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轼遇上李白
- 格式:docx
- 大小:17.60 KB
- 文档页数:2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古人怀才不遇的例子古人怀才不遇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以下列举了十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例子,每个例子都有一段简要的描述:1.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李白多次被贬谪和流亡,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然而,由于他的政治野心和争权夺利的行为,曹操在一生中遭受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 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巨匠。
然而,他在一生中屡次因为政治纷争而被贬谪,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4. 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才能和政治见解都非常出众。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与权贵的冲突,苏轼多次遭到贬谪和监禁,无法充分施展才华。
5. 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激昂豪放、抒发忠诚爱国之情而闻名。
然而,由于他坚持抵抗元朝的统治,最终被流放到南方,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6. 杨继盛:杨继盛是元朝末年的抗元将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赞誉为“抗元名将”。
然而,由于元朝政权的强大和内部的权力斗争,杨继盛最终失败并被处死,未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7. 张载:张载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由于他的学说与当时的官方思想相左,张载多次被贬谪和监禁,无法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
8. 陆游: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著称。
然而,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朝廷不合,陆游多次被贬谪和监禁,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9. 纪晓岚:纪晓岚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改革和推行新政,被誉为“晓岚新政”。
然而,由于他的改革观点与清朝保守势力冲突,纪晓岚最终被逼宫自杀,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10.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将领,他在台湾建立了庞大的抗清势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李白苏轼陶渊明屈原诗词的作文说起诗词,那李白、苏轼、陶渊明、屈原这几位大家的作品,可真是让咱中国人骄傲了千百年。
先聊聊李白吧,这位“诗仙”的诗那叫一个豪放洒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瞧瞧这气势,简直就是在告诉全世界:咱就是有本事,钱没了还能再赚!想象一下,李白站在那高山之巅,衣袂飘飘,手持酒杯,对着苍茫大地放声高喊,那场面,得多震撼。
他的诗里,有对美酒的痴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得是多爱喝酒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啊。
还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觉就像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风浪,也能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苏轼呢,这位老兄也是个有趣的人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词写得多豁达。
就好像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风雨中悠然自得地走着,别人都怕被雨淋湿,他倒好,根本不在乎。
还有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温暖的祝福啊,就算相隔千里,也能借着这同一轮明月传递思念。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被贬了好几次,但他的诗词里总是透着一股乐观向上的劲儿。
被贬黄州的时候,他还能写出“东坡肉”的菜谱来,这心态,真是没谁了。
陶渊明,那可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想那个画面,他在东篱下采着菊花,不经意间一抬头,就看到了远处的南山,多悠闲自在。
他的田园生活简直就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看,他自己种地,结果草比豆苗还长得茂盛,可他也不恼,还能把这事儿写进诗里,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感觉他就是个远离尘世喧嚣,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得有滋有味的人。
