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钬镱掺杂钼酸铋的制备及性能

钬镱掺杂钼酸铋的制备及性能

第37卷第5期

2018年9月大连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of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Vol .37No .5Sept .2018

收稿日期:2018-04-16.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0540075);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2016J 021).作者简介:郝洪顺(1979-)

,男,副教授,E -mail :beike 1952@163.com .DOI:10.19670/j .cnki .dlgydxxb .2018.0514

钬镱掺杂钼酸铋的制备及性能

郝洪顺1, 沈 哲1, 甘义杰1, 郝寿辰2, 侯红漫2, 高美玲2, 张公亮2

(1.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2.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采用水热法及热处理过程制备钬镱掺杂钼酸铋(Ho 3+/Yb 3+-Bi 2MoO 6),探讨热处理温度对上转

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利用XRD 、FE -SEM 、DT A 、XPS 、UC -PL 和UV -Vis 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

明,Ho 3+和Yb 3+成功地掺杂到了正交相Bi 2MoO 6晶体中,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大而

增强,450℃时样品表现出最强的发光强度。并且进一步研究了450℃下制备的上转换发光粉的光催

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Ho 3+/Yb 3+-Bi 2MoO 6对罗丹明B (RhB )表现出比较高的降解效

率,50min 达到90%,与未掺杂稀土的Bi 2MoO 6相比,其光催化降解效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稀土;

上转换发光;光催化;水热反应中图分类号:TB 3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404(2018)05-0391-07

PreparationandperformanceofHo3+/Yb3+co-dopedBi2MoO6

HAO Hongshun1, SHEN Zhe1, GAN Yijie1, HAO Shouchen2

HOU Hongman2, GAO Meiling2, ZHANG Gongliang2(1.SchoolofTextileandMaterialsEngineering,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Dalian116034,China;

2.Schoo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Dalian116034,China)

Abstract:Ho 3+/Yb 3+co -doped Bi 2M oO 6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thermal treatment p rocess .T he effects of heat -treating temperature o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were discussed .T he as -synthesiz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FE -SEM ,DT A ,XPS ,UC -PL and UV -Vis .T 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 3+and Yb 3

+w ere successfully doped into Bi 2M oO 6g rain .T he luminous intensity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ing temperature .T he samples showed the highest luminous intensity w hen the heat -treating temperature is 450℃.T he p 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Ho 3+/Yb 3+co -doped Bi 2M oO 6were further discussed in detail .T 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 3+/Yb 3+co -doped Bi 2M oO 6exhibited excellen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90%)to rhodamine B (RhB )in 50min under the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Compared with the un -doped Bi 2MoO 6,Ho 3+/Yb 3+co -doped Bi 2M oO 6exhibited better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Keywords:rare earth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p hotocatalysis ;hydrothermal reaction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过量使用有机染料引起的环境污染得到广泛关注[1]。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光催化技术具有室温深度反应和可以直接利用万方数据

11、肉桂酸的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肉桂酸的制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1、了解肉桂酸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抽滤等基本操作; 3、熟悉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肉桂酸又名β-苯丙烯酸,肉桂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实验室以苯甲醛和醋酐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的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即得肉桂酸。 2、PerKin反应:芳醛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催化剂一般为酸酐对应的羧酸钠盐或钾盐,用无水碳酸钾代替醋酸钾,可缩短反应时间,产率也有所提高。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主要试剂:苯甲醛、乙酸酐、无水碳酸钾、氢氧化钠水溶液、盐酸(1:1)、活性炭、试剂水 2、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分子量性状熔点(℃)沸点(℃)溶解度 肉桂酸148白色单斜棱晶135-1363000.0418 苯甲醛106无色液体-26178.10.3 碳酸钾102白色结晶粉末-73.1138.6253(20℃) 乙酸酐102无色透明液体-73.1140.012(冷) 四、试剂用量规格 试剂用量 苯甲醛 5.0ml(0.05mol) 乙酸酐14.0ml(0.145mol) 碳酸钾7.00g 10%NaOH水溶液40ml 盐酸(1:1)25ml 水110ml 活性炭3小勺

主要仪器:150ml三颈烧瓶、量筒(10ml) 、量筒(100ml)、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水蒸气发生器、玻璃棒、250ml锥形瓶、布氏漏斗、吸滤瓶、表面皿、电炉等 5-1 肉桂酸制备的回流装置 5-2 水蒸汽蒸馏法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时间步骤现象 1、取5ml苯甲醛,14ml乙 酸酐和7g碳酸钾放入 150ml三颈烧瓶。 无色透明液体。 14:00-14:06 14:07-14:502、将此混合物进行加热回 流45ml,并观察颜色。 起初冒白烟,出现大量泡沫。 泡沫完全消失(14:06),液体 变成乳黄色混浊状。 液体渐渐澄清,微沸,橙红色 慢慢加深,最后为红褐色溶液。 温度172℃。

最新实验十一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十一肉桂酸的制 备

实验十一肉桂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热过滤及水蒸汽蒸馏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芳香醛与含有α-氢的脂肪族酸酐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芳基取代的α,β不饱和酸。这种缩合反应称为Perkin 反应。本实验将芳醛与酸酐混合后在相应的无水羧酸盐存在下加热,可以制得α,β不饱和酸。 CHO(CH3CO)2CH3COOK CH CHCOOH CH3COOH + + 按照Kalnin所提出的方法,用碳酸钾代替Perkin反应中的醋酸钾,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三、实验药品: 苯甲醛3mL(3.15g,0.03mol),碳酸钾4.2g(0.03mol),乙酐8mL(8.64g, 0.084mol),饱和碳酸钠溶液,活性碳,浓盐酸。 四、实验仪器: 三口瓶,温度计,空气冷凝管,瓶塞,滴管,水蒸汽蒸馏装置,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接引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布氏漏斗,抽滤瓶。五、实验步骤: 在250mL三口瓶中放入3mL(3.15g,0.03mol)新蒸馏过的苯甲醛[1]、 8mL(8.64g,0.084mol)新蒸馏过的醋酐[2]以及研细的4.2g无水碳酸钾[3]。三口瓶,一口装温度计,一口装回流冷凝管,一口用塞子塞上,上加热[4]回流 30min。由于有二氧化碳放出,初期有泡沫产生。

