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
- 格式:pdf
- 大小:230.81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如果没有好的政治教案,政治课堂教学就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如果预设不圆满,就会影响生成效果,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
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
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
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排[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理想?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1.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学法建议:学习本框时,可以用类比推导法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知识重点。
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一滴水’’与“大海〞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上看,都有很大不同。
其次,无数的“一滴水〞才能汇集成“大海〞,“一滴水〞和“大海〞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此外,学习本框时,还可以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突破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这一难点。
首先,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条件。
其次,个人成才也的确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这主要包括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等经济条件和政治、文化制度等。
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那位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承包造林百万株〞,绿化了荒山,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行动对社会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图中那位农民之所以能够勤劳致富,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1)图中那位农民的行为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促进作用。
说明个人活动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图中那位农民勤劳致富与国家鼓励勤劳致富的政策分不开。
这说明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信息点击李大钊的三次选择在李大钊的成长过程中,有三次关系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第一次是学习专业的选择。
19cr7年夏天,18岁的李大钊由于成绩突出,被天津的长芦银行专修所录取。
但他认为,在“银专〞毕业后“理财〞是可以“致个人之富〞,却又“违我素志。
〞在当时国家危亡的形势下,需“深研政理〞才能挽救国家,挽救民族,因而他又毅然报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李大钊面对袁世凯篡权造成国家危机四伏,生灵涂炭,又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应用:结合事例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条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钱学森》〕通过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出: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板书〕[讲授新课]师:要了解二者关系,首先要区分“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粗看起来“人〞与“个人〞似乎是一回事,我们日常用语也没有处处把二者区别开来,严格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是表现人类一般特征〔即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人的共性,我们在上节课讲授的就是这个共性,但不能说明人们自身之间的差别,只有“个人〞这个概念才可能表现出人们之间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差别的“单个的人〞,故“人〞和“个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在哲学常识上册中讲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人〞是只有在思维中才能把握的概念,我们感官接触到的都是“个人〞,“个人〞中包含了“人〞的特征,“人〞又概括了所有的“个人〞,综上所述“个人〞是指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单个的人〞。
其次,要区分“社会〞与“社会发展〞,“社会〞我们在前面作了解释,这个概念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静态。
那么“社会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动态。
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之中。
社会实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走出课堂,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工作或实践项目,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过程。
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性,它不仅赋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实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理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学以致用。
例如,学生可以到社区中做一些志愿者工作,这样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其次,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社会实践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了解社会分工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学生也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最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
社会实践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社会调查时,需要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的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包括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目标。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目标。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的发展,高二政治必修3课程中设置了实践教案的设计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实践教案的设计实践教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它以实践为基础,以情境化教学为特色,通过团队合作、个人自主、动手实践、调研综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高二政治必修3课程中,实践教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实践的主题通过对社会热点、政治问题、时事事件等进行研究,确定实践的主题。
实践的主题既需符合课程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主题背后的信息。
2.确定实践的目标在实践教案的设计中,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效果和培养目标。
实践目标要明确,具体、合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实际的训练和挑战。
3.设置实践环节实践教案的设计中,环节设置是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不同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
4.设计实践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实践教案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它能够让学生明确完成实践的标准和自身的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意识和动力。
应该设计多种实践评价方式,比如反思报告、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等,既能让学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教育的认知程度。
二、实践教案的实践在高二政治必修3课程中,实践教案的实践体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社会调查、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
这些实践内容既体现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教案的实践方式,学生在调研中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并结合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完成实践。
实践效果显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强的锻炼。
高二政治社会发展规律说课稿说课稿高二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框共设三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
第二目分析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
第三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
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2)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概念、原理很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经验有限,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澄清概念。
本课涉及多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改革等。
学生要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就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因此,澄清概念既是学习本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
2.观察生活。
在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时,学生可以从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看看自己身边各种意识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
比如,民间流传的神话、人们信仰的宗教、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同时,看看这些意识现象对人们行为和社会发展又有哪些能动的影响。
3.分析历史。
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对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分析,以便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
社会实践对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影响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实践对学生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和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实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能通过书本和教师的讲解来了解世界。
而通过实践,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如,参观工厂可以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和技术应用;参与社区服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的重要性。
这些实践经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
其次,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机会与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社会实践也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问题和困境,激发他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种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实践也提供了学生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拓展了他们的社交圈子。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此外,社会实践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实践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支持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对学生整体发展产生了综合影响。
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发展的规律高二知识点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社会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关乎到物质生产、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等诸多问题。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个经济发展的规律。
1. 供求关系规律: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价格、产量和消费需求等要素的变化。
2. 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它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交换。
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格受供求关系调节、竞争促进效率提升等方面。
3. 经济周期规律:经济发展常常呈现波动的周期性,即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由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组成,这些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
二、政治发展的规律政治发展是社会制度和政治权力的变迁和发展过程。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政治发展的规律。
1. 政治权力的变迁规律:政治权力的变迁是政治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
政权的更替、政治制度的变革等,都是政治权力变迁的表现。
2. 人民群众的参与规律:在现代政治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政治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问题和需求,以实现民主和社会公平。
3. 政治制度的完善规律:政治制度的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革和进步,政治制度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公正。
三、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它关乎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产业等方面。
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文化发展的规律。
1. 文化多样性规律:文化是多元的,各个地区、民族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文化发展必须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多样性,以实现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