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威民主主义及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8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讲义一、杜威的生平及成书背景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于1859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
其父是个零售商。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至1884年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后,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哲学。
1889年,他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系主任。
1894年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和教育系主任。
在这里,他为了进行教育实验并施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于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是他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创办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检验作为工作假设的来自某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
实际上,实验学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
杜威通过教育实践为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材料。
从1904年起,他去纽约哥仑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退休时为止。
他曾一度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和哲学会会长。
1952年杜威逝世,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论著很多,主要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思维术》、《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杜威最重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综合阐述,是一部内容渊博、值得深入挖掘的名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迫切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适应工业革命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应运而生。
二、篇章结构全书共26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教育性质(第1——6章)第二部分讲述教育过程(第7——17章)第三部分讲述教育价值(第18——23章)第四部分讲述教育哲学(第24——26章)第一部分教育的性质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出发,提出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教育则是生活的需要。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第一章教育为生活所必需(一)生活由传递而自新1、自新:人类的自我生长。
2、生活,乃是用来指明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
生活不但关于物质的方面,他包括风俗,制度,信仰,成功与失败,娱乐与职业。
3、传递:教育的必需:为了让新生分子认识社会的目的与习惯,并且必需使他们对于这种目的与习惯,都有主动的兴趣。
(二)教育与交通作用的关系1、交通,就是人类获得公共东西(目的、信仰、志愿、知识即共同心理)的方法。
2、每人都要知道别人所做的事,并要使别人常常知道他自己的目的与进步。
要彼此能有一致的意思,便需要交通的作用。
3不但社会的生活与交通作用是一件事,彼此是密切相联的,而且一切交通作用都有教育的效力(因此一切真正社会的生活,也都有教育的效力),接受交通的人,经验上自不免变化,并且益加丰富,一个人分受了别人所想过及感觉过的事物,他自己的态度便依分受之多少而改变。
(三)正式教育的位臵1、正式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使得幼年人对于成人生活,能作有效力的参与,全靠要有一种预先的训练,专以养成有效的参与能力为目的。
我们乃筹设有意的机关——即学校——与明晰的材料——即功课。
教授某种事物的事业,也就委任某种专门人才去做了。
2、非正式教育,社会经验是自得的,有生气的。
正式教育容易变成不亲切的,死板的,抽象的,书本的。
有一种危险就是社会经验与学校知识彼此隔阂,不相联贯。
第二章教育有社会的作用(一)环境的性质与意义1、环境,是包含能够促进或阻碍生物的特殊活动之种种情况。
所谓生活,不是仅指被动的生存(假使有这样的东西),实指一种活动的途径;所以环境或媒介,乃指对于活动有维持作用或破坏作用的情况。
(二)社会的环境1、一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了关系的时候,他就有了社会的环境。
2、在许多地方,人类未长成的分子,不过被人利用,使他获得有用的习惯。
他好像兽类一样受人训练,不像人类一样受人教育。
3、社会的环境并不直接的把欲望与观念给人,也不仅是养成肌肉的动作习惯。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人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中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
例如,“从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应该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该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还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教育成果,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作业和考试来压迫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杜威的教育理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并实践杜威的教育理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来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问题。
《民主主义与教育》概要.doc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提倡将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强调实践、经验和行动,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而不是传授知识。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首先对民主社会和现代教育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民主社会是一种开放、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其次,杜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重视教材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等等。
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例如“在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从经验中学习”等等,这些方法和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杜威还对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学校应该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最后,杜威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教育的目的也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总之,《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实践,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杜威的思想和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他的思想和理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领域,也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转载标签:随笔教育教育即生长“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