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稍冷向反应液中加入20mL冷水,振荡下慢慢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5](注意有大量的CO2气体产生,不要冲料),调节反应液呈弱碱性pH=9~10。用二口瓶作为水蒸汽发生器,如图安装水蒸汽蒸馏装置,进行水蒸汽蒸馏,蒸出未反应的苯甲醛,直至馏出液无油珠澄清为止。 待三口烧瓶内的剩余液稍冷,加入半匙活性碳,在石棉网上煮沸2~3分钟,趁热进行抽滤,滤液转移到烧杯中。将滤液用浓盐酸酸化(不易过快,否则晶型过细),使呈明显酸性(pH=3)[6],用冷水浴充分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挤压除去水份。 产品在水中或30%乙醇中重结晶[7]。产品包在方形滤纸中,自然晾干,下次实验称重,计算产率。 肉桂酸为无色晶体,有顺反异构体,通常以反式异构体形式存在,熔点135~136℃,沸点300℃,d 1.245 。 附注 [1] 苯甲醛久置会氧化为苯甲酸,这不但影响反应的进行,而且苯甲酸混在产品中不易除干净,将影响产品的质量。故实验前要重新蒸馏,收集170~180℃馏分供使用。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3—89) 一、目的和要求 1.1 掌握总磷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1.2 了解水体中过量的磷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为氧化剂,将未经过滤的水样消解,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方法。 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污水和工业废水。 取25mL水样,本标准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0.6mg/L。 在酸性条件下,砷、铬、硫干扰测定。 三、试剂 3.1 硫酸,密度为1.84g/mL。 3.2 硝酸,密度为1.4g/mL。 3.3 高氯酸,优级纯,密度为1.68g/mL。 3.4 硫酸(V/V),1+1。 3.5 硫酸,约0.5mol/L,将27mL硫酸(3.1)加入到973mL水中。 3.6 氢氧化钠溶液,1mol/L,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7 氢氧化钠溶液,6mol/L,将2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8 过硫酸钾溶液,50g/L,将5g过硫酸钾(K 2S 2 O 8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3.9 抗坏血酸溶液,100g/L,将10g抗坏血酸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此溶液贮于棕色的试剂瓶中,在冷处可稳定几周,如不变色可长时间使用。 3.10 钼酸盐溶液:将13g钼酸铵[(NH 4) 6 MO 7 O 24 ·4H 2 O]溶于100mL水中,将0.35g酒石酸锑 钾[KSbC 4HO 7 ·0.5H 2 O]溶于100m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分别把上述钼酸铵溶液、酒石酸梯钾 溶液徐徐加到300mL硫酸(3.4)中,混合均匀。此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冷处可保存三个月。 3.11 浊度—色度补偿液,混合二体积硫酸(3.4)和一体积抗坏血酸(3.9)。使用当天配制。 3.12 磷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197g于110℃干燥2h在干燥器中放冷的磷酸二氢钾 (KH 2PO 4 ),用水溶解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入大约800mL水,加5mL硫酸(3.4), 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1.00mL此标准溶液含50.0g μ磷。本溶液在玻璃瓶中可贮存至少六个月。 3.13 磷标准使用溶液,将10.00mL磷标准贮备溶液(3.12)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并混匀。1.00mL此标准溶液含2.0g μ磷。使用当天配制。 3.14 酚酞溶液,10g/L,将0.5g酚酞溶于50mL95%的乙醇中。

肉桂酸的制备

肉桂酸的制备 课时数:5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肉桂酸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回流、水蒸汽蒸馏等操作。 教学内容: 一、实验目的: ⑴掌握用珀金反应制备肉桂酸的原理和方法; ⑵掌握回流、水蒸气蒸馏等操作 二、实验试剂 【物理常数】 二、反应原理 肉桂酸又名β-苯丙烯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通常以反式形式存在,为无色晶体,熔点133℃。肉桂酸是香料、化妆品、医药、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的重要原料。肉桂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实验室里常用珀金(Pe-ruin)反应来合成肉桂酸。以苯甲醛和醋酐为原料,在无水醋酸钾(钠)的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即得肉桂酸。 反应时,酸酐受醋酸钾(钠)的作用,生成酸酐负离子;负离子和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β-羧基酸酐;然后再发生失水和水解作用得到不饱和酸 PerKin反应:芳醛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催化剂一般为酸酐对应的羧酸钠盐或钾盐,用无水碳酸钾代替醋酸钾,可缩短反应时间,产率也有所提高。 反应机理如下:乙酐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然后 用K2CO3代替CH3CO2K,碱性增强,因此产生碳负离子的能力增强,有利于碳负离子对醛的亲核加

