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2
《物质的分类(能力提升)》微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物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2. 常见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3.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的分类问题;2. 讲解: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物质的分类;3. 实验: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物质的分类特征;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物质分类;四、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的分类》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各种物质样品、实验仪器等;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3. 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质分类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2.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物质的分类;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分类实验,展示实验现象;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物质分类;5.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难点与对策1. 物质分类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案例、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安排适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物质的分类
吴宝宁
一、【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
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如果想买一本书,你会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按一定的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到饭馆去,饭馆的菜单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菜品进行了分类,有的写着热菜、凉菜、汤,还有另一种有可能写着荤菜、素菜。
师:物质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按自己的标准对某某同学分一下类别。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我们会发现我们选取的分类标准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也会出现不同。
我们称这类分类法为交叉分类法。
那么我们在看看能不能用一种从属的关系,对某某进行分类。
首先他属于男/女生......
这种分类法称为树状分类法。
师:提问—黑板板书
那位同学写出初中我们学过的化学式
那位同学写出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化学方程式
那位同学对上述两个同学书写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
练习:PPT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