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4)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2.同学们都猜测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根的作用。
3、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到P8,看看跟吸水实验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4、PPT出示实验步骤,提问:(1)滴植物油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水面处做标记?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这个实验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们来研究一下根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6.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就算是路边的杂草也不能轻易的连根拔起。
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将玻璃杯中的幼苗拔出来并观察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4人)这说明根有什么作用?6.小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强调:移苗时尽量不要破坏根部土壤的完整,以免损伤幼根,这样移栽的小苗才容易成活。
7、现在我们再来测一测试管中的水量,看看有没有变化?记录下来。
这是老师做的根吸收水的实验。
(出示第一天和第十五天的对比图)水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总结一下,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都有哪些作用呢?PPT出示,齐读一遍。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发芽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探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我们先看到了根》授课人:魏小娟学校: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根吸水实验观察记录单班级:小组: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上植物油。
(植物油能把水面覆盖即可)4、在水面处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水位并记录。
第一次测量试管中的水量:第二次测量试管中的水量:试管中水量的变化说明:。
第3节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1、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会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能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4、利用知识拓展,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的现象以及它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根在生长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豆种,一棵种植在试管中的植物、分别长根1~5天的种子。
教师准备:分别长根1~6天的种子、课件、两盆植物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3月1号,阳春三月,阳光灿烂,春光明媚.许许多多植物从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长成了参天的大树,开出了绚烂的花朵,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植物图片, 世界如此美丽,鲜花如此灿烂,果实这么诱人,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二、课件展示,学习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师: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的时候,这长出来的是叶子还是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举手回答1、它发芽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它长出了什么?2、它长根了(它长芽了、它长茎了)——其他同学认为这是什么呢?板书:根芽茎叶教师:种子发芽先长出来的部分究竟是根还是芽,我们先看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一个内容。
板书:我们看到了教师:投影和视频展示现在请同学们静心观察,思考:1、现在你发现它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是根。
补充板书:(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出根先生长,芽长成茎和叶即可。
补充板书:先长(根),再长(芽茎叶)教师拿出种植种子的透明杯,看看种子是怎样的情况,先长出了什么?和茎、叶相比谁生长的快?不同方向的种子在萌发的时候,根会往哪个方向生长?学生汇报交流。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材分析】本课共两页,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
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安排了量大主题的研究活动一、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
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二、研究根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老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和方法: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谈话: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生思考后回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经过调查与访问,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会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
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
大概在上次课2天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提出问题为什么种子在春天发芽呢?引入新课。
书写本课的标题。
二、研究根的生长特点: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提出问题为什么春天适合种子发芽呢?拿出一个性情前准备好的黄豆芽,提出问题,说说你看到的黄豆芽发发得全过程。
小组研究,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它们的根分别向哪个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吗?小组观察交流,在学习与巩固上写出观察结果。
结合图片,用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
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的是叶子还是根呢?每粒种子都是吗?2.下面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它们的根分别向哪生长呢?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根的生长速度快吗?3.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的根,它们的根向哪生长呢?4.通过刚才的观察,说说这棵黄豆苗生长的顺序,看看它的根长在哪里?它的根向哪个方向生长?三、研究根的作用学生拿出四天之前放在水中的植物,做以下三个实验来观察根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下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先看到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的根的特点和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根的形状、颜色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探究根的生长和呼吸。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是,对于植物的根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认识和理解根的特点和功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根的形状、颜色和作用,了解根的生长和呼吸。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根的形状、颜色和作用,了解根的生长和呼吸。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探究,理解根的生长和呼吸。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根的形状、颜色和作用,了解根的特点。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根的生长和呼吸,深入理解根的功能。
3.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增强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观察。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剪刀、盆栽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吗?根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根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观察根的形状、颜色。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根的作用,如吸收水分、养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根的生长和呼吸。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根的形状,用剪刀剪下一段根,观察根的切面。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我們先看到了根
一、教材簡析:
本課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提出本課的研究任務:植物根的生長變化和作用。
問題提出後接下來安排了大量主題研究活動1.植物根的生長。
這是一個交流活動,交流的內容是前一課中學生觀察的種子內容。
因此前一節課的活動教師必須要組織好,並且教師自己也要跟學生一起做實驗。
2.研究根的作用。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徑。
教師在組織學生研究根吸水的實驗中要既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很好的結合教材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有效探究。
二、教學背景:
本課的教學,老師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學生熟悉的植物的變化過程進行教學,從根的生長,根的作用兩方面,引發學生對植物生長變化的思考和研究。
通過讓學生在觀察、記錄、預測、整理分析資料、相互交流學習活動中,體會觀察和研究的方法,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認識植物的“模型”,為學生認識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礎。
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講求實證的意識。
三、教學設計:。
我们先看到了根【学情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 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 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 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本节课教学设计, 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 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3、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4、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5、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对比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以及前几天放在试管里的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 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为什么2 生思考后回答。
3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 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 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先看到了根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指导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进行“根的作用”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大白纸2.为每组学生准备:1支试管.植物油.带根的新鲜芫荽。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凤仙花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1)思考:植物的根茎叶谁先长出?每粒种子都一样吗?(2)思考: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有关吗?(3)学生思考并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写在大白纸上。
(4)让学生把自己精心种植在玻璃杯中的种子摆出来,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5)小组交流观察意见(6)小组汇报: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2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作用(1)思考:平时浇花时,为什么常常把水浇在土壤?(2)学生思考并交流意见(3)实验过程①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把新鲜的带根的芫荽插入试管中。