成,所以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三、实验步骤 1.合成: ① 在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 (1.575 g,15 mmol) 新蒸馏 过的苯甲醛,4 mL (4.32 g,42 mmol) 新蒸馏过的醋酐以及研细的2.2 g无水 碳酸钾,2粒沸石,按装置图按好装置。 ② 加热回流(小火加热)40 min,火焰由小到大使溶液刚好回流。(也可 将烧瓶置于微波炉中,装上回流装置,在微波输出功率为450W下辐射8min)。 ③ 停止加热,待反应物冷却。 2.后处理: 待反应物冷却后,往瓶内加入20 mL热水,以溶解瓶内固体,同时改装成 水蒸气蒸馏装置(半微量装置)。开始水蒸气蒸馏,至无白色液体蒸出为止, 图1. 产物制备装置 将蒸馏瓶冷却至室温,加入10 %NaOH(约10 mL)以保证所有的肉桂酸成钠盐 而溶解。待白色晶体溶解后,滤去不溶物,滤液中加入0.2 g活性炭,煮沸5分钟左右,脱色后抽滤,滤 出活性炭,冷却至室温,倒入250 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浓HCl,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兰色pH=2-3。冷 却抽滤得到白色晶体,粗产品置于250 mL烧杯中,用水—乙醇重结晶,先加60 mL水,等大部分固体溶 解后,稍冷,加入10 mL无水乙醇,加热至全部固体溶解后,冷却,白色晶体析出,抽滤,产品空气中晾 干后,称重。 四、实验装置: 1、回流装置 2、水汽蒸馏装置:(示范组装) 五、实验重点: 1、了解用珀金(PerKin)反应制备肉桂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操作:自下而上自左到右安装装置。冷凝水下进上出。需加沸石。控制回流蒸 气上升高度不超过2个球。 3、掌握水蒸汽蒸馏操作:水蒸气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或固态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水蒸气蒸馏应用范围: ⑴某些沸点高的有机物,在常压下蒸馏虽可与副产物分离,但易将其破坏。 ⑵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难于分离。 ⑶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被提取物应具备条件: ⑴不溶或难溶于水。 ⑵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⑶在100℃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蒸气压[至少666.5-1333Pa(5-10mmHg)]。 六、实验注意点: 1、装置注意点: ⑴回流装置要干燥:否则会使酸酐发生水解,使产率降低。

肉桂酸的制备完整版

肉桂酸的制备完整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实验六:肉桂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Perkin反应制备肉桂酸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回流、简易水蒸气蒸馏等装置。 二:实验基本原理 芳香醛和酸酐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类似羟醛缩合的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芳香醛,这个反应称为Perkin反应。催化剂通常是相应酸酐的羧酸的钾或钠盐,也可以用碳酸钾或叔胺。 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其他性质 苯甲醛:分子式C7H6O,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 kPa (26℃)折射 率,闪点 64℃,引燃温度192℃。是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工业上最常为使用的芳醛。在 室温下其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 乙酸酐:分子式C4H6O3,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 kPa (36℃),闪点49℃,引燃温度316℃。相对密度。折光率。低

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催泪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肉桂酸:分子式C9H8O2,又名β-苯丙烯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通常以反式形式存在,为白色单斜晶体,微有桂皮气味。肉桂酸是香料、化妆品、医药、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的重要原料。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五:实验装置图 主要仪器: 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温度计,简易水蒸气蒸馏装置,抽滤装置,250mL烧杯,表面皿。 六:实验简单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记录

钒酸铋的制备实验

实验十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比较准确地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2)学习简易回流操作的应用。 (3)学习液相沉淀法合成粉体材料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钒酸铋黄色颜料具有无毒、耐候性好、色泽明亮及对环境友好的优良性能, 是一种有着美好前景的新型颜料, 因而可用来代替含有铅、镉、铬等有毒元素的颜料,应用于汽车面漆、工业涂料、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印刷油墨的着色等各项性能要求很高的场合。 钒酸铋颜料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煅烧法和水溶液中的沉淀法。固相煅烧法所需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并且颗粒较大、分布不均匀;而液相沉淀法克服了固相煅烧法的缺点,反应物混合均匀,可以得到颗粒细小、组成均匀的BiVO4黄色颜料。该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是经化学沉淀法制备的BiVO4粉体容易形成十分有害的团聚体,从而影响颜料的颜色。因此,需控制沉淀的生成条件,如反应物初始浓度、溶液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必要 时,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起分散作用。 主要试剂:1.0 mol/L Bi(NO3)3溶液、2 mol/L NaOH溶液、6 mol/L NaOH溶液、2mol/L HNO3、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溶液、30%NH4SCN溶液、0.1 mol/L Pb(NO3)2溶液、偏钒酸铵固体、95%乙醇,均为AR级试剂。 三、实验步骤 1. NH4VO3溶液的配制 称取一定量的偏钒酸铵溶解在15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后得到1.0 mol/L的NH4VO3溶液30mL。 2. 钒酸铋粉末的制备 取20mL Bi(NO3)3溶液于150 mL锥形瓶中,加入2 mL DBS溶液混合均匀。在磁力搅拌下,将20mL NH4VO3溶液滴加到Bi(NO3)3溶液中,水浴加热的同时用NaOH溶液调节其pH = 6(先快速加入5mL6 mol/L NaOH溶液,后改用2 mol/L NaOH溶液),控制水浴温度约90 ℃保持约1 h(为减少水分蒸发,可将坩埚放在锥形瓶口)。此过程中需维持溶液的pH基本恒定,并要检查溶液中是否有Bi3+【Bi3+检查方法:用小漏斗法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2滴30%NH4SCN溶液后再滴加0.1 mol/L Pb(NO3)2溶液,观察是否有棕色或橙色沉淀生成】,若有,则要往锥形瓶 继续滴加NH4VO3溶液至Bi3+完全沉淀为止。 反应结束后进行抽滤,用大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少三次,以洗去杂质离子,再用95%乙醇10 mL洗涤两次。最后放入烘箱中于105℃烘约20 min,得到松散的粉末状钒酸铋黄色颜料。冷却后称重,计算产率。