再说说屈原,他的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多么坚定的追求啊。
屈原一心为国,却遭受谗言陷害,被流放他乡。
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这种爱国情怀真的让人感动。
他的诗里充满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
这几位大家的诗词,就像是一道道光,照亮了咱们的心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赏析一】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李白和苏轼异同点比较李白和苏轼是历史上两大才子诗人,那么李白和苏轼有什么异同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白和苏轼有何不同,希望对你有帮助!李白和苏轼异同点比较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文学这种东西不像是武功,不服打一架就行了,两人擅长的类型不同,读者的喜好不同,根本很难分出一个高下来。
而有趣的是李白、苏轼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才子,他们的风格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也是因此,才经常被拿来比较。
但是细细来看李白和苏轼又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从唐诗和宋词的风格来看,唐诗的气度更加豪放,而宋词则显得更加闲淡,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分不开的,李白生在盛唐时期,他是空前绝后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就像是天马行空,常人很难想象,其中流露出的少许仙气就足以让常人仰望了,而且他的诗歌之中体现了他的自由、不羁的性格,所以被称为诗仙。
而苏轼则是出生在宋朝,宋朝时期各种文体的形式都有着发展,诗这种形式已经不可能超越唐诗了,所以另辟蹊径,开发出了宋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苏东坡则是宋词的巅峰。
两人虽然都是奇人,但是李白的奇在于他的诗歌的意向高远,不似凡间,色彩斑斓,缤纷壮丽,有着超越现实的气度,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自由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就像是烈酒一样。
而苏轼最大的奇在于无论什么处境都能有着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能够用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来对待。
所以说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高下之说,各有所爱罢了,但是这两个人又都是不可缺少的,少了谁,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失色不少。
李白的个人资料在经历了多方的刺激后,李白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机,见到了外出打猎的唐玄宗,并借这个机会献上了自己的作品《大猎赋》。
文中对唐朝大加赞赏,并附上了道教的一些理论,深得信仰道教的唐玄宗的喜欢。
同年,李白通过卫尉张卿见到了玉真公主,送了一首祝福公主早日得道的诗,并向张卿说明了自己的近况,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心。
在人生贺知章后,李白也向他献上了诗作,被其称之为谪仙。
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苏轼水调歌头古诗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我细心为你整理了(水调歌头)语言,盼望对你有所作用哟。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画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诗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诗人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常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关心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来说,手足分别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力来说,究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特别有浪漫颜色的,特别简单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妙的团聚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妙的向往与抱负。
苏轼诗人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如同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飞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潇洒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头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像之处。
