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4.1.1 利用函数性质判断方程解的存在 31号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数学 4.1.1《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并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3.让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特别是单调性)在确定函数零点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难点:零点的确定。
三、复习引入例1:判断方程x2-x-6=0分析:考察函数f(x)= x2-x-6, 其图像为抛物线容易看出,f(4)>0,f(-4)>0由于函数f(x)点B (0,-6)与点C(4,6)必然穿过x轴,即在区间(0,4)内至少有点X1使f(X1)=0;同样,在区间(-4,0) 内也至少有点X2,使得f( X2)=0,而方程至多有两用心爱心专心 1个解,所以在(-4,0),(0,4)内各有一解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函数y=f(x)的零点抽象概括●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叫做该函数的零点,即f(x)=0的解。
●若y=f(x)的图像在[a,b]上是连续曲线,且f(a)f(b)<0,则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f(x)=0在(a,b)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f(x)=0有实根(等价与y=f(x))与x轴有交点(等价与)y=f(x)有零点所以求方程f(x)=0的根实际上也是求函数y=f(x)的零点注意:1、这里所说“若f(a)f(b)<0,则在区间(a,b)内方程f(x)=0至少有一个实数解”指出了方程f(x)=0的实数解的存在性,并不能判断具体有多少个解;2、若f(a)f(b)<0,且y=f(x)在(a,b)内是单调的,那么,方程f(x)=0在(a,b)内有唯一实数解;3、我们所研究的大部分函数,其图像都是连续的曲线;4、但此结论反过来不成立,如:在[-2,4]中有根,但f(-2)>0, f(4)> 0,f(-2) f(4) >0;5、缺少条件在[a,b]上是连续曲线则不成立,如:f(x)=1/ x,有f(-1)xf(1)<0但没有零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本课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一节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而本节课作为第四章函数应用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础上,引入函数的零点的概念,旨在让学生学习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性,而在数学原理上没有过高要求。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好了准备。
在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本节的安排上遵从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入手,建立了二次函数零点与相应二次方程的联系,然后推广到一般函数与相应方程的联系。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理解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图像交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会借助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函数是否在区间内存在零点。
3.能借助具体函数的图象,解释“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是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同时,在过程与方程上,从具体二次函数的零点与相应二次方程的联系推广到一般函数与对应方程的联系,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同时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会数学知识间转化,感受从不同的方面解决问题的乐趣。
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图像交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并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掌握判断函数零点存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树立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方法,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函数零点概念,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问题法五、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流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求方程240-=x 和方程2230+-=x x 的实数根.问题2、画出函数42-=x y 和函数322-+=x x y 的图像,写出其与x 轴的交点坐标. 问题3、观察问题1中方程的根和问题2中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对比学生熟知的函数与对应方程根,为得到零点概念做好铺垫.结论:方程f (x )=0有几个根,y =f (x )的图象与x 轴就有几个交点,且方程的根就是交点的横坐标.(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探究(一):零点的概念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y =f (x )图像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说出下列函数的零点:11()(1)()2f x x x =+-、 ()(1)(2)(3)f x x x x =-+-2、【设计意图】:及时矫正“零点是交点”这一误解.注意:①函数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具体的自变量的取值.②求函数零点就是求方程f (x )=0的根.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22(1)()34(2)()lg(44)=-++=+-f x x x f x x x【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零点的求法(即求相应方程的实数根)【交流】:明确了函数零点和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那么求方程的解可以转化成什么问题?【结论】:方程的解可以通过函数的性 质来确定,函数的零点个数就决定了相应方程实数解的个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有些方程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有些函数问题有时也可转化为方程问题来解决,这正是方程与函数思想的重要之所在。
《§4.1.1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教学设计--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案例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黄树华乐建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函数的应用》第1单元“函数与方程”的第1节内容《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动”与“静”的相互补充。
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本质上是在整体中研究局部问题,在动态的过程中研究静态的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与不等式等其它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绘制它们的图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解就是对应二次函数的图像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及其与方程的根的联系;2、掌握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分析零点存在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般函数图像的分析,渗透由“形”到“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会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般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归纳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及其个数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文稿、几何画板);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问题 1:不解方程能否求出方程 x2-2x-3=0 的根?(幻灯片1)学生探究:利用函数图像及试值法,转化为求函数f(x)= x2-2x-3 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012=-x 12-=x y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是建立在运用函数模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学习第二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为后续学习的算法埋下伏笔.由此可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章、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综合成一个整体,学好本节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零点概念,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函数零点存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类比—归纳—应用”的过程;树立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及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探究发现零点存在条件,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实例引入、探究新知、实践探索、总结提炼、总结、反思。
五、使用教材的构想: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运用数形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抽象与概括、运算求解等思维过程。
六、教学流程(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问题1判断方程 根,作出函数 的图像,并思考函数图象与问题中方程的根有什么联系?问题2判断方程2230x x --=根的个数,作出函数223y x x =--的图像,并思考函数图象与问题中方程的根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和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为一般函数的图像及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作准备.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y =f (x ),把使f (x )=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 即兴练习:函数f (x )=x (x 2-16)的零点为 ( ) A .(0,0),(4,0) B .0,4 C .(–4,0),(0,0),(4,0) D .–4,0,4 设计意图:及时矫正“零点是交点”这一误解.说明:①函数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具体的自变量的取值.②求函数零点就是求方程f (x )=0的根.2、归纳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问题3: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1)联系:①数值上相等:求函数的零点可以转化成求对应方程的根;②存在性一致: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2)区别:零点是对于函数而言,根是对于方程而言.以上关系说明:函数与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函数问题有时可转化为方程问题,同样,有些方程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这正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基础.例1求函数)1lg()(-=x x f 的零点练习: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65)(2+-=x x x f (2)12)(-=xx f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零点的求法(即求相应方程的实数根). 3、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探索.问题4:在怎样的条件下,函数y =f(x)在区间[a ,b]上一定有零点? 探究1观察0.5附近的函数值变化情况 观察-1附近的函数值变化情况探究2的图象观察函数)(x f y =)(0__)()(1><⋅或)(b f a f 零点;无有上在区间)/___(],[b a )(0__)()(2><⋅或)(c f b f 零点;无有上在区间)/___(],[c b xya 0bc dyx)(0___)()(3><⋅或)(d f c f []无)零点;(有上在区间/__,d c探究3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曲线,并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反,即f(a)·f(b)<0,则在区间(a,b)内,函数y=f(x)至少有一个零点。
第四章函数的应用
4.1 函数与方程
4.1.1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第四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第一课时《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新课标(2017版)指出,函数应用体现在在两个方面1.解决数学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与方程》就是函数的应用价值的第一个体现,即从函数的角度解决方程解的问题,包括判定方程解的存在和求方程的近似解,本节课解决的就是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
本节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其应用.
