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注意别人的方法与自己的理念的区别。凡是已经被称之为方法的,都应该具有可利用性,所以我希望那些不赞同甚至憎恶别人方法的朋友们,请注意那些毕竟不是你自己的理念,当然有所差异了。
3、不要急于想知道别人是具体用什么方法来通过考试的,而是要知道为什么别人用这样方法却通过了考试。在参考别人的方法时,你要抱着对待方法论的眼光看之。
3、学习能力。这是需要历史资料支撑,这也要自我评价,还是那句老话看轻自己才有动力,过高估计自己只能徒增笑谈。
4、如果您不是特别的超越常人的努力者,也不是智商和情商同时超高者,或者您的基础不是非常好者(测试成绩55分以下者),那么请您不要同时报5科。
每年数十万报名参加考试,能一次通过5门者,全国不过十余人上下,真正是万中选一。网校不就搞了一个排行榜,2007年一次过的5科的也就几人而以,而且每科的通过率虽然不等,但是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每年报名不考试的人占20%以上)通过率单科平均不过10%左右(会计和审计一般稳定的排难度榜的前面,审计基本排第一位,经济法和税法轮流坐后两位想对容易一点,财管一般居中),可见难度之高,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老鸟和高手同新人们一起竞争,除去这些人,对一般新人而言通过率可能5%都不到。很多考生一次报了好几门,但在复习时没有全力以赴,考试时仓促上阵,一门不过十分正常。因此,绝大多数的同仁,都不幸成为分母的垫脚石,与分子无缘。作为含金量十足的考试,难度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你如果没有高智商、超毅力、大把的学习时间、良好的专业基础、超好的人品,这些基本条件,请您还是放弃一次通过5科的梦想,根据实际条件,为通过考试,选取有把握的1-3科,努力吧。这就是首选的战略目标,这个都错了,等于你为错误的目标,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不能说完全无用,但大家至少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不能取得期望的成果,那么还能继续努力的人就不是那么多。既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能一次通过CPA考试,我们就必须首先做好战略规划。毕竟我们能掌控的时间是有限的,能预测的未来也是很有限的。订立一个10年的规划估计自己都被吓倒了。你说5年,呵呵,太漫长的时间不容易掌控,也给了自己太多的借口。我的意见是2-3年。不管你怎么划分,会计和审计一定要一起过,实在不行,审计一定要先于会计过,原因见下一段。
经济法和税法今年变化很多,经济法使得不少2007年前的知识热点都已经失去参考价值。新增考点一般就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如果您记忆力特好,建议今年抓住机会就报这两科吧,经济法有些章是根据新的法律规定重新进行了编写;有些章是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增了很多内容。教材总体变厚,由526页增至562页。税法教材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18章调整为17章。这是伴随着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原来的第14章“企业所得税法”和第15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取消,完全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编写了第14章;将原来的第11章“车船税法”加入了实施细则的内容;将第3章“消费税法”调整了教材编写结构,整体内容变化不大,增加了金银首饰消费税有关规定;第17章“税务行政法制”删除了“税务行政赔偿”的有关内容。这是最容易通过的两科,虽然死背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不背就肯定得准备明年再来。
然后谈谈我心目中好的参考书的认定,权当给各位一个参考:第一、每章有历年考题解析,特别是2007年的考题,一定要注意,这样就不用买历年CPA考题汇编。而且因为今年超大的变化,一定不能被误导,所以一般要修订过的题目,没修订的,那就是错误的根源;第二、每章有本年变动说明,详尽程度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2、可以真正用来看书的时间。不少人计算自己的学习时间总是估计过高,比如学生总以为目前自己空闲的时间就是学习时间,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自控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人真正运用在学习CPA考试的时间还不到估算的50%,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大家还是估算得少一些吧,这样如果那天学习时间超过估计,这就是给自己的鼓励。想想如果定好计划,却没有几天可以完成,试问您自己还会有多少的信心?
