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GeneralEquilibriumandEconomicEfficiency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9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017-11-17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
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
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
名词解析微观经济学B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要说明事物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时,考察或比较原有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发生了何种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加以比较;(P13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en ,简写为MR$指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1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
(P59)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P10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也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即在议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对一种生产要素每次增加相同的数量,产量的增加在达到一定点后将会下降,也即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将会减少;(P103)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简写为MRTS)良好性状的等产量曲线凸向远点,斜率为负。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也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解释。
它度量厂商为保持产出量不便,必须以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P109)C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表示议定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P119)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表示在技术不便的条件下,使用一定的要素投入可以生产不同数量组合的两种产品。
(P131)D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则是考察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或路径,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P13等产量曲线(isoquant line)所表示的是能够生产某种既定产量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的组合。
高级微观经济学(均衡理论)讲稿整理二(05年11月28日上课内容)授课:Prof. Gene Chang (张欣 教授)复旦大学 和 University of Toledo, USA.genechang@内容:一般均衡理论,一般非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的应用参考教材:Hal Var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Jehle and Reny “Advanced Microeonomic Theory”Mas-Colell, Whinston and 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记录整理:韩丽妙, email:052015041@帮助整理:苗瑞卿, email:miaoruiqing@在 1.3我们讨论了为保证一般均衡的存在,消费方面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在1.4中我们将继续讨论为保证一般均衡的存在,在生产集方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是Debreu 建立的。
1.4生产理论我们研究的经济共有1,...,j n =个商品和市场。
厂商k 在可行的条件下有不同生产计划选择。
每个生产计划记为1(,...,)n k k y y =k y 。
若j k y 0<,为生产中的纯投入品。
或>0,则k 为生产中的纯产出品。
k k j y下面为了记号简洁,我们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一种商品,所以共有1,...,j n = 个厂商和商品。
厂商k 的所有可供选择的生产计划为他的生产可能性集,或生产集。
即:j Y :表示厂商j 的生产集,j Y =j y U ;Y :表示整个经济的生产集,nj jY Y =∑;二, 基本假设对任何一个厂商而言,为了保证一般均衡的存在,其生产集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n j R Y ∈∈}0{生产集在实数空间。
原点属于生产集,表示所有的投入与产出都为0。
这意味着工厂可以无所作为,既不生产,也不投入。
}0{(2) ,即生产集和正空间的唯一交集是;}0{=+n j R Y I }0{正空间(除外)不属于生产集。
第一章引论经济的含义经济——“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日常生活中——意味着俭省节约Economy——从希腊文“家庭”与“管理”合并而成,原意是家庭的管理19世纪末,日本学者把Economy用汉字译成日文“经济”清末时,中国曾译为“计学”、“生计学”、“富国学”、“理财学”等1912年8月孙中山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指出,诸多译名“皆不足以赅其义,惟‘经济’二字,似稍近之”。
后为我国广泛使用现在经济的含义早已由指家庭管理扩展为泛指人类社会的人们的一切谋生活动经济学产生的前提: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的含义就是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导致资源的优化乃至最优化。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广义西方经济学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二、狭义西方经济学西方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有关经济理论的流行说法。
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派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1.时期:15世纪-17世纪中期2.观点:(1)财富:金银(2)财富主要来源:对外贸易(3)增加财富的途径:扩大出口、限制进口3.研究领域:只限于流通领域重商主义者把自己的经济学称作是“政治经济学”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于1615年出版了一本《献给国王和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范式的建立1.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大卫•李嘉图(英)3.观点:(1)财富:物质产品(2)增加财富的途径:通过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4.研究领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小狗经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三条小狗是怎样打败大斑马的呢?三、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继承1.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2.代表人物:马歇尔(英)3.研究领域:生产、消费、需求领域微观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四、凯恩斯革命---范式的革命1.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2.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观点: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干预4.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囊括了微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初级用书。
《微观经济学—理论和运用》尼克尔森连接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书,没有数学推导但是大多数论题都直接联系高微内容《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那些对金融经济学有兴趣的同学,主要推荐阅读不确定性和资本市场,时间,一般均衡等几章。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全球视角》萨克斯包罗万有,把宏观经济学的各派观点都详细罗列一遍,要有宏观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阅读起来会感到有趣。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书里,对总供给总需求讲的最清楚最详细的了。
《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高宏教材,经济增长部分写的一般,但波动理论部分和投资消费部分非常出彩。
《高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斯坦利费雪对兰姆赛模型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同时在经济波动方面,讲述大量不同于主流(真实经济周期)的新观点:如混沌,太阳黑子等。
但本书数学较多,而且对宏观经济基础和直觉要求甚高,建议有所成后进一步阅读。
国际宏观经济学《汇率与国际金融》劳伦斯.科普兰大量介绍各种国际宏观经济学以及汇率决定理论,特别是对货币主义理论,蒙代尔模型,多恩布什超调模型和资产市场模型有详细讨论,而且有大量实例。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入门课书籍,文笔优美,用简单语言阐述现象时能引起读者思考。
《国际经济学》甘尔道夫连接了中级教材和高级教材,数学用的比较多,同时给出详细解释。
写作方面不同于美式经济学家知识面狭窄而采众家之长,同时对经济传统给与尊重《国际经济学基础》奥普斯塔法,罗格夫国际经济学圣经,该书前言宣称将建立统一的国际宏观经济学体系。
采用微观基础为推导根据,让人信服。
有大量数学推导,适合高阶学习。
最优化理论:《数理经济学基本方法》蒋中一该书对经济学中有所应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方面知识作了全面的解释,并以经济学中应用为例子,很适合文科学生恶补经济数学之用。
在我看来,把这本书真正看通看透,就能应付大部分课程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