七钼酸铵生产工艺

一、钼矿资料 世界上静态的钼储量估计约5500万吨。估计其中有65%的钼,即3600万吨钼是可用现代技术的。按1989年约消费75000吨的水平计算,足够消费近50年。钼储量的地区分布为:北美、南美的钼储量占钼的静态总储量的80%以上,占西方国家总储量的98%以上。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的总储量430吨,占静态总储量78%以上。中国的钼精矿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钼资源集中在北美和南美,但是对可以预见的未来来说,最重要的斑岩矿化带地区的钼足以满足钼的提供。世界钼资源集中太平洋盆地东侧的边缘,即从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经过美国和墨西哥到智利的安地斯。 矿床 钼矿床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原生钼矿,主要提取辉钼矿精矿; 次生钼矿,从主产品铜中分离钼; 共生钼矿,这类钼矿床中钼和铜的工业开采价值均等。 我国钼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而又相对集中,集中的大矿区目前发现的有4个,即河南省的栾川矿区,钼金属储量206万吨;吉林省的大黑山矿区,钼金属储量109万吨;陕西省的金堆城矿区,钼金属储量97万吨;辽宁省的杨家杖子和兰家沟矿区,钼金属储量22万吨。这4大矿区钼金属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2%加上12个中型矿区,我国大、中型钼矿区钼金属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 我国钼资源丰富,全国现有大、中、小矿区(点)222个,已探明的钼金属储量为840万吨,钼资源遍布全国各地。 钼是生产合金钢、不锈钢和合金铸铁的重要合金化元素,它在钢铁工业中的用量占钼

总消费的80%左右。此外,钼在军事(航天、航空、国防)、能源、化工(主要用作催化剂)、电子、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农业等领域还有广泛的应用。 2000年世界钼储量和基础储量/万吨钼 国家或地区储量基础储量 美国270 540 中国 172 343 智利110 250 加拿大45 91 俄罗斯24 36 秘鲁14 23 哈萨克斯坦 13 20 墨西哥9 23 乌兹别克斯坦 6 15 伊朗 5 14 蒙古 3 5 亚美尼亚 2 3 其他 59 世界总计673 1422 世界矿山钼产量/万吨 国别1998年1999年2000年1-9月 美国 5.33 4.37 2.56 中国 3.00 3.00 2.50 智利 2.55 2.73 2.47 加拿大0.80 0.62 0.51 墨西哥0.59 0.71 0.51 秘鲁0.44 0.55 0.52 俄罗斯 0.48 0.48 0.33 哈萨克斯坦0.30 0.30 0.23 蒙古 0.20 0.18 0.15 伊朗0.14 0.14 0.22 保加利亚0.04 0.04 0.03 日本0.01 0.03 0.02 世界合计13.88 13.15 10.05 钼外贸情况。我国每年生产的钼约1/3(1万吨左右)用于国内消费,占世界钼消费的8%-9%;2/3(2万吨左右)供出口,创汇最高达3.59亿美元,占西方世界钼供应量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

————————————————————————————————作者: ————————————————————————————————日期: ?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柏琴(Perkin)反应制备肉桂酸。一般认为脂肪酸钾盐或钠盐为催化剂,提供CH 3COO-负离子,从而使脂肪酸酐生成负碳离子,然后负碳离子和醛或羧酸衍生物(酐和酯)分子中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形成中间体。 在珀金反应中,是碳酸钾夺取乙酐分子中的α-H,形成乙酸酐负碳离子。实验所用的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主反应: 副反应: 在本实验中,由于乙酸酐易水解,无水碳酸钾易吸潮,反应器必须干燥。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但反应温度太高,易引起脱羧和聚合等副反应,所以反应温度控制在150~170℃左右。未反应的苯甲醛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 机理: 【此机理中的碱为无水乙酸钾】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三、药品 四、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装置图

(4)干燥装置 六、实验内容 在250ml三口烧瓶中放入3ml( 3.15g,0.03mol)新蒸馏过的苯甲醛、8ml(8.64g,0.084mol)新蒸馏过的乙酸酐,以及研细的4.2g无水碳酸钾。三口烧瓶的侧口插入一根200℃温度计,温度计要求插入液面以下,采用空气冷凝管缓缓回流加热45min。由于反应中二氧化碳逸出,可观察到反应初期有大量泡沫出现。 反应完毕,在搅拌下向反应液中分批加入20ml水,再慢慢加入碳酸钠中和反应液至pH等于8。然后进行水蒸汽蒸馏,蒸出未反应完的苯甲醛。待三口烧瓶中的剩余液体冷却后,加入活性炭煮沸10-15min,进行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用浓盐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或溶液pH=3)。冷却,待晶体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抽干,让粗产品在空气中晾干。产量:约3.0g(产率约65%)。 粗产品可用热水或3:1的水-乙醇重结晶。肉桂酸有顺反异构体,通常以反式存在。 纯肉桂酸为微有桂皮香气的无色针状晶体。熔点mp=133℃。 (一)制备阶段:

第二篇 矾酸铋制备方法综述

矾酸铋的制法综述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 矾酸铋是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催化剂,其本身没有毒性,带隙较窄,具有明亮的色泽,良好的耐腐蚀性,光催化等性能,在颜料和光催化降解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钒酸铋的各种制备方法的介绍、实验过程、影响条件、优缺点对比以及应用等对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微波辅助加热法、液相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化学浴沉积法、金属有机分解法、强迫水解法、低温固相法、高温固相合成法这些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综述。 关键词:矾酸铋,制备方法,优缺点,影响因素,应用

