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定稿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4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西塞山怀古》评课稿一、选课背景与意义1.1 选修课背景《西塞山怀古》是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经典诗歌之一,为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所作。
这首诗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湖南岳阳楼及其背后的西塞山景致,富有浓厚的山水意境和古韵。
选修此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1.2 意义与目标通过学习选修课《西塞山怀古》,旨在让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此外,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研读,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2.1 教学目标•理解梅尧臣的《西塞山怀古》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2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山水画作和介绍岳阳楼及西塞山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西塞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背景:介绍梅尧臣的生平和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3.《西塞山怀古》的鉴赏:通过读诗、理解诗中的山水意境、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4.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意象进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5.学生表达与演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并进行朗读或创意表演。
6.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诗歌。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朗读或创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三、评价与反思3.1 评价方式与标准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写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西塞山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塞山怀古》的背景和作者。
2.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江南山水的向往,并与课文《西塞山怀古》进行联系。
Step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阅读理解问题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1:课文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问题2:课文通过比较古今对东南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Step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描写手法?问题2:你觉得课文描写的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Step 4 全班讨论(10分钟)组员将回答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全班共同讨论。
Step 5 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对难点的内容进行讲解,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6 小结(5分钟)总结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Step 7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或心中理想的地方的文章,讲述它的风景和特色。
五、板书设计:《西塞山怀古》- 作者:陈子昂- 描写东南风光的对比- 古代的风景如何变化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西塞山怀古》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但是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西塞山怀古》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之一,是一首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三、学法指导:1、诵读诗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2、咏史诗的一般特点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有的咏史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感慨只是画外音而已。
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
在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 复习《乌衣巷》,背诵《西塞山怀古》。
(二) 理解语词1、重点字词:楼船:高大的战船。
王气:此即"帝王之气",这里借指东吴的国运。
黯然:暗淡无光。
收:结束,消失。
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枕:贴,靠。
寒流:指深秋的长江。
四海为家:四海成为一家,指全国统一。
故垒:过去修筑的堡垒。
萧萧:秋风的声音,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
2、名句释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慨叹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已几度兴亡,而西塞山依旧屹立在长江之畔。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当年的要塞,已长满芦苇和荻草,只留下一片荒凉的陈迹。
(三) 诵读诗歌,结合P40"评读与探讨",说说诗歌的寓意。
学习研讨(一) 导入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
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2012-04-26 22:13:00)标签:杂谈分类:诗歌鉴赏西塞山怀古【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行二十八。
旧称中山或彭城人,皆指郡望而言。
实为洛阳(今属河南)人。
出生于江南。
幼年随父寓居嘉兴、吴兴一带,从诗僧皎然、灵澈学诗。
贞元九年摧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
十一年,授太子校书。
十六年,为徐泗壕节度掌书记,随杜佑出师讨伐徐州叛军。
旋改任淮南节度掌书记。
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
次年入朝为监察御史。
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革新政治,擢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整顿财政,使奸吏衰止。
是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改元永贞。
刘禹锡先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
居朗州九年,与柳宗元诗书往还,探讨学术。
元和十年二月,召至京师。
因赋玄都观看花诗得罪执政,再出为播州刺史。
经裴度说情,改刺连州。
长庆元年冬,为夔州刺史。
四年,调任和州刺史。
宝历二年罢归洛阳。
大和元年,授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二年春入朝为主客郎中,赋《再游玄都观绝句》以见不屈之志。
不久,兼任集贤殿学士,三年,改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
四年间共整理新书二千余卷。
五年十月,出为苏州刺史,转汝、同二州刺史。
所在皆能救济灾荒,纾民之困。
开成元年秋,被足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后加秘书监、检校礼部尚书衔。
虽年老多病,而时思振拔。
会昌二年秋,病故于洛阳。
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晚年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
其诗能继承《诗经》美刺传统,吸收民歌营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多讽兴之作。
《调瑟词》、《武夫词》、《聚蚊谣》、《飞鸢操》等于赋役繁重、武夫跋扈、宦官专权等社会问题痛下针贬。
《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踏歌词》等民歌体组诗,极为脍炙人口。
尤其是《竹枝词》十一首,兼有七绝声律谐婉与民间竹枝曲调凄凉怨慕之长,又大量采用谐声双关、回环重叠手法,含思婉转,韵味深厚,苏轼誉为“词意高妙”、“奔轶绝尘怀古酬赠之作亦多名篇。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中山(今河北定州),出生在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
十一年,授太子校书。
后入杜佑幕任掌书记,调渭南县主簿,入朝为监察御史。
“永贞革新”,他是王叔文集团的核心人物,任屯田员外郎。
革新失败,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后奉召回朝,旋因玄都观诗得罪权贵,出历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前后度过了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
入朝历主客、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又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直到开成元年(836),方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因称“刘宾客”。
后迁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世又称“刘尚书”。
两《唐书》有传。
刘禹锡奋发有为,立志改革,虽屡遭贬谪而不改初衷,身处逆境而不肯屈服,历任地方官而多有惠政。
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并称“刘柳”。
又是唐代文人词的主要作者,更是杰出的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精练含蓄,骨力豪劲,韵味隽永,富有哲理,并注意向民歌学习,清新自然,脍炙人口,流传颇广。
现存诗八百余首,有《刘梦得文集》行世。
【原文】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1] ,金陵王气黯然收 [2] 。
千寻铁锁沉江底 [3] ,一片降幡出石头 [4] 。
人世几回伤往事 [5] ,山形依旧枕寒流 [6] 。
从今四海为家日 [7] ,故垒萧萧芦荻秋 [8] 。
【注释】[1]楼船:高大的战船。
益州:即今四川成都。
王濬(jùn)时任益州刺史。
《晋书•王濬传》载:“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
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太康元年正月,濬自成都率水军攻吴。
[2]金陵:即今江苏南京,时称建业,为东吴国都。
西塞山怀古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境界重难点的处理办法(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情况)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诗歌内容的学习。
快班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慢班学生先读熟以后,进行讨论。
然后由老师讲解,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
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朱雀桥边野草花,潮打空城寂寞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王谢堂前燕,夜深还过女墙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组古诗对金陵五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吟咏,对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说,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二、刘禹锡简介: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西塞山怀古学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
注释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析。
答案:①“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①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3、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总课题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课时 1 课题西塞山怀古新授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了解诗人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把握诗歌主题;3、把握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一、导语:我们已经学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今天我们继续唐诗之旅,来鉴赏中唐诗。
中唐的诗坛诗人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其主要创作倾向。
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创新求变。
教学过程: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名句。
(课件展示)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以上名句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中唐时期卓有成就的诗人刘禹锡,他还是当时进步的政治家、哲学家。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西塞山怀古》。
二、前置性补偿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禹锡。
(课件展示,请一位同学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
805年,参加“永贞革新”。
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
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
他的怀古诗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
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刘禹锡、文学家、哲学家、诗豪、永贞革新、风格雄豪苍劲、寄寓深远、咏史大家。
背景介绍安史之乱前,唐朝处于完全统一的状态,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使历尽了魏晋南北朝分裂之苦难的中华大地,得以重整雄风、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其他上层建筑方面,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终于缔造了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不朽的闪光神话。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间几回伤旧事,
山形仍旧枕寒流。
从今到处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说】
王濬带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征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逝。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诚的旗帜挂在石头城上。
人生中有几回伤感旧事,山形依旧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
从今此后天下一致,昔日的碉堡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悲凉萧瑟。
【词语解说】
金陵:今江苏南京。
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冷山。
【诗文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局势陡峭,是六朝闻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路过西塞山,即景抒情,写下此诗。
诗