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2017级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1)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17.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蜀绣与苏绣、粤绣和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蜀”的名称,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说文》有:“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
”一般人便据此认为“蜀”就是蚕,更与蜀古王蚕丛相联系,为蜀国强行安上“养蚕之乡”的名头。
现在学界多以“象蚕论”为误读。
从现存资料来看,蜀人养蚕,至少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在发展蚕桑的基础上,蜀地劳动人民很早就善于制造丝织品了。
古代记载中称他们制造的丝织品为“锦”。
在《诗经》中,关于丝织品的记载也非常多,涉及丝绸、锦绣的诗歌多达20余篇,如“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等,这些诗句说明蚕丝、锦绣早已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战国以来,蜀锦、蜀绣生产已有相当规模。
到了汉代,蜀地已有“女工之业,覆衣天下”之称。
诸葛亮南征时,把织锦、刺绣技艺传至南中少数民族地区。
自此以后,以成都锦官城为圆心,以南方丝绸之路为半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蜀锦、蜀绣犹如流光溢彩的金丝鸟,从蜀地的桑树林中飞鸣而出。
到了唐代,“蜀江锦”已作为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享誉海外。
鉴真和尚东渡时,亦将蜀锦、蜀绣带到日本。
唐代蜀地“赤地经锦”的残片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中。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团花纹锦”和“晕绚锦”便有“蜀江锦”的风格。
蜀锦、蜀绣因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的绣工技法,与金银珠玉等同列,誉为“蜀中之宝”。
实际在汉末三国,蜀锦、蜀绣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就已被用来交换北方战马或其它重要物资,此时,蜀锦、蜀绣已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
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也视蜀锦、蜀绣为奇珍异物,大肆掠夺。
张家口市2017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言谏制度对周人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邵公谏厉王止谤时提到“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说明周代言谏制度中有“献诗”作为谏言的制度性安排,进入周代体制内的诗歌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职务行为。
《诗经》中的颂美诗也同样可以理解为谏言。
今人以为谏言一定是批评性意见,不能用赞美之词,但古人并不这么理解。
古人所谓美颂,不是阿谀奉承,而是树立一个正面人物典型,让君主去学习他们;或者描绘出一种美政理想,要君主去仿效。
事实上,古人正是这样理解《诗经》的,当然,周代言谏制度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社会上层,它其实已深入到社会下层,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政治作用。
西周实行过的采诗之制,就是言谏制度的一部分。
周代言谏制度除有采诗、献诗等制度安排外,还有献书的制度安排。
“史献书”和“列士献诗”一样,其实都是周代言谏制度的题中之义。
《逸周书•史记解》记有穆王要求三公、左史戎夫将前代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为鉴戒,“朔望以闻”便可以印证周公所倡导的这种“史鉴”已经成为制度,并对周代社会政治产生了实际影响。
春秋后期,诸子崛起,子书实为史书之旁衍,诸子“上说”也有“史献书”之意,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他以“道德”为中心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提供的是“君人南面之术”,其所著五千言也是政教之谏言,孔子虽不是史官,但他的知识和学问来源于史,其编撰《春秋》,代行史官之责,也有以史为鉴之意;其一生活动都以政教为中心,《论语》开头两章即是《学而》和《为政》。
战国诸子虽然各有个性,但“上说下教”却是他们的共性。
尽管他们所进谏的已经不是天子而是诸侯,甚至是卿大夫,但政教谏言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仍然是与史官一脉相承的。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O.5%。
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
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
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
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6题2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7 分)(1)在《观刈麦》中,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童稚携壶浆。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句子:,鬓微霜,又何妨!(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
(5)在《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句子:。
(6),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2.选出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
(3分)()A.赶尽杀绝感恩戴德敢作敢为B.攻城略地供不应求功成名就C.数以万计数见不鲜如数家珍D.兼收并蓄坚壁清野艰苦卓绝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不但老师表扬了我,而且也表扬了其他同学。
B.坚持从实际出发,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应该切实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4.选出没有对偶修辞的一项。
(3分)(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填到下列文字横线处能合理衔接的一句是:(3分)()十月三日和四日,我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养鸡场和机械厂,。
A.尽管那天下着雨,我们还是坚持参观完了才回家。
B.碰巧,一整天雨下个不停,所以我们只看了个大概。
C.不巧,碰上连绵阴雨,使参观受到一定影响。
D.不巧,这天下了场大雨,又刮风,实在是扫兴。
6.下列广告词对成语进行了改动,请任选三个写出其原型。