目录 一、引言 (3) 二、制备方法 (5) 1、溶胶-凝胶法 (5) 2 、水热合成法 (6) 3、微乳液法 (6) 4、微波辅助加热法 (7) 5、液相沉淀法 (8) 6、化学沉淀法(共沉淀法) (9) 7、均相沉淀法(均匀沉淀法) (10) 8、化学浴沉积法 (11) 9、金属有机分解法 (12) 10、强迫水解法 (13) 11、低温固相法 (14) 12、高温固相合成法 (15) 三、总结 (16) 四、参考文献 (17)

一、引言 1964年,首次人工合成了单斜相褐忆妮矿衍生结构的钒酸铋(BiVO 4)。此后,人们对BiVO 4的性质,应用及制备进行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1] 钒酸铋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黄色无机颜料,由于具有无毒、耐腐蚀及良好的色泽等优良性能,可用来代替含有铅、镉、铬等有毒元素的颜料,广泛应用于荧光及激光材料领域、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光催化领域、汽车面漆、高级油墨、工业涂料、塑料制品等领域。[2] BiVO 4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化学通式为[Bi 2O 2] 2+ [VO 3...5口0.5] 2- ,其中口表 示在氧八面体中固有的氧离子空缺,图中深色球表示Bi ,最右边的表示Bi 2O 22+,BiVO 4是一种非TiO 2基的可见光半导体光催化剂。[1] BiVO 4主要有3种晶型:四方锆石型(z-t )、单斜白钨矿型结构(s-m )和四方白钨矿型结构(s-t ),其中单斜晶相钒酸铋的禁带宽度为2.3~24eV ,它足够高的价带完全可以实现空穴(h+)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在单斜白钨矿BiVO 4的结构中:每个铋和6个氧组成BiO 6八面体,每个钒和4个氧组成VO 4四面体,BiO 6八面体之间以相邻交替,而VO 4之间不接触,Bi 原子在8个VO 4四面体环绕之下,和VO 4之间共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层间距.该结构对光吸收的带隙能起决定作用,通常都是其中的O2p 提供价带,过渡元素V 的空d 轨道提供导带;BiVO 4(z-t )和BiVO 4(s-m )紫外光区的吸收主要是借助于电子从O2p 轨道跃迁到V3轨道,而可见光区的吸收则是借助于电子从Bi6s 轨道或者Bi6s 和O2p 的杂化轨道跃迁到V3道。[3] 其中,当四方锆石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单斜白钨矿结构转化(加热到670~770K 时),单斜白钨矿和四方白钨矿型也可以相互转化(528K )。如图3所示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PPT

肉桂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掌握由 Perkin 反应制备 α, β-不饱和酸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回流、水蒸汽蒸馏、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肉桂酸是生产冠心病药物“心可安”的重要中间体。其酯类衍生物是配制香精和食品香料的重要原料。它在农用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精 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系统命名:3-苯基丙烯酸 属 α, β-不饱和酸 Perkin 反应:芳香醛和酸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类似羟醛缩合的作用,生成 α, β-不饱和芳香酸的反应。 主反应:
碱催化剂一般为酸酐相应羧酸的钾盐或钠盐,本实验采用醋酸钾作为碱催化剂。
反应机理:
三、操作步骤

四、数据记录和处理 略 五、实验注意事项
.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因乙酐遇水能水解成乙酸,无水 CH3COOK,遇水失去催化作用,影响反应进行。无水碳酸钾也应烘干至恒重,

否则将会使乙酸酐水解而导致实验产率降低。 2.放久了的醋酐易潮解吸水成乙酸,故在实验前必须将乙酐重新蒸馏,否则会影响产率。
.久置后的苯甲醛易自动氧化成苯甲酸,这不但影响产率而且苯甲酸混在产物中不易除净,影响产物的纯度,故苯甲醛使用前必须蒸馏。 4.无水醋酸钾的吸水性很强,操作要快。它的干燥程度对反应能否进行和产量的提高都有明显的影响。 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使乙酸酐蒸气冷凝管送出影响产率。 6.在反应温度下长时间加热,肉桂酸脱成苯乙烯,进而生成苯乙烯低聚物。 7.反应物必须趁热倒出,否则易凝成块状。 的质量。 实验中视具体情况,反应时间可以延长,并用 TLC 技术进行反应过程跟踪。 明确水蒸气蒸馏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时其分离对象的适用范围,保证水蒸气蒸馏顺利完成。 浓硫酸的滴加要缓慢,要分批滴加。 多。 六、思考题 1.苯甲醛和丙酸酐在无水的 丙酸钾存在下相互作用得到什么产物?写出反应式?
.缩合反应宜缓慢升温,以防苯甲醛氧化。反应开始后,由于逸出二氧化碳,有泡沫出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会自动消失。加热回流,控
.中和时必须使溶液呈碱性,控制 pH=8较合适,不能用 NaOH 中和,否则会发生坎尼查罗反应。生成的苯甲酸难于分离出去,影响产物
铬酸氧化醇是一个放热反应,实验中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防反应过于剧烈。反应中控制好温度,温度过低反应困难,过高则副反应增
答: 2.反应中,如果使用与酸酐不同的羧酸盐,会得到两种不同的芳香丙烯酸,为什么? 答:酸性条件下,羧酸盐自身也能形成碳负离子,因而反应体系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碳负离子。 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文献值) (文献值 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文献值) ( 名 称 分 子 量 10 6.1 2 性 状 无 色 液 体 无 乙 酸 酐 色 10 2.0 8 刺 激 液 体 肉 桂 酸 无 14 8.1 6 色 结 晶 1.2 48 133 -13 4 300 1.3 900 1.0 82 138 -73 -14 0 ∞ ∞ ∞ 1.5 450 1.0 44 178 -26 -17 9 折 光 率 比 重 熔 点 ℃ 沸 点 ℃ 水 溶解度:克/100ml 溶剂 醇 醚
苯 甲 醛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磷的测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为氧化剂,将未经过滤的水样消解,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测定总磷的方法。 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污水和工业废水。取25mL试料,本标准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0.6mg/L。 在酸性条件下,砷、铬、硫干扰测定。 2 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3 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 硫酸(H2SO4),密度为1.84g/mL。3.2 硝酸(HNO3),密度为1.4g/mL。 3.3 高氯酸(HClO4),优级纯,密度为1.68g/mL。5.4 硫酸(H2SO4),1+1。 3.5 硫酸,约c(1/2H2SO4)=1mo1/L:将27mL硫酸(3.1)加入到973mL水中。 3.6 氢氧化钠(NaOH),1mo1/L溶液: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 1000mL。 3.7 氢氧化钠(NaOH),6mo1/L溶液;将2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 1000mL。 3.8 过硫酸钾,50g/L溶液:将5g过硫酸钾(K2S2O8)溶解干水,并稀释至100mL。 3.9 抗坏血酸,100g/L溶液:溶解10g抗坏血酸(C6H8O6)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此溶液贮于棕色的试剂瓶中,在冷处可稳定几周。如不变色可长时间使用。 3.10 钼酸盐溶液:溶解13g钼酸铵[(NH4)6Mo7O24·4H2O]于100mL水中。溶解0.35g酒石酸锑钾KSbC4H4O7· 1 H2O]于100m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把钼

