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预售商品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销售方式。
预售商品房一般指开发商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将尚未建设完成的商品房向购房者进行销售,即在房屋开工建设前签订购房合同,购房人预先支付一定的房款,等楼房竣工后再移交给购房人。
然而,在预售房市场中,有不少购房者会选择进行房屋转让,即在购房合同尚未完全履行完毕之前将购房时签订的合同进行转让。
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上的许多问题,本文针对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预售商品房购房合同的性质预售商品房购房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从法律上来讲,它是买卖合同中的一种,分为商品房销售合同和委托代建合同两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买卖合同自成立时起,买卖双方即应当履行合同,一个当事人要求另一个当事人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因此,预售商品房购房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购房者必须承担按期按款支付房款的义务。
二、预售商品房的转让预售商品房转让是指购房人在购买预售商品房后,将其合同权利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其他人的行为。
预售商品房的转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楼房竣工前转让,二是在楼房竣工后转让。
对于购房者而言,转让预售商品房的风险较大,因为购房人承担了按时支付房款的义务,如果不能按期履行合同,开发商有权解除合同并扣除购房人所支付的定金和其他相关费用。
在此情况下,购房人若是继续进行转让行为,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法律风险。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其实是一个围绕着合同权利的问题。
一般来说合同权利可以被转让,但是在预售商品房合同中,开发商、购房人签订的合同中多数包含了某些限制转让的条款,如开发商对购房人进行限价、限售等等。
这些限制性条款一般是为了维护开发商的开发规划或限制购房人的行为而设置的,所有的买卖合同中都存在的风险。
因此,转让预售商品房需先进行谨慎的法律分析和具体的审查。
在进行预售商品房转让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
预售商品房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前言预售商品房转让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它有利于房地产开发资金的回笼,加速商品房建设资金的流转。
但是,在预售商品房转让的问题上,房地产业界也是争议不断。
不可否认的是预售商品房转让对于筹集建房资金有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的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发育完成,许多制度仍未健全,所以,这一制度也有可能助长房地产领域过分投机,购房者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加速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1]一、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性质及我国对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规定预售商品房转让,俗称“炒楼花”,是指预售商品房的预购人将尚未竣工的商品房的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预售商品房转让其实是预售商品房合同的转让,就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一种法律行为,此合同转让只是变更合同的主体,不变更合同的容。
预售商品房的转让从法理的本质上来研究,其实它就是一种债权的转移,预售合同变更的是合同的主体,其容并不发生变化,就是预购人将其在预售合同中所有的权利或要承担的义务一并转让给转让合同的受让人,从而使得受让人与预购合同中出的预售方建立新的法律关系。
预售合同转让是由商品房预购人将原预售合同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 使第三人与预售人之间设立新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转让属于房地产的二次交易。
预购方在预购合同中虽然履行了交付预购款的义务,因为预购合同的标的物是尚未竣工的、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实际上该商品房的所有权并未产生,所以,预购人在完成预购款项的交付以后获得的并不是商品房的所有权,而仅仅是一种期待权,其实就是一种获得权利的权利。
[2]在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之前,我国是保护正常的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但是对于非法的“炒楼花”的行为持否定的态度。
在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业的带动,因此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这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预售商品房的转让行为。
《预售商品房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预售商品房转让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法律问题。
预售商品房,即开发商在正式交付前,通过预售方式销售给买方的商品房,其转让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颇多,对于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基本法律原则预售商品房转让需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在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买卖双方应按照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合同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流程及常见问题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流程包括签订预售合同、支付定金或首付款、办理按揭贷款(如有)、完成过户等环节。
在转让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清、产权归属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买卖双方产生纠纷,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预售商品房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一)法律风险1.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不完整、不合法或存在歧义等。
2. 产权风险:如产权归属不清、存在抵押或查封等情况。
3. 交易风险:如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
(二)防范措施1. 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核实产权归属及是否存在抵押或查封等情况。
3. 对卖方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其信誉及交易目的。
4. 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五、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纠纷及解决方法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主要包括:因合同条款不明确引起的纠纷、因违约行为引起的纠纷等。
解决这些纠纷的方法包括:协商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在处理纠纷时,应遵循法律规定,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预售商品房转让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到众多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
