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经典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能可以转变成为热能、电能等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无关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的多少及物质的聚集状态,影响着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
2.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因为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所以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焓变大于零,A、B两项均正确;在CaCO3中,Ca2+和CO2-3之间存在离子键,CO2-3中C 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C项正确;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
3.已知2H2(g)+CO(g)CH3OH(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加热就可发生B.相同条件下,2 mol H2的能量或1 mol CO的能量一定高于1 mol CH3OH的能量C.相同条件下,反应物2 mol H2和1 mol C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1 mol CH3OH的总能量D.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与CH3OH的浓度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项,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需要加热才发生,错误;B项,物质的能量与状态有关,由放热反应可知,相同条件下,2 mol H2(g)的能量与1 mol CO(g)的能量和一定高于1 mol CH3OH(g)的能量,错误;C项,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则相同条件下,反应物2 mol H2和1 mol C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1 mol CH3OH的总能量,正确;D项,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浓度是否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错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表现为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表现为电能和光能等。
答案 A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错;1 molA2(g)与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a-b)kJ热量,A错,B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 错。
答案 B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1/2O2(g)===H2O(g)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2=b kJ·mol-1③H2(g)+1/2O2(g)===H2O(l)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B.b>d>0 C.2a=b<0 D.2c=d>0解析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0,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热②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答案 C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3(g)ΔH=-Q kJ·mol-1(Q>0)。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ΔH=+725.8 kJ·mol -1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725.8 kJ·mol -1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 3OH 放出热量为22.68 kJ 可知,1 molCH 3OH 即32 g 放出的热量为gmol g kJ 13268.221-∙⨯≈725.8 kJ·mol -1,因CH 3OH 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 <0,A 、D 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 中2 mol CH 3OH 放出热量为725.8×2 kJ,B 正确,C 错误。
答案:B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ΔH <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在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 ΔH <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习题1、在做中和热实验测定反应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组合是( ) ①天平; ②量筒;③烧杯;④滴定管;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⑦ D .全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D 、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4、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在生石灰中加水B 、硝酸铵溶于水C 、浓硫酸加水稀释D 、用石灰石煅烧石灰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 6、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 (OH )2·8H 2O 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
然后加入10g NH 4Cl 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⑴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⑵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
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的原因 。
⑶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 热反应。
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7、50 mL 0.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055 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⑴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⑵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⑶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一、选择题1.CO与N2O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第一步:Fe*+N2O=FeO※+N2第二步:FeO*+CO=Fe*+C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B.上述两步反应的△H均小于0C.Fe*是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为CO+N2O=N2+CO2答案:A【详解】A.根据反应历程图,第一步活化能高于第二步活化能,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则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慢,A叙述错误;B.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两步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则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均小于0,B叙述正确;C.由题意可知,第一步Fe*被消耗,第二步Fe*又生成,说明Fe*是反应的催化剂,C叙述正确;D.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总反应,则总反应为CO+N2O=N2+CO2,D叙述正确;答案为A。
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N-H为391、O=O为500,则断裂1molN—N键所需的能量是 kJA.1327B.391C.516D.154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N 2H 4(g)+O 2(g)=N 2(g)+2H 2O(g) △H 1=-534kJ/mol ,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结合图可知N 2H 4(g)+O 2(g)=2N(g)+4H(g)+2O(g),其△H 3=-534kJ/mol-(-2752kJ/mol )=+2218kJ/mol ,设断裂1molN-N 键所需的能量为Q ,即391kJ×4+Q +500kJ=2218kJ ,解得Q =154kJ ,D 正确; 答案为D 。
3.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 2O(g)=CO 2(g)+H 2(g)。
