荷花.争:抢渡,加紧划船.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如梦令》李清照2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试问卷帘人④,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⑤.【注释】①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④卷帘人:有学问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译文】昨夜雨点疏落风势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觉也消不了残留的醉意.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鲜嫩. 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应该是叶儿茂盛花儿凋零如梦令,李清照(四): 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那首更好为什么两首如梦令分别是《如梦令》李清照1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2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个人感觉,第2首更符合我欣赏的风格,“绿肥红瘦”中“绿”指绿叶,“红”指红花,词人用"肥""瘦"二字分别形容绿叶和红花,将植物拟人化,更加形象生动贴切,且独辟蹊径,将肥瘦二字借物抒情,表达自己落寞的心情.第一首很好,但是第一首表达的是一种游尽余欢的感觉,虽全无一个乐字但是全词透露着一种欢乐的情绪,而第二首词全又海棠写出了一种淡漠的愁绪.两首如梦令的时间也是不相同的,第一首写于1099年,当时词人16岁,第2首写于1100年,词人17岁.正值青春年少的好时光,一年的时光,就算不能让一个人有质的改变,也能让一个人有量的积累.一年,也让词人的思想眼界阅历有了改观和积累,所以从内涵上说,第二首相较于第一首是更有含义的.古往今来,悲剧远远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这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更另人刻骨铭心的意义,这个理论放于这两首词也是一样的,因为悲剧有一种哀伤的美丽,更让人觉得惊艳,第二首的海棠便给人以这样的美的感觉.故而第二首更好.PS:回答到此结束,嘿嘿,这个是我第一次回答问题哦,谢谢支持~~如梦令,李清照(五):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选择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六): 如梦令李清照,鉴赏这首词,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如梦令,李清照】很有诗意的词,作者李清照对那少女时期的怀念.常常记得那边溪亭,日出到日落.我坐在船上,喝点小酒,周围的美景令我沉醉其中,我享受着这段美好的时光,却不想是忘记了时间.直到黄昏的光洒下,日渐西沉,才想到要回去.却忘记了路线,进入了莲花丛中.我只想快些走,却惊起了那些在附近栖息的水鸟,它飞到了很远的路上.那样的景色,盛开成片的莲花伴着莲叶,在船上喝点儿美酒,享受着这安静美好、只属于自己的时光.却不想时间飞速流逝,忘记了时间.很多人都是玩的嗨才想要回去,作者也一样.她用柔美的词语,组成了这如梦令确实如梦一样.如梦令,李清照(七): 如梦令李清照(争渡)有两首: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八): 根据李清照的《如梦令》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如梦令,李清照】有一天早晨,李清照很想出去玩,就把自己的伙伴叫出去逛一逛,她们划船来到湖边亭子上,那里的湖真美,湖面一会儿静的像一面镜子,一会儿,一阵微风吹过来, 湖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波光粼粼.湖堤边生长着亭亭如盖的柳树,风一吹,柳树便抖起自己的“秀发”让人们赞叹.我说“既然景色这么美,何不借酒助兴呀!”我们就从船上拿来酒菜来边吃边喝边作诗,也猜酒令,我们玩得兴致勃勃.知不变喝多了!湖面上还有美丽的荷花荷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婀娜多姿,那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拥拥挤挤,重重叠叠,荷花更美,淡红色的花瓣向四周伸展开,花心里长着金黄色的莲蓬.李清照拍着手指着水中鱼儿说“看,快看,水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水中嬉戏呢!”有黄的鱼,黑的鱼,还有橙色的鱼,那些鱼悠然自得地游着,他们看得着了迷.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天空中布满了星星,地上好像被一张温柔的黑地毯盖住了,这时她们着了急,连忙摸索着上了小船,她们划着划着来到了荷花池,李清照一摸说“不对呀,怎么有花呀!”她们又向回划,可是,又被一个荷叶拌住了,她们又拼命地划,那击水声,“扑嗵嗵”一下惊飞了好多沙鸥和白鹭,她们“哈哈”地笑个不停.她们玩得真是兴致未尽!如梦令,李清照(九): 如梦令李清照这首词当中"试"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如梦令,李清照(十): 如梦令李清照中“绿肥红瘦”在词中是什么意思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昨夜雨急风狂,这个季节正是花儿开得很艳很美的时候,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难以成眠.不得已,只有喝点酒赖以排遣.一觉醒来,头还是昏昏的,但心中悬悬之事,却未为梦断.这时,她听到外间的丫鬟收拾屋子,启户卷帘.便急问道:海棠花怎么样了丫鬟笑着回道:还好,昨夜又是风又是雨的,可海棠花一点也没受影响.词人心下叹道:唉!你知道什么!你再细看,难道看不出那红的少了而绿的多了吗!“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李清照翻译。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如梦令翻译第一篇如梦令翻译:如梦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全诗如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
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引导语:李清照的《如梦令》,大家学习过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遥想锦绣时年,日暮见溪亭,风光无限。
却道光阴惹人怜,醉意梦浓忘归路。
兴致初染,泛舟觅归程,须臾踏进藕花深处,无奈愁容上眉梢,怎渡怎渡。
不耐鸥鹭各处,飞无措。
