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 格式:docx
- 大小:24.79 KB
- 文档页数:15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广汉市雒城九小 2012.11.26注:依据L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L2:《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大城市中心城区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4.99-9.99㎡/生;初中7.63-10.17㎡/生。
L3:《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四川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四川省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L4:《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四川省中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四川省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L5:《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一览表)。
L6:《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四川省中小学图书装备标准一览表)。
L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办法>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2〕46号)。
L8:《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三个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人发〔2008〕74号)。
L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L10:《四川省中小学校长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川教﹝2004﹞9号。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四川省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细则—11 —9。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4.28•【字号】川府发[1995]78号•【施行日期】1995.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川府发〔1995〕78号)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到2000年在占全省人口85%左右(力争90%)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和国家教委《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特制定《四川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级政府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使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认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一组织和部署。
二、普及义务教育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
各级政府要把督促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坚持依法治教,扎扎实实推进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反对搞突击“达标”活动。
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验收是一项依法进行的十分严肃的工作,在检查验收时,要坚持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讲求实效,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对检查人员不搞任何形式的迎送活动。
四川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办法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教育委员会《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制定四川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办法。
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要求(一)领导管理。
1、当地政府切实承担实施义务教育重任,制定有普及义务教育规划,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实施义务教育的规范文件,各有关方面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有主要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为学校教育办实事。
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举办寄宿制是推动民族地区学龄儿童入学、提高普及程度、巩固“两基”成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为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寄宿制学校)是指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以寄宿制为主要形式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中心)。
第三条寄宿制学校应按《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96]640号)的规定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生产实习区,其基本条件应当具备:具有与寄宿学生数量相适应的符合规定标准要求的教学用房、宿舍、食堂、厕所、运动场地、澡堂及其它配套设施;具有按规模、编制、学历标准配备的足够的教师和生活、卫生、安全等各类管理人员;具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图书(含音像)资料和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技器材。
第四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依法履行职责,确保监督管理到位。
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管理机构,积极施行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科学、规范、人性化地管理师生员工、校园、校产和设备设施,努力将学校办成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第五条寄宿制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保证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除可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外,应规范使用普通话教学。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寄宿制学校校长,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年度任职考核制。
要坚持持证上岗,承担教学(实验指导)、管理任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学科教师要满足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开设学校课程的需要。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的参照依据。
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标准,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本《标准》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五)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普通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城乡发展、城镇化推进进程以及人口流动趋势,结合人口密度与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增减,以及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
农村学校设置应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统筹考虑交通出行便利,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相对集中办学,并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教学点。
对农村边远山区、生源相对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学生食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方便学生就学。
— 1 —四川省教育厅 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四川省财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川教〔2012〕184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委编办,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86)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
参照其他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编制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标准》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2 —四川省教育厅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11月31日— 3 —附件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附件: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标准化学校建设)小学:实验室数量5轨以下不少于1个,6-7轨不少于2个,8轨及以上不少于3个;实验室使用面积不低于86M2;仪器室面积不低于43M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65元;学校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10:1;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运动场地及器材下面另说)初中:物理实验室数量11轨以下不低于1个,12-15轨不低于3个,16轨不低于4个;化学及生物实验室数量11轨以下不低于1个,12轨以上不低于2个(理化生实验室原则上每4轨建设1个);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准备室数量与实验室数量相对应;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用面积均不低于96M2;三室准备室面积均不低于20M2;三室仪器室面积均不低于42M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95元;学校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10:1;生均图书不低于40册;教室和专用教室(功能教室)管理专用教室(功能教室)小学专用教室应当设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等。