已知在25℃时:①C(s)+12O 2(g)⇌CO(g) ∆H 1=-111kJ/mol ②H 2(g)+12O 2(g)= H 2O(g) ∆H 2=-242kJ/mol ③C(s)+O 2(g)=CO 2(g) ∆H 3=-394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5℃时,CO(g)+H 2O(g)=CO 2(g)+H 2(g) ∆H =-41kJ/molB .增大压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减小C .反应①达到平衡时,每生成1mol CO 的同时生成0.5mol O 2D .反应②断开2mol H 2和1mol O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4mol O-H 键所放出的能量少484 kJ 答案:B 【详解】A .25℃时,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可得CO(g)+H 2O(g)=CO 2(g)+H 2(g),∆H =∆H 3-∆H 2-∆H 1=-41kJ/mol ,A 说法正确;B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温度未变,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不变,B 说法错误;C .每生成1mol CO 必然消耗0.5mol O 2,同时生成0.5mol O 2,反应①达到平衡,C 说法正确;D .根据反应②,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的差为焓变,故断开2mol H 2和1mol O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4mol O-H 键所放出的能量少484 kJ ,D 说法正确; 答案为B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习题)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2.下列关于焓变△H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反应放热时,△H>0;当反应吸热时,△H<0B.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0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反应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3.已知:H2(g)+12O2(g)H2O(g) △H= -242.0 kJ•mol-1,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A.920 kJ B.188 kJ C.436 kJ D.922 kJ4.已知2SO2(g)+O2(g)2SO3(g)不正确的是()A.a代表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B.b代表反应热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H>05.已知:C(s)+H2O(g)CO(g)+H2(g) △H= +131.3 kJ•mol-1,表示,在298K时()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B.1 mol固态碳和1 mol液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 kJ热量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 kJ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NO2O2+2NO △H= +116.2 kJ•mol-1B.2H2(g)+O2(g)2H2O(l) △H= -571.6 kJ•mol-1C.S(s)+O2(g)SO2(g) △H= +269.8 kJ•mol-1D.3NO2(g)+H2O(l)2HNO3(aq)+NO(g) △H= -138 kJ7.写出298 K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1.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
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B.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2O(g)=COOH·+H2O·C.步骤⑤只有非极性键H-H键形成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6eV答案:B【详解】A.由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 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③为CO·、OH·、H2O(g)和H·反应生成COOH·、H2O·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2O(g)=COOH·+H2O·,故B正确;C.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⑤除有非极性键H—H键形成外,还要碳氧极性键和氢氧极性键生成,故C错误;D.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④的能垒最大,E正=1.86eV—(—0.16eV)=2.02eV,故D错误;答案选B。
2.碳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s)与0.5molO2(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g)的能量B.CO2(g)=C(g)+O2(g)△H=+393.5kJ/molC .2C(s)+O 2(g)=2CO(g)△H=-221.0kJ/molD .等量的碳燃烧C (s)→CO 2 (g)过程比C (S)→CO(g)→CO 2 (g)过程释放的能量多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C 和2O 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22C(s)+O (g)=CO (g) =-393.5kJ/mol H ∆,同理可得221CO(g)+O (g)=CO (g) =-283.0kJ/mol 2H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题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2.下列反应中,反应产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焦炭3.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入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D.可以用KOH代替NaOH,浓硫酸代替盐酸4.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5. 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L 0.1 mol·L-1 NaOH溶液与10 L 0.1 mol·L-1盐酸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B.1 mol HCl气体通入1 L 0.01 mol·L-1 NaOH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C.1 mol CH3COOH与2 mol NaOH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D.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6.为探究NaHCO2、Na2CO3和盐酸(以下盐酸浓度均为1 mol·L-1)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序号35 mL试剂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① 水 2.5 g NaHCO 3 20.0 18.5 ② 水 3.2 g Na 2CO 3 20.0 24.3 ③ 盐酸 2.5 g NaHCO 3 20.0 16.2 ④盐酸3.2 g Na 2CO 320.025.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 .NaHCO 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20.0 ℃时,含3.2 g Na 2CO 3的饱和溶液和35 mL 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 .20.0 ℃时,含2.5 g NaHCO 3的饱和溶液和35 mL 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 ℃ 7.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 2(g)+3H 2(g)===2NH 3(l) ΔH =2(a -b -c )kJ·mol -1B.N 2(g)+3H 2(g)===2NH 3(g) ΔH =2(b -a ) kJ·mol -1C.12N 2(g)+32H 2(g)===NH 3(l) ΔH =(b +c -a )kJ·mol -1D.12N 2(g)+32H 2(g)===NH 3(g) ΔH =(a +b )kJ·mol -1 8.在25 ℃、101 kPa 下,1 g 乙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1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 3 66.7 kJ·mol -1 B.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 366.7 kJ·mol -1 C.12C 2H 5OH(l)+32O 2(g)===CO 2+32H 2O(l) ΔH =-29.71 kJ·mol -1 D.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29.71 kJ·mol -1 9.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单斜,s)转化为S(正交,s)的 ΔH =0.33 kJ·mol -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S(单斜,s)+O 2(g)===SO 2(g) ΔH 1;S(正交,s) +O 2(g)===SO 2(g) ΔH 2,相同条件下,ΔH 1>ΔH 2D.①表示断裂l mol O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 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10.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 ③H 2(g)+12O 2(g)===H 2O(l) ΔH 5 2H 2(g)+O 2(g)===2H 2O(l) ΔH 6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 已知298 K 、100 kPa 条件下:①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1; ②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1。
