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h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时:1. 圆柱的特点: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上下一样粗。
2. 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 围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4. 以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第二课时:1.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π×R )×高2. 圆柱的底面积(S )=π×r 23.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第四课时1.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第五课时1. 体积是以外面量的,容积是以里面量的,容器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2. 圆柱的高不变,直径、半径扩大几倍,体积扩大原来体积的平方倍。
第六课时:1.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不能忘记13。
第七课时:1.很多题目都会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去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体积之和是几份?找准总份数、体积之差是几份,然后找到对应量,最后用总份数对应的量÷总份数=一份对应的量)2.圆锥的体积也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的1 33.已知圆锥的体积,要先求出和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乘3,再除以底面积,最后求出高。
与求体积除以3相反。
培优:1.一个圆锥形容器里倒了一半高度的水,高是容器的一半,水面底面半径就是容器底面半径的一半,即12,则设容器的高度为h,水面高度为12h,所以得出结论:水面高是容器的一半,水面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14;水的体积则是圆锥容器的18。
2.往圆柱形容器里加水,水的体积=底面积(水)×高(水),容器的容积=底面积(容)×高(容),因为底面积(水)和底面积(容)是一样的,则可以把底面积看成a,转化成:水的体积=a×高(水),容器的容积= a×高(容),所以,水的体积占容器容积水的体积容器的容积=a×高(水)a×高(容)=高(水)高(容),(根据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所以水的体积占容器容积的比就是水面的高度占容器高度的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常考题型汇总与答案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一、基本题型:公式直接求表面积(略)二、横切:把一个圆柱切成几个圆柱。
表面积变化情况?1、把一根长2m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100.48cm3,这段木料的体积?三、纵切:把一个圆柱切成几个半圆柱。
表面积变化情况?2、一个底面直径是4cm,高是5cm的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沿着底面切开,表面积增加()。
四、叠加:几个圆柱摞在一起。
3、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表面是多少平方米?五、整体代换法的应用:4、一个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都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是90立方厘米,求这个圆锥的体积?六、圆柱体转换成长方体:5、将一个高为8cm的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平均切成若干等份,在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cm2 ,求原来圆柱的体积?七、水中浸物:6、一个圆柱水槽,底面半径是8厘米,水槽中完全浸没着一块铁,当铁块取出时,水面下降了5厘米。
这块铁的体积是多少?八、熔铸问题:由一个物体变成另一个物体。
7、把一块高12cm,横截面半径是3cm的圆柱形钢坯铸成一块底面半径是6cm的圆锥形钢坯,这个钢坯的高是多少?九、旋转问题:8、一个长4cm、宽3cm的长方体,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体积最大是();直角边分别为4cm与3cm的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体积最大是()。
十、扩大问题:9、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侧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十一、圆柱圆锥比例问题:10、一个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3:2,底面积比是2:3,求圆柱与圆锥的高之比?其他问题:压路机问题11、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5m,直径为1.8m,如果它滚动了2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长1.2m,底面直径为0.8m的圆柱,如果它分钟转5圈,那么它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过的面积是多少米?圆锥公式的理解与易错题汇总一、公式的理解1、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0.24,底面半径是2cm,求圆锥的高()。
圆柱与圆锥【考点要求】1、认知圆柱与圆锥,掌握它们的各部分特征2、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3、理解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回顾】考点一、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展开图一、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展开图1、底面、侧面、高:(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拿一张长反省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动起来的形状就是个一个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练习一】1、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线的运动可以形成一个(),面的运动可以形成()。
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形成()2、圆柱由()个面组成,分别是()()()组成,上下底面都是(),侧面的展开是一个()。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4、如右图,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那么,得到的这个立体图形的高是()厘米,底面周长是()厘米。
3厘米6厘米5、判断(1)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可能是正方形()(2)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3)如果一个物体上、下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圆柱()。
考点二、圆柱的表面积π+2πrh=2πr(r+h)二、圆柱的表面积=2个圆的面积+1个侧面积=2r2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πdh=2πrh因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π×22、圆柱的2个底面积:S=r2π+2πrh=2πr(r+h)3、圆柱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1个侧面积=2r2注意:有时题目计算表面积时,并不是三个面的面积都要计算,要结合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比如,通风管就只用计算侧面积即可,无盖的水桶就只用计算侧面积和1个底面积4、圆柱的截断与拼接:(1)把一个圆柱截成两个圆柱,增加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2)把两个同样粗细的圆柱拼成一个圆柱,减少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1 .知识网络2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H)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在知识系统上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但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难:1、平面图形经过旋转成几何体,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对圆柱、圆锥侧面的认识,是学生从“整体辨识”到“局部刻画特征”的又一个提升。
2、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学习,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讲圆锥(或圆锥)的底面半径(或直径)及圆柱(或圆锥)的高分辨清楚,特别是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在计算时学生可能经常出现错误。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培优测试卷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一、填空。
(每空2 分,共28 分)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是2 厘米,如果沿高剪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 立方米,底面积是12 平方米,它的高是()米。
3.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4 厘米的圆柱沿底面半径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若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0 平方厘米,则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它们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 6 厘米,那么长方体的高是()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5. 将一个圆柱沿其底面的一条直径垂直向下切开,切面是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则这个圆柱的体积是()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cm3。
6. 李老师将2 升水倒入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中,刚好倒满。
已知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则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升。
7. 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如下图) ,剪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8. 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一个圆柱底面直径的13,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13,那么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比( )。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 3 分,共 21分)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B. 两个底面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C. 如果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体积的13, 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D. 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的两个圆锥,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2. 四名同学分别做了不同的圆锥形容器(如下图)。
若老师要将圆柱形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圆锥形容器中,正好装满的是()。
(单位:厘米)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高就是底面直径的()倍。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知识点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知识点知识点1。