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
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
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
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
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
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对教育的贡献和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研究。
杜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知识的公民,因此,他的教育理念中民主主义占据了重要地位。
首先,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伦理理念。
民主主义的核心是人类平等,人们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关心和合作。
因此,教育必须以建立这种伦理理念为目标,教育需要使学生们理解平等、自由和团结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让他们接受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其次,杜威对民主主义的理解是实践性的。
他认为,民主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人们实践和掌握的一种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亲身实践民主行为,例如合作、协商、参与等,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杜威认为教育的民主性对于创造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看来,教育中的民主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学校和社区的民主体现了国家的民主。
只有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领悟和实践民主主义,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最后,杜威强调民主教育必须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他认为,知识是激发学生们对真理的欲望,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的关键,但是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民主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才能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它鼓励着人们不断探究民主教育的创新途径,引导人们在教育中获得智慧、将智慧落到实处,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本书中,屡次出现‘实用主义教育’这个名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教育即生长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本章到这里为止,很少谈到教育。
我们一直在讨论生长的条件和含义。
但是,要是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它们就带来明确的教育结果。
当我们说教育就是发展时,全看对发展一词怎样理解。
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1)当我们用比较的术语,即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解释发展时,所谓发展就是使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括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
但是比较的观点并不是最终的。
儿童具有特别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便是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
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他的环境,因此引起许多新的刺激,这些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使它们不断发展。
忽视这个事实,发展就受阻挠,成为被动的适应。
换言之,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
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
关于专门应付特殊的科学和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儿童应该向成人方面发展。
关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敏感性和坦率的胸怀,我们可以说,成人应该成长得像儿童的样子。
这两句话都是同样正确的。
我们在本章已经评论过三种思想,这就是:一,把未成熟状态仅仅看做没有发展;二,把发展看做对固定环境的静止的适应;三,关于习惯的僵硬性。
这三种思想,都和关于生长或发展的错误观点有关——都认为生长或发展乃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的运动。
它们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看做就是目的。
这三种错误思想在教育上相应的错误就是:第一,不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第二,不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第三,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
这三件事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作为儿童的标准,使儿童成长到这个标准。
1.人们住地相近并不成为一个社会,一个人也并不因为和别人相距很远而不在社会方面受其影响。
一本书或一封信,可以使相隔几千里的人们建立起比同住一室的住户之间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
甚至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工作的个人也不构成一个社会群体。
一部机器的各个部分,为着一个共同的结果而以最大限度的相互合作运转,但是它们并不形成一个共同体。
但是,如果他们都认识到了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活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9)(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与沟通共同体——沟通——教育)2.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发生。
(28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3.真正的社会控制就是要养成一定的心理倾向,就是理解事物、事件和动作的一种方法,使我们有效地参与联合的活动。
(43)只有从事联合的活动,一个人在这种活动中运用材料和工具,有意识地参照别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能力和器具,它的倾向才会得到社会的指导。
(47)(社会控制和联合行动是相互依赖的)这种控制是内在于一个人的倾向的,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强迫的。
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兴趣和理解的认同达到这种内在的控制。
(48)(教育即指导)4.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58)教育无目的论5. 一个不良的社会(An undesirable society:不可欲的社会)对内对外都设置重重障碍,限制自由的往来和经验的交流。
倘有一个社会,它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的互相影响,使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
这种社会必须有一种教育,使每个人都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有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
(第七章教育中的民主概念109)为何杜威会将教育和民主主义两种不同类型的东西放在一块讲,到底在民主主义时代当中教育拥有怎样的意义,都需要从第七章的仔细把握开始,尤其是上面这段话。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如果没有教育哲学,人们就不会思考人类的教育事业,只需人云亦云,赶时髦或不求改进,教育哲学就是要让知其所以然,并指导人们去实行不盲从、不演习习惯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演讲)。