(3分)(1)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2)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3)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4)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5)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6)眼病仪广告词:一明惊人答:第二部分(7~24题4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7~9题。
2017~2018(1)《语文》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B2.B3.B4. B5.B6.B7. D8.D9. D 10.C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1、 找出有关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1)相关句子: 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1分(2)分析: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
雪衬托人物的高贵品质,语言不多表现力强,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分2、 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字画?既然已经赎回,为什么又要送给王商人?(2分) 他承诺过常先生不卖此画。
王先生“饿死不卖收藏”,他终于为画找到了可靠的主人,他希望王先生信守承诺,包住这一批国宝。
3、 文段揭示了故事的真相,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绝品”的含义,用文段中恰当的语句填空。
(3分) (1)从“画”的角度理解“绝品”: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2)从“装裱”的角度理解“绝品”: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3)从“人物”的角度理解“绝品”: 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
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 。
4、对文段中画线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组( B )(2分) (二) 2分5.“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之一种。
”去掉“之一种”后意思有什么变化?你认为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是不能接受的生活?2分三、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20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 1、默写句子。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B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C )5、解释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左右欲引.相如去 牵,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 二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教版必修一2017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17.111.D(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百啭千声,是指鸟鸣声婉转多样。
聚精会神,指集中注意力地看,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语境中强调的是赏园之静。
)2.D(A“发挥”与“特点”搭配不当;B成分赘余,去掉“大约”或“多”;C介词“让”使用不当,造成成分残缺)3.C(A中将“誓言”比作“书签”;B中将“瓶身描绘的牡丹”比作“初妆”;D是暗喻,将“爱”比作“雪花”和“眼泪”)4.B(前三句解释公民,用“不是……不是……更不应该是……”的句式;后三句诠释权利。
)5.B(“梅花”、“板荡忠臣”对应于史可法,该联是由俞樾题于史可法祠墓;“笔砚”对应于书屋,该联是由张世进题于街南书屋;鉴真纪念堂是参照鉴真在日本古都奈良所建的唐招提寺建筑而成,该联是由赵朴初题于鉴真堂;“山与堂平”、“太守”对应于欧阳修,该联是由欧阳利见题于欧阳祠,在谷林堂后,现存建筑为光绪五年盐运使欧阳正墉所建,祀欧阳修,并附祀苏轼。
)6.C (报:回复)7.A (太祖是庙号,天聪、顺治、康熙都是年号。
)8.(1)(浙江)年成不好,大米价格狂涨,(赵国祚)打开府库,平价卖米,并且发文晓示邻省不要阻遏卖米,百姓因为这件事感激他。
(5分,“岁饥”、“值昂”、“发帑平粜”、“移檄”、“德”各1分)(2)大军兵分几路猛烈(尽情)攻击,击败敌兵,追剿败兵七十多里,攻克抚州。
(3分,“纵击”、“逐北”、“克”各1分)9.“敏”是机敏之意:发帑平粜,分道纵击等;“敏”又有勤勉做事之意:尽心民事,尽职军事。
(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壮”是勇猛有力之意:身经百战,奋力破敌,屡立战功。
(2分)【参考译文】赵国祚是汉军镶红旗人。
赵国祚的父亲是赵一鹤(本为明军军官),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归降大清。
天聪年间,赵一鹤被授予三等甲喇章京(官爵名)。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 C.解析:A选项,长歌当(dàng)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力能扛(gāng)鼎:双手能举起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力气大,也用来比喻笔力雄健。
汗流浃(jiā)背: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
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汗流浃背"常误写为"汗流夹背"。
B选项,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
D选项,叱咤(zhà)风云:叱咤,怒喝声。
意为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2. C.解析:A选项,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的人,含贬义。
B选项,"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C:鸿,巨、大;篇,篇章;制,写作、作品。
意为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D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3. A.解析:B项,主宾搭配不当。
“仙岛湖”不是“时候”。
可改为“仙岛湖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项,表意不明。
学生会的规定是告诉比赛日期还是不告诉比赛日期。
4. A解析: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运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出答案了。
5.D解析:D项数意为屡次,被意为受;A项器意正确,购意为重金征求;B项全对;C项踣意正确,谢意为道歉。