【高二作文】当苏轼遇上李白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如果天空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天空也是古老的,很难抑制远处的仇恨。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题字秋日,风卷林梢,夹着些许凉意。
扶过碧波,荡起层层涟漪,虽是轻波微谰,却足以荡起绵绵秋意,只余下惆怅三分,两分失意,一分幽恨。
河边亭下着雨,你不能走开。
不要憎恨你离别的悲伤;连绵不断的秋雨落在你的指尖上,让你觉得冷了两次。
悲凉的风雨打在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千年摇琴,却在宴会上掉进了一杯浑浊的酒里。
他靠在栏杆上看了看,但他明亮的眼睛慢慢地变暗了。
是看到伟大的宋朝的悲惨前景和他无法重返天空的悲哀,还是他的知己几千年没有来的叹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首浪漫的歌,伴随着清脆的脚步声,在霜冻、风和秋雨中格外悦耳。
它就像一首小夜曲,轻轻地,轻轻地,悠闲地在天空中旋转,飘进了栏杆人的耳朵里。
他知道这是他的老朋友的到来,他一直在等待他的千年知己的到来。
于是苏轼慢慢转过身来,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但当他看到李百忠穿着白色的衣服走来时,他边走边唱。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
苏轼心里想,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他脸上的笑容像莲花一样慢慢地在苏轼的脸上绽放,仿佛他从来没有感到过悲伤和困惑。
他很高兴,因为李白的到来和寻找知己的困难。
他急忙举起一把油纸伞迎面而来,递给李白,但李白将伞抛向空中,画出了一个灵活的弧线。
然而,他仰望天空,微笑着,大步走向亭子,喝了一杯清酒,并反复称赞:“好酒!好酒!”苏轼慢慢走向亭中,惟恐亭外的秋雨浸湿一片衣袂。
他细细端详着李白那俊秀的面庞。
他,还是从前长安街的游侠,脸上尽显不羁与豁达。
“东坡兄,一别数十载,悠悠岁月难渡。
闻君仕途坎坷,虽抱经天纬地之才,怀兼济沧海之志,却连遭小人陷害,不可谓不令人伤之。
”李白的一席话将苏轼拉回了现实,沉吟良久,才缓缓道:“唉,君之言是也。
变法图强固不可少,但仍循序渐进,否则,不但无益,反而生害。
贬谪黄城,客居他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虽如此,终抱用世之心,岂惜衰朽残年而不为国效力?”李白慢慢地倒了一杯酒,捡起一株残存的菊花,用鼻子闻了闻。
诗如其人——李白、苏轼的比较内容摘要:盛唐时的李白为人狂傲洒脱,不拘于与世俗,不屈于权贵,不忍于世事。
文如其人,诗文真性情的书写自我情感,表达个人见解。
文风浪漫飘逸,内容繁杂多类。
其人其文深深影响着苏轼,苏轼性格豪放旷达,居于庙堂施展才华为国为民的理想被现实破碎后,醉迷于山水,以超脱物外的平常心对待着周遭的一切,活得依然乐观充满色彩。
他的诗词文大都浪漫豪放,与李白诗文文风相似。
其一,苏轼对李白甚是喜爱,他的诗词文都有化用李白的诗词的成分。
其二,苏轼与李白的诗文都擅用奇特的意象,寻常的事物来抒发个人情怀。
其三,苏轼与李白所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
关键词:诗品;人品;传承。
李白和苏轼存在的历史时间虽差距三百多年,但无疑他们都是文豪大家,无论诗抑或文都是多产儿,而且内容含包生活的诸多层面。
他们有着相似的出生背景,都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且都积极入世渴望自身才华能被认同却一再遭受被被贬的打击。
他们周遭的人事物都极其的相似,甚至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都有传承和接受的痕迹。
一、旷达苏轼的谪仙情节苏轼对李白可谓情有独钟,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情和虚幻缥缈、的文风深受苏轼的喜爱。
北宋时期李白的诗品和人品被王安石等人质疑,苏轼曾多次进行辩护,他在《李太白碑阴记》里言“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雄节迈伦,高气盖世。
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苏轼人为李白“从璘”是被迫之举并非出于自愿,维护之意溢于言表。
李白在苏轼的心目中是不屈于权贵依然保持真我的性情中人。
苏轼随时随地毫无掩饰地彰显着自己对李白的欣赏崇尚之情,他表露“我居青空里,君隐尘埃中。
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
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
”时间空间的距离阻止了苏轼和李白的相遇,却未能阻止苏轼对李白那种心心相契的感觉,未能阻止苏轼对李白无以言表的喜爱。
英雄的际遇在诗文中得以成全。
苏轼深受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的影响,入朝堂为官一展自身才华,为民请命为朝廷出力是每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当苏轼遇上李白的作文秋天,风中有一丝凉意。
助蓝浪后,荡起涟漪。
虽然是轻微的波浪,但足以让秋晴,只留下三分惆怅,两分无奈,一分幽怨。
在江尾的凉亭边上,雨在下着,你无法停止对它的担忧。
绵绵秋雨,落在指尖,让人心寒。
刺骨的风雨打在一张充满沧桑的脸上,打在一个千年的七叶树上,却掉进了桌上的一杯浊酒里。
看着他,他明亮的眼睛慢慢黯淡下来。
是他看到大宋惨淡的前景而无法重返天庭的惆怅,还是千年老友未至的叹息?或者,全部拥有。
“我是楚国的疯子,他唱了一首疯狂的歌来反驳孔子……〞脚音清脆的浪漫歌曲,在霜降秋雨中听来格外悦耳,就像一首小夜曲,在空中轻轻柔柔悠悠地婆娑,飘入凭栏人的耳中,他们知道那是故人的来临,他们在等待千年好友的到来。
