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发酵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单选题(35分):1.操纵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A. 核区B.线粒体C. 核糖体D.质粒 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 细菌体积 B .细菌形状 C .菌落特点 D.细菌结构 3.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要用 ( )A.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4.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专门旺盛无关的缘故是 ( )A .表面积与体积比大B .数量多C .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D. 表面积大 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A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B .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C .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D .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6.可用于观看细菌运动的培养基是 ( )A .固体培养基B .半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这项研究不包括 ( ) A .菌落的生长 B .繁育 C.群体细胞数增加 D.个体的体积增大 8.作为生产用和科研材料用的菌种,常选 ( ) A.稳固期 B .衰亡期C .调整期 D. 对数期9.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原核生物B.原生生物C.真菌D.微小动植物10.在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细胞形状最多和数目最多的时期是 ( )A.对数期、稳固期B.衰亡期、对数期C.稳固期、衰亡期D.衰亡期、稳固期11.环境中氧含量的状况,对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具有不同的阻碍,下列菌中无明显阻碍的是 ( )A .酵母菌B .产甲烷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 .乳酸菌12.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能够是 (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A .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3.微生物代谢的调剂属于 ( )A .神经调剂 B.激素调剂 C .酶的调剂 D.基因调剂14.在细菌培养中,所制备的斜面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 ) A.l /5 B .2/3 C .1/4 D .1/215.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A.①②⑥⑤③④ B .⑥①②⑤③④ C .⑥①②⑤④③ D .①②⑤④⑥③ 16.通过阻碍微生物膜的稳固性,从而阻碍营养物质吸取的因素是( ) A.温度B. pHC.氧含量 D .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17.在实际生产中,对数期的长短取决于( )①培养罐的大小 ②接种量的大小 ③培养基的多少 ④代谢产物合成的多少 A.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8.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 ) A.固体发酵 B .液体发酵 C .氨基酸发酵 D .需氧发酵 19.圆褐固氮菌可利用的氮源是 ( ) A .氨 B .分子氮 C .尿素 D .蛋白陈 20.多数真菌的最适pH 出为( )A .5.0~6.0 B. 6.0~7.0 C .4.0~5.0 D.3.0~4.0 21.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中适于作为生产用菌种的时期是A aB bC cD d22.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育所必须的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育所必须的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剂下产生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剂23.单细胞蛋白是通过下列何种方法获得的 ( )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发酵工程 D.酶工程24.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缘故是 ( )A.温度操纵不适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25.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大肠杆菌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大肠杆菌、乳酸菌26.发酵过程中,可不能直截了当引起pH变化的是()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存27.能为发酵工程提供菌种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B.动物细胞融合 C. 目的基因转移 D.聚乙二醇处理大肠杆菌28.依照酶在生物体内存在的部位,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下列酶中属于胞外酶的是()A.呼吸酶B.光合酶C.消化酶D.解旋酶29.在生产实践中,假如接种量大,则细菌生长的情形是()A.调整期延长B.调整期缩短C.对数期缩短D.稳固期后移30.微生物体内抗毒素、抗生素、色素等的形成时期要紧是在(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固期D.衰亡期31.所有细菌都具有特点是()A 差不多上异养生物B 仅在有水条件下繁育C 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 生存温度都超过80℃3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明白得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D.接种环用烧的法灭菌33.构成流感病毒的结构是()A.荚膜、衣壳、核酸B.鞭毛、核酸、衣壳C.囊膜、鞭毛、核酸D.囊膜、衣壳、核酸34.下图是表示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阻碍,其中正确的是()35.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缘故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出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二、多选题(10分):36.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章发酵工程某些青霉用于发酵生产青霉素或酶抑制剂,某些曲霉和根霉是发酵工业的重要菌种,某些霉菌会引起动植物或人体疾病,如皮肤癣等。
微生物:微生物是对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一群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有微生物在繁衍生息。
微生物个体微小,在自然界中常常是多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
因此,分离、纯化和培养微生物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前提。
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依赖于适宜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
培养基:是一种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等。
①碳源(碳元素的来源):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结构物质(碳骨架)和代谢产物(提供能量)。
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分类自养生物:能够以光能或氧化无机物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养生物:以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转变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需氧型兼氧型厌氧型自养微生物(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能够利用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无机碳源):一般不需要添加碳源,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
异养微生物则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有机碳源。
②氮源(氮元素的来源):氮源物质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等。
一般包括蛋白质及其不同程度的降解产物,如蛋白胨(多肽混合物)、氨基酸,以及尿素、铵盐、硝酸盐等。
备注:自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无机氮源;异养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③生长因子:通常是指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但又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小分子。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的发酵工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酶的使用,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就是一个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分类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和生物酶对一些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植物发酵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动物发酵工程。
其中,微生物发酵工程是最常见的。
二、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发酵工程要涉及到微生物的使用,因此分离与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分离和培养:1. 采样:从自然环境或其他已经进行的发酵过程中取样,可以得到微生物样本。
2. 筛选:将样本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微生物株。
3. 培养:将筛选出的微生物株进行培养,包括静态和摇床培养。