6.CC项均为转折连词却,然而;A项前之意为助词的,后之意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前以意为连词来,后以意为介词把;D项前于意为介词在,后于意为介词对7.D8.BA原文并未提及丘处机是否大师兄,事实上大师兄是马钰,丘处机排行第四。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D(2分) A.栖.息(qī) B.襁.褓(qiǎng) C. 承蜩.(tiáo2.C(2分)A.红装.素裹 B.心无旁骛. D.重蹈覆.辙3.(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只恐双溪舴艋舟(4)零落成泥碾作尘(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4.①立冬的三候分别为②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三候野鸡变蛤蜊)。
(一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7分)(1)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2分)(2)八项规定在整肃干部作风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八项规定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央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2分)⑶示例:画面左边是一群人坐在写着“清”“廉”“务实”的桌子前阅读材料;画面中间是一把从天上伸下来、舞动着的大笤帚;画面的右边几个全身黑色、写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字样的人,被笤帚扫到空中。
(意思对即可)(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共12分)6.①在教室啜泣,自尊受创后的剧痛;②回到家嚎啕大哭,因没裙子而委屈;③写这篇文章时泪流满面,为自己当年不懂事懊悔,为母亲的不易而心酸。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7.A:比喻,把穿着旧衣旧裤的我比作丑小鸭,把我身处“花裙子”中比作落入天鹅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窘迫、不安,也为下文我受到老师责备做了铺垫。
(修辞手法1分,具体分析1分,效果1分。
以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3分)B:神态描写,阴沉的脸色、不说话,反映出母亲内心的为难、苦楚,也为下文母亲给我赶制花裙子做了铺垫。
(写明描写1分,具体分析1分,效果1分。
以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3分)8.①母亲疼爱孩子、自强,从母亲连夜用被面为我赶制花裙子可以看出。
②母亲很勤劳,从“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学,外公多病”“清贫的家境逼迫着母亲日日起早摸黑地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着”,以及“哥哥穿不下的旧衣裤经母亲稍改便成了我的新衣裤”可以看出。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9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8.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甲(建筑/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即因此得名。
小亭自落成之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lài),被乙(誉为/喻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qì)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
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成为都中一胜。
....,长胜不衰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
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
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chán)》,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
东向门柱上悬有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kān)”,为清人林则徐丙(拟就/拟作)。
亭间悬有一联:“慧眼光中,□□□□□□□;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乃令人所书。
另一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睐.(lài)白月清风 B.修禊.(qì)长胜不衰C.金蟾.(chán)享誉经久 D.一龛.(kān)所撰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一项是A.看满目花红柳绿 B.有姹紫嫣红相伴C.开半亩红莲碧沼 D.来三春莺歌燕舞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构筑喻为拟作 B.构筑誉为拟就C.建筑誉为拟就 D.建筑喻为拟作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
泰安三中、宁阳二中、新泰二中三校联考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7.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需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
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
贵州省铜仁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现代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
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
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
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
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如宋王灼所言“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之所起也”。
关于歌谣的起源,清人刘毓崧说“风雅之述志,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
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考证歌谣的发生、发展史,因为,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已经相当完备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歌谣,如抒情歌谣、仪式歌谣、故事歌谣、时政歌谣、史诗、风俗歌谣等,而且其艺术形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还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都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高度。