我们知道,很多方程是没有求根公式的,那么这些方程应该如何解呢?
本节课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基础,即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其次,零点概念与零点存在性定理为方程与函数提供了零点这个连接点,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本质上就是将局部的问题放在整体中研究,将静态的结果放在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与不等式等其它知识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如下准备:1.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2.学生对于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方程的解并不陌生。
这为本节课利用函数图像,判断方程解的存在性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仍然存在问题,1.抽象思维和数形结合还不是十分到位,常常把函数孤立起来,认识不到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核心地位,还不能很好的从函数的角度看待方程和不等式.2.知识储备不够,比如函数图像的连续性,简易逻辑等知识还没有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的逆命题不成立,所以否命题也不成立,学生理解会有困难,需要补充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中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解之间的关系,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
2.能利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和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2. 初步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能将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函数零点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会利用该定理和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教学难点: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准确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特点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在探索方程解和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定理的概括和对定理的理解方面,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带领学生进入未知知识的殿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自然地将知识的逻辑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辨析实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核心素养分析:
本节课在探究方程解和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从特殊到一般,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在授课过程当中,通过对该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在形成零点概念和概括零点存在性定理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数序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当然在应用解决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中,还体现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引入:
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解方程和画图像比赛:解方程并画出对应函数的图像.
(1) 012=-x 12-=x y
(2) 0322=--x x 322--=x x y
(3)032ln =-+x x 32ln -+=x x y
设计意图:1.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次函数图像和 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2.让学生直观体验有些方程无法解,此时补充关于方程的数学史的知
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整体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导入新课
探究1:利用第一个环节解出的方程和画好的图像,探究方程的解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形成概念:我们把函数y =f(x)的图像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称为函数的零点. 概念辨析:(1)零点是点吗?
(2)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吗?
设计意图:将方程的解即“数”的问题与函数的图像即“形”的问题通过探究和问题的形式给学生完美呈现,自然进入下个环节,即从函数的角度研究方程的解.
x y
(三)师生探究,概括定理
探究2:假如我们不知道怎么解方程 0322=--x x ,我们如何由对应函数322--=x x y 的图像和性质判断该方程的解是否存在。
探究3:
观察f (x )的图像,
形成概念:零点存在性定理: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曲线,并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反,即f(a)·f(b)<0,则在区间(a,b)内,函数y=f(x)至少有一个零点,即相应的方程f(x)=0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注意:(1)函数图像是连续曲线与f(a)·f(b)<0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该定理只能判断方程解的存在,并不能判断解的个数;
(3)该定理逆命题不成立.
探究5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你能举出反例吗,在你的学案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连续4个师生共同探究,每个探究都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让定理自然而然的清晰浮现.
小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已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 <0,则f(x)在区间(a,b)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2)已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没有零点. ()
(3)已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则f(x)必满足f(a)·f(b)< 0. ()
(4)已知函数y=f (x)在区间[a,b]上连续的单调函数且满足
f (a)·f(b)<0,则函数y=f(x)区间(a,b)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
设计意图:检测对定理是否理解到位,同时是对定理的加深和巩固.
(四)定理应用巩固新知
例1:已知f(x)=3x-x2 ,问方程f(x)=0在区间[-1,0]内没有实数解?为什么? 解:f(x)=3x-x2的图像是连续曲线, 因为
f(-1)=3-1-(-1)2 =-2/3<0, f(0)=30-(0)2 =-1>0,
所以f(-1) f(0) <0,在区间[-1,0]内有零点,即f(x)=0在区间[-1,0]内有实数
解.
例2:判定(x-2)(x-5)=1有两个相异的实数解,且有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考虑函数f(x)=(x-2)(x-5)-1,有
f(5)=(5-2)(5-5)-1=-1
f(2)=(2-2)(2-5)-1=-1
又因为f(x)的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所以抛物线与横轴在(5,+∞)内有一个交点,在( -∞,2)内也有一个交点,所以方程式(x-2)(x-5)=1有两个相异数解,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设计意图:例题1是对定理的直接应用,例题2是对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的验证,对以后遇到的含参数的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奠定基础。
2.课本P116 1,3
设计意图: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定理理解程度的反馈。
(六)课堂小结
1.知识收获
2.思想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谈谈在知识上的收获,同时也要体会在思想方法上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