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语文
- 格式:docx
- 大小:92.25 KB
- 文档页数:25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预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彰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的外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
这里则是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
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预测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从美学观点看,“自然美”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但是通常说“自然美”时所用的“美”字却另有一种意义,和说“艺术美”时所用的“美”字不应该混为一事。
自然本来混整无别,许多分别都是从人的观点看出来的。
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本无所谓真伪,真伪是科学家所分别出来以便利思想的;自然本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伦理学家所分别出来以规范人类生活的。
同理,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也本无所谓美丑,美丑是观赏者凭自己的性分和情趣见出来的。
自然界唯一无二的固有的分别,只是常态与变态的分别。
通常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所谓“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
举个例来说,比如我们说某人的鼻子生得美,它大概应该像什么样子呢?太大的、太小的、太高的、太低的、太肥的、太瘦的鼻子都不能算得美。
美的鼻子一定大小肥瘦高低件件都合式。
我们说它不太高,说它件件都合式,这就是承认鼻子的大小高低等等原来有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是如何定出来的呢?你如果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它是取决多数,像选举投票一样。
如果一百人之中有过半数的鼻子是一寸高,一寸就成了鼻高的标准。
不及一寸高的鼻子就使人嫌它太低,超过一寸高的鼻子就使人嫌它太高。
鼻子通常都是从上面逐渐高到下面来,所以称赞生得美的鼻子,我们往往说它“如悬胆”。
如果鼻子上下都是一样粗细,像腊肠一样,或是鼻孔朝天露出,那就太稀奇古怪了,稀奇古怪便是变态。
通常人说一件事丑,其实不过是因为它稀奇古怪。
人物都以常态为美。
健全是人体的常态,耳聋、口吃、面麻、颈肿、背驼,足跛,都不是常态,所以都使人觉得丑。
一般生物的常态是生气蓬勃,活泼灵巧。
所以就自然美而论,猪不如狗,龟不如蛇,老年人不如少年人。
非生物也是如此。
山的常态是巍峨,所以巍峨最易显出山的美;水的常态是浩荡明媚,所以浩荡明媚最易显出水的美。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名师终极押题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日前,某研究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做了一番街采,得到了这份“歪果仁”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却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让很多国人感到不小的意外。
细究这些“新发明”,一大特点便是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便捷人们生活。
比如,先进的支付系统,买卖东西只需“扫一扫、”;畅达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购全球”;发达的高铁网络,让城市之间不再遥远;方便的共享单车,随骑随停自由畅快。
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帖子在日本某网络论坛上疯传,有日本网友担心:中国人会偷偷嘲笑我们落后吗?不夸张地说,新经济之门在创新之轴的带动下,迅速向我们开启,“中国制造”正带给世界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奇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起势,在这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推力的变革大潮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在前列。
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
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充分说明,我们已超越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
一千年前,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问世,拉近了世界技术和文化的距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
如今,这个古老国度正乘着信息化快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全面发力,顺势而上、弯道超车尤为可期。
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多少“老大帝国”在因循守旧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又有多少新兴国家抓住了“创新窗口”实现了追赶超越。
对今日中国来说,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变量来塑造自己的命运。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技术创新与生活需求更好对接。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终极押题卷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中国古典文论是“应该传承的文化遗产”,但它不应只是一项遗产,它应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时代发展,生活巨变,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老子的思想就无益于今人?文化史家雅克·巴森说:“在专家主义的氛围下,我们把文化整个委托给了专家,就算有人出于好意而想要分享文化,文化却再也不属于他们了。
艺术与美学的价值,在于它们变成了专业,变成了光环。
”古典文论需要的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是激活与转化,使之直抵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
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并非与文言文不相干。
甚至可以说,文言文学的复苏,正是时下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文言文学的复苏有三种类型,一是文言写作的全面传承,如旧体诗词的写作在当今的回归。
二是文言文学素材的再生,如文言小说中的题材、人物、故事的再创作。
一方面,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当前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剧迎来了时代的机遇。
像《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志怪类文艺作品,因其自身潜质,为魔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着丰饶的资源。
另一方面,历史题材成了年轻人网络小说创作的主流,如2009年“起点”中文网,就有原创历史类小说11320部。
因而,文言文的审美经验,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三是文言书写的美感机制,即文言文学在素材与语文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属于精神与美学的复苏。
不久前,一位作家以唐代诗人韦应物一首小诗中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发起了一场“续写运动”,不到一周,阅读量达2507万人次,转发10余万,评论超3万。
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用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兴”来论述。
以他人成句起兴作诗,是“兴”观念下的一个诗学传统:其中有“成诵易记”“现成思路”“经典生发”等创作机制在起作用。
因而,只要文言不死,文言审美经验及其理论,必不会死。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
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
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
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
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
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2019年高考终极押题密卷语文试卷(后附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
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
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的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
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学、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
理论和文本细读的对立其实是一种伪对立。
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家无一不是“仔细的读者”。
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
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要面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
在文学阅读方面,这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
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有异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
2019年复读级高考语文最终押题预测卷答案1.C【解析】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
B 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
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
故选C。
2.D【解析】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
故选D。
3.A【解析】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
故选A。
4.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尤其是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将会造成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的脆弱”错误,选项错置因果,材料四中说的是“它也无法避免地具有脆弱性,这是因为支撑着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原本就始终是脆弱的”,由此可知,“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的脆弱”应是“厕所文明脆弱性”的原因,选项将二者的关系说反了。
新课标Ⅰ卷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
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
“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
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
“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
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
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
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
“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
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
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
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
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
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
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
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
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
2019年高考试卷预测卷(全国I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彰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2019年高考终极押题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查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
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话方言使用人口达6.6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7000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