高二化学上学期(必修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已知:H 2 (g)+F 2(g) =2HF(g) △H=- 270 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2 mol 氟化氢气体的总能量大于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总能量D .2 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积1mo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且能量变化符合图示变化的是A .2Cl →Cl 2B .NaOH(s)溶解C .水煤气燃烧D .煅烧石灰石3.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
A .只有③B .③④⑤C .⑤⑥D .①②④⑥4.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反应①:21C(s)+O (g)=CO(g)2 1ΔH反应②:22C(s)+H O(g)=CO(g)+H (g) 2ΔH反应③:23CO(g)+2H (g)=CH OH(g) -13ΔH =-90.1kJ mol ⋅反应④:33322CH OH(g)=CH OCH (g)+H O(g) 4ΔH <0反应⑤:33223CH OH(g)=CH CH=CH (g)+3H O(g) -15ΔH =-31.0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3ΔH 减小B .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 .12ΔH -ΔH <0D .23223CO(g)+6H (g)=CH CH=CH (g)+3H O(g) -1ΔH=-121.1kJ mol ⋅5.图为卤素单质(2X )和2H 反应的转化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HX(g)H(g)X(g)=+ H 0∆>B .生成HX 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123ΔH =ΔH +ΔHC .过程中:H(g)Cl(g)=HCl(g)+ ΔH(HCl) H(g)Br(g)=HBr(g)+ ΔH(HBr)则()ΔH HCl >ΔH(HBr)D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6.已知:()32NH H O aq ⋅与()HCl aq 反应生成1mol 4NH Cl 的Δ12.1H =-kJ ·mol -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57.3H =-kJ ·mol -1.则32H O NH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A .+45.2kJ ·mol -1B .-45.2kJ ·mol -1C .+69.4kJ ·mol -1D .-69.4kJ ·mol -17.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1>ΔH 2的是A .C(s)+12O 2(g)=CO(g) ΔH 1;C(s)+O 2(g)=CO 2(g) ΔH 2B .2Al(s)+32O 2(g)=Al 2O 3(s) ΔH 1;2Fe(s)+32O 2(g)=Fe 2O 3(s) ΔH 2C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ΔH 1;2H 2S(g)+O 2(g)=2S(s)+2H 2O(l) ΔH 2D .CaO(s)+H 2O(l)=Ca(OH)2(s) ΔH 1;NH 4HCO 3(s)=NH 3(g)+CO 2(g)+H 2O(g) ΔH 28.已知燃烧7.8g 乙炔气体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390kJ 的热量,则下列有关乙炔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 ═-390kJ ·mol -1B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g) △H ═-2600kJ ·mol -1 C .C 2H 2(g)+2.5O 2(g)═2CO 2(g)+H 2O(l) △H ═-1300kJ ·mol -1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 ═-1300kJ ·mol -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焓变H ∆与吸收(放出)的能量Q 的单位均为kJ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H 0∆<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 ∆为“-”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 ∆为“+”10.下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如图不符合的是A.2NH4Cl+Ca(OH)2Δ2NH3↑+CaCl2+2H2O B.2Al+Fe2O3高温2Fe+Al2O3C.Mg+2HCl=MgCl2+H2↑D.C+O2点燃CO211.常温常压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kJ,用400mL 5mol·L-1KOH溶液吸收生成的CO2,恰好完全转变成正盐,则充分燃烧1mol C2H5OH所放出的热量为A.Q kJ B.2Q kJ C.3Q kJ D.4Q kJ12.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练习1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巳知25℃、l0l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
C(金刚石)+O2(g)=CO2(g);△H=-395.4l kJ/mol
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金刚的高
2、已知(1)H2(g)+1/2O2(g)===H2O(g);△H1=a kJ·mol-1
(2)2H2(g)+O2(g)===2H2O(g);△H2=b kJ·mol-1
(3)H2(g)+1/2O2(g)===H2O(l);△H3=c kJ·mol-1
(4)2H2(g)+O2(g)===2H2O(l);△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b<0 D.2c=d>0
3、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12.5O2(g)== 8CO2(g)+ 9H2O(g) ;ΔH=-48.40KJ/mol
B.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5518KJ/mol
C.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5518KJ/mol
D.C8H18(l)+12.5O2(g)== 8CO2(g)+ 9H2O(l) ;ΔH=-48.40KJ/mol
4、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 O2(g)=2H2O(l);△H =-142.9 KJ/mol
B.B.2H2(g)+ O2(g)=2H2O(l);△H =-571.6 KJ/mol
C.2H2 + O2 = 2H2O;△H =-571.6 KJ/mol
D.2H2(g)+ O2(g)=2H2O(l);△H =+571.6 KJ/mol
5、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反应:
4P(白、S)+5O2(g)=2P2O5(s);△H14P(红、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B.△H1大于△H2C.△H1小于△H2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放热283KJ: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g 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 ,则反应H 2(g)+1/2O 2(g)=H 2O(l)的
△H =____ _____kJ/mol 。
(3)0.3moL 气态高能燃烧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 2O 3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请写出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又已知:H 2O(l)→H 2O(g) ;△H=+44KJ/moL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2、试推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哪个更大些?说明推测的理由。
H 2(g)+1/2O 2(g)=H 2O(g) △H 1=-Q 1
H 2(g)+1/2O 2(g)=H 2O(l) △H 2=-Q 2
2H 2(g)+O 2(g)=2H 2O(l) △H 3=-Q 3
比较大小:(1)△H 1_____△H 2 △H 2 ____△H 3 (2)Q 1____Q 2 Q 2 _____Q 3
3、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N ≡N 键的键能是多少?
4、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放热点燃J Q )g (CO )g (O )s (C 122+
途径II :先制水煤气:
)(放热J Q )g (H )g (CO )g (O H )s (C 222++再燃烧水煤气:
)共放热(点燃点燃J Q )g (O H )g (Q 21)g (H )g (CO )g (Q 21)g (CO 32222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I 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 放出的热量。
(2)321Q Q Q 、、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应需要______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
(4)简述煤通过途径II 作为燃料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