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由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等因素所致,常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等症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护理评估方面,需要根据入院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并且还需要进行辨证,分为中脏腑证和中经络证。
在一般护理方面,需要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
同时需要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对于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对于病情危重者,需要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在给药护理方面,需要注意服用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并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XXX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参照辨证施膳指导,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对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以采用鼻饲。
在情志护理方面,需要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在辨证施护方面,对于高热者,需要冰袋冷敷头部。
对于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的患者,需要遵医嘱艾灸。
对于尿潴留者,可以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对于便秘者,需要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最后,在健康指导方面,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概述中风,又称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然而,在恢复期,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本方案结合中医理论,提出一套中风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旨在为中风恢复期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2. 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脉瘀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应注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整阴阳平衡等方面。
3.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3.1 生活护理1.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中,避免风、寒、湿、燥等外邪侵袭。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注重饮食的色、香、味,以促进患者的食欲。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活动、坐姿训练、站姿训练、行走训练等。
2. 功能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3. 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3.3 情志护理1. 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4 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病因、病机、预防及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4. 效果评估1. 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
2. 患者的康复程度:通过康复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
3.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致残和死亡的一种常见原因。
中风后的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措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注重整体看待和治疗疾病,主张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下是中风中的一些中医护理措施:1.确定中医辨证:中医强调治疗病因,辨证施治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辨证施治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闻问切等方法,确定中医辨证类型,如中风后的痰浊内阻、气滞血瘀、肾虚等。
确定中医辨证,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中医药选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如血管瘤型中风、血管动脉阻塞等不同类型的中风,采用的中药方剂也不同。
一般来说,中药有活血化瘀、祛痰祛湿、理气解郁等药物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机体恢复。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促进细胞再生等。
对于中风后的步态失调、肢体无力等症状,针灸也有较好的疗效。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来调理气血的疗法。
中风后的患者往往伴有肌肉痉挛、肢体无力等症状,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5.膏药外敷:中医也常常采用膏药外敷的方法,通过贴敷在相关的穴位上,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效果。
常用的膏药有乳香、没药、三七等,对于中风后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贴敷膏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6.食疗调理:中医食疗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疾病。
中风患者需要合理搭配饮食,选择一些有益于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食物,如黑豆、核桃、花生、香菇等。
在中风康复期,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限制高盐、高脂、高糖等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7.心理疏导:中风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心理疏导也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强调人的身心统一,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帮助康复过程。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1. 中风中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针对中风患者的不同症状,中医护理会采取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疗法。
3. 中医护理中常采用调理患者的饮食,包括适当控制油脂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方式。
4. 中医护理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考虑采用中药调理。
5. 中医护理强调患者的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6. 中医护理中常会引入气功、太极等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7. 中医护理着重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康复。
8. 对于中风患者,中医护理还包括经络按摩和穴位疗法。
9. 针对中风患者的瘫痪情况,中医护理会采用适当的物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10. 中医护理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艾灸、拔罐等传统疗法。
11. 中医护理还会关注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调理合理的作息来帮助患者恢复。
12. 中医护理会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改善身体机能。
13. 中医护理还会关注中风患者的饮水情况,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来维持身体功能。
14. 针对一些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的言语障碍,中医护理会考虑采用特定的语音训练疗法。
15. 中医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跌打疗法,帮助舒缓肌肉酸痛和僵硬情况。
16. 针对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的抑郁情绪,中医护理会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治疗。
17. 中医护理会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通过饮食和调理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18. 中医护理还包括采用中药外敷和熏洗等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
19. 针对中风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中医护理会考虑采用相关的药物治疗和穴位按摩。
20. 中医护理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诊脉象制定相应的中药疗法。
21. 对于中风患者的肢体活动受限,中医护理会进行适当的按摩和理疗。
22. 中医护理会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睡眠、饮食和作息规律的调整。
23. 针对中风患者的认知障碍,中医护理会采用认知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
24. 中医护理还会注意患者的保暖情况,避免受凉影响康复进程。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引起脑组织损
伤的疾病。
中风后,中医护理措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
用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脑血管的功能
恢复。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百会、曲池、内关等。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肌
肉紧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敲击等。
4.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患者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
辛辣、油腻、牛羊肉等食物。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康复。
5. 中医理疗:如火罐、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
进康复。
6. 中医养生:建议中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见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措施仅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中风康复的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目标1. 促进中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 减轻中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3. 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二、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原则1.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应注重中风患者的整体状况,强调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
2. 辨证施护: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 预防为主:中风康复过程中,应注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 家庭与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为中风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三、中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1. 生活护理:(1)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3)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意识、面色、气息、舌象、脉象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3)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评估康复效果。
3. 中医特色护理:(1)中药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配中药,指导患者按时服用。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
(2)针灸护理:针灸治疗期间,观察患者针刺反应,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
协助医生进行针灸操作,保证针灸安全。
(3)拔罐护理:拔罐治疗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如充血、瘀血等。
拔罐后及时处理皮肤异常情况。
(4)中医食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制定合适的食疗方案,促进康复。
4. 心理护理:(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关爱和支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患者需求,解答患者疑问。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5. 健康教育:(1)普及中风预防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
(2)讲解中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在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中风中医护理的一些重要措施。
调理饮食1. 忌烟酒:中风患者应该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烟酒对血液循环和血管健康有害。
2. 注重高纤维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常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3. 适量摄入蛋白质:中风患者需要适量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和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4. 合理控制盐摄入:控制食盐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减轻中风的风险。
运动康复1. 适度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机能和血液循环。
2. 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舒适度。
3. 穴位保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体内的平衡。
心理疏导1. 建立信心:中风患者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相信康复是可能的,并且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取得进步。