三、发酵过程参数的调控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参数需要调控,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 pH调控:不同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不同,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调控。
2. 温度调控: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来说,有特定的最适生长温度。
3. 氧气含量调控:不同的微生物对氧气含量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控。
4. 搅拌速度调控:搅拌速度可以影响发酵液的气体传递和混合均匀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4、发酵液的成分在发酵工程中,发酵液的成分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发酵的效果和产品质量。
1. 碳源:微生物需要碳源来进行生长和转化,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等。
2. 氮源:氮源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产物合成,常见的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和硝酸盐等。
3. 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也非常重要,常见的矿物元素包括钙、磷和镁等。
4. 其他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营养补充剂、抗生素等,也可能会对发酵液的成分产生影响。
5、发酵产物的提取发酵产物的提取是整个发酵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后续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
生物化学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代码:082203)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专业简介
发酵工程专业源于我院生物工程省级示范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生。
发酵工程学科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关键。
7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给发酵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重大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专业建有发酵工程、膜分离、生物反应器工程、酶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基因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及分析测试中心等;已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科研项目,拥有作风严谨、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
我们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广纳有志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具有拚博精神的莘莘学子。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技能;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担任科研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
两年半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反应器与过程控制
2、资源生物转化
3、酶工程与技术
4、生物分离工程
5、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专题8 生物技术与工程之发酵工程一、基础考法全面练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B.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酸的原理C.制作泡菜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CO2的原理D.家庭制作泡菜无需灭菌是因为泡菜汤中的亚硝酸盐可杀死杂菌解析:选A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其发酵产生乙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错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没有CO2,C错误;家庭制作泡菜无需灭菌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
2.老坛酸菜,古称殖,《周礼》中就有其名。
土坑酸菜是将芥菜倒到土坑里,这些芥菜并不清洗,放置好后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上土直接腌制。
下面关于酸菜的制作叙述正确的是()A.土坑酸菜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制作前没有清洗灭菌B.老坛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C.真空包装的酸菜会因为乳酸菌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胀袋D.由于酸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因此酸菜腌制需要控制好时间解析:选B因为卫生不达标等原因,土坑酸菜涉及食品安全问题,A错误;酸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故老坛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密封,B正确;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不会产生气体,不会胀袋,C错误;酸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D错误。
3.(2022·德州三模)日常生活中的泡菜、酸奶、果醋等许多食物和饮品都是由发酵技术获得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泡菜、酸奶、果醋发酵的微生物均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内增加的液体主要由微生物代谢产生C.家庭自制瓶装酸奶时,需对鲜奶进行高温灭菌,并定期拧松瓶盖D.制作果醋时,可利用果酒作为醋酸菌发酵所需要的碳源解析:选D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增殖方式,进行泡菜、酸奶发酵的菌种为乳酸菌,进行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醋酸菌,均为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A错误;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坛内增加的液体主要是植物细胞中的水,B错误;高温灭菌会破坏酸奶中的营养成分,且自制酸奶时利用的是乳酸菌,其代谢不产生气体,无需拧松瓶盖,C错误;果醋发酵的菌种为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产生乙酸,D正确。
第2课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与发酵工程【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2.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3.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素养目标】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和解释发酵工程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命观念)2.运用归纳法比较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科学思维)3.针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尝试设计实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科学探究)4.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1.发酵的概念和种类:(1)发酵的概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种类: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例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为有氧发酵;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
2.传统发酵技术: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类型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实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物质氧化分解结果生产人们需要的各种发酵食品应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酱油等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所需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厌氧发酵。
(√) 2.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制作的发酵食品往往品质专一。
(×)提示: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接种菌种,利用的天然菌种,菌种差异、杂菌情况不明和发酵过程的控制缺乏标准等,往往会造成发酵食品的品质不一。
3.家庭自酿米酒、米醋,属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4.传统发酵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1.腐乳制作: (1)原理: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2)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微生物: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生物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关系生物工程和发酵工程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都涉及到生物体的应用和利用,但两者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等方面阐述生物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关系。