为了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需要遵循基本法律原则,明确合同内容,防范法律风险,并妥善处理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
《预售商品房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预售商品房转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
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如合同效力、产权归属、转让程序、税收等。
本文将对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法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预售商品房概述预售商品房是指开发商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将尚未建成的房屋通过与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的方式销售出去。
这种销售方式使得开发商能够提前回收资金,同时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在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复杂,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三、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合同效力是买卖双方关注的重点。
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否则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
此外,如果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存在其他约定或限制性条款,也会对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
2. 产权归属问题预售商品房的产权归属是转让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预售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应当在预售合同中明确约定。
如果未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引发产权纠纷。
因此,在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应确保产权归属清晰明确。
3. 转让程序问题预售商品房的转让程序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转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签订转让合同、办理过户手续等。
如果转让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会导致转让无效或产生其他法律风险。
4. 税收问题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到税收问题。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转让应当缴纳相关税费。
买卖双方应当了解相关税收政策,确保按照规定缴纳税费,避免产生税收纠纷。
四、解决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问题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合法性和程序性要求,为买卖双方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2.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预售商品房转让的监管力度,确保转让过程符合法律规定,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预售商品房的购买热潮也席卷全国。
在购买预售商品房后,一些购房者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转让,而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
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商品房虽然可以进行转让,但预售商品房的转让需要提前获得开发商的书面同意。
这是因为预售商品房属于尚未建成的房屋,其权属还没有转移给购房者,因此转让需要经过特别的程序和规定。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的解约问题。
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其中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购房者需要转让预售商品房,就需要与开发商协商解约并签订解约协议。
在解约协议中,要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对解约后的款项、责任分配等进行约定。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也需要注意过户手续的办理。
一般情况下,购房者需要将房屋的所有权转让给新的购房者。
在进行过户手续时,购房者需要提供合同、购房发票等相关文件,并缴纳相应的税费。
新购房者也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以及购房资金来源证明等材料。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还可能涉及房地产交易中的契税和个税问题。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购房者在转让预售商品房时需要缴纳相应的契税。
如果所得金额超过一定数额,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购房者在再转让预售商品房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的律师或税务机构,合理规划税费问题。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还可能涉及违约问题。
根据相关合同规定,如果购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就属于违约行为。
违约的后果可能包括赔偿损失、解除合同、承担违约金等。
购房者在进行预售商品房转让时,应该与开发商协商并签订解约协议,避免出现违约问题。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包括合同解约、过户手续、税费缴纳、违约等。
购房者在进行再转让时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开发商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并咨询专业的律师或税务机构,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指购房人在购买预售商品房合同未过期时,将购房权利由自己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以及购房需求的增加,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现象逐渐增多,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和争议。
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探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规定、风险分析、法律纠纷处理方式、法律约束以及相关法律问题。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购房人、开发商、第三方转让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各方之间的权益关系错综复杂,法律规定的层层关系也需要加以厘清。
通过对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相关主体的权益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预售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
也可以为购房人、开发商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为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
