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物质运输的器官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32
物质运输的器官第2节运输物质的器官二、心脏是“生命之泵”教材分析心脏是“生命之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血液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地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地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循环的动力器官。
本节重点内容是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8条血管以及两组瓣膜和其作用。
难点是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关系。
学生分析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如何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心瓣膜的开关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说出心脏的位置、心输出量的概念。
技能性目标尝试解剖哺乳动物的心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运用心脏结构的基础知识,尝试分别向与心脏四腔连通的血管注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心脏健康的道理。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课前准备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解剖刀、镊子、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引入:我校一位物理老师,因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而施行心脏换瓣手术,但终因机体排异反应死去。
我们知道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死亡。
据专家测定,心脏平均每昼夜向全身大小血管输送血液重达4吨,心脏为什么能够永不疲倦地工作呢?课题:二、心脏是“生命之泵”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请同学们体验自己的心跳。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血管的分类和功能。
知道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血压和血流动力学。
血液的凝固和抗凝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验法:进行心脏和血液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准备:教材、教案、PPT等。
3. 实验室准备:心脏和血液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 展示:使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实验:进行心脏和血液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设计清晰易懂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心脏结构功能、血管分类功能、血液组成功能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案主备人:时间: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通过课本里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血液是生命之源,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
都要通过血管,因此,分清血管的类型显的尤为重要。
你们对血管有哪些认识?(二)预习:1、血管可分为、和三种。
2、在血管里血液流动最快的是,血液流动最慢的是。
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
3、什么是毛细血管?它具有哪些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4、在我们的手上看到的一条条“青筋”是哪一种血管,它具有哪些特点?(三)、探究:1、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所切的脉是哪种血管?它具有哪些特点?2、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哪些结构可以防止血液倒流?3、小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并讨论:4、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用浸湿的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的,在低倍镜下看到尾鳍中最小的血管是,只允许红细胞通过它。
(四)检测1、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队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叫;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的和之间的血管。
2、手臂上看得到的血管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属于。
3、某人受伤,如果血液缓慢渗出,颜色暗红,则受伤破裂的血管是;如果血流喷出,颜色鲜红,则受伤破裂的血管是。
4、高血压患者多因为血管硬化引起的,这里的血管指。
“打吊针”输液,药物直接进入的血管是,肌肉注射的药物,最先进入的血管是。
5、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6、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管道()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四、教学反思: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教学案主备人:张立玉时间: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三种血管图,能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重点)(2)由血流的方向能区分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重点)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难点)(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尝试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血管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来做几个小活动:1.在你的胸部偏左下方摸一下,有没有跳动的感觉?这是什么器官在跳动?2.除了心脏以外,我们还能感受到某些部位在跳动。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没有跳动感?有没有节律?想一想,跳动的器官是什么?其实,此处跳动的是的一种血管,叫做动跟着老师做:用手摸自己胸部左下方,感受心脏的跳动。
跟着老师做动作,感受动脉血管的存在。
通过3个活动,让学生亲手摸、亲眼看、亲身感受到血管的存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在粗细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3)观察血流有没有一定的方向性?(4)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4. 显微投影,了解学生实验效果。
(上图为某小组观察到的图像)5.指导学生展示交流,根据看到的图像,说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流的速度。
过渡: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到人体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由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流最快的是动脉,血流较慢的是静脉,最慢的是毛细血管,那么这三种血管各有什么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要注意: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做实验。
边观察,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