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展_张亨

第37卷第2期2013年4月 中国钼业 CHINA MOLYBDENUM INDUSTRY Vol.37No.2April 2013 收稿日期:2012-10-22;修改稿返回日期:2012-11-01作者简介:张亨(1967—),男,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精 细化工产品开发和信息调研工作。 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展 张 亨 (锦西化工研究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介绍了钼酸铵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防护、生产工艺和用途。对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钼酸铵;性质;工艺;用途;进展中图分类号:TF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02(2013)02-0049-06 RESEARCH PROGRESS IN PRODUCTION OF AMMONIUM PARAMOLYBDATE ZHANG Heng (Ji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Huludao 125000,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oxicity prote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uses of ammonium paramo-lybdate has been introduced.Production research of ammonium paramolybdate has been summarized.Key words :ammonium paramolybdate ;property ;process ;use ;progress 钼酸铵在冶金工业方面是生产高纯钼粉、钼条、钼丝、钼片等的原料,在石油工业中用于制作高分子化合物催化剂,它也用于陶瓷色料、颜料(钼红、助染剂)、微量元素肥料、阻燃抑烟剂及其他钼化合物等的原料,还用于磷、砷酸、铅定量分析及生物碱分析的试剂和临床医药等。 1 物理化学性质及毒性防护 1.1 物理化学性质 钼酸铵的名称比较复杂,在文献上的称谓比较 混乱,如表1所示的都是钼酸铵。如果在文献上不做特别说明,一般即为同多酸盐四水仲钼酸铵。 表1 各种钼酸铵的CAS 登录号及组成 名 称 CAS 登录号分子式备注正钼酸铵[13106-76-8](NH4)2MoO 4正盐 重钼酸铵[27546-07-2](NH 4)2Mo 2O 7偏钼酸铵[12411-64-2](NH 4)4Mo 8O 26仲钼酸铵 [12027-67-7] (NH 4)6Mo 7O 24 四水仲钼酸铵[ 12054-85-2](NH 4)6Mo 7O 24·4H 2O 同多酸铵盐四水仲钼酸铵[1] 为无色或浅黄色棱形结晶,分 子量为1235.86,相对密度2.498,溶于水(4g /100mL 水)、强碱及强酸中,不溶于醇、丙酮。水溶 液呈弱酸性(pH =5)。在空气中易风化失去结晶水和部分氨,加热到90?时失去一个结晶水。在190?时即分解为氨、水和三氧化钼。 燕山大学张永强等 [2] 研究了难溶复盐钼酸铵氧化钼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测定了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解离形式。实验结果表明:25?的Ksp = c 4(NH +4)·c 2(MoO 2-4)·c 3(MoO 3)=2.13?10 -13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在有氯化铵存在下 溶解度明显减小。所得结果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南方冶金学院万林生等[3] 研究了钼酸铵中和结晶过程成核速率(N )与晶体线生长速率(L )与溶液中同多酸根离子组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AQM 的N 和L 随溶液中[Mo 8O 4- 26]的升高以及 [Mo 7O 6-24]和pH 的降低而增大。在加入酸量相同的情况下,酸化速度快的溶液由于偏离缩合平衡较大,其[Mo 8O 4-26]始终较高,[Mo 7O 6-24]和[MoO 2- 4]较低。AQM 的L 高峰值出现在[Mo 8O 4- 26]较低而[Mo 7O 6- 24] 较高的结晶初期,其主要原因是此阶段首先接触到无机酸的局部溶液中成核数量较少,过饱 和持续的时间长。 南方冶金学院万林生等[4] 同样研究了四钼酸铵(AQM )晶体生长速率、反应历程和控制性步骤。结果表明:AQM 晶体线生长速率(L )在0.3 1.75μm /min 范围内。过饱和生成速度大于消除速度的结晶初期,结晶过程处于相变反应控制的动力学区