研究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该议题,可以帮助相关法律部门和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管和规范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了解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规定和风险,有助于规避风险、提高合规意识,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对于购房者来说,深入了解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在购房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保障自身权益。
研究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的内容如下: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法律指导,以规范和促进预售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
在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指出预售商品房市场存在再转让问题的现状,引发法律难题。
提出研究意义,说明解决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约束、相关法律法规分析、纠纷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实证基础和法律依据。
对法律问题解决对策和法律责任做出深入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总结了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政策建议,为预售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相关法律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关键词】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约束、法律法规、纠纷案例、解决对策、法律责任、总结、展望、建议、政策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指购房者在商品房开发企业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通过签订协议并支付一定的预售款项预定购买商品房,待房屋竣工并获得预售许可证后再转让给第三方。
这种行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十分普遍,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和法律约束。
我国《不动产登记条例》规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不得转让,否则会导致不动产登记机关无法登记产权权属。
购房者在再转让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违约问题、合同纠纷等法律风险。
对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行为,有必要对其法律约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约束、相关法律法规分析、纠纷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对策和法律责任,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进行展望,以期为解决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约束,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实践效果,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纠纷的具体情况和解决途径,提出法律问题解决对策并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的上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合同法的适用。
买卖双方在进行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交易时,需要签订买卖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果合同涉及到先行支付购房款项,那么双方需要遵守付款方式和期限等约定。
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如买方享有优先购买权等。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合同法相关规定,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还涉及到不动产登记法的适用。
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合同成立后,买方通常需要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将房屋产权转移到自己名下。
根据不动产登记法的规定,买方需要向房屋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并缴纳相应的费用。
卖方也需要在房屋转让完成后,在约定的期限内办理相关过户手续。
我们需要详细研究不动产登记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房屋产权转移过程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土地管理法的适用。
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中,开发商通常需要在购买土地后进行开发建设,然后再将房屋销售给购房者。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开发商需要具备相应的开发资质,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进行土地开发。
开发商还需要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相关义务。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开发商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还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管理条例的适用。
该条例规定了预售商品房的销售场所和销售方式等规定,要求开发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销售,并向购房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材料。
购房者也有权享受相应的维权措施,如取消预售商品房交易、要求返还购房款等。
我们需要详细研究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以保障购房者的权益和公正交易。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合同法、不动产登记法、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开发销售管理条例等多个法律问题。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研究论文关键词:预售商品房炒楼花论文摘要:预售商品房再转让问题比较复杂,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不同的认识和作法。
本文列举了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有关的法律,并对预售商品房转让制度进行法律视野外的分析与评判,最后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法律建议。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指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他人的行为,即所谓的“炒楼花”。
“楼花”概念是由已逝的香港著名爱国商人霍英东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先发明和应用的。
“楼花”概念的提出,是房地产界具有革命意义的一件事情,霍英东先生也因为楼花按揭而赚了第一桶金。
“楼花”这一概念后来被外国人戏称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买卖楼花,分为买卖预售商品房和预售商品房的再行转让两种。
前者属于预售商品房买卖问题,或者说是一级市场买卖楼花。
后者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问题,或者称为二手市场买卖楼花,即炒楼花。
本文主要针对后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楼花的性质。
楼花在本质上是一种所有权的期待权。
期待权是指为权利取得必要条件和某部分虽已实现但尚未全部实现之暂时的权利状态,亦即取得权利之权利。
期待权包括物权的期待权和其他财产权的期待权。
在楼花买卖中,楼花预购人以取得房屋所有权为目的,合同成立后,预购人必须支付首期购房款,取得预购房屋所有权的过程已经开始,但因条件未成就(房屋尚未竣工,期限未到),其对房屋所有权已有所期待,已进入取得楼宇所有权的过程。