于是苏轼慢慢转过身来,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却见李白白衣而来,边走边唱。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苏轼想,又忍不住轻叹。
他脸上的笑容像莲花一样慢慢绽放在苏轼的脸上,仿佛他从未悲伤过,也从未困惑过。
他欢喜是因为李白的到来,也因为很难找到知音。
他正忙着拿着油纸伞迎着他,递给李白,李白却把伞抛向空中,转了一千圈,划出一个灵动的弧线,他却笑着大步走向亭子,喝了一杯中国黑酒,连连称赞:“好酒!好酒!〞苏轼慢慢走到凉亭,生怕凉亭外的秋雨浸湿一件衣裳。
他仔细打量李白英俊的脸庞。
曾在长安街当过护林员的何,露出了不羁、豁达的面孔。
“东坡哥哥,一别几十年,久难渡。
文君的职业生涯坎坷不平。
虽然他拥有天下之才,有济海之志,但他甚至被反派陷害。
并不伤人。
〞李白的话把苏轼拉回了现实,他沉思良久才缓缓道:“唉,你的话是真的。
改革方案很强,很有必要,但还是循序渐进。
否那么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我被贬谪到皇城,生活在异国他乡,饱受流离失所之苦。
但是,我会永远用天下之心,一辈子不报效国家。
〞李白慢慢倒了一杯酒,拿起一朵菊花,用鼻子嗅了嗅,自言自语道:“人就应该这样。
〞苏轼大惑不解。
李白缓缓说道;“菊花,花的隐者,将来也回到故土,吟咏它们,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崇高理想。
我和李白有个约会1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到了唐朝,还遇见了诗仙李白。
夜色已深,我悠闲地走在竹林中,不远处有间屋子,便走了进去。
只见一位穿着白色大衫,一边喝着酒,一边吟着诗,他是谁呢?感觉似曾相识。
他望着天上的明月,便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走上前问:“敢问在下姓名?”他回答:“我乃诗仙李白。
”他又问:“这么晚为何在此?”我回答: 我闲得无事,出来透透气。
”李白带我去黄鹤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外表十分气派。
我是从2022年穿越过来的,2022年的小学必背古诗里,你的诗最多,人气很高,仰慕已久。
” 哦,是吗?”李白疑惑地问,那是当然。
李白带我登上黄雀楼,我们看着远方,我说: 天上的星星如同宝石般闪闪发光,真想摘颗下来。
”李白说:“这些星星近在眼前,却怎么也摘不了。
”我们的对话让他灵机一动,便想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好诗,好诗。
”天快亮了,我对李白说: 我还要上学,我们有缘再见。
”说完,我从梦中醒了过来。
我和苏轼有个约会2还记得“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吗?还记得“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吗?还记得“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积极乐观吗?记得,因为我与苏轼有个约。
我和苏轼相约在八月中秋夜晚。
此时的苏轼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下“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一个人望着那皎洁月光,独自饮着葡萄美酒,无尽孤独。
不禁让我想起李白 将进酒》中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我约苏轼谈心,谈他那才华横溢,谈他那内心的凄凉,谈他心中对亲人的思念。
我向他学习,学习他那豪放气派,学习他那雄浑文采,向他学习对人生态度。
我听他倾诉政治上的不如意,勉励他振作起来。
我和苏轼相约在兰芽溪边。
望着小溪西去,此时苍颜白发的苏轼写下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诗句,以表现自己的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心绪。
夕阳西下,我与苏轼在溪边散步,看他满脸笑容,已心有安慰。
龙源期刊网 假如李白遇见苏轼作者:孙伊凡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4年第07期假如时光能调皮一点,或许李白和苏轼便能相遇。
我曾无数次地遐想,他们会是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隔着月光会心一笑,还是会在大好河山下相望无言?也许这只是我的假想。
李白遇见苏轼的那一天,会恰好带上珍藏的那壶烈酒吧。
空气里酒香氤氲,宛若他们快要满溢而出的才华。
苏轼大概会握着一杆毛笔,残留的墨香与浓郁的酒香融合在一起,把一切衬托得理所当然。
也许,他们的相遇也似这味道,仿佛理所当然。
李白遇见苏轼的那一天,也许就是他吟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日子。
狂妄而自由的声音一定能惊落那位独坐窗边的男子手中的那杆笔。
他们毕竟是同样不羁、不拘小节的人。
窗外必会有江,江水滔滔,就像感叹他们相见恨晚。
太白的视线也必会落在墨迹纵横恣肆的素纸上,上面的一阕,不知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许窗外的江水也未如过去那般湍急,只是凝固在了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
李白遇见苏轼的那一刻,应该是长安桃花盛开的时刻。
他们会结拜兄弟,会挥毫写下对方的诗词,会谈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会因为共同的见解而兴奋地扬起俊朗的眉毛。
也许太白豪迈飘逸的仙骨会让东坡“明月几时有”的感叹变得薄一些。
东坡会就着太白刚磨成的墨,重新书写一遍《赤壁怀古》,太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气势磅礴,执笔却不再写什么,他只能脱口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都是他们见第一面便必然要吟诵的句子,都生动准确地勾勒出了对方的形象。
