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生物群落
- 格式:doc
- 大小:374.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生物与环境(一)生态因素生物的适应性种群与群落【知识网络结构及知识点归纳】【重点、难点、拓展问题解析】一、体会生命结构不同层次,明确本单元内容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的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由低层到高层可归纳如下:以个体水平为核心,向微观水平发展,即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向宏观方向发展,即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来的。
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都没有什么特殊性,都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但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则是生命所特有的。
但是,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究竟还不是完整的生命。
只有当这些大分子和其他必要的分子如脂类、糖类、水和无机盐等有机地组合成高度有序的结构--细胞,自然界才出现了完整的生命。
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就是细胞层次的生命;低等生物如团藻、海绵等是相当于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各种不同组织构成器官、承担共同任务的各器官组成系统;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各系统组合成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如绿色开花植物、哺乳动物和人等;同种生物个体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种群,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黄山松,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一个湖泊中的全部生物;生物群落加上他所在的无机环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生物圈则是包括所有的生物群落在内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从不同角度理解种群的特征(1)空间特征:有一定分布区:每一物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但在这一物种整个的分布区内,他可能生存的场所总是被不能够生存的场所隔开。
因此每一物种总是在他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地点,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每一个群体单元就是一个种群。
(2)遗传特征:①繁殖: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实现基因的交流。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与模拟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落和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分析与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因子、生态学过程和生态学模型三个方面。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群落构成和功能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生态学过程是指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和共生关系、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等。
而生态学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和模拟这些生态学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揭示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在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中,我们通常会运用各种实验和调查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生物群落与环境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拟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生态系统内部和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中,模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构建生态学模型,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保护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基于气候模型和物种分布数据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模拟不同的干扰类型和强度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生物群落的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了解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计划,减轻生态系统的压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
此外,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环境决策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而言之,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学科。
七年级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形成多样的生态关系。
本文将对七年级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地理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体)和非生物性生态因素(如气体)等因素组成。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集合而成的,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集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貌、土壤和水体等,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
4. 非生物性生态因素非生物性生态因素如气体,对生态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层次生态系统按照物种数量和生态影响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生态圈、生态区、生态型、生态带、生态系、生态群系等层次。
三、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必须不断流动,而物质循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1. 能量流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源的主要来源。
进过光合方式,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动物提供能量。
然后,食物链就将能量逐步传递,直至最终归于分解者,即维持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通过死亡生物和其他碎屑的分解、分解虫、分解菌和其他分解生物的各种作用,将一些旧有“物”的成分转化为新的“物”,不断的循环利用。
四、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生态系统是由众多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千丝万缕的生态关系贯穿其中。
1. 捕食关系在食物链中,存在各种捕食关系。
例如,草-eater-herbivore-carnivore高度相互依存和调节。
在这几种畜牧业生态系统中有许多例子。
2. 共生关系共生是生物之间互利共生的一种生态关系。
有许多类型的共生关系,如寄生共生、互惠共生、协同共生等。
3. 竞争关系当生物的生存必需品(如食物、水、空间)因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生物的需要时,生物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关系。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1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种群和群落研究问题的不同,说明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
3.通过分析种间关系,学会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曲线图进行识别与分析。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及群落成员间的联系与制约。
【课件自主预习】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基础: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群落的物种组成(1)区分不同群落的依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1.种间关系(1)类型: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2)对不同种间关系的理解: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④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⑤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结构类型(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植物的垂直分层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光、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垂直分层可以充分利用食物及栖息场所等。
三、群落的季节性及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1)概念: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结果:导致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并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体。
一个生物群落由许多种类的生物组成,它们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相互作用。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可以有多个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植物是生物群落的基础。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提供能量和氧气给其他生物。
动物则依赖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壤、水、空气等自然元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提供营养和水分。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许多生物依赖水进行生活活动。
空气中的氧气也是生物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1. 水循环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循环之一。
