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47 K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以及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热传递是一种能量的转移过程,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同时,本课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温度等基本概念。
他们对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对热传递本质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热传递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及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及特点。
2.难点: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
2.教学课件:热传递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烧水时水的温度变化)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及特点。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热传递的实际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热传递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
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
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
(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热是怎样传递的【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段(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段(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外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用文字或者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为每一个小组准备:铁架台、钢丝、热水、火柴、酒精灯、蜡烛等【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用酒精等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活动)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二、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勺子浸在热水里,勺柄露在外面,用手触摸露出水的勺柄。
(学生活动)2、学生交流手的感觉。
(学生活动)3、说说热在金属勺子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问学生答)4、如果勺柄加长,又会怎样?(师问学生答)5、每一部分的温度会是一样的吗?(师问学生答)6、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者是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呢?(教师活动)7、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8、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学生活动)9、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学生活动)10、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教师活动)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教师活动)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教师活动)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活动)3、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学生活动)4、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看站实验观察活动。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
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
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
(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教材分析】本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o本内容与前后几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本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这里有一个传递过程的深化: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到从一点到两端,引导学生推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更清楚的认识到热传递的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及两种方式。
难点:理解热传递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棒、温度计、Insulator 材料(如木头)、烧杯等。
2. 课件和教学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手靠近热水瓶感觉到的热,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2. 探究热传递的方式:(1) 实验一:传导教师演示实验,将金属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放在Insulator 材料上,让学生观察金属棒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热是如何通过金属棒传导的。
(2) 实验二:对流教师演示实验,将热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将它们靠近,让学生观察热水的热气如何上升,冷水的热气如何下降,从而形成对流。
引导学生理解热是如何通过对流传递的。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实例,如做饭时热是如何从火源传导到食物上等。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热传递的两种方式示意图。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传递知识,并尝试找出生活中的热传递实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热传递概念和两种方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热传递实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热传递的第三种方式:辐射。
2. 让学生探讨热传递在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九、课程资源:1. 互联网上的相关科学教育网站和资源。
2. 科普书籍和文章,介绍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清江小学夏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2.理解热传导的概念。
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来看清热的传递过程2.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1个、钢尺1把、火柴1盒、涂蜡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试管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同学们,现在实验桌上有一杯热水和一根铜丝,现在请组长将铜丝放里面,过一会儿摸铜丝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现在请同学们验证一下,从上往下摸一摸汇报:可提醒,上端什么感觉,稍下面一点儿什么感觉。
(师画图板书)追问:铜丝上端并没有直接接触水,为什么也会变热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热水将热传给铜丝下端,下端又将热传递给上端提问揭题:热是怎样从金属条的下端传递到金属条的上端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方向1.提问:我们看得见“热”吗?热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你能想办法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亲眼看到热在铜丝上是怎样传递的吗?(出示铜丝)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巡视,听听学生的想法,适时引导)会用到什么材料、方法、注意事项学生汇报:你们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师顺势板书与引导)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做?引导学生说出:怎么粘、用什么粘、粘的位置、间距要一样、加热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凡士林的使用和用量(随后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浏览)分组实验:记录中引导学生用序号区分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实验投影)你观察到热是怎么传递的?温度高——温度低(他人补充,在学生的记录上完善)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回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若没回答到点儿,请他人补充,适时引导)板书:高→低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过渡:(出示金属圆片),钢尺是一种线条状的物体,那么在圆状的物体中,热会又会怎样传递呢?在圆片中心加热和在圆片边缘加热,是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呢?谁来画一画你的猜想。
小学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热是怎样传递的——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能够举例说明热的传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教学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观察本、铅笔、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几个温度计,询问学生对“温度”一词的认识,并引导他们了解温度计工作的原理。
认识热:2. 通过PPT呈现热的定义,与学生一起阐述热的含义和性质。
导热:3. 让学生观察一段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棒状物,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导热的差异。
a. 将不同材料的棒状物同时放入两个杯内,一个杯中注入热水,另一个杯中注入冷水。
b. 学生观察两个杯内棒状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不同材料的热导率。
对流:4. 学生围绕“冷水和热水的密度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热的传递方式?”展开讨论。
a. 学生在观察本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b. 教师辅导学生组织实验,通过放置红、蓝色染料水的装置观察热水与冷水的对流情况。
c.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总结对流的定义和特点。
辐射:5. 通过PPT展示太阳辐射能量,引导学生理解辐射的概念。
a. 通过直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太阳的辐射能量对地球温暖的影响。
b. 学生观察夜晚的烘炉或热水袋等物体,发现它们能够持续散发热量。
c. 学生总结热能传递的方式,并与导热和对流进行比较。
实际应用:6.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热的传递方式。
a. 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热的传递情况,例如烧开水时水的状态变化,房间的温度变化等。
b. 学生从中找出实际应用和应用范围。
综合实验:7.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综合实验,通过设计创新玻璃窗、保温饭盒或保冷饮料瓶的方式,验证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a.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b. 学生们制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篇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热是如何传递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提问、实验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Step 1: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兴趣,例如:"为什么饮料杯的杯身不会烫手?""夏天用电风扇会凉爽,为什么?"Step 2:复习热量和温度的概念(1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热量和温度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复习。