我的想象始于此,也终于此。
历史终是历史,不可由我恣意的想象而改变。
我明知如此,却不止一次地梦见他们相遇时的模样。
只记得那儿有明明灭灭的光,还有淳淳的酒香浸润在时间的轨迹里。
李白的身后是怒放的桃花,是阳春三月繁闹的长安,他月白色的长衫与身后的繁华格格不入。
他眼角含笑,缓缓对着眼前的男子开口:“吾姓李,名太白,敢问兄台大名?”光都快融化在那样的长安城里。
2023年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23年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老先生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
此前我只读过林老先生的一些__,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
选了他的《苏东坡传》。
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
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
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
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
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
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读完后对照林老先生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老先生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2023年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苏东坡在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共草拟了八百道圣旨,无不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
往往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写来轻巧易举。
东坡去世后,一个姓洪的接替他的位职,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问当年侍候东坡的老仆,他比东坡如何?老仆答曰: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苏东坡非常敬重的朋友范镇死了,先生这样评价自己的朋友:“范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减节嗜欲,一物不芥蒂于心,真是学佛作家,然至死常不取佛法,某谓景仁虽不学佛而达佛理,虽毁佛骂祖,亦不害也。
”比起那些“阿弥陀佛”不离口、骄奢淫逸挂在心之人,哪一个离佛心更近。
放怀的诗句一、什么是放怀的诗句呢?放怀的诗句啊,就像是诗人把自己心中那股子洒脱、畅快、豁达或者是肆意的情感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写在纸上的文字。
就像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这诗,多放怀呀!李白那时候被唐玄宗召入京城,他觉得自己终于能大展宏图了,那股子得意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劲儿,就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他才不管什么含蓄呢,就是要把自己的开心、自信放怀地表达出来。
还有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这时候被贬黄州呢,一般人遇到这种倒霉事儿,早就垂头丧气了。
可苏轼不,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里慢悠悠地走,还一边吟诗呢。
他心里的那种豁达,对生活挫折的不畏惧,通过这几句诗放怀地抒发出来了。
这就是放怀的诗句的魅力,它能让我们透过诗句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放怀的诗句中的情感类型(一)豁达乐观像我刚刚提到的李白和苏轼的诗,那就是豁达乐观的放怀诗句。
还有杨万里的“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会自休。
”面对风浪,杨万里就觉得笑一笑就好啦,风浪总会过去的,这种乐观的态度就在诗里放怀地体现出来了。
(二)豪爽畅快岑参的“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诗就写得特别豪爽。
几个朋友见面了,能大笑的机会可不多,那就喝酒,喝到醉倒为止。
这种把友情和畅快通过诗句放怀地表现出来的感觉,真的很棒。
(三)超脱尘世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回到田园生活,他这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自在,在这简单的诗句里就放怀地表达出来了。
他看着南山,采着菊花,仿佛世间的喧嚣都与他无关了。
三、放怀的诗句对我们的意义放怀的诗句就像是心灵的解药。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时候,读一读李白的诗,说不定就能像他一样重新充满自信;当我们被挫折打击的时候,苏轼的诗能让我们变得豁达。
这些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强大内心,也能激励我们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古代文学的奇人异事在古代文学的世界中,有许多奇人异事令人称奇。