财管今年也有一定的变化,教材除修改和补充有关内容外,主要是增加了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和第十七章战略管理。这几年财管的一些章节变动频繁,而且错误还很多,去年中注协的勘误表就数财管最多,所以看财管,先得有所怀疑、有所保留,这科和其他科目的联系不算太大,要有一些会计和经济法、税法常识,引进了不少西方的财管知识,因为西方的会计报表和我国有差异,所以可能没有基础的考生会觉得困难。顺便提一句,因为要和国际接轨,今年会计也大量引入财管的资金时间价值,折现等基础理念,所以好好学吧。
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些考友拼命地背准则和制度,我说,有什么用呀!这么厚的一本准则谁能全记下来?估计全中国也不出3个吧。既然都知道无法背了,为什么聪明的你还要去碰钉子呢?我建议:不要背!学习准则最忌讳的是死背,看的时候心太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相信会计毕业的考友们都知道每个准则的结构都差不多,而知道了某个事物的规律,当然可以窥前而知后了。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知道,当你看多了武侠书,一看作者的开头就知道下面他要说什么了。虽然准则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但对待之的思维应该是一样的。我们拿到一个准则,不可能一片空白吧?而每个准则都应该有重点,而所谓的重点应该就是那些读了那么年会计的你眼前一亮的事物。而重点的重点应该是那些具体的数字、特别规定吧,而关于这些的资料应该到处都是。在考试中考准则不可能考得很细而毫无规律可寻,即使那个无聊的兄台出了这么一道题而又碰巧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人选上的话,也只是少见的一两个,不会太多的。所以我想我们根本不必担心如果不把他们全背下来的话,就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2001-2007年考试试卷,今年再次提醒,别被误导了。仔细阅读历年的注会试卷,不要太执着于题目本身,要多注意出题的方向与方式,以及各科的比例。这一部份的时间是要花的。要知道注会出题的方式与平时考试是不一样的。这个东西别人来讲你是很难入门的,是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去研究了才会大彻大悟。还有由于注会只有案例的主观方式,所以你们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即很细但不背。只要下次类似的东西出现在你眼前有个大致印象就可以了。
第三、最重要的是对难点问题要有深入的剖析,这是衡量一本参考书好坏的重中之重;第四、重点突出,知识点覆盖全面。
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吧,所有的参考书都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包括教材也是如此。所以不能钻牛角尖,要有整体意识,也就是说不要在一个知识点上或一道题目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很多问题,在通读全书后就不是问题,因此要讲究效率和质量。同时,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不少人喜欢讲自己看了多少页书,却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分。比如经济法就很明显,新增的章节和知识点就需要花大力气,也会带给您大收益,而徘徊在一章最多1-3分的章节上,努力搞懂每个细节就是得不偿失。而会计就不同,看似考分不多的第一章,却是全书的总论,是否深刻理解原则,就会很现实的反映在以后各章的运用理解上。总结一下就是经济法、税法、财管要懂得放弃;会计和审计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的联系和运用。其实考试也是如此,近年来题量的增大,做不完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时间用对地方,比如2002-2007年会计倒数第二个综合题,一般都很难,或者题量很大。如果抓不住就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集中火力解决最后一题,这就是很多55分与60分的差异所在,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策略不对。
最后谈谈考试的选书
必备书籍:2008年教材(千万不要用2007年替代,今年变化了太多,如果您属于天才型就当我没说,如果省这点银子可能您还得再花50元预备明年的考试)。 教材最好过3-5遍。第一遍看着目录阅读(了解),第二遍细读(记忆和理解),第三遍联想学习(也就是不是死记硬背,要注重各章节联系),第四遍是查漏补缺(针对练习),第五遍考前总览(心理暗示,加强信心)。
对于具体的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给自己一个现实的定位。
什么意思?就是您要明白,今年您花费50元一科的价格报名参加考试为的是什么,您的条件如何。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前半个问题是一个极其可笑的问题,当然是为了考过CPA。其实不然,考过CPA只是目标,跟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考过CPA不是说说罢了,至少也得有相应的条件。比如您要么得有相应的实力,要么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毅力,否者就是对月高歌了。其实很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或者为了感受气氛,或者为了督促自己学习提高,或者希望自己洪福齐天,一不小心就过了,并没有下定决心通过考试,毕竟每年10%的通过率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理想不在于如何说,而在于如何做。OK,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明白我的意思。
CPA考试攻略 不同类型考生怎样时间复习计划
来源: OSU商帮2的日志
先提以下3点:
1、请注意考试与学习的区别。就是说你参加CPA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还是以此来提高会计水平?如果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也就是说这类考试是具有功利性的。但请注意了,凡是具有功利性的东西都是有迹可寻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方法。
接下来大家首先要对自已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这点最后有详尽的论述,这里先谈谈)。这非常关键,它代表自己的主攻方向,可以说是战略方向,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要想在战术上(平日的努力)来弥补,就很困难,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给自己定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具体包括:
1、自己的真实水平(新人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2007相关科目的cpa考题在比规定时间少20分钟的情况下做一遍,为什么要少20分钟,因为要排除填写答题卡的时间、考场紧张因数等这只是作为一个修正系数考虑),分数的多少说明基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书才真正是学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目前2008年5月出版的参考书基本上都有部分新书的变动情况说明,没有的全都别要。权威的变化情况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今年教材出来得很快。而各科终于作出了不少调整,这代表了过去的很多历年考题需要重新修订,新增的知识点会是考试的宠儿。所以参考书的质量相对去年的情况,表现为不太稳定。因为每年的考试内幕消息是8月份才开始陆续出来,所以现在的参考书的作用不是压题,不是简化考点,而是帮助考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教材,换句话来说,目前还没有到把书读薄的时候,而应该是把书读厚。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各章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等到了8月下旬经历题海的洗礼之后,然后才是把书读薄。到了9月在听完串讲之后,才是针对重点内容,集中打题。这样的学习历程,属于稳扎稳打,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也比较容易给人带来信心。不论通过与否,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的掌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