杜威教育哲学社会基础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每个人有均等的教育机会。
他教育哲学的精要是实用主义,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科与生活断绝联系,导致社会与学校分离,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恰好与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得快乐和知识,让儿童热爱学习和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
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
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
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摘要: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教育理论——民主主义教育。
他认为,民主是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并且教育应该根据民主原则进行。
本文将从杜威对民主和教育的理解出发,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的特点。
接着探讨民主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层面的实践,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其意义和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一、杜威对民主和教育的理解杜威是民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民主和教育的理解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教育。
杜威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现象,更是一种道德和精神现象,它代表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层次,是普天下的人民都渴望的东西。
而教育则是人们实现这种渴望的途径之一,也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全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真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目的是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道德、有个性的人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道德、有个性的人。
他认为,这是培养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的先决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个体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教育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社区和文化背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范围广泛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并自由掌握知识。
3.教育应该是实践的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实践的,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造和实践中解决问题。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4.民主教育的特点杜威认为,民主教育是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民主教育中,学生是个体的、自由的、主动的,他们的权利和责任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学生应该自主地掌握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读杜威民主主义及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
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
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
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杜威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二战之后,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之中他为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教育思想也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深远重要的影响。
纵观杜威的一声,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
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
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
这让我联想到当前我国的教育,与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下,产生厌学心理,感到身心压力。
当然,我不否定文化课的教与学,但我国何时能够出现一个杜威式的人物来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加快乐,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化,真正吸引到学生,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老是停留于过去的教育模式。
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如果不适时做出变革,又如何能跟上时代潮流。
我们的学生需要解放,我们的教育需要解放,需要变革。
国情当然有,国难当然有,但是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
关键是要认真的履行好改革者与教育者的使命。
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彻底斩断与利益集团的联系。
不是不能做到或者不能完全做到,而是想不想去做,决心与意志有多强大的问题。
这些都考验着改革者与教育者的能力与良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当然也包含哲学、社会学等。
其中,杜威早期醉心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获得好评。
杜威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办了实验学校,以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着手教育创新。
他把以粉笔和扣讲为形式的课堂变为为儿童的活动而求知的课堂。
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变为儿童为听课而随时移动的课堂。
气象一新。
在这里,我又想说到我国的教育,教育的改革喊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改,但是请注意他改的只是课堂上课的样式,分数多少的改变。
这是过来人所知道的。
然而教室上课了的形式和模式是传统和僵化的。
固守传统,不知灵活变通。
究竟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
难道我们需要培养乖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吗美国人一百多年前就想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也是今天的美国如此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我就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部长没有实权,或者没有多大能力。
不然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又怎么会如此令人忧虑。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不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我们难以迎来中国教育的春天。
难以看到新气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
”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
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
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
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 就这样,小王子驯服了狐狸。
我非常喜欢小王子中的这段话。