Step 3: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0分钟)3.1传热的三种方式介绍和示意图展示:-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交换热能,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对流: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由流动实现,气体和液体层中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流动。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无需介质。
3.2实验演示:-制作两个不同材质的棍子,其中一个用塑料包裹,另一个不包裹。
在两个材质的交界处用手感受温度差异。
-在教室内点燃香薰,让学生观察火焰周围是否有热感。
Step 4:小组实验及讨论(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然后讨论实验结果及归纳总结:-实验1:将两个不同温度的盖子放在开水壶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盖子的表面,比较温度。
-实验2:用两个奶瓶,一个装了冷水,一个装了热水,将纸条放在两个奶瓶的口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纸条是否有变化。
Step 5:解决问题(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和解决以下问题并进行汇报,教师给予指导和展示正确答案。
-为什么石墨棒可以用来画线?-为什么密封性好的玻璃窗能够隔热?反思:本课采用了引导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探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基本概念和热的传递方式。
2.掌握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能够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热的基本概念•了解热的定义和单位。
•探索热和温度的关系。
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
–探究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热对流–了解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热辐射–了解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探索热辐射与温度的关系。
3.热传递的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探讨减少热传递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热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热和温度的概念。
•提问:热和温度有什么区别?热的单位是什么?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热的定义和单位。
•解释热和温度的关系。
•给出热的单位转换表,并示范转换计算。
3.案例分析(15分钟)•展示一组实验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提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物质A的质量是物质B的几倍,物质A的热量是物质B的几倍?为什么?第二节、热传递的方式1.热传导(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导的概念和原理。
•展示材料传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讨论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物质的导热性能、温度差等。
2.热对流(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热对流现象。
3.热辐射(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黑色纸片和铝箔纸实验,观察热辐射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热辐射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热传递的应用1.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水壶保温、太阳能热水器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列举出现象背后的热传递方式。
2.实验设计(25分钟)•学生小组设计一项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6.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過程與方法: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鐵架台;鐵絲(鋼條)、熱水;火柴、金屬圓片、酒精燈、蠟燭油、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引入:用酒精燈給金屬條加熱,一會兒金屬條就會變得很熱、很燙。
我們能解釋這種變化嗎?你覺得熱是怎樣傳遞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觀察研究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1.把金屬條的一端浸在很燙的熱水中,用觸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屬條。
2.交流手的感覺。
3.說說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4.師:根據材料,我們有沒有辦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覺到熱在固體中的傳遞過程?5.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6.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7.學生實際操作實驗,並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實驗中教師要把握兩個發展方向:觀察記錄火柴跌落的先後順序和火柴下落時間和間隔距離之間的關係,以描述熱在傳遞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點。
)8.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
二、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1.在塗有蠟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觀察蠟的融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2.怎樣讓金屬片上的熱傳遞可以“看到”?3.小組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5.按照教科書實驗設計裝置圖小組開展實驗觀察活動。
6.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讓學生盡可能親身體驗,以發展學生對熱傳遞的認識,活動中要特別強調注意安全)板書設計:熱是怎樣傳遞的溫度較高溫度較低熱。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材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热传递的特征及其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理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三.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经编写,由饭勺柄传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金属条传热实验及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后得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的结论。
最后了解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程序设计:(一)生活现象,提问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自己体验,培养兴趣。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勺插入热水中,金属勺柄变热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是把金属勺前部插入热水中,而金属柄并没有插到热水里,但却变热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认识热传导的方法,包括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2.能通过实验使热传递过程可视化,认识到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时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能够利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分析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现象。
3.深入思考实验设计的理由,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养成规范实验的好惯。
保持积极的探究热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一个、热水、铜条(做好标记和未做标记各一根)、蜡烛圈(4个)、金属圆片(两片)。
教学课件:火锅情境图、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过程动画演示等。
学生准备:同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火锅中勺子浸在热汤中时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勺柄并没有浸入热汤中,为什么那么热呢?勺柄是怎样变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2.过渡:介绍今天的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一)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研究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条,引导学生用金属条代替勺子,进行实验,探究热在条形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盛有热水的烧杯,请大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摸一下金属条露出水面的部分,观察:感觉到什么?分析你的这种感觉,你会做出什么解释?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感受、思考、交流。
4.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结论?(几个小组同学答,师小结: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吗?随机板书:热传递,温度高————温度低)1.实验发现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过程从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提示安全注意事项3.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猜测和实验情况一致猜测是科学思维方法4.综合分析,形成概念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或物体内部的传热方式解释勺柄烫手的现象5.课外拓展,激发欲望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了解它。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观摩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热的传递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热传递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热传递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热传递的过程。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热传递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教师展示一些热传递的实例,如热水袋加热、烤火等。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对热传递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热传递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热传递的三个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教师通过图片和示例,介绍热传递的三个基本方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热传递现象。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第三章:热传递的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热传递现象。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合理性。