教学点应当设置——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操场应有沙坑、平衡木(梅花桩)等少儿活动器械。
初中专用教室应当设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含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单独设图书馆、探究实验室、数字实验室。
普通高中专用教室设置基本同初中,另外需要加强通用技术教室建设;职业教育按照专业设置配备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常规设置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
专用教室按每4轨1套设置,以保证课程正常开设。
专用教室前方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仪器室/准备室、器材室、卫生室、少先队活动室除外),两侧可以是有关的名言、警句;黑板两侧张贴课程表(活动时间表,与各班级课程表相对应)、制度等;周围墙壁张贴名言、警句、挂图、科学家画像(与专用教室功能相对应)。
《四川省小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四川省小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小学办学的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四川省小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
二、招生与学生管理1. 小学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招生政策进行招生,严禁超编招生或拒收学生。
2. 招生宣传应真实、客观,不得虚假宣传或评比排名。
3. 学生入学后,应建立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跟踪指导。
三、教育教学要求1. 按照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合理规划学科内容和教学进度。
2.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校应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4. 学校应建立科研教研机构,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学校应配备合格的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2.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
3. 学校应建立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学校管理要求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2. 学校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3. 学校应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协作。
六、教育经费管理1. 学校应合理利用、管理、监督教育经费,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和公正。
2. 学校应编制详细的教育经费预算,明确经费用途和支出计划。
七、教育质量评价1. 学校应定期进行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检验办学成果。
2. 学校应公开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八、违规违纪处理1. 对于故意违反办学规定、违纪违法行为的学校和个人,将依法给予严厉处罚。
2.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违规违纪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违纪事件。
九、附则本《四川省小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以上是《四川省小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1.消除 D 级危房。
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
新建校舍应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类别进行建设,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应满足综合防灾要求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规定。
2.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 度,护栏坚固。
多层校舍建筑疏散楼梯数量及宽度应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850016 )的要求,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小学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260mm,踏高不大于150mm,中学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280mm,踏高不大于160mm,楼梯坡度不大于30 度。
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不易攀爬,高度不应低于1.10m。
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
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楼梯设置要求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 )规定。
3.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
教室、宿舍内外墙面应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线缆应采用暗线敷设。
4.教学用房室内采光良好,照明设施完善,光线充足。
普通教室等教学用房应设置人工照明,课桌面或地面照度设计值不应低于3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且不应产生炫光,灯具不应采用裸灯且应垂直于黑板布置,光源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80的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教室黑板应设专用黑板照明灯具,其最低维持照度不应低于设施5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且不应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炫光。
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规定。
一般情况下,教室可按9+2(支)配备有保护灯罩的节能荧光灯具。
5.学生1人1桌1椅(凳)。
课桌椅(凳)每生一套,课桌椅应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 3976)、《课桌椅》(QB/T 4071)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一、学校基础设施条件1.学校场地面积不得低于每个教学班(含实验教室)30平方米。
2.学校必须有配备教学用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活动室等必要的功能室。
二、师资力量条件3.每个班级必须有一名正式的班主任教师。
4.学校必须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教师,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置条件5.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6.学校必须配备教学所需的教材和教具。
四、教学设备条件7.学校必须配备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例如电教设备、实验用具、体育器材等。
五、教学管理条件8.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制度。
9.学校必须遵守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
六、学生条件10.学校必须接收符合年龄要求、身心健康的学生,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学生信息登记和管理。
七、安全保障条件11.学校必须具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12.学校必须制定并执行学生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八、卫生条件13.学校必须保持校园内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14.学校必须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手设施和卫生用品。
九、食堂条件15.学校食堂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16.学校食堂必须配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餐具、设备和厨具。
十、校车条件17.学校必须配备符合交通安全要求的校车,并按照规定配备安全设施。
18.学校必须确保校车司机具备驾驶资格,并进行定期的校车安全检测。
附件:-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详细标准》附表法律名词及注释:-义务教育:指国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的基本教育。
- 基本办学条件:指学校必须满足的最低标准和要求。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4.08.02•【文号】教基一[2014]10号•【施行日期】2014.08.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2014]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92条要求,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4年8月2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标准。
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
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一、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
(三)本《标准》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五)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普通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流动趋势,结合人口密度与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增减趋势,以及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