即,商品房预售对预购人是一种物权的期待权。
同理,预购人在转让预购的商品房时,再受让人获得的也是物权的期待权。
但是,应该区别的是,物权的期待权不是物权本身。
物权的期待权是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结果,而转让本身却是以契约的形式。
即,原因力是债权行为,而结果却具有物权的性质。
尽管我国的理论界目前还不承认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二分法,但以此加以划分还是有必要的。
二、关于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
(一)法律、法规。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售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
《预售商品房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预售商品房转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
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如合同效力、产权归属、违约责任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基本概念及法律关系预售商品房转让,指的是在房屋正式交付前,买卖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义务的转让。
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出卖人、买受人和受让人等多方主体,构成复杂的法律关系。
三、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效力问题(一)合同成立要件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的成立需满足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包括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有效等。
此外,还需关注合同是否符合房地产交易的相关规定。
(二)合同效力认定合同效力认定需考虑诸多因素,如合同签订时出卖人是否已取得预售许可证、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等。
若合同存在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四、预售商品房产权归属问题(一)产权归属原则预售商品房的产权归属遵循“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即买受人支付房款后,享有房屋产权。
但在转让过程中,需关注产权登记、过户等环节,确保产权顺利转移。
(二)产权纠纷处理在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因产权归属引发的纠纷。
为避免纠纷,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产权归属、过户时间等事项,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
五、预售商品房转让违约责任问题(一)违约情形及责任认定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包括出卖人违约、买受人违约等。
对于违约责任的认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包括违约行为、损失程度等因素。
(二)违约赔偿及解决方式对于违约行为,受害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
在解决方式上,双方可协商解决或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六、预售商品房转让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建议(一)法律风险防范为防范预售商品房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当事人应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关注产权登记、过户等环节,确保产权顺利转移;同时,应加强风险意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预售商品房成为购房者的首选。
而在购房者购买预售商品房之后,有些购房者会因各种原因需要转让房屋,这就引发了一系列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相关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以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权益保障。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合同的转让与继续履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购房合同是一种合法的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转移给第三方。
购房者可以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条件下将其购买的预售商品房转让给他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预售商品房合同的复杂性,转让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购房者需要获得开发商同意,转让的价格不得超过购房合同约定价格的10%,并且转让人应当支付购房房款总额的20%作为违约金。
对于购房者而言,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权益保障。
一方面,在转让前购房者需要向开发商提出书面申请,并取得开发商的同意。
开发商有义务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对转让人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确保房屋的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购房者在转让后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权益保障。
根据《物权法》,购房者可以享有物权的转让、继承、抵押等权益,并在转让的过程中享有拥有权转移、分割、组合、混合等权益。
购房者还可以享有预售商品房合同的履行权,即可以要求合同另一方履行其在合同中承诺的义务。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当购房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房时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等,此时购房者在转让之后需要向相关机构履行相应的义务,并且可能需要补缴相关费用。
二是在购房者转让预售商品房之后,新的购房者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即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合同。
新购房者需要了解原购房者与开发商的预售商品房合同内容以及双方的权益义务,避免发生争议和纠纷。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到购买合同的转让与继续履行问题,购房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问题。
《预售商品房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预售商品房已成为常见的房屋交易形式。
在预售商品房的转让过程中,由于涉及法律关系复杂、交易双方权益众多,容易出现法律纠纷。
因此,对预售商品房转让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预售商品房转让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预售商品房转让是指开发商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将尚未建成的商品房通过合同方式转让给其他人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包括:1. 交易对象为未来可交付的商品房;2. 交易过程涉及开发商、买受人和受让人等多方主体;3. 法律关系复杂,涉及买卖合同、抵押贷款等多重法律关系。
三、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关系及主要问题(一)买卖合同关系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核心是买卖合同关系。