第四章: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认识热传递的重要性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加热食物、保暖等。
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热传递应用实例。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1、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准备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蜡烛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现在老师准备请一名勇敢的孩子来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然后还得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
谁愿意来试一试?2、学生演示:加热金属条。
3、汇报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如果把你所准备的金属条之类的物品,放入开水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想不想试一试?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一支烧杯,回去后,把你准备的材料轻轻放入烧杯中,然后老师为每一小组倒入一定量的开水。
同学们可以一面观察,一面用手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汇报:刚开始摸时什么感受,过一会再摸,又什么感受?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4、提问:同学们已经亲自体验了热是怎样传递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呢?5、讨论交流6、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以及书中39页的方法加以检验。
(发金属条)7、汇报观察到的现象8、演示:从金属条的中间加热,火柴会按什么顺序掉下来。
9、出示演示文稿1(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和观察到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那么,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传递过程呢?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提示:同学们可以参照书中40页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部分材料,各小组取回去之后继续研究。
4、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5、出示演示文稿2(三)思考:热在金属球中的传递1、我们观察了金属条、金属片的热传递方向和过程,如果是一个金属球,它的热传递的方向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出示演示文稿3三、知识拓展1、我们已经知道热是会沿着一定的方向向四周扩散的,那么你能解释下面图中的情况吗?2、出示图片3、点燃火柴:不摩擦,不接触火源,能点着吗?4、总结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触摸感觉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验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新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第二单元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铜棒、易拉罐、圆形铁片、试管夹、凡士林、牙签、黄豆、镊子、蜡烛、打火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2.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汤匙的柄就会变热,你知道它是怎样变热的吗?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初猜测3.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昵?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二、猜测1.老师这里有三样东西,(出示材料),在这三件物体上有编号为1、2、3的三个点,现在老师在这三个点之外的某一个地方加热,你们认为热可能是怎样传递呢?学生猜测三、设计实验方案1.刚才说是还只是大家的猜想,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你们认为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生说,教师出示材料2.介绍凡士林、牙签、黄豆的作用3.统计实验材料选择情况。
4.现在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每组根据自己选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5.汇报实验方案四、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1.实验前修改、完善方案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3.在实验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4.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五、课后延伸1.冬天时我们站在取暖器边就能感觉到热,这个热是怎样传递过来的呢?。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宜都市清江小学艾良平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围绕“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以热在线和面中传递两条主线进行研究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确。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热看不见。
怎样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探究热传递现象,借助别的物体变不见为可见,是本课的关键和重难点。
我将第一个实验--金属条放入热水中,改为了演示实验,这样节约了时间,但这一热传递过程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有感知,更多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
在实验设计中,我给定了一组材料,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教师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们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这样降低了老师调控课堂的难度,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的细节许许多多,我就列出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
1、教师话语还需再精练、准确。
2、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汇报交流部分要充分。
3、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及其特点。
2.技能目标:观察、实验和总结热的传递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热传递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热是如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2.启发思考: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热的传递现象?例如,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炉灶上热锅底下的桌面变热等。
第二步:预授新知(1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讲解:通过PPT或黑板教学,向学生介绍三种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并分别解释其传热规律和特点。
2.学生讨论与提问: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第三步:实验探究(40分钟)1.实验1:导热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根长杆和两块热敏电阻。
通过将电阻固定在杆上不同的位置,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观察热通过杆的传递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和测量结果,总结出导热的特点。
2.实验2:对流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大容器、塑料袋、热水和冷水。
将冷水倒入塑料袋内,在大容器中加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将塑料袋浸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内的水温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对流的特点。
3.实验3:辐射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小炉子、不同材质的屏幕(如铁网、小孔板等)和一些物体(如小玩具、塑料球等)。
在小炉子上放置不同材质的屏幕,烤热后观察屏幕背后的物体是否受热。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辐射的特点。
第四步:归纳总结(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分别归纳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子设备的散热、棉被的保暖等。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
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
圆片、。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
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
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
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
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
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
(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
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
4、小组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
(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5、听了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肯定又有新的启发吧?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再完善下。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牙签粘的距离等的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
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
)
6、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
那等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小提示,请你们默读一遍。
(出示,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图示上标出)
9、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
谁来总结下,热在金属棒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概念。
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呢?(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师述: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等会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研究:在中间加热或在边缘加热。
加热时重点观察什么呢?
3、材料员领金属圆片,学生实验。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传递又有什么规律呢?(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会认为热传递是一个线型的过程,而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热在金属棒和金属片上的传递。
那么谁再来说一说热是怎样传递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并出示热传导的概念)
2、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它能较快地进行热传递,那么其他材料是不是也都能较快地进行热传递呢?这个问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又很好地
引出了下节课的研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