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
这60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
从语种来说,全国130多种语言每一种都要调查。
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
从地区来说,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
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例如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
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
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只有5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
因此,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
2019年高考试卷展望卷全国I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看法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整不一样。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一样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拥有大不同样的意义和价值。
假如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打破其艺术特点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约束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立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好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正的确定和成立其艺术特点是讲究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联合和一致以建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假如说前者更突出反应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仅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确立了标准树立了模范形成为正统。
这仿佛魏晋期间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先期封建社会的模范模范作为正统向来彰响到晚唐北宋同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川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明显有异的审美民俗、艺术兴趣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质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模范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概情绪归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必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进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以习、可至而不可以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押题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
对近6万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76%的人表示入睡困难。
“你睡得还好吗”,这样一句日常问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漫漫长夜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人的一生有约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
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
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同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
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相较于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非线性的“与时作息”。
不能睡的人,正在熬夜赶着明天要交的工作任务;不想睡的人,还沉溺于打电子游戏或刷朋友圈的兴奋之中;睡不着的人,也许在盘算着房价涨得太快又将失去购房机会。
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生活习惯不健康……如果说现代生活方式把作息时间冲击得支离破碎,那又如何指望睡眠像驯化的动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说明,失眠生理性、身体性的原因,往深层看,更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睡眠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人生存现状的窗户。
2019年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全国I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彰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的外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
这里则是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
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
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语文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 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
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
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規律性。
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
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
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
书法家的一笔一西,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
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
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度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
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
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
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敲铜锣的孩子袁省梅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清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
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羊凹岭的人把耍杂技唤作耍把戏。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了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
他看上去也不冷,额上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
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
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
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厩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
一把亮闪闪的尖刀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下,另一头的尖刀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
一旁的铜锣皮鼓霹雳啪擦,敲打得紧紧慢慢。
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走得缓慢,沉重。
只见那孩子的脸胀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了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
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
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们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
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
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
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姓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
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羊凹岭人看要把戏,都是给一点粮食。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
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
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
出了门,他把钢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
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
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的逗闹。
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
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地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地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
人们一个哆多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
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钢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
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用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
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
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
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5.小说多处描写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敲铜锣”的情景,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5分)6.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书店减少并非一时一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即便是全民阅读率高的国家,人文学术类的实体书店数量减少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伦敦为例,查令十字街的旧书店已屈指可数”。
就实体书店而言,近两年增长较快的是机场书店和超市书店。
其中,机场书店以职场人士为主要阅读群体,类型小说、经管励志、旅游历史有很好的销量,而生活、育儿、家教类图书,则在超市书店有比较好的表现。
与实体书店相比,网络书店具备的优势是折扣销售、海量库存以及依靠物流几乎可以抵达全国任何地方的营销网络,且几乎不需要租金成本。
现实生活中,进行实体书籍陈列的书店几乎没有办法媲美其品类和销售网。
但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专业化的选书眼光、让读者有“遇见一本好书”的体验感、“文化空间”的概念和富有特色的沙龙活动等,“互联网的诞生在给传统书业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创造了最有力的改革启示。
面对变化,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拥抱变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日,有删改)材料二(注:码洋是指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材料三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共享书店的应运而生不失为一件好事。
它使得全民阅读由买书到借书、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逐渐成为可能,书店正变成参与者的自家书房。
这种运营模式有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阅读、亲近书香,有助于降低广大读者的读书成本,有助于读者因“抱团”“共享”而愈益提升阅读的兴趣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