氢化肉桂酸的制备--有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种Raney Ni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催化加氢的相关操作; 3、练习减压蒸馏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实验室或工业上最常用氢化催化剂是Raney镍,即镍铝合金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及洗涤后制得的海绵状的镍。反应方程式如下: NiAl2+6NaOH Ni+2NaAlO2+3H2 普遍接受的催化氢化反应机理认为是氢和有机分子中不饱和键首先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被催化剂的活化中心活化后,分布完成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的有机分子,最后从催化剂表面解吸附。由于两个氢原子是从不饱和键的同一侧加上去的,因此催化氢化是顺势加成的立体选择反应。利用高活性的Raney镍,在常温常压下,用氢气将肉桂醛还原成氢化肉桂酸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的。方程如下: C6H5CH=CHCO2H+H2→C6H5CH2CH2CO2H 理论吸氢量可以按照气态方程pV=nRT计算: =n×0.082×(273+t)×1000 V=nRT P 三、实验步骤 1、 Raney Ni的制备 1) 称取5gNaOH于100mL烧杯中,在冰水浴冷却下加20mL蒸馏水溶解,使碱液温度控 制在10℃以下。 2) 将4g 铝镍合金粉(1:1)分6-10批次小心地加入到碱液中,反应放热释放出氢 气,需不断搅拌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 3) 加毕后撤去冰水浴,溶液逐渐恢复室温;将烧杯置于65℃的恒温水浴上,搅拌至 无气泡逸出(约1h),停止加热搅拌。静置使镍粉沉积、冷却. 4) 将烧杯倾斜并轻轻敲击杯壁,使烧杯底部固体滑向一边,小心倾斜倒出大部分碱 注:实验报告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五、讨论分析(完成指定的思考题和作业题);六、改进实验建议。

肉桂酸的制备

CH COOH CH n CH 2 CH CH CH Ph []n CO 2 肉桂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巩固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芳香醛与具有α-H 原子的脂肪酸酐在相应的无水脂肪酸钾盐或钠盐的催化下共热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芳基取代的α ,β-不饱和酸,此反应称为Perkin 反应。反应式如下: H 3C O CH 3 O O K 2CO 3CHO + 150~170℃ CH CHCOOH +CH 3COOH 副反应: Perkin 反应的催化剂通常是相应酸酐的羧酸钾或钠盐,有时也可用碳酸钾或叔胺代替。反应时,可能是酸酐受碳酸钾的作用,生成一个酸酐的负离子,负离子和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中间物-羟基酸酐,然后再发生失水和水解作用而得到不 饱和酸。反应机理如下: H 3C O CH 3 O O K 2CO 3 H 3C O CH 2O O _C 6H 5 H O H 3C O O O C 6H 5 O _H 3C O O O C 6H 5 OH H 2O 2_ 水解 C 6H 5 CH 3 O + CH 3COOH H 3C O O O 6H 5 三、仪器及试剂 药品:苯甲醛,乙酸酐,无水醋酸钾,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活性炭 仪器:150 mL 三口烧瓶,空气冷凝管,水蒸气蒸馏装置,锥形瓶,量筒,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红外干燥箱 四、实验步骤

在1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4.1g()无水碳酸钾,3mL苯甲醛(3.2g,)和醋酸酐(6.0g,),其一装上温度计,另一个用塞子塞上。反应液始终保持在150~170℃加热回流45min。 反应混合物稍冷后,加入20mL热水,进行水蒸气蒸馏,直至无油状物蒸出为止。待烧瓶冷却后,加入20mL10%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生成的肉桂酸形成钠盐而溶解。加热煮沸后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待滤液冷至室温后,在搅拌下慢慢滴加浓盐酸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结晶,抽滤析出的晶体,并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称重。可用3:1的稀乙醇重结晶。纯净的肉桂酸为白色晶体,可以通过测熔点、做红外光谱图来表征其结构,熔点为132~134℃。 4.1g无水碳酸钾 3mL苯甲醛 5.5mL醋酸酐150-170℃反应液 冷却 <100℃ 加入20mL热水 捣碎固体 水蒸气蒸馏 滤液 浓HCl 混合液 冷却结晶抽滤 洗涤 粗产物肉桂酸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久置的苯甲醛含苯甲酸,故需蒸馏提纯。苯甲酸含量较多时可用下法除去:先用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CO 2 放出,然后用水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干燥时加入1%对苯二酚以防氧化,减压蒸馏,收集79℃/25mmHg或69℃/15mmHg,或62℃/10mmHg的馏分,沸程2℃,贮存时可加入%的对苯二酚。 2、无水碳酸钾必须无水,反应之前做烘干处理。 3、加热回流反应系统必须无水,玻璃仪器预先烘干。 4、冷凝管的上方要加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汽进入反应体系。 5、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颜色会逐渐加深,有时会有棕红色树脂状物质出现。 六、思考题 1.在肉桂酸的制备实验中,水蒸气蒸馏除去什么 答:水蒸气蒸馏主要蒸出未反应的苯甲醛。 2.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中和反应中产生的副产品乙酸,使肉桂酸以盐的形式溶于水中。

钼酸铵制取

钼酸铵制取 创建时间:2008-08-02 钼酸铵制取(preparation of ammonium molybdate) 从纯钼酸铵溶液生产各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钼酸铵盐的钼化合物制取方法。仲钼酸铵、二钼酸铵、四钼酸铵或八钼酸铵等钼酸铵盐是制取金属钼粉的主要原料。在生产中,常用蒸发结晶法制取仲钼酸铵或二钼酸铵,用中和结晶法制取四钼酸铵或八钼酸铵,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四钼酸铵或八钼酸铵制取用盐酸或硝酸将净化后的钼酸铵溶液中和至pH6~2.5,此时钼酸铵溶液中的MoO 42-便聚合成MoO 13 2-或Mo 8 O 26 4-离子,并以四钼酸铵或八钼酸 铵晶体析出:

