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41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41
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改良和改良派 (3)第二部分改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4)第一,国情决定 (4)第二,政治方面 (4)第三,经济方面 (4)第四,阶级方面 (5)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5)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5)最后,脱离人民群众 (5)第五,深层原因 (5)结语 (6)参考文献 (6)摘要改良一般是由统治阶级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的、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变革,并不触及根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大致都属于改良派这一范畴。
区别无非在于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且改良的程度更深一些,更接近于改革。
总而言之,近代中国改良派就是在保留封建专制制度(这里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只是保留君主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对社会进行一些表层上的完善和改革。
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度腐朽,且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浪潮,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近代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必须相适应的客观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关键词:近代中国改良资产阶级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浅论改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前言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华文明历尽沧桑,传承不绝;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又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嘴中的一块肥肉,任其宰割。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摘要:改良和革命是推动社会演变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是和平渐进的,是对现有制度的小修小补;后者是比较激进,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温良恭谦让,革命所到之处,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破坏。
但,要不是以这种决绝的方式,又怎会推翻旧制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呢!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鸦片战中到新中国的成立,为取得国家独立,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全体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数次的探索,寻找救亡图存,抵制外辱,民族独立。
也可以说,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等问题加剧,但,此时又有一群仁人志士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
在此期间,就改良与革命的道路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到底是那条道路更适合中国,为什么到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呢?改良和革命是推动社会演变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是和平渐进的,是对现有制度的小修小补;后者是比较激进,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中国在选择自己的道路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革命的,而是依据实践,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逐步走出来的。
中国近代史上也不缺少想通过改良道路改变中国现状的人。
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他们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对现有制度进行小修小补。
他们企图通过这样的改良来维护现有的制度,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结果显而易见,小修补根本保护不了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民族危机步步逼近。
在五四运动时期,胡适曾经也幻想可以通过改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他和李大钊之间的‘问题和主义’之争,实质就是‘改良和革命’之争。
”①他们同样的主张反封建,但不同的是他和李大钊之间的争论不是要不要反封建,而是怎样反封建。
胡适虽也认为北洋政府不是好政府,主张要实行改革,通过改良政治等举措,建立一个“好政府主义”,但这根本动摇不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也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