这些故事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它们却是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带您探索古代文学中的一些奇人异事,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些令人惊叹的故事。
一、李白与酒仙的奇遇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称道。
然而,李白的诗才并非仅仅源于他的才华,而是与他与酒仙的奇遇密不可分。
相传,有一天李白在酒楼中喝酒,突然一位仙人出现在他面前,手持一壶美酒。
仙人对李白说:“这壶酒乃天上仙酿,酒中蕴含了无尽的灵气,只有你才配得上。
”李白感到非常惊讶,但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仙人递来的酒壶。
从那天起,李白与酒仙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当他喝下仙酒,他的诗才就会如泉涌般迸发出来。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奇思妙想,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苏轼的书法奇迹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书法被誉为“东坡体”,至今仍被后人所推崇。
然而,苏轼的书法之所以如此出众,却有一个奇怪的原因。
相传,苏轼小时候患有重病,病倒在床。
在他床前的桌子上,有一本《字义》。
苏轼无聊之际,开始翻阅这本书。
他发现书中的字义都是错的,于是他用自己的笔修正了这些错误。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苏轼的修正竟然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书法风格。
他的字迹优美流畅,充满了生命力。
从那时起,苏轼的书法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杜甫的诗与梦境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推崇。
然而,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源于他的才华,还与他的梦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说,杜甫每次写诗之前都会进入一个特殊的梦境。
在梦中,他会遇到许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诸葛亮、孙权等。
这些人物会与他交谈,给予他灵感和指导。
当杜甫醒来后,他会立即将梦中的情景和对话记录下来,然后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些诗作充满了哲理和深度,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四、白居易的奇迹之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称道。
然而,白居易的诗才并非仅仅源于他的才华,而是与他的奇迹之歌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外阅读】对李白和苏轼两首诗歌的对比分析《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人李白和宋人苏轼,一个被人称为“诗仙”,一个被人称为“坡仙”。
既然都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起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所以,他们都是月的精魂,在每一个喧嚣落尽的夜晚,涤去浮尘,守护着我们心灵深处最后一片宁静和自由。
但盈虚者如彼,万川之间又各有风情,那么,李白的月亮和苏轼的月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有两首关于月的诗篇,一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一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透过那婆娑的斑斓光影,我们能看到两颗同样杰出的心灵,却有着不同的精神历程。
把酒问月,是一个徒劳的追问,但自《春江花月夜》后,就一直缠绕着诗人,李白和苏轼也不能例外。
一个没有答案的追问,实际上只是在暗示着没有起始的月是一个永恒的存在。
而一个自明的永恒一再被追问,只能说明诗人内心的不甘和惆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面对着这片宁静而深邃的月色,每一个发问者都会感受到“永恒沉默”所带来的震撼。
月就是圣洁而深沉的彼岸世界,那里有人类的对永恒的憧憬。
这种无望的憧憬萌发了诗人追问的冲动。
但一个彼岸世界,是如何和现实人生建立联系的呢?李白《把酒问月》诗云:“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月和人类有着遥远的距离,在古人眼里,那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彼岸世界;但月却对人间有着密切的关注,那是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关注,它因为爱莫能助而远远离开,甚至顾影自怜。
谜语故事猜谜语:李白访友篇一:趣味谜语故事三才子共吟墨斗诗苏轼在杭州时,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
苏轼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便邀上秦少游,三人一同去游西湖。
游船上摆了许多酒菜,还找来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演唱助兴。