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对歌谣都非常重视,并将歌谣视为完善礼制、考察政治、体察民情、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更为突出的是,歌谣甚至从古代开始,就被默认为是君民上下沟通的渠道,正如《毛诗序》所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民众往往选择通过歌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而不必担心招致责罚。
官方则可以通过采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因此,古代歌谣首先便被赋予了“言情达意”的功能。
从《虞书》的“诗言志”到《礼记》的“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再到《毛诗序》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的歌谣观。
实际上“诗言志”的歌谣观一直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千古诗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
直到清代末年,清人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依然强调说:“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簌自鸣,直抒己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表里相符。
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度(上)高2017级期中联考语文答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B(“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B (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答案:A (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属因果倒置)4.答案: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略感遗憾”错。
5.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耕地农人: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翻耕的泥土像开放的花儿。
②上海知青:大声喊“前进”,牛车一动不动;不停地拍打牛身,牛却慢慢倒刍。
③男教师:吆喝着牛,牛听话地拉犁向前,犁翻开了土地。
④“我们”:犁在手中不听使唤,牛走走停停;“我”扶犁时东摇西晃。
(答对两点给4分,答三点给5分。
)6.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内涵有:①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②犁象征着乡亲们朴实而勤劳的内在本质,③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答案围绕以上各点作答,每点2分)7.答案:A(B.“仍然居住在北京市委奖励给她的房子里”错,是住在国家训练局;C“但是她1995年回国执教就难以忍受这种生活了”错,参见原文“郎平早有思想准备”等信息;D强加因果关系)8.答案:B、E(答出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A“和运动员一起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与原文不符,应是单独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C“保证了中国队进入前五名”错,这是郎平的愿望;D“她想到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时期”于文无据)9.参考答案:(1)八年国外生活经历已经使郎平放下了“世界冠军”头衔,变得踏实了,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
(3分);(2)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生活使郎平有了更成熟的心理。
(2分)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会先找句末或者句首语气词来作为断句标志,如“以故”前应该断开。
但由于该段文字没有更多的标志词,因此就只能找像“匈奴冒顿”“孟舒”“士”这样的名词,这些词往往作主语,在他们之前一般要断开,然后厘清主谓宾关系,便可断开其余分句;再次根据相同结构的句子中间往往要断开的原则,确定“子为父弟为兄”中间应该断开,再进一步确定“如”的位置。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下级的姿态”中“傲视下级”的表述不当,根据所学课文《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对秦王“箕踞以骂”可推知,该姿态并非特指上级对下级或下级对上级。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敌人曾有一次侵入”这一说法不当,根据前文“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可知“虏曾一入”应当理解为“敌人曾一度侵入”。
13.(1)【答案】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群臣。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
【解析】关键词“会”“群臣反者”“系”各1分,大意1分。
联系《鸿门宴》中“会其怒”,可知“会”为“恰逢”;根据《荆轲刺秦王》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可知“群臣反者”为定语后置句,可译为“谋反的众臣”;“系”根据语境可译为“抓”。
)(2)【答案】这时孟舒因为强盗大肆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情况格外严重,被免了官。
【解析】关键词“坐”“尤”各1分,大意1分。
联系初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坐”译为“因为”;“尤”译作“格外,更加”,与“甚”结合可讲作“格外严重”。
(3)【答案】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生擒胁迫你,一定要得到签订的契约来回报太子啊!【解析】关键词“所以”“劫”各1分,大意1分。
“所以”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规范句式表达,以免出现句式杂糅的病句现象;“劫”译作“胁迫”或“强迫”。
【文言译文】田叔是赵国径城人。
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
赵王张敖让他做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几案进献食物,非常恭敬有礼,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
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却这样对待您,我们这些人请求作乱。
”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这些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
”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和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