在买卖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房屋价格、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确保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范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二)抵押贷款问题预售商品房往往涉及抵押贷款问题。
在转让过程中,需关注抵押权的处理和贷款的转移问题。
若买受人通过贷款购买预售商品房并希望将其转让给受让人,则需办理贷款转移手续,确保抵押权的合法转移。
(三)土地使用权问题预售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是影响转让的重要因素。
在转让过程中,应关注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期限和费用等问题。
若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或不符合相关规定,将影响预售商品房的合法转让。
四、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一)法律风险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纠纷、欺诈行为、抵押权争议等。
这些风险可能给交易双方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二)防范措施为防范法律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交易合法合规;2. 严格审查买卖合同内容,确保合同条款真实合法;3. 关注抵押权和土地使用权问题,确保权利清晰无争议;4. 选择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和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5. 在交易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售商品房成为了人们购房的重要选择之一。
预售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国家规定的预售证书后,在房屋建设工程尚未完工前,向购房者预先销售的商品房。
预售商品房具有价格相对较低、选房空间大等优势,因此吸引了众多购房者的关注。
然而在购房者购房后,有些购房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转让房屋,而预售商品房再转让却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
一、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发现商品房确有瑕疵的,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也可以请求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
当事人对商品房的瑕疵已经确认,但合同中并无瑕疵担保责任的约定的,买受人可以请求修理、替换、重作或者按瑕疵部分减少价款。
”这一规定对于购房者购买预售商品房后发现瑕疵的情况,给予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2.《预售商品房管理条例》《预售商品房管理条例》对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做了具体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购房合同约定预售商品房交付后,购房人变更自己意愿或者需要,向开发企业申请变更或者补充购房人信息的,开发企业应当依法办理。
”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不动产权证书的预售商品房,不得再次转让。
”这一规定限制了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范围。
3.《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届满,房地产开发企业未交付房屋的,购房人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标准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这一规定明确了购房者在房屋交付期限届满后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
1. 预售商品房尚未取得所有权证书由于预售商品房在房屋建设工程尚未完工前进行预售,因此购房者在购房后并不能立即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
根据《预售商品房管理条例》的规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预售商品房不得再次转让。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购房热潮,预售商品房成为人们购房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购买预售商品房后,有些购房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将房屋进行转让。
对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预售商品房的转让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售商品房管理条例》,购房者获得预售意向书和签订预售合同后,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转让预售商品房。
转让方需要向开发商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手续和材料。
开发商经过审核后,可以协助进行转让手续。
购房者在将商品房转让给其他人时,需将买卖合同办理过户手续,并及时通知开发商。
预售商品房的转让涉及到经济利益,因此合同的履行和补偿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购房者在转让预售商品房时,应当与购买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在合同中,双方应当约定房屋的转让价格、时间、支付方式等具体事项,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转让过程中,如果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对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纠纷处理也需要考虑相关法律规定。
一方面,购房者在转让预售商品房时,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在约定期限内办理过户手续,及时通知开发商等。
如果购房者未履行相应义务,导致转让无法进行或转让延迟,开发商可以要求购房者承担经济损失,并行使其他法律权利。
如果开发商未能按照约定协助购房者进行转让手续,导致购房者遭受经济损失,购房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还涉及到相关税收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等法律规定,购房者在转让预售商品房时,需要缴纳相应的税费。
具体的税收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契税、增值税等。
购房者在进行转让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并缴纳相关税费。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涉及到多个法律问题,包括合同履行、补偿责任、纠纷处理以及税收等。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国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调控力度,大量的限购、限售、限贷政策相继出台,预售商品房成为许多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新选择。
但是,许多购房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房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将其转让,这就涉及到了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法律问题。
预售商品房,是指开发商在开发商房地产项目前,向购房者提供销售并签订合同,并在项目销售前全部或部分取得房地产权利证书的行为。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是指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后,将其出售给第三方的行为。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不得禁止抵押、质押、转让。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不受法律禁止。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需要购房者、转让人、受让人等各方注意。