三人边听边喝,欣赏着西湖美景,十分惬意。
这时,才子秦少游来了谜兴,口念一谜:“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猜谜行家苏轼马上就猜到了,但佯装不知,笑问黄庭坚。
黄庭坚知苏轼之意,便随口说了一谜:“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
”苏轼听后诙谐地说:“你们二位有房有船,过得不错,和你们相比,我可寒酸了。
”说罢,也口占一谜:“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三人会声大笑,举杯”同饮。
原来三人所作的谜面是同一个谜底:木匠用的“墨斗”。
杜甫智斗刁县令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费赠送。
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都到这儿来买药。
药铺门庭若市,生意兴拢这样一来,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
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药铺里顾客不多。
这时,只听门咣当一响,进来一位书吏。
只见他横眉立目,旁若无人,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缺一味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药铺的伙计赶快拿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开的四味药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忙赔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书吏不等他把话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伙计们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诉杜甫。
李白的作文李白的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的作文1"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就是一个有着侠客梦的豪放诗人李白,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妇孺皆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世人称为"诗仙"。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李白确实有升仙的想法,虽说世上没有神仙。
但在世人面前,李白他就是神仙。
李白一生都很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在李白的少年时代,他决定离家出走,行走江湖,到处游历。
李白因生在四川,所以要出去的路很崎岖,那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隧道,只能爬过一座座山才能走出去。
实在想不出当时那个娇生惯养的公子,是怎样坚持走出来的。
可能是因为他的梦想吧。
在这一历程李白还做出了一首很有名的《蜀道难》。
果真是怎样都挡不住他的才情外泄呀!李白一生当中作过许许多多的诗,可是被流传下来的.只有他所作诗中的一小部分。
李白一生还特别爱酒。
我觉得差不多所有的美酒都被他尝遍了吧。
估计要尝遍天下所有美酒也得是一大笔开销。
那李白他有多少钱够他挥霍呢?听闻李白好像是个富二代。
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整个家门也挺庞大的。
李白还特别喜欢交友。
有不少好朋友,都遍布天下。
估计是和他的性格相关,李白特别的大方,估计每次吃,喝,玩都是他请客。
唉,想想李白还真是个败家子。
迟早把家都给败光了。
但我也很欣赏李白的这种豪放的性格,特别的豁达。
如果我要生在那个时代的话,我也一定会和李白做朋友。
李白也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
据说李白的师傅是裴旻,那肯定就没错了,毕竟师傅的剑术那么好,弟子的一定就不会差。
还据说李白自称自己的剑术是天下第二,除了自己的师傅在自己之上。
李白还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突然想知道李白,这样有才华人。
当苏轼遇上李白
时间:2017-06-11 09:58:09 | 作者:程昭剑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题记
秋日,风卷林梢,夹着些许凉意。
扶过碧波,荡起层层涟漪,虽是轻波微谰,却足以荡起绵绵秋意,只余下惆怅三分,两分失意,一分幽恨。
江晚亭边,淫雨霏霏,荡不尽离愁别恨;绵绵秋雨,落在指尖,令人寒意倍生。
凄凄风雨,打在一张写满沧桑的脸上,打在一尾千年瑶琴上,却落在席中一杯浊酒里。
他,凭栏而望,明亮的眸子却慢慢黯淡了下来,是看到了大宋悲哀的前景而自己又无力回天的惆怅,还是千年知己未到的叹息?抑或,都有吧。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浪漫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足音在霜风秋雨中显得格外好听,犹如一支小夜曲,轻缓,柔和,悠悠地回旋在空际,飘进了凭栏人的耳中,他知道是故友的来临,是自己等待了千年知己的到来。
于是,苏轼慢慢转身,目光也渐渐明亮起来,但见李白袭一袭白衣而至,边走边歌。
他,还是跟从前一样,苏轼心里想着,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
脸上的笑容如莲花般在苏轼面庞上缓缓绽放,仿若不曾有过哀伤和迷茫。
他欣喜,因为李白的到来,因为知音的难求。
他忙撑一把油纸伞迎上去,并向李白递去,而李白却将伞抛向空中,百转千回,划出一条灵动的弧线,而他却仰天长笑,大步走向亭中,尽饮一杯中清酿,连声赞道:“好酒!好酒!”