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2.(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
(2)底面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底面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柱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
(3)底面的特征:圆柱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3。
(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特征: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5。
把圆柱平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6。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8。
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9.温馨提示:沿高剪开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10。
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11。
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长方形,那么该圆柱的底面周长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
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那么该圆柱的高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
1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13。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2πr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14。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16.(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表=2πrh+2πr2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把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运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差不多上差不多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终止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1.通过观看、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学生在第一学段差不多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
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点,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圆柱从识别圆柱形的物体开始,因为学生已有如此的能力。
例1的图片里,有些物体是圆柱形的,有些物体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也有些物体不是圆柱形的。
而且,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这就为认识圆柱提供了丰富的具体对象。
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看、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
让学生认真观看圆柱,发觉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尽管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点的体验。
在学生交流圆柱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显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
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2.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
回顾整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9-31页。
教材简析“回顾整理”部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半部分是以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并以表格的形式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两方面进行整理。
下半部分以框图的形式呈现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样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力凸显了“过程与方法”。
旨在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及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回顾,从知识与方法等不同的角度,自主完成对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
3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回顾旧知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平时大家喜欢吃的冰淇淋的包装盒认识了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1、自主整理,初步归网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下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吗?。
(整理时要全面、系统、有条理而且重点要突出。
)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
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单元整体备课编案第二单元合作准备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前小研究一、旧知识回顾: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认真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3、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找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三、我发现“圆柱的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我的收获:(说明:在你没弄明白的地方作个标记,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前小研究1、把圆柱的表面展开(实物),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3、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我能自己列算式4、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2、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列式计算我提醒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前小研究1、我能行:(1)你能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吗?(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总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一袋奶498mL,如果用一个底面直径8cm,高10cm的圆柱型杯子装这袋奶,能装的下吗?这样想:方法一方法二3:我能独立解答一道类似的求圆柱体积的应用题: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前小研究一、课前学习:(自学课本p23—24的内容,独立完成课前学习部分,把自己会做的写出来,把不会做的用铅笔画出来。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安排在圆柱表面积等课之前,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所以此节课中的设计应多下功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青岛版教材《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原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新教材集中认识圆柱和圆锥,而原教材圆柱和圆锥是分别认识的。
这样安排有利于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更好的进行对比,通过两种形状的联系加深对两种形状的认识。
教案设计过程中本课重点是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而难点是圆柱与圆锥高的认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2、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对两个高度不同的圆柱让学生比较引出圆柱高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思考圆柱有几条高。
3、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4、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
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单元整体备课编案
第二单元合作准备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一、旧知识回顾: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认真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找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三、我发现“圆柱的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
(说明:在你没弄明白的地方作个标记,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
备课时间: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把圆柱的表面展开(实物),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3、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我能自己列算式
4、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
列式计算
我提醒
备课时间: 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 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我能行:
(1)你能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总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一袋奶498mL,如果用一个底面直径8cm,高10cm的圆柱型杯子装这袋奶,能装的下吗?
这样想:
方法一方法二
3:我能独立解答一道类似的求圆柱体积的应用题:
备课时间: 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 2014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一、课前学习:
(自学课本p23—24的内容,独立完成课前学习部分,把自己会做的写出来,把不会做的用铅笔画出来。
)
1、我知道
(1)圆锥有一个()面,这个面叫做()。
(2)圆锥有()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
(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我知道圆锥的高。
2、我会测
我会测量圆锥的高
二、我会做
我会用硬纸做一个圆锥。
备课时间: 2014 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我会计算圆锥的体积。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提醒: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你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1)我这样做;(自学课本p25-p26的内容后在做实验)
(2)我发现:
(3)结论:
三、我会做: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底面直径4米,高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二单元双向评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