②将芫荽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
④观察试管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4)实验操作:(5)汇报观察到的现:试管里的水变少了,水位下降了。
(6)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汇报情况。
(7)到校园的生态园里,试着拔一棵野草,感觉很用力,什么原因呢?(8)学生交流分析情况。
(9)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拓展延伸1.在河堤旁、在戈壁滩上,往往会栽一些杨柳树,为什么?2.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河堤旁山坡上,为什么要提倡植树种草?。
我们先看到了根靠“死” 不可以 ,得“活”用,临时称之“先死后活”吧。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事下来 ,摒弃那些假套空 ,写出自己的真情感 ,篇幅可可短 ,并要求运用累的成、名言警语等 ,按期点 ,秀篇目在班里朗或展出。
,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培育了学生的察能力、思能力等等 ,达到“一石多”的成效。
一、使用教材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 :“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 文是2749 ,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特是写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文的“三因素”是点、据、 ,也通文的基本构 :提出――剖析――解决 ,但真切起笔来就犯了。
知道“是” , 就是不出“ 什么” 。
根来源因是无“米”下“ ” 。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之的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语 ,抄人家的案例 ,不参照作文就很写出像的文章。
因此 ,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以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一定认识到“照本宣科”的重要性,让学生累积足够的“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书先生”唯恐是街市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号,从最先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不过更早的“先生”观点并不是源于教书,最先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不是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识、有品德的尊长。
我们先看到了根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二)过程与方法: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3、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三、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前一周种植在透明塑料杯里的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节课我们的种子发芽试验情况。
现在的这些种子生长的怎么样了?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
投影出示:观察要求。
分发观察材料。
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汇报。
2、大家说一说,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发生变化的种子在发芽的时候,你先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根3、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交流植物根的生长1、种子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我们最先看到了根。
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实事求是地进行汇报,老师适时加以肯定或指导,对观察细致并能如实汇报的学生要加以肯定。
)2、观察很仔细,并且收获不小,知道了种子在发芽的时候是先长根的。
投影出示不同方向放置的四个蚕豆种子发芽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学生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
三、研究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植物的根在发芽时,最先长出来,那你认为根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出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等作用,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固定植物、吸水、吸收矿物质)3、问:关于植物的根固定植物的作用,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构成,重点介绍植物的根。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懂得感恩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的形态和功能,理解根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
3.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课分为两次课进行,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第一次课内容:(1)引导学生对根进行观察和提问。
(2)介绍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课时安排:(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2)探究环节(30分钟):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现象观察:提供植物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根的问题;•探究实验:自制饱和食盐水实验,让学生观察饱和食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根的问题,促使学生探究和发现;•整理归纳:学生通过讨论、记录、归纳等方式,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3)深化探究(20分钟):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查找与根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课内容:(1)回顾本节课学过的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根的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差异。
(3)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珍惜生态环境。
课时安排:(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深化探究(20分钟):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查找与根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实验环节(30分钟):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实验准备:安排实验物品、讲解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根的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差异;•实验讨论: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团队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先看到了根》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问题提出后安排了第二部分探究活动——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
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着学生一起做实验;第三部分探究活动是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探究。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和种植我们的植物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
因此本课教学尽量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综合性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素养。
学习目标1.知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特点。
2.通过实验认识植物根的吸水作用。
教学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棵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学生回答,师揭示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案概述该教案针对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中的“我们先看到了根”这一内容编写而成,教案共包含两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探究植物的根,加深对植物根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植物的根。
2.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观察植物的根,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根可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4.学生能够培养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课件、植物样本、洒水壶、盆栽、土壤、塑料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节课步骤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回想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根是从哪里生长的。
步骤二:探究1.给每组学生一个盆栽和一些土壤,并让学生将土壤放入盆栽中。
2.将植物埋在土壤中,然后给每个盆栽浇上适量的水。
3.让学生将盆栽装入一个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口系紧,以保持气体尽量不外泄。
4.让学生观察袋子内部的水滴,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滴是从哪里来的。
步骤三:总结1.让学生总结植物的根的作用和生长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的根可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支持。
2.让学生依据实验结果,判断植物的根应该生长到哪个方向?第二节课步骤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根长成什么样子。
2.让学生结合第一节课的实验结果,介绍其中有趣的现象。
步骤二:观察1.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植物根的样本,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根在哪个方向生长。
步骤三:总结1.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生长方向的特点。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适合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植物生长快,并且可以观察到有趣的现象。
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实验和观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指导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进行“根的作用”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大白纸
2.为每组学生准备:1支试管.植物油.带根的新鲜芫荽。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凤仙花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
(1)思考:植物的根茎叶谁先长出?每粒种子都一样吗?
(2)思考: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有关吗?
(3)学生思考并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写在大白纸上。
(4)让学生把自己精心种植在玻璃杯中的种子摆出来,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5)小组交流观察意见
(6)小组汇报: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2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作用
(1)思考:平时浇花时,为什么常常把水浇在土壤?
(2)学生思考并交流意见
(3)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把新鲜的带根的芫荽插入试管中。
②将芫荽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
④观察试管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4)实验操作:
(5)汇报观察到的现:试管里的水变少了,水位下降了。
(6)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汇报情况。
(7)到校园的生态园里,试着拔一棵野草,感觉很用力,什么原因呢?
(8)学生交流分析情况。
(9)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拓展延伸
1.在河堤旁、在戈壁滩上,往往会栽一些杨柳树,为什么?
2.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河堤旁山坡上,为什么要提倡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