加酸中和前溶液的钼酸铵浓度高,溶液pH低,中和反应温度低,加酸速度快,最终酸度高以及溶液达到预定酸度后液固不及时分离,长时间搅拌,都会使结晶的晶粒细化,吸附的杂质增多。溶液的钼酸铵浓度小,溶液中的硅、磷、砷含量高,中和反应温度高,最终酸度高或低于工艺要求,均会使钼的结晶率降低。为了提高钼酸铵溶液中和结晶的结晶率和产品质量,一般采用的工艺制度是:控制溶液含钼酸铵160~194g/L,或密度1200~1240kg/m3;溶液pH7左右;溶液中的硅、磷、砷量小于0.001g /L;中和反应温度331~335K;在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前加酸速度可快,在出现浑浊现象后要慢;溶液的最终pH2~2.5;溶液达到最终pH后,立即进行液固分离。 中和沉淀的酸母液中,一般含钼3~5g/L,需进行回收钼的处理。处理的方法可用钼离子交换法、钼溶剂革取法,以及最简单的二次酸沉淀法(pH=1左右)。二次酸沉淀母液可用氨水中和至pH7,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取氯化铵化肥。 中和结晶一般采用盐酸或硝酸作中和沉淀剂。盐酸来源广,价格低,腐蚀性小,操作和贮运比较安全,但除杂质能力较弱,所得多钼酸铵含Cl约0.2%~0.4%。为除去Cl-,需用氨水溶解钼酸铵,然后再进行蒸发结晶,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取仲钼酸铵后,方能作为制取钼粉的原料。硝酸来源少,价格高,腐蚀性大,使用、贮运不安全,而且还会产生危及操作人员健康的亚硝酸基离子。另外,经干燥脱水后的多钼酸铵粒度很细,不宜用作生产中粗钼粉。与盐酸相比,硝酸却有去杂质能力强,多钼酸盐干燥、还原时不腐蚀设备以及不需重结晶即可直接用作取钼粉原料等优点。 仲钼酸铵制取将中和结晶析出的多钼酸铵,在343~353K温度下溶于4%~5%浓度的氨溶液中,溶液密度控制在1400~1450kg/m3。多钼酸铵溶液经过滤除杂质(金属氢氧化物、机械杂质)后,将所得滤液放入蒸发结晶器中加热蒸发,除去部分氨和水,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仲钼酸铵结晶: 也可从pH6~6.5的纯钼酸铵饱和溶液的饱和温度328K冷却到293K以下析出仲钼酸铵。 仲钼酸铵的粒度主要受钼酸铵溶液的游离氨含量,其次受溶液的初始钼浓度的影响。溶液中的游离氨含量高,初始钼浓度低,晶核难以形成,析出粗粒晶体,粗粒晶体吸附的杂质少。在蒸发结晶过程中,一般使溶液的游离氨含量保持在4~6g/L。另外,蒸发结晶的时间也是影响晶粒粗细的因素,结晶时间适当长些,有利于晶体的不断长大和晶形完整。 蒸发结晶法制取仲钼酸铵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纯度高,颗粒松散均匀,但也存在生产周期长、设备生产能力小、金属收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二钼酸铵制取将NH 3/MoO 3 =0.86~1或1.25~1(摩尔比),即相当于pH6.3~7.0的纯钼酸铵溶液,在蒸发结晶器中加热至363~371K温度,随着氨气的逸出和 水分的蒸发,钼酸铵溶液达到饱和,这时便有二钼酸铵晶体析出: 相关词条: 钼酸铵制取稀有金属

有机实验报告样本

实例一、熔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熔点测量的原理; 2、掌握毛细管法和显微镜法测熔点。 二、实验原理: 根据物质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温度Tm时,纯晶体的固、液两相的蒸气压才是一致的,此时固、液两相才可能同时并存。即纯晶体有机化合物有固定和敏锐的熔点。当有杂质存在时,根据Raoult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的摩尔数,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因此该化合物熔点必须低于纯化合物。因此可用它来检验物质的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试剂名称相对分子 量 密度熔点性状溶解度 未知物—————————————————————————— 乙酰苯胺135.17 g/mol 1.2105 114℃-116 ℃ 白色有光泽、鳞片 状晶体 水(H2O):0.56(25℃)、3.5(80℃)、 5.5(100℃) 四、主要试剂用量: 乙酰苯胺少量; 未知物少量; 五、实验装置图: 依据试验中使用的装置画简略图 六、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毛细管法 按图1装置好,取0.1-0.2g样品,放在干净表面皿上,用玻棒研成粉末,并集成一堆,取一熔点管,开口插入堆中,然后开口端向上,通过直立于表面皿上的直形玻璃管或冷凝管,自由下落,重复几次,使样品紧密高度2-3mm,加热,测熔点。 分别测样品2-3次。样品通过几次的自由下落,聚积在一起。 快初熔的时候,会有塌落、萎缩、变色。到初熔的时候,毛细管旁边变透明;当固体消失,变为全透明的时候,为全熔温度。 乙酰苯胺:112℃—113℃/112℃—113℃ 未知样品:119℃---120℃/120℃---121℃ 2、显微镜法 将样品放在载玻片上,加热,调节焦距观察。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晶体逐渐熔解 乙酰苯胺:110℃---112℃/111℃---113℃未知样品:117℃---119℃/118℃---120℃ 七、实验步骤流程(略) 八、产率计算(无) 九、讨论: 关键是要在温度近熔点的时候要控制好温度在0.2----0.3/min。仔细观察,初熔的判断可以通过毛细管的旁边变得有点透明,为一个标志。显微镜法主要是要求做完一次后要充分冷却后才能再放上下一个样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