一、概念生物工程是指利用生物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的改造、培养、分离、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物体的加工、转化、生产等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生物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学科,其中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体,在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下,进行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原料的加工、转化、生产等目标的一门应用科学。
发酵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其中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二、发展历程生物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的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酿酒和发酵食品制作。
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发酵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研究内容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体的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2.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遗传学等手段,对细胞进行改造和利用。
3. 酶工程:利用酶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实现对生物体的加工、转化、生产等目标。
4. 生物反应器工程:利用生物反应器对生物体的培养、生长、代谢等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对生物体的大规模生产。
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研究适合发酵生产的微生物种类,优化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实现对微生物的大规模生产。
发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几千年前就已被人类认识并且用来制造酒、面包等食品。
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以酒精发酵、甘油发酵和丙醇发酵等为主。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抗菌素工业兴起,大规模生产青霉素以及日本谷氨酸盐(味精)发酵成功,大大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等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发酵工业进入现代发酵工程的阶段。
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和下游工程。
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解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
发酵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
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
发酵工程的步骤一般包括:第一步,菌种的选育。
第二步,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第三步,扩大培养和接种。
第四步,发酵过程。
第五步,分离提纯。
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食品发酵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4.1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发酵食品行业历史悠久,但受传统工艺影响较深,对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传统生产工艺改进起步较晚。
尤其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对发酵食品微生物进行优良菌种筛选工作成绩较少;企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或有一定的规模,但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突出,经济效益低下;另外,对于大部分发酵食品的生化背景了解甚少,所进行的有关食品发酵的研究仍停留在产品和工艺的描述上,在大部分食品的发酵背后的生化原理和起作用的机理仍需揭示。
因此,面对发酵食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一是要通过对现有优良菌种的扩大应用、前沿生物技术改良菌种、发酵机理研究等手段,使我们在微生物菌种研究及应用上占优势,缩短与国外差距;二是对传统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实现纯种发酵,发酵过程可控,才能使产品优质稳定;三是把确定的食品发酵工艺用于开发新产品;四是加快发酵工业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的调整,扩大生产企业规模,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非粮深加工产业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协调发展。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分泌等过程。
以下是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1. 发酵定义和分类: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代谢,产生特定的有用产物的过程。
常见的发酵分类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葡萄糖酸发酵等。
2. 微生物发酵过程:微生物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pH、氧气浓度等)对有机底物进行代谢,产生有用的产物和能量的过程。
典型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3. 发酵器:发酵器是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常用的发酵器有罐式发酵器、塔式发酵器、灵活床式发酵器等。
4. 发酵调控:发酵过程需要控制环境因素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包括温度、pH、氧气浓度、碳源和氮源等。
5. 发酵产物:发酵产物是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用物质。
常见的发酵产物有乳酸、醋酸、酵母、酒精等。
6. 发酵应用:发酵应用广泛,包括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
常
见的应用包括酸奶生产、啤酒酿造、酱油发酵等。
发酵工程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关系
摘要:
一、发酵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二、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和领域
三、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四、发酵工程的应用案例及意义
正文:
发酵工程,简称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实现某种目的的技术。
它涵盖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旨在实现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
生物技术,广义上指利用生物体或其成分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
生物技术旨在改造和利用生物或其成分,为人类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
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生物技术涵盖了发酵工程,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酵工程中,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提高其发酵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反过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发酵工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发酵过程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发酵工程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葡萄酒酿造为例,发酵工程通过对酵母菌的基因改造,提高葡萄酒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发酵工程在生产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生物技术为发酵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而发酵工程在生产中有助于实现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知识梳理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 发酵与发酵技术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
2. 发酵(1)发酵概念发酵是指人们利用_微生物_,在_适宜_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_微生物的代谢_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发酵原理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能力 ,因此利用它们既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
(3)发酵类型好氧发酵:醋酸发酵厌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 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1)乳酸菌 ①代谢特点_厌氧_细菌,代谢类型为_异养厌氧型_;在_无氧_的情况下能将_葡萄糖_分解成_乳酸_; 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①生产应用可用于_乳制品的发酵_、_泡菜的腌制_等 ①分布_空气_、_土壤_、植物体表_、_人或动物的肠道内_ ①常见类型_乳酸链球菌_和_乳酸杆菌_ (2)酵母菌 ①代谢特点是一类_单细胞真菌_,是_兼性厌氧_微生物;在_无氧_的条件下能进行_酒精发酵_ ①重要影响因素__温度__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_28①_; 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①生产应用可用于_酿酒_、_制作馒头和面包_等 ①分布在一些_含糖量较高_的_水果_、蔬菜表面_(3)醋酸菌①代谢特点_好氧_细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_O2、糖源都充足时,能将_糖_分解为_醋酸_;当_缺少糖源_时则将_乙醇_转化为_乙醛_,再将_乙醛_变为_醋酸;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30-35①_;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①生产应用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_醋_探究.实践一:泡菜的制作1.发酵原理(1)菌种:乳酸菌。