这首《如梦令》,吟来好似赏画。
望见一片绿意浓浓,妍丽清秀的女子,身着粉衣长裙,被藕花包围,尽染其中,尤见惊容。
泊舟处,一群鸥鹭四起,纷飞天际。
绿的藕叶,粉的衣着,灰的白的鸥鹭,一滩清水,夕阳染遍,画中女子醉意初浓。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暮春时节,在风雨交错的.夜晚,聆听窗外雨声连绵。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是宋代李清照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写于元朝洪武十四年。
在这首诗里,李清照表达了她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对梦想的不断追求。
在这首诗中,李清照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仿佛夜梦变成真实,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欢畅。
“春梦无计入珠帘”、“更添新愁”、“流转更觉绿”,这些表达,都在形象地表达着春天的芬芳与活力,以及春天对人们心灵的洗涤,让人们无数次回味无穷。
总之,《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优秀作品,它不仅深深描绘了春天的美妙,而且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追求,令人流连忘返。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为通假字,同“怎”,读作zěn,意思是怎么,怎样才能。
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念奴娇最经典的十首诗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念奴娇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女性诗人。
她的诗学技巧以及对爱情、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使她的作品至今依然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介绍念奴娇最经典的十首诗,探讨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二、念奴娇的诗歌风格念奴娇的诗歌风格兼具诗性和现实主义。
她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同时,她的诗歌又常常反映她对生活的真实观察和感悟,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把握。
三、她最经典的十首诗1. 《锦瑟》•诗句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句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 《如梦令》•诗句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诗句二:“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 《如梦令》•诗句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句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 《如梦令》•诗句一:“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诗句二:“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 《如梦令》•诗句一:“忍顾鹊桥归路,两处悲秋发。
”•诗句二:“白玉京华须破,浅斟低唱醉。
”6. 《如梦令》•诗句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诗句二:“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7. 《如梦令》•诗句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句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 《如梦令》•诗句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句二:“如今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9. 《如梦令》•诗句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句二:“忍教啼饥,托揽辘轳之鸣。
”10. 《如梦令》•诗句一:“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
”•诗句二:“浮舟千载云中路,共谁携手同舒眉。
”四、诗中的主题念奴娇的诗歌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自然和生活等方面。
1. 爱情:念奴娇笔下的爱情丰富而深沉,她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痛苦和渴望。
她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刻画了爱情的美丽和残酷。
2. 自然:她以自然为题材,以风景与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翻译及赏析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一)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
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注释」⑴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
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⑵“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⑶木叶:树叶。
⑷“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
又见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
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
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
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
“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