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中秋节诗词赏析【1】《寄慈恩寺郁上人》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鸠宿竹,鸿过月圆钟。
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注解:这是一首借中秋之月表达对朋友思念的诗。
自古以来,关于中秋诗词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为多,而表达友情的却是很少,贾岛的这首诗可以算是代表之作吧。
中秋节诗词赏析【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解:这首词是中秋表达思念的经典之作,也是流传至今仍旧广为人知的中秋诗词。
词中苏轼的旷达乐观情怀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在许多中小学的课本都要求背诵这阕词,可谓是公认的之作!中秋节诗词赏析【3】《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译文】由于高耸的群山的阻隔,明月迟迟未能出现,但是发出千张耀眼的光芒。
一杯酒还没饮完明月突然涌现出来,纷乱的云朵象溃崩的波涛一样四处散开。
应该用一千斛银河水,才能洗涤苍天的眼睛月亮。
于是便能冷眼的看着世上众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
西南边那颗弹丸大小的火红的星星,如长着雄壮角尾的苍龙盘绕在天空。
今晚却看不见它了,点点萤火虫的微亮更显得夜的清寒。
谁若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便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
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代表着团圆和谐的意思,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很多,如何赏析中秋节的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1】《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
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
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2】《洞仙歌·中秋》宋代:向子諲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
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中秋节,咏物,月亮,抒怀赏析这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词作,借“月有盈亏”的现象,抒发“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的豪情。
词语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较之轻浮、侧艳的儿女情,以及粉饰太平的利禄语高出很多,是词中上品。
上阕开句是个比喻句,“碧天如水”将烟霏云敛、一望千里的碧天比作清澈的绿水固是常见,但“一洗秋容净”之句的出现,不仅使它顿失俗态,且显示出一种阔大无比的气势,点睛之处便在一个“洗”字。
下面是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点出了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且出语自然轻松、比喻贴切。
紧接着又使用了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过这样的话,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及其赏析1.中秋节古诗词及赏析1、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
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2、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2.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中秋月二首》李峤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中秋月二首》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一说为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
出自《全唐诗》。
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作品原文:中秋月二首[唐] 李峤其一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作品注释: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3.雨兼风:急风和暴雨作品译文:其二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创作背景: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
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
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
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
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
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作品鉴赏: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
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
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共5篇)第一篇:咏月诗整理与赏析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赏析:1、《泊秦淮》: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2、《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3、《塞下曲》: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4、《漫成一首》: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
“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5、《月夜》: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经典的中秋节古诗十首赏析(精选9篇)篇1: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中秋诗二首》庚寅(一)秋风秋韵影秋寒,长空万里点秋光。
不见羿公比丘箭,独留广寒数黯伤!(二)丹桂繁花圧枝低,凭风万里寄相思。
邀月吟诗有几人,如今惟有江郎痴。
篇2: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中秋登楼望月》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篇3: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篇4: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篇5: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后中秋望月歌王守仁〔明代〕一年两度中秋节,两度中秋一样月。
两度当筵望月人,几人犹在几人别?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当筵莫惜慇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
篇6:小学生中秋节古诗十首生查子朱敦儒〔宋代〕卧病独眠人,无月中秋节。
淡照碧纱灯,冷看银屏雪。
风露转萧寒,砧杵添凄切。
伏枕漫书空,到晓愁难说。
篇7:清明古诗赏析十首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唐)李峤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唐)白居易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咏月中秋的古诗佳作欣赏清风徐徐,银盘高挂。
中秋佳节,月儿如昔。
在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咏月中秋的古诗佳作,感受古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文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佳作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观赏着明亮的月光,引发了思乡之情。
简洁明快的句子,流畅的抒情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让人回味无穷。
2.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李白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独自饮酒赏月的情景。
以月为伴,杯中的酒倒映出月光,诗人与月亮相依为伴,犹如有三个人在共同欢饮。
这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将人的情感与月亮融为一体。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尽管题目是春夜,但其中的月亮形象却是映衬雨夜之美。
描述了细雨悄悄地洒向大地,滋润着春天的花草。
这种细腻而柔和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春夜的雨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美好。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草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变迁的感叹。
诗中用草原随着四季变化的枯荣来比拟人的生命的短暂,而月亮则作为背景一同赋予了诗歌更加广阔的背景与悲凉之感。
5. 《寒夜》-夏完淳无眠不成寐,月度东窗上。
露气浓膏地,劳悴向何方?这是明代夏完淳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月亮明媚地悬挂在东窗上,照亮了整个夜晚。
而诗人则对这个孤寂的夜晚感到无法入眠,思绪纷乱。
通过细腻的描写,夏完淳传达了对于寒夜的冷清与迷茫的情感。
在这些佳作中,古人们以不同的情感和手法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亮,将月亮与人们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些千古流传的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们的才华,更能够感受到月亮那神秘而美好的魅力。
中秋描写月亮的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 赏析-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名句。
诗人望见海上明月,想起远在天涯的亲人,虽天各一方,却能共赏这同一轮明月。
- 颔联写多情之人怨恨长夜漫漫,整夜因思念而不能入睡。
- 颈联描绘出室内因烛光熄灭而显得月光更加明亮,诗人披衣出门,感受到露水的滋润。
- 尾联说不能把月光捧满手赠送给远方之人,还是回房睡觉,希望在梦中相见。
全诗通过望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异乡的深夜醒来,看到床前的明月洒下的光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白霜,写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仰望明月,低下头就思念起故乡,直白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成为了引发思乡之情的媒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赏析- 上片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把酒问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接着想象月宫的情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对天上仙境既向往又有所顾虑的矛盾心理。
-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这里的“无眠”之人正是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埋怨明月故意在人们离别时变圆,实则是借月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富有哲理,表达了人生的无奈。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亲人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体现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十五夜望月》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赏析1、诗词大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望月怀人。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十五夜望月》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
“中庭”就是庭院的中间,诗人中秋之夜望月的地方;“地白”,写出月色皎洁,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树上有鸦鹊栖息。
这三个字,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了了月夜的寂静和月色之明亮。
“冷露无声湿桂花”是说夜色已深人们观赏月色的时间很久,只有露水悄悄降临,打湿了桂花。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这两句写的是静景,写的是容易产生怀人之思的景象。
所以,自然就过渡到后面两句的抒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发出感慨:在这样美好的中秋之夜,人们都会遥望明月,但是,到底有谁像我一样,夜晚也在怀念远方的亲朋好友呢?“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句写得极为感人、新颖。
明明是自己产生怀人的思绪,可是偏偏倒过来说成“秋思落谁家”,诗人就把这种个人色彩极为浓厚的思绪变得有了共性,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十五月望月王建
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常见题目: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秋之夜,庭院中洒满月光,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树上安静地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冷露悄无声息浸润了庭中的桂花。
2.一、二句写景的作用及词语赏析。
(1)写景的作用: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衬托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个清美的意境。
(3)“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4)“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抒情。
但诗人不直接抒情,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的蕴藉深沉。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使愁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
水调歌头苏轼
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要内容:这首词描写了中秋之夜月下的美景,通过作者把酒望月、问月,由幻想超脱到喜爱人间生活,由伤感离别到对离人的祝福,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常见题目: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水调歌头》中的“此事古难全”有哪些言外之意?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离有聚,正如月亮有圆有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抑郁寡欢呢?不如坦然对之。
3.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