二、预售商品房法律地位的确定1、预售商品房与合同的关系预售商品房已经获得了房产证书后,具备了商品房的所有权,但由于法律规定房产证应在商品房交付之日起在一个月内办理,因此,在预售商品房买卖过程中,购房者、卖方等应注意,确保商品房的房产证书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再进行转让。
开发商在开发项目前需办理土地使用权及宅基地证等手续,将土地流转到开发商名下。
商品房的购买包括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的所有权,因此,在预售商品房买卖转让中,要确认土地和建筑物是否已合法取得。
购房者在预售商品房转让前,应对与开发商签订的原合同进行审查,确定是否有约定不允许再转让。
如果预售商品房合同中未约定转让限制,购房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自由转让。
2、预售商品房的资金监管开发商在销售预售商品房时,应按照国家规定将购房者的款项纳入资金监管账户;购房者在转让预售商品房时,应及时了解是否有资金监管账户,并确认资金监管账户的使用情况,以避免发生资金流转不受控制的情况。
3、购房合同的过户购房者转让预售商品房时,应与受让人签订新的房屋买卖合同,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过户手续,确保房产证书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问题研究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品房销售有现房销售和期房销售两种情形,期房就是那些仍在建设、尚未完工但已获得预售许可的商品房。
预售商品房转让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其法律性质为何、法律效力如何等对我国商品房买卖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影响重大。
本文从合同法、物权法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性质,认为期房转让之合同属债权债务的转移行为,并根据期房的付款情况将转让分为债权转让和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两种情形。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期房销售合同效力、禁转条款、卖方同意、转让合同的通知等行为对期房转让合同效力之影响,得出唯期房销售合同效力为转让合同订立之前提。
然后,对我国当前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期房转让;法律性质;合同效力;登记引言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销售以现房销售为主,商品房预售最早出现在我国地区。
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法律允许房产开发商在获得预售许可的情况下将尚未竣工的在建房屋销售给购房者,由买房者交付定金或全部房款,开发商借此获得开发资金和周转资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资金需求巨大,为缓解资金压力,商品房预售首次被引入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发地产市场持续飞速发展,商品房销售以极高的增长率猛涨。
房价的飞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逐渐难以承受高昂房价的压力,人们“谈房色变”。
期房因其选择余地较大、价格较便宜、有升值空间等特点,成为炒房者的最爱,期房转让行为十分活跃。
很多学者和政府决策者认为,商品房预售是导致房价不断飞涨的根本原因。
对于预售商品房的转让问题,我国现行法规定并不明确,学术界的争议也颇多。
从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到转让合同法律效力,涉及合同法、物权法、债法等民事法律制度的众多原则,各种观点对立十分明显。
制度的滞后和学术上的争议虽不能阻止预售商品房转让的现实交易,但却造成了很多司法困境,因此,有必要对预售商品房转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性质,确定其法律效力,规市场交易行为和司法裁判。
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预售商品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购房方式。
在购房过程中,有些购房者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将预售商品房进行转让。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问题涉及到合同法、不动产登记法、物权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
因此,对于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学术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探究转让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和解决方法,为购房者和开发商提供一定的法律指导。
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定义和基本规定是什么?2. 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3. 转让预售商品房需要满足哪些法律要求?4.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登记程序和注意事项是什么?5. 预售商品房转让涉及到的涉外法律问题有哪些?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对于预售商品房转让的相关法律文件和案例进行综合梳理,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国内外预售商品房转让相关的法律文献和案例资料。
2. 对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筛选出相关的研究重点。
3. 对选定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出现有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4. 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5. 就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1. 系统阐述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问题和现实意义。
2. 提供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指导,为购房者和开发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对法律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4. 推动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完善和监管体系的建立。
五、研究进度及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6月开始,预计耗时4个月左右,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6月-7月):收集和阅读预售商品房转让相关法律文献,确定研究重点和问题。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预售商品房的交易日渐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考虑将他们的预售商品房再次转让给其他人。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与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相关的法律问题。
首先,要转让预售商品房,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转让预售商品房的条件和程序,包括需要经过开发商同意、双方签署书面协议等。
如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转让,可能会面临风险和法律纠纷。
其次,预售商品房再转让需要注意合同的处理。
在购买预售商品房时,买卖双方需要签订合同,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要进行再转让,必须考虑原先合同中的条款,并与开发商进行沟通。
同时,转让方应当与买方签订书面协议,并注明一些必要的条款,如转让价款、房屋交付时间等。
第三,转让预售商品房的税务问题。
根据相关法规,商品房二次转让需要缴纳契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款。
转让方应当了解相关税收政策,按照规定缴纳税款,否则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和经济损失。
