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 国开大(2020年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3.33 KB
- 文档页数:6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_效应和_替代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阶段测试)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_效应和_替代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________资源配置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_替代_____效应和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试题答案解析形考任务 1理论分析(20分)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案: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形考任务 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 道,共 20 分),选择题( 15 道,共 20 分),判断题( 15 道,共 20 分),计算题( 3 道,共 10 分),问答题( 3 道,共 30 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 *20%一、填空题 (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 _资源配置 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 _效应和_替代 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资源配置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电大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会计学(财务会计方向),会计学(会计统计核算方向),金融(保险方向),金融(货币银行方向),金融(金融与财务方向)和市场营销专科学员网上形考。
形考任务一 (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_效应和_替代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_效应和_替代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和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和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和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_效应和_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