农村学校设置应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统筹考虑交通出行便利,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相对集中办学,并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教学点。
对农村边远山区、生源相对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学生食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方便学生就学。
城市学校设置应根据交通、环境条件以及学校规模、服务半径、学生住宿条件,以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四川省中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四川省中学办学基本要求(试行)目录1. 引言2. 教育目标3. 教育内容4. 教育方法5. 师资队伍建设6. 学校管理7. 家校合作8. 评价与监督9. 实施与过渡10. 结论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四川省中学办学的基本要求,以指导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育的品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该要求试行,将逐步推广至全省中学。
2. 教育目标2.1 培养爱国、强国、担当的中国公民;2.2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2.3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能力;2.4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2.5 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教育内容3.1 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3.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3.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4 强化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3.5 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教育。
4. 教育方法4.1 倡导问题导向和探究式研究;4.2 鼓励合作研究和项目研究;4.3 提倡多元智能、个性化教育;4.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4.5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5. 师资队伍建设5.1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机制;5.2 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5.3 提供全面的教育培训和发展机会;5.4 加强师培养和引进工作。
6. 学校管理6.1 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6.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6.3 办学条件和设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6.4 配备专业的学校管理人员。
7. 家校合作7.1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7.2 加强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支持;7.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教育决策。
8. 评价与监督8.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教育质量;8.2 强化教育督导和评估;8.3 持续改进教育工作。
9. 实施与过渡9.1 学校根据本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9.2 学校逐步调整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新要求;9.3 学校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附件1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
2、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评分计算方法:(标准生均指标—现有生均面积)/生均指标*100%
3、L1、L2中,农村、城市、大城市中心城区学校的界定,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川教〔2012〕184
号)。
4、L1、L2中,实际班数少于“评定细则”中最小班数的,按最小班数取值;实际班数超过最大班数的,按最大班数取值。
实际班数在
两个班数之间的,取较大班数对应值。
5、L3:小学数学科学:6-8个平行班I类2套;2-5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2个平行班I类1套。
初中理科实验:13-16个平行班 I类3套;9-12个平行班 I类2套;4-8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4个平行班 I类1套。
小学大于8个平行班、初中大于16个平行班,应按相应规模增加配置,满足每4个平行班一套演示实验、一套分组实验仪器。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续一)
初中:13-16个平行班I类2套;9-12个平行班I类1套;4-8个平行班I类1套;不足4个平行班音体美器材II类1套。
小学大于8个平行班、初中大于16个平行班,应按相应规模增加配置,满足每4个平行班一套音、体、美器材。
2、L
3、L4分学科计算出仪器设备配齐率,用各学科配齐率的平均值计算得分。
3、L5 计算机台数:指教学用的计算机。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评估细则(续二)
2、L8:《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
施工作的三个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人发〔2008〕74号)。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1.建筑物条件:1.1 学校建筑物符合基本安全标准,无严重结构问题。
1.2 学校建筑物有防火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1.3 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通风良好,有足够的自然光线。
1.4 学校设有卫生间,并保持卫生干净。
2.师资力量:2.1 学校拥有足够的教职工,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教学能力。
2.2 学校有保证师生安全的安全管理人员。
2.3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教育设施和资源:3.1 学校拥有充足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
3.2 学校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桌、椅子等学习用具。
3.3 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设备。
3.4 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电脑、网络、多媒体设备等。
4.教育质量保障:4.1 学校实行科学的学生评价制度,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4.2 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学校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和分析。
4.4 学校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校园安全:5.1 学校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5.2 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演练和应急疏散训练。
5.3 学校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和监控。
6.学生健康管理:6.1 学校定期开展体检,关注学生身体健康。
6.2 学校提供良好的营养饮食,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
6.3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7.校园文化建设:7.1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7.2 学校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7.3 学校设立荣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8.1 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8.2 学校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附件:- 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记录表- 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师资队伍整体状况统计表- 学校资产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法律规定的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阶段。
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
(三)本《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学校布局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2.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根据学校覆盖围,合理确定县域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要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3.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
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
(三)本《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学校布局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2.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根据学校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要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3.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
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统筹考虑人口和适龄学生人数,每个乡镇原则上应设置1所初中,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设置2所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4.城市学校设置应根据交通、环境条件以及学校规模、服务半径、学生住宿条件,以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城市和小区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学校布点,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5.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带。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