它通过水蒸发、降水和流动,将水从地面转移到大气中、地下和地表水体中。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并释放到大气中,同时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水的循环过程中,植物、土壤和水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维持着水资源的平衡。
2.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进行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最终以废物的形式返回到环境中。
这种能量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
3. 营养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通过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循环利用。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生长,动物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营养物质。
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由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各种生物所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在生物群落中,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生物的分布、数量、特征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因素的类型环境因素是影响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 生物因素:包括直接与物种数量和空间结构有关的因素,如植物的生长状况、光照、水分、营养素、土壤、细菌和真菌等。
这些因素影响物种的数量、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2. 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空气、水环境、气候、天气和地形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物种的适应性、分布和生态位的选择,对生态系统运作和演化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组成和数量的限制。
环境因素会影响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相互作用,限制各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2. 生态位的选择和资源利用。
环境因素对生态位的选择和资源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生物与其它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因素决定了物种的适应性,能否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环境因素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调节着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三、生物群落对环境因素的适应生物群落是一种生态系统,生物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和相互关系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
1. 物种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通过生理和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形成多样的适应策略和适应形式。
2. 合作和竞争。
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是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
合作可提高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率和生产力,竞争可促进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的提升。
3. 生态系统的调节。
生物群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修复受到环境破坏的自然系统,并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态学群落( community)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整体,又称为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是生物的群集或群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1.群落及其特征群落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生活在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至今,已经有无数次从微生物到高等动物再到人类的大灭绝事件,但都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增加得以复原,唯独在人类出现后的200年左右,由于人口激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才造成了物种灭绝速度超过了增长率,导致了人类的第六次大灭绝。
群落是最基本的生态单位。
群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是一定空间区域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群落内部的种群结构。
( 2)群落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不同的群落类型,反映着不同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说是不同的生态演替阶段。
人们通常把生物进化程度较低,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原始群落,这样的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而将生物进化程度较高,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复杂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次生群落,它比原始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3)群落在生态学上的功能。
群落具有如下的生态功能:①提供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能够提供食物来源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③有的还可以作为抵抗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天敌的屏障。
④许多物种还可以为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2.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相互依存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着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包括群落、种群、个体和群落之间以及群落内部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物共同生活的自然条件,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气候、水文等因素。
而生物群落是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由不同物种构成的群体,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讨论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维持生物群落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合适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是各种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前提条件。
例如,处于寒带地区的北极熊适应了极寒的环境,它们的厚毛皮和脂肪层帮助它们在低温下生存。
如果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生物群落的存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各种机制控制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草食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可以防止某一物种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植物种群的稳定。
这种平衡状态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珊瑚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和其他微生物构建而成的,它们与其他海洋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
珊瑚礁的存在有助于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浪侵蚀,并提供了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然而,当珊瑚礁受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时,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威胁。
除了相互影响外,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还彼此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一些物种可能适应并取得生存的优势,从而在生物群落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牛可以通过吃草和排泄物来维持植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生态环境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供生物群落生存和发展,而生物群落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护它们,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包括了各种生物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生态平衡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或称生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了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等。
2. 生物栖息地:生物栖息地是生物群落生活和繁衍的地方,包括陆地、水域、湿地等。
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和条件对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形成粮食链和能量金字塔。
太阳能是驱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被转化成化学能,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其他生物。
4.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指的是能量外的物质元素(如碳、氮、磷等)在生物体内和环境间的循环。
例如,碳在光合作用中被捕获形成有机物,然后通过呼吸和分解过程释放到环境中,再通过下一轮的光合作用重新被利用。