第四,要留意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
在一些城市,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控制房屋交易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重罚。
因此,转让方必须了解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遵守相关的规定。
第五,预售商品房再转让可能面临的风险。
对于购房投资者来说,转让预售商品房可能面临许多风险,如市场行情变化、购买人不认可房屋质量等。
因此,在进行转让前,必须认真评估风险,确保自己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预售商品房再转让需要注意法律问题,包括符合法律规定、处理合同问题、缴纳税款、遵守市场监管政策等。
同时,要认真评估风险,确保自己做出明智的决策。
预售商品房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作者:余琼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2期
摘要:房屋是老百姓谈不完也愁不完的事情。
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才能安心立业。
可现今房价越长越高,虽然国家积极控制房价,但效果不甚明显。
近80%普通老百姓已经买不起房,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商品房预售转让。
如何通过法律规制商品房预售转让市场,有效控制房价是本文研究核心所在。
关键词:商品房;预售;转让;立法;完善
一、商品房预售制度
房屋预售也称商品房预售、楼花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
其实质是房屋期货买卖,买卖的只是房屋的一张期货合约。
它与成品房的买卖已成为我国商品房市场中的两种主要的房屋销售形式。
二、商品房预售转让制度
(一)商品房预售转让
预售商品房转让,即“期房转让”,是指商品房预售法律关系中的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商品房再行转让给他人的一种法律行为。
这种转让是由预购人将预售关系中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使第三人与预售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之间形成以原预售合同为内容的商品房预售法律关系。
①
(二)商品房预售转让行为属性
预售商品房转让标的物是正在建设而尚未竣工的房屋,此时因完整的标的物还没有存在,则于该标的物上不可能成立所有权。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性质如何认定,理论界对此观点不一。
第一种观点是物权转让说②,将预售房的期待权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物权。
第二种观点是合同之债,预售商品房转让仅为预售合同中的债权债务概括承受,主体变更,使第三人与预售人之间形成的新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预售商品房转让究竟是何种性质的转让,通说认为是第二种观点。
三、我国预售商品房转让制度现状
我国立法对预售商品房转让采取了谨慎态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
”之后在2005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
《意见》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实施十年来国务院首次为预售商品房转让作明确意见。
在过去国务院没有作明确表态之前,预售商品的转让主要是由地方性法规在进行规制,各个地方对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态度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④:
(一)禁止转让
2005年1月30日颁发的《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销售和转让管理的意见》禁止预售商品房在取得产权前转让。
成都市也不允许预售商品房转让,在《成都市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已经预售的商品房,预售人不得将其再转让给第三人或用于抵押和典当。
”
(二)允许自由转让
《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预售的商品房在合同登记备案后交付使用前可以再转让。
”
(三)有条件转让
《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在第44条中规“预购人在预售登记后、商品房竣工前转让其预购的商品房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未付清预售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预购人应当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意;(二)、已付清预售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预购人应当将其转让预购商品房的情况书面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
转让预购的商品房的,预购人与受让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依照本办法第40条的规定到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预售登记。
”
四、我国预售商品房转让完善建议
(一)统一立法
我国目前对预售商品房转让问题的规定立法位阶太低,关于这样一个现实中普遍存在,有急需解决的问题,仅有效力相对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制。
法律授权给国务院立法对预售商品房转让进行规制,但国务院至今未出台相关规定。
地方的做法不统一,既不利于树立法律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也不利于商品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家应尽快通过立法,对此类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培育。
(二)引入网上签约联机备案程序⑤
引入网上签约联机备案程序,建立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
在大量发生商品房预售合同转让行为的今天,合同欺诈等行为也有上升趋势。
因此实行商品房预售转让合同的登记备案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欺诈的风险。
(三)确立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依据现行法律规定,预售商品房受让人只能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却无法向明显存在过错的预购人追偿损失。
鉴于此种立法漏洞的存在,有必要在完善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制度时对预购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本文根据《合同法》中关于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认为预售商品房再转让中预购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预售商品房的权利瑕疵在预售商品房转让合同成立时已经存在。
对于再转让合同成立之后出现的权利瑕疵,不属于预购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范围。
2.受让人在签订预售商品房再转让合同时不知道所购预售商品房存在权利瑕疵。
3.预售商品房的权利瑕疵必须在开发商向受让人交付房屋时仍然存在。
五、结语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行为对于控制房价有重要意义,不能再一味放任自由,急需对其作出统一的立法规定规制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注释:
①陈耀东:《商品房买卖法律问题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62 页。
②钱明星、姜晓春:《房屋预售制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EB/OL],来源于http:
//
③刘武元:《房地产交易法律问题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163 页。
④杨正灼:“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研究”,[D]
⑤高培阳、路金萍:“预售商品房转让的若干问题”,[N],载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