(2)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生物与发酵工程主讲:黄冈中学教师严贻兰考点分析本专题知识属于现代生物高科技及能够紧密联系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技术。
本考点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1、微生物的类群:一方面是细菌的结构和繁殖,如细菌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的区别,细菌的分裂生殖和菌落的概念,另一方面是病毒的结构和增殖,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衣壳构成及病毒的增殖过程。
2、微生物的营养及培养基的种类和配置原则,掌握各类物质的主要功能,如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类型及功能,同时要重视联系微生物的实际类型,尤其是代谢特点,明确微生物对碳源、氮源需求的特异性,如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碳源是无机物,固氮微生物所需氮源为分子态氮等,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和人工控制;酶的合成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4、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5、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如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等)、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如味精的生产过程)及发酵工程的应用(如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药物;生产啤酒、食品添加剂和高蛋白饲料和食品等)。
6、生物工程各分支领域之间的关系(如重视发酵工程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互关系,这既是科技发展热点课题之一,也是考试命题热点之一)。
复习提示近几年高考命题集中在微生物的概念和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应注意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例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根瘤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是什么?沼气池中微生物除臭的原理是什么?杀菌防腐的原理是什么?高温灭菌的原理是什么?制泡菜时坛口为何要加水密封?酵母菌酿酒为何要先通气后密封?水污染的鉴定办法以及如何治理水污染?如何选择菌种来缩短生产周期?如何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巩固所学生物学知识,而且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2、发酵工程的应用要与当今社会发展相联系,根据发酵工程特点,认识发酵工程应用的领域及发展前景、分析发酵工程在产品的产量、质量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与传统发酵业的区别。
规律和方法1、微生物类群辨析微生物所包含的类群庞杂,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十万种,它包括除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即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及病毒界等,现比较如下:2、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1)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
(2)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3)比较组成酶与诱导酶(4)微生物代谢的调节——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的比较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意义:代谢调节对微生物的意义,首先是使复杂的代谢活动协调,从而使微生物能及时地得到所需的代谢产物和停止生产过剩的代谢产物。
例如,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谷氨酸,但当终产物——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
当谷氨酸因消耗而浓度下降时,抑制作用就会被解除,该合成反应又重新启动。
代谢调节也是微生物适应外界环境所不可缺少的。
代谢实质上是微生物和外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由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生物体也必须随着变化,这就要求对代谢进行调节。
例如,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时,大肠杆菌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
但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以后,大肠杆菌在乳糖的诱导下能够合成乳糖酶,从而利用乳糖。
这种调节,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是,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往往不利于人类的工业生产。
因此,人们能过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等措施来实现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人工控制,使微生物能最大限度地积累对人类有用的代谢产物。
(5)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与动植物营养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它们既有相同的成分,又有不同的成分。
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微生物所需的无机盐与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有差别。
例如,NH 4+在微生物中是氮源,在植物中是矿质元素,人及动物所需的无机盐中没有氮,它们所需的氮来自有机物蛋白质。
②人和动物的糖类指的是有机碳。
微生物的碳源则不一定,对异养型微生物是有机碳、脂质,对自养型微生物则为无机碳。
③维生素是人需要的微量有机物,生长因子是微生物需要的微量有机物。
维生素在人体内是维持新陈代谢和某些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大多是酶的组成部分。
生长因子在微生物中也是酶的组成成分,如氨基酸和维生素,有些还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如碱基。
(6)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3、发酵工程重要知识点(1)发酵过程的六大环节①菌种选育:自然界选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②培养基的配制:根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制备,实践中需多次实验配方。
③灭菌:用高压蒸气法将培养基和发酵设备均严格灭菌(杀死所有杂菌)。
④扩大培养与接种:大规模生产中需使菌种达到一定量,然后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需防杂菌污染)。
⑤发酵过程(中心阶段):随时检测了解发酵进程,满足营养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⑥分离提纯(2)发酵过程中热量的来源与散失①热量来源:搅拌器搅拌产热,微生物代谢产热。
②热量散失:发酵罐壁散热,冷却水散热。
(3)搅拌器的作用①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能促使培养液与菌种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发酵条件的改变及培养基成分比例不协调,均会导致产量下降甚至不能得到正常产物,现分析如下表:4、四种培养基与无土栽培培养液的比较典型例题例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额外补充生长因子B.大肠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呈亮紫色C.生长期各阶段的细菌内部都会发生酶活性的调节D.某种代谢产物在细胞中积累,将直接导致合成此物质的酶的活性下降答案:C例2、(2007年全国卷I)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答案:C例3、(2007年天津理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细胞免疫发挥防御作用B.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葡萄糖耗尽时才能利用乳糖C.在水分供应充足的大田中,只有通风透光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答案:B例4、(2006年重庆卷)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答案:A例5、(2007年广东卷.40.15分)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4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
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___________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___________。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列举两种方法)答案:(1)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pH值;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值,达到抑菌的目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
(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在酵母菌中转入分解酶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例6、(2006年天津卷.8.14分)(1)下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期,属于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第三步:在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对数;次级②稳定(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例7、(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卷)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