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它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生态平衡的几个重要作用:1. 控制生物数量:生态平衡通过调控食物网中各个环节的生物数量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食物链中食肉动物数量的上升会导致食草动物减少,从而控制了食草动物的数量;相反地,食草动物的过度增加可能导致植物过度捕食和破坏。
2. 维护生物种群稳定:生态平衡对于维持各种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非常重要。
只有当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才能保证种群的健康发展和繁衍。
例如,栖息地的恶化或者外来物种的入侵都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威胁到特定物种的生存。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它由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相互依赖并且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生长,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例如,森林是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不仅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还对环境起到了调节作用。
动物群落:动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通过食物链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联系。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这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操作与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同的角色。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见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营养物质以及维持土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降解死亡动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出养分供其他生物利用。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
它包括大气、水体和陆地。
生物圈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体系,包括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
空气中的氧气是动物呼吸所需的,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大气层中的气候也对生物群落的分布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水体: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
水体中的生物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如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
水体对于生物的存活和繁衍至关重要,并起着调节地球温度和水循环的作用。
陆地:陆地包括地表、岩石、土壤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群落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生物群落(群落)定义
2.植物群落定义
3.植被定义
4.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直接或间接依赖
二、基础与巩固
5.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水源和土壤
C.各种动植物
D.有害的生物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不同环境中的群落的组成往往不同
C.群落中各生物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 群落可以仅由一个种群组成
7.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8下列能说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D.我国从南到北,植物群落中的物种变化
9.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物种个体,一只绵羊
B.物种个体,一个绵羊种群
C.种群,一只绵羊
D.种群,一个绵羊种群
10.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罐保存期内的果汁
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
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
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
11..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
层( )
A.光照强度较弱
B.温度较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个体数量
12..科学家全面研究了某稳定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的繁殖发育及种群的数量情况,发现该动物的繁殖无季节性变化,种群各年龄期成活数为如图(1)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动物是一种名贵的药用动物,单靠野外采集已远远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易造成过量捕获。
现已成功开发人工
养殖,并能在人工环境中繁殖。
据图1提供信息,请给养殖场提供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⑵为提高该动物产量,又不影响动物的药用品质,科学家选择
了某省大片山地(原无此物种)引种放养。
引种后该动物种群有多种发展可能,如图2。
在较长的时间内A,B,C,D,E 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哪一种情况?为什么?
三、拓展与提高
13.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
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普通漏斗)装配了ABC 三套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进行探究。
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 、B 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 2、02, CO 2气体的发生装置。
请写出实验室用A 、B 装置制O 2的化学方程式 ; (2)C 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 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 装置改装成D 装置就能实现制取气体的目的。
则D 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14.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由碱A 和盐B 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而成;还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稀酸溶液。
通过实验发现
其中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固体D 为NaCl 。
请回答:
(1)将稀酸逐滴滴入A.B 混合液中·产生气体与加入稀酸有如右图所示的关蓉
系,则化合物B 可能是 (写化学式)。
(2)若实验前在混合液中滴人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请描述稀酸逐滴滴人A 、mL B 混合液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
。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三节生物群落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只有___环境才能生存;现存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和____
2.同种生物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哪些?
3.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
二、基础与巩固
4.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 )
A .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时间
0 图2 A E D C B 个 体 数 量
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 D.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
5.日常生活中,下列生物种间斗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
A.水稻和稗草
B.老虎和野猪
C.草鱼和鲤鱼
D.野猪和山羊
6.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与细菌,冬虫夏草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捕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捕食,寄生,共生
7.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由此可知,蘑菇与曲霉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共栖
8.当一个非洲”土堡”中的幼年雌蚁个体数超过一个时,幼年雌蚁之间就会相互厮杀,直到只剩下一个幼年雌蚁为止.这种现象对于一个非洲蚂蚁群而言是( )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毫无意义的
D.不可能出现的
9.下列不属于拟态的是()
A.枯叶蝶似枯叶B.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C.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D.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10.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C.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11.分析下列3幅图分别为那种种间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与提高
1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
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
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13.小李用右图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老师给他提供了石灰石、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水溶液各一瓶。
(1)小李要把稀盐酸选出,可选用下列的来检验。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2)小李把石灰石和100克稀盐酸装迸发生器中,用天平称量发生器和里面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总质量的减小值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最后还有少量石灰石剩余。
棍据图象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不计水蒸发和稀盐酸的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