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铁路和无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旁,避免交通的噪音干扰。
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6.学校布局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传染病房间、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加油(气)站,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场所及公安看守所、监狱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7.学校布局调整及撤并应履行程序。
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县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要统筹考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习生活设施等条件保障,并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
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
(二)学校规模学校应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学校规模(班数规模、学生人数规模、用地及建设规模)应当适宜,新建或改建学校应以适宜规模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满足表1的要求。
(三)校园规划与设计1.校园规划与设计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家现行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2.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人工设施、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学校办学传统和时代特色,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和意外灾害时应急避难空间。
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预留发展用地。
3.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用房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4.校园、校舍应体现整体性。
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色。
校园绿化、美化要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5.体育运动场地应与教学用房保持合适的距离,其间宜以道路或绿化带分隔,并应联系方便。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和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6.校园内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
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紧靠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设置警示标志。
学校可考虑在建筑物内设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作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7.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
室外水、电、煤气、热力、弱电系统等地下管线设置,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
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8.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城市学校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9.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10.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的要求。
第三章建设用地标准(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学校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三部分。
如条件允许,在进行学校用地规划时应考虑为学校发展预留用地。
1.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前屋后零星绿地及建筑群组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
建筑用地应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所需用地。
建筑用地按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之比)计算,完全小学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大于0.7,初级中学原则上不大于0.8。
2.体育运动场用地。
体育用地应满足相应学校所需田径、篮(排)球、体育器械等运动场地,以及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场地所需用地。
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设置与用地面积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单位:m2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3.绿化用地。
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劳动种植园地。
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宜设置集中绿地和学生种植园地。
(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1.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用地不应低于表3的规定。
注:建筑用地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设用地。
2.大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用地不应低于表4的规定。
表4 单位:m2注:建筑用地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设用地。
3.目前生均用地未达到要求的义务教育学校,应通过调整布局结构,新增教育资源,调整学校规模,就近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其共享校外设施的用地面积可折算为该校的用地面积)等途径逐步达到。
第四章校舍建筑标准(一)校舍建筑构成学校校舍由教学用房(含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
农村学校校舍构成按《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基本指标执行,城市学校校舍构成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基本指标执行。
(二)学校建筑标准学校的建筑标准,应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条件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确定。
同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进行建设。
其建筑层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建筑装修等除按《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等有关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学校建筑结构要安全坚固。
校舍建筑应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区域,严禁使用预制空心板及预制楼梯。
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的要求。
(三)校舍建筑面积标准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及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满足表5要求。
表52.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及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满足表6要求。
表63.寄宿制学校应根据学生住宿人数配置学生宿舍,并相应增加教工宿舍等相关生活用房。
寄宿制小学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生均5平方米,寄宿制初中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生均5.5平方米。
4.各类用房面积可参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2〕102号)执行。
第五章装备条件标准学校装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应当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本着经济、实用、安全、规范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的功能、特点、更新周期和利用效率等因素。
学校装备达标后应建立维护装备运行的保障机制,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添置、更新、维护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学资源,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服务教育教学。
(一)通用教育技术装备通用教学设备是指学生通用设备、常规教学设备和学校环境通用设备,其配置既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常规需要,做到安全、规范、适用。
课桌椅应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要求。
黑板、板书工具要适合各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创新性教学活动的要求。
计算机、电教设备、校园广播设备、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校园网等教师常用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符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
温度调节、照明、通风、防火、隔音等教学环境与安全设备的配置,要能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健康、安静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