这时高祖下诏书说:“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头发,脖上戴锁,称自己是赵家的奴仆。
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释放,赵王被废为宣平侯,于是为田叔等十余人向皇上进言。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做了郡守、诸侯的谋臣。
田叔做了十多年汉中太守。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天下谁是品德高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就是这样的人。
”这时孟舒因为强盗大肆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情况格外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做云中太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
有德行的人原来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有德行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有德行的人的原因。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然而孟舒自己刹光头发、脖子戴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他去的地方,想要为他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做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
匈奴冒顿单于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争着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了几百人。
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有德行的人的原因。
”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
汉景帝认为他非常的贤能,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几年后,田叔在任职期间去世。
太史公说:孔子称赞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就是田叔吧!14.【答案】BC(选B给3分,选C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中“与上文刻画农妇形象一样属于特写”说法有误,农夫形象不属于特写。
“特写”是指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上文刻画农妇“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属于特写;C中“孩子们在农村家庭中成长的辛酸,透着些许对不公道的社会的控诉”说法不当,孩子们数星星时的“颠倒错乱”实则可以见出孩子们的稚拙质朴、浑然未琢的童心,谈不上控诉。
15.【答案】诗歌描绘了三个画面,分别是“农妇灶下夜炊图”、“农夫收工闲踱图”和“孩子月下数星图”。
(3分)诗歌通过描绘一幅幅安详和乐的农家生活图景,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之情,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3分)。
【解析】第一问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回答此问需要看懂诗歌大意,第1小节写农妇晚上在灶下烧饭的场景,故而提炼出“农妇灶下夜炊图”;第2、3小节写下了田收工的丈夫回到家里,放好农具,逗逗狗、探探牛,问一声“新酿的酒怎样了”,故而概括出“农夫收工闲踱图”;第4、5小节写月亮出来了,孩子们数着星,看着月,唱着,跳着,戏耍着,提炼出“孩子月下数星图”。
第二问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精心勾画了一个个生活画面,传达出了农家生活安谧恬淡的氛围。
诗人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流露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拳拳深情。
16.【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1分)(2)人不知而不愠(1分);(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分);(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分)(5)终已不顾(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初高中所学诗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第1小题注意“山重水复”;第2、3小题涉及所学诗词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第4、5小题考查学生对该句情感的把握。
五个句子中“疑”、“愠”,“稠”、“斓”和“已”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7. C①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含贬义。
此处褒贬失当。
②不落言荃: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
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与原句表意不符。
④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用在此处符合文意。
⑤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后面不能带宾语。
18.DA 语序不当,“广泛”应该修饰“好评”。
B结构混乱,“把”改为“以”;或将“为目标”改为“作为目标”。
C 搭配不当,主语“侠客”不能与“人格”搭配。
19.AB中“座”应该是形声字;“占”从“卜”从“口”,是会意字;“架”是形声字,上声下形。
C中“攻”是形声字;“本”是指事字。
D中“材”是形声字;“见”(見)在“人”上加“目”,是会意字。
20.[答案示例]逆耳的忠言好比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毒药的琼浆,虽然向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
君子的交往是飘香的清茶,淡淡的,却清新怡人;小人的勾搭是刺鼻的劣酒,浓浓的,却污浊难忍。
(采用暗喻给2分,上下句形成对比给2分,表达通顺有文采1分。
)21.①创造性诠释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新儒学不是原封不动的传统儒学。
③现代自由平等的思想。
(每句2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解析】①处为语段的中心句,后面阐述了新儒学的两个特点,“经过现代诠释和转化”;“使其创新性发展”。
由些可推断①处为“创造性诠释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处由前句可推断出主语应是“新儒学”。
由后句“而是”推断出前面应有“不是”相呼应。
由后句的宾语“新的儒学”“不是……而是”的句式,可推断前句的宾语应是相反意义的“传统儒学”。
由后句的定语“符合当今时代所需要”“新”推断出“原封不动”。
③处由对句“古老的专制、等级思想”句意推断出“现代自由平等的思想”。
22.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