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9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
动(含答案)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
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
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
(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进步性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word资料可编辑
试题试卷参考学习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
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
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
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思想准备。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
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
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
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
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
思想武器。
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
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只是讲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
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
讲解。
word资料可编辑
试题试卷参考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
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学情调查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
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
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
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
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
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
【人民版新文化运动教案】新文化运动
教案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案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新青年》的诞生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联系讲解
史料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举例分析
历史比较
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思想界的空前解放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问题探究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德先生和赛先生,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 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2 新文化运动
[基础巩固]
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解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称帝做舆论准备。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D
2.“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
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是鼓励各种新思想的发展,故选B项。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新兴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文活动基地:
化主要阵地:
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文化平民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教材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民国初年,内忧外患: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概括:
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
3、主要阵地:《新青年》;
前期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或民主与科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主要活动基地(运动中心):北大;
4、北大校长提出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___实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
5、《新青年》的影响:
三、前期主要内容:
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其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2.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如何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新文
化运动” 部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明确新文化运动中的知名人物及其
思想。
重点解析
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五四运动后,反对传统文化和儒家道统,倡导现代科学、民主主义、个人自由和人格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推崇现代思想和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新文化运动在学术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和革命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中知名人物及其思想
① 鲁迅:倡导以自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反映真实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他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② 陈独秀:主张推崇科学、民主和君主立宪制度,反对传统的封建文化和古代文明。他的代表作包括《我的驳斥》、《中国文化要义》等。
③ 胡适:主张注重科学和知识,推崇“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提倡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他的代表作包括《胡适文选》等。
练习驱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领域?
3.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中的知名人物及其思想,能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
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
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归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走过的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思想
文化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①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等。
②分析理解:从倡导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
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学习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树
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说明:
1.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中国前途
的新探索。他们希望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使得共和制度在中国真
正实现,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应该是本课重点。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涉及到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比较,以及辩
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思辨性,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理解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通过提供史料资料,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相关史实;历史比较法,比较各领导人的思想主张;归纳概括,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本及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根据新《课标准》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二新文化运动】之小船创作
1.背景
(1)揭开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3“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教材整理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
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③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
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2)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5“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各有什么特殊贡献?
【提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等。李大钊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逆流,率先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创新,提倡白话文。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罪恶。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
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