仪式会让一件事情变得庄重并成为习惯,当一件事情有规律性地反复出现时,每一次你都会有足够的准备并且不受打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阅读所困扰,繁忙的工作挤压阅读的时间,即使挤出大段大段的时间来,却很难进入阅读的状态。
更何况,大部分理论书籍的理解需要沉静,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短时间内突击读完,经常半途而废。
这学期开始,我开始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
每天早晨,我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苏大附中创造力中心十二楼新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靠窗的位置,让初升的阳光抚摸着我,静静地沉在阅读中。
这样的时刻一般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十点结束。
无论多忙,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我的工作从十点开始。
这学期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教育的哲学基础,每天一章,不知不觉已经读完了,感觉很好。
第二本书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每天读两章。
杜威的书通俗易懂,精辟透彻,每每为之击掌,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是我许久以前读小说时才体会过的。
当阅读成为一种仪式,我便不再有紧迫感,每天两个多小时读两章绰绰有余,便可以在一些重点的地方反复流连并做些批注,甚至停下来发呆,痴想。
这段时间,我留给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
而其他的零碎时间,我便留给了小说以及其他比较轻松的书,比如朗读者、本爱安娜、山居岁月等小说、童书便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在公交车上读完的。
(正在读的是希腊神话)而晚上精力不济的时候,便看电影,尤其是教育电影,如心灵捕手、蒙娜丽莎的微笑等。
甚至运动,也成了一种仪式,饭后爬楼梯(12层),星期六星期天上午各花两个小时带桃夭和女儿去亭林公园爬山仪式不但让阅读时间得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从容的心境,给了我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空间,让我能够自由地与书籍对话。
由此我想,新教育研究中心其实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仪式”,让阅读和沙龙固定下来,成为研究之旅的自然节律。
而即将启动的晨诵项目,更可以使之成为一种仪式,让阅读驯服学生,让学生伴着自然节奏,在阅读中呼吸,起舞二.共同生活看民主主义与教育,一定要越过滕大春写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直接阅读原文,否则这篇充满了偏见与谬误的序会直接影响到你的阅读品质甚至阅读心情。
民主主义与教育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想到从读师范以来掠过我们生命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理论,更想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与我们的体验对话。
杜威的许多论述,都值得停下来细细思考,并且沿着他的思考继续往前走。
在读书笔记中,我尽可能记录那些我印象最深的部分,而且多半以概念的方式出现。
在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中,有两处论述给我的印象深刻,一处是杜威说的”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许多人一想到杜威就想到生活化,就容易将杜威定义为“儿童中心主义”,这是没有真正地理解杜威。
杜威预见到了正规教育所存在的缺陷或者说危险,就是与生活经验相脱节,但是杜威根本没有否定正规的教育,他强调的是“平衡”。
此处按下不表。
这一章印象最深刻的是杜威关于“共同生活”的阐述“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
” “人们住地相近并不成为一个社会,一个人也并不因为和别人相距很远而不在社会方面受其影响。
一本书或一封信,可以使相隔几千里的人们建立起比同住一室的住户之间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
甚至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工作的个人也不构成一个社会群体。
一部机器的各个部分,为着一个共同的结果而以最大限度的相互合作运转,但是它们并不形成一个共同体。
但是,如果他们都认识到了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活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甚至在最社会化的群体内部,有许多关系还不是社会化的,在任何社会群体中,有很多人与人的关系仍旧处在机器般的水平,各个人相互利用以便得到所希望的结果,而不顾所利用的人的情绪的和理智的倾向和同意。
这种利用表明了物质上的优势。
就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而论,他们仍旧处在这个水平,并不形成真正的社会群体,不管他们各自的活动多么密切地相互影响。
发命令和接受命令改变行动和结果,但是它本身并不产生目的的共享和兴趣的沟通。
” “任何社会安排只要它保持重要的社会性,或充满活力为大家所分享,对那些参加这个社会安排的人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
只有当它变成铸型,照章办事时,才失去它的教育力量。
” 这些论述非常精辟。
沿着这条路径去寻觅,可以联想到许多不同的表述。
比如,从马克思开始的关于异化的思考,布伯我与你中关于“我-你”和“我-他”的辨析,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第二章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剖析,伯姆论对话中的意义溪流,佐滕学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的润泽的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宗教,包括印度的宗教哲学思想这一切多么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发我们关于制度与伦理的思考。
如果上面这些资料你从来没有接触过,你只需要回到自身的经验。
一个好的集体,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集体,一个好的教师,是与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教师。
当年在私立学校期间,我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认。
还记得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教学的核心都是师生关系。
”学校和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空间。
“共同生活”是新教育实验从杜威这里引进并发展了的一个重要概念“共读,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从“共同生活”的角度重新认识阅读,并发展出了相应的“技术”,比如读写绘一体化,比如阅读课,比如亲子共读等。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过阅读与写作(新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使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生活在一起。
由此再往前走,也只有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生活在一起,教育生活才是完整的,才不会被机械地人为地割裂,才是润泽的,才是“我-你”的关系,才可能真正抵达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核心概念,“共同生活”让我们整合起阅读、写作、对话等多学科知识,将之深化、丰富、发展,来抵抗现代社会可能对人的异化。
三.共同生活(续)今天苏州有雨,读到了第七章教育中的民主概念。
这一章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精辟的论述,但我感兴趣的是,杜威在区分专制社会与民主社会的时候,用的仍然是“共同生活”的概念,(或许说基于经验,但经验从何而来,如何传递,仍然是共同生活)也可以说是对话或者交往理论的前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威也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他眼中的专制社会是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对话,缺乏“共同生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很少有共同的利益;社会各成员之间没有自由的往来。
刺激和反应都是非常片面的。
为了要有大量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全体成员必须有同等的授受机会,必须共同参与各种各样的事业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