苏轼慢慢走向亭中,惟恐亭外的秋雨浸湿一片衣袂。
他细细端详着李白那俊秀的面庞。
他,还是从前长安街的游侠,脸上尽显不羁与豁达。
“东坡兄,一别数十载,悠悠岁月难渡。
闻君仕途坎坷,虽抱经天纬地之才,怀兼济沧海之志,却连遭小人陷害,不可谓不令人伤之。
”李白的一席话将苏轼拉回了现实,沉吟良久,才缓缓道:“唉,君之言是也。
变法图强固不可少,但仍循序渐进,否则,不但无益,反而生害。
贬谪黄城,客居他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虽如此,终抱用世之心,岂惜衰朽残年而不为国效力?”
李白慢慢斟上了一杯酒,随手拈起一朵残菊,放在鼻边嗅了嗅,自言自语道:“人应若此。
”苏轼不解。
李白缓缓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向日渊明归故里,多咏其以抒己怀,喻己之清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菊发于严寒之中,立于清秋之际,于猎猎西风中,临霜独立,傲视世间万物,不为世俗所动,不被红尘所染,宁可枝头抱香死,又何曾吹落于北风中。
落木飘零,残菊犹立,片言无诉,将一缕清香溢于乾坤中,留于世人心房。
休言举世无淡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人若效之,当于青山绿水间吟诗作赋,临古迹而抒怀。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柳绿如烟中笔墨生香,若此,足慰平生。
”
苏轼闻之,默然无语,他想起了乌台诗案,想起了那场穿越十年生死的依恋,想起了仕途黑暗的难容。
也许,他一开始就错了,他不应该出川,更不应该出仕。
继而,他仰天长笑,笑自己的往昔,笑政治的腐败与无能,笑圣上不辨英才的愚昧。
然而,他却清醒地感觉到脸上有一股清凉的液体缓缓流下,没错,是从他的眼角溢下。
是的,他有太多的放不下。
他放不下天下的百姓,放不下自己已热爱了几十余载的国家,放不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
他不是李白,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自信与浪漫。
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而他自己,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寒门仕子。
李白,身处盛世大唐,而自己又生不逢时,偏逢内交外迫之际,而自己又抱一身经天纬地之才,怎能坐视国家衰亡而独逍遥于天地之间?
“太白兄,君之言甚善。
然轼身处国家动荡之时,焉忍着国覆而己之身存乎?值此国家危难之时,存亡之秋,虽芥末之士,犹思报国,而轼向以宋之士子自处,又岂能因国家祸乱而远趋之?”
李白听后,长笑不已,将手中的一只残菊抛入雨中,任流水凄风而逝。
满饮手中一盏清酿,越过小桌,端坐于琴前,抚一曲千年古曲,奏一首翠绿的歌,歌中有高山,有流水,有古亭,也有他自己。
一曲终了,他踱至案边,铺开一卷素白如雪的宣纸,用鹅毛墨笔轻轻书写:“笔缠情,墨牵魂,书画琴文,共留万代清风姿。
”字迹如行云,如流水。
写毕,踏着一脚的清幽而去,边走边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他,也许只属于青山绿水,苏轼自言自语道。
苏轼呷了一口手中的浊酒。
踱至案边,看罢,喟然长叹曰:“识吾者,惟斯人矣。
”他知道,这是李白在告诉他,为官处世应若菊花,千金不动其心,威武不移其志。
想到此处,苏轼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秋雨依旧,小亭依旧,人物依旧,而情却不依旧。
凄凄风雨,令人窒息,而亭中人目光如炬,琴声悠扬…
历史车轮滚滚西逝,流水,落花,人间,李白,苏轼,也许不期而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