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星期日的安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星期日的概念,知道星期日是一周中的第七天。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合理安排星期日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星期日的概念,认识星期日的重要性。
2. 学习合理安排星期日的活动,包括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
3. 运用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时间换算等,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星期日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时间换算、活动安排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星期日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星期日的活动安排表,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时间换算工具,如钟表模型等。
3.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4. 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星期日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星期日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星期日是一周中的第七天。
3. 实例讲解:以一个具体的星期日为例,展示如何合理安排活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星期日活动安排表。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制定的活动安排表,并讲解其合理性。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星期日安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安排。
七、课堂练习:1. 编写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星期日安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3. 答案讲解:讲解练习题的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知识点。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星期日,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其他日期的活动。
2. 实例分析:以一个具体的日子为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活动安排。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设计附反思《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16:00是下午()时18:30是下午()时()分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
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支配》教案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挨次。
2.能准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准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预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二、探究新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支配.1.创设情境。
老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同学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挨次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当先算括号里面的.老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和图.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内容?2.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
3.观看算式:这是一个连减混合运算的题;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4.同学独立解答.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思索: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老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5.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5.反馈练习:6.第二种解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这道题的运算挨次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挨次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7.同学独立解答.思索: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8.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9.反馈练习.三、全课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四、随堂练习.填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挨次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五、布置作业.1.69页第1、2题2.69页第3题六、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相同.。
《星期日的安排》说课稿范文第1篇:《星期日的安排》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8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说学情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设计理念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五、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星期日的安排》说课稿一、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8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星期日的安排》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星期日的安排》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
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2、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圆的标准方程,这节内容我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这节课主要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一些简单的运用。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认为这节内容很重要,因为它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提供了一个基础模式,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学习会轻松许多。
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初中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提前复习了旧知识,之后我引入了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学习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圆的标准方程是求曲线方程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还是很陌生,难以将圆与圆的标准方程紧密联系起来。
基于此,我想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发现圆的决定要素,让学生明确一个圆对应一个方程,在此基础上借助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由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以(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再由特殊到一般,利用化归的思想归纳出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心的标准方程。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法设计:调查、讨论、归纳、练习教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星期日你们都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 师:淘气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想知道。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怎么列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预设:列出:1-83-61(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减去外出游玩的同学,再减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剩下的就是留在家中的同学) 预设:列出:1-(83+61)(先把外出游玩的和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相加,再把全班同学看作整体“1”,减去它们的和)(3)全班交流。
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星期日的安排》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与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上通过《星期日的安排》这篇教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介绍《星期日的安排》是一篇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对象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为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通过学生对星期日的时间进行划分、计算和明确不同活动的时间要求,达到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目的。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时间基本概念,还需要注重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
在这篇教案中,教师需要给出一个星期日的活动安排表格,包括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五个时间段。
学生需要对每个时间段的活动进行分类,并计算每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他们需要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星期日安排表,加深对时间划分的认识,同时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需要针对生活实际,掌握时间概念,懂得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计算。
星期日安排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时间概念,还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创意,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完美的星期日,应该如何安排?”为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组合出一份完美的星期日计划表。
这样的引导将激发学生对时间划分和安排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
2. 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星期日的安排》这个话题,学生在初次接触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但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基础上去寻找答案。
在课堂中,老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通过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觉得一个完美的星期日要做些什么?(2)针对一个完美的星期日,你所需要做的不同活动,应该分别占多长时间?(3)如果你需要完成更多的事情,你会如何安排?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 5/6+3/4 11/12+1/6(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简单,但要睿智——“星期日的安排”教学案例与反思
陈景发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星期日的安排”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常态课的状态下,许多老师认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有了整数或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没有难度的。
但是,如果作为公开课(或观摩研讨课).有些老师就感到为难了。
这样的课很难有“波澜起伏”。
这一点我却不敢苟同。
我想,一堂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课,只要用心去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选择学习材料、组织学习活动。
同样是有价值的。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陈景发
【作者单位】福建南安市第一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从简单中寻找研究的价值——"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J], 陈娟
2.简单,但要睿智——"星期日的安排"教学案例与反思 [J], 陈景发
3.简约而不简单——《分式方程的应用》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J], 桂娟
4.简单化的教材≠简单化的教学——“加法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J], 张桃英
5.简单化的教材≠简单化的教学——"加法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J], 张桃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P68,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内容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2)、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星期日你们都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师:淘气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想知道。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么列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分数中的剩余效果。
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
1、温习。
〔1〕计算。
3/8+1/2 5/6+3/4 11/12+1/6〔2〕口答。
停止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留意什么?二、探求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依据这幅情境壤土,能取得哪些信息?2、提出效果依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效果?3、探求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先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先生们将全班先生看作全体1,并作为总数停止运算②全班交流。
③让先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详细的运算进程。
①师:你能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②让先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停止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局部,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局部;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结小结。
师:怎样停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经过交流,引导先生看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反。
教员强调:计算时,要灵敏处置,使计算进程愈加简便。
三、练一练。
归结小结。
师:怎样停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经过交流,引导先生看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反。
教员强调:计算时,要灵敏处置,使计算进程愈加简便。
四、总结。
怎样停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员强调:计算时,要灵敏处置,使计算进程愈加简便。
礼拜日的安排时间:年 月 日[根源: 学&科&网Z&X &X&K]主备人:主教者:班级:周 礼拜教课 [来 课 题 礼拜日的安排 [根源:Zxxk][根源:Z+xx+k]源:ZXXK ][根源:学。
科。
网]课 时内容1.理解分数加减混淆运算的次序。
教课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淆运算。
目标教课的计算。
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淆运算要点教课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淆运算的计算。
难点课前准备一、铺垫孕伏.1.口算.2.计算下边各题.整数加减混淆运算题二、研究新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礼拜日的安排.1.创建情境。
教师发问:回想一下整数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是如何的?学生回复:整数加减混淆运算次序是从左往右挨次计算.碰到有括号的,应当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师讲话: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和图.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教2.学生试试用不一样的方法进队列式解答。
3.察看算式:这是一个连减混淆运算的题;学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分母不一样,计算时应先通分.过4.学生独立解答.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程思虑: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一样?哪一种简易?教师重申: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易.5.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5.反应练习:6.第二种解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发问:请同学们察看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一样?〔有了小括号〕.这道题的运算次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次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第1 页7.学生独立解答.个性设计思虑:这道题为何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及改良8.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9.反应练习.三、全课小结.教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次序是如何的?四、随堂练习.学填空.分数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和____________同样.没有过括号的分数加减混淆运算次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程______________.五、部署作业.1.82页第1、2题2.82页第3题六、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淆运算分数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和整数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同样.教课反省:第2 页。
星期日的安排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星期日的安排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安排合理吗?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新课内容1. 老师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分配时间、如何把握时间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星期日的时间,使得学习、休息、娱乐等方面都能得到平衡。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老师总结各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议。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星期日的安排表。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安排表,提出改进意见。
3. 老师挑选几份优秀的安排表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四、总结与反思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觉得合理安排时间重要吗?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老师总结: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3. 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安排表,记录下星期日的时间使用情况,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设计附反思《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416:18:21234午睡购书5里?6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
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
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悟最深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
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