2. 提供支持:家人和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中药治疗1. 个体化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2. 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结合特定的药材和食材,可以起到辅助康复和调理的作用。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一些措施,但请注意,在实施任何中医护理措施之前,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与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
参考文献:- 张子荐,强心注射液配合中草药治疗中风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2014,28(25):786-787.- Chinese Medicine Stroke Clinical Study Group. Pinxuanji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stroke[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6(4): 402-406.- Shen YH. Clinical study on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C]. World Congress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logy society (2015).。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护理在治疗中风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对中风中医护理的总结。
一、病室环境1.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通风,温度适宜,湿度适中,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2. 病床应保持平坦、整洁,避免患者因翻身不慎而受伤。
二、情志护理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心和安慰。
2.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 对于情绪异常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调整情志。
三、饮食护理1.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如:(1)气虚血瘀证:宜食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等。
(2)痰湿内阻证:宜食用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
(3)肝肾亏虚证:宜食用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桑椹等。
四、中医特色护理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煎煮后熏洗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2. 推拿按摩: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推拿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 中药贴敷: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功效的中药,贴敷于患肢,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五、健康指导1.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2.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按时服药、监测血压、血糖等。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风中医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应充分运用中医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部神经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由于脑部功能的丧失,患者需要进行中医护理方案,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下是中风中的常用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辨证施治中风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痰瘀阻滞、寒湿侵袭、痰火上犯等。
中医会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施治。
一般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痰湿阻滞、瘀血阻滞等。
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对应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活血化瘀的桃仁、三棱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曲池等,以刺激这些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可配合艾灸、拔罐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外治方法,适合中风后康复期的患者。
中药浴可通过汗出祛邪、通络行气的方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汤剂。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对中风后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减少肌肉的萎缩。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五、膳食调理中风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膳食调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食物,能够滋补脏腑,调整气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如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预防血管破裂。
总之,中风后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来施治,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浴、推拿按摩、膳食调理等。
中医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脱离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
中风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
1.舒筋活络:中风往往导致肢体肌肉的瘫痪和活动受限,舒筋活络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舒筋活络手法包括拿捏、搓揉、推拿、刮痧等。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2.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这种状况。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活血化瘀方、通络祛痹方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壮阳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3.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电针、火针、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4.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
常见的饮食原则包括少盐、低脂、高纤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一些特殊食物的使用,如黑豆、红枣、核桃等,这些食物被认为具有补气滋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5.心理疏导:中风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理方案中也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疏导和调理。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言语安慰、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支持等方法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病情进展。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引言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
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发脑部组织损伤。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脑卒
中的常规方法。
中医护理常规方法
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辩证施治理论,中医师可以开具
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病灶及周围组织
的修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病人的气血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
卒中患者的症状。
经过针灸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恢复速度可能加快。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穴
位和经络的按摩刺激,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消除病灶团块,
促进康复。
4. 中医膏方:中医膏方是一种外用药物。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剂,患者可以直接涂抹在病灶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
结论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具有独特
的优势。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医膏方的使用,
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请在接受中医
护理之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张宝春,林敬怡.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21,27(6):150-152.
- 张小兰,陈顺.《中医药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19.。
中风护理常规姜小林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
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1护理评估:1。
1发病诱因1.2半身不遂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1。
3评估患肢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1。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CT等检查结果。
1.6辩证:中经络(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元神衰败证)。
1。
6。
1肝阳上亢主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黄或燥,脉弦有力。
1。
6.2风痰阻络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6。
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6。
4气虚血瘀主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包腻,脉细弦或数。
1.6。
5阴虚风动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急性期中脏腑患者不在本科治疗)1。
6。
6风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
6。
7痰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
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辨证施护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
可见气粗,鼻鼾,痰鸣。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
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1 中经格
(1)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得以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至经络闭阻,气血流行不畅。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则: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2)肾阴亏损,风火上亢。
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突发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苔红或黄,脉弦洪大。
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护理: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④口眼歪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
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
2 中脏腑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
闭证宜开,脱证宜固,也是中医治疗常规。
中脏腑多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
2.1 闭证分“阳闭”、“阴闭”。
“阳闭”由肝阳暴涨,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症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面赤气粗,两手握固,舌苔黄腻,脉弦大而数。
“阴闭”由风痰偏盛,
上壅清窍,神志闭塞,其证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腻,脉沉迟。
治则:宜先开窍醒脑,再以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等法。
2.2 脱证元气衰微,阴阳离决,症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虚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或滋阴养血、引火归元等宜固元气。
护理: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
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
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
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
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⑦阳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
⑧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⑨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
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
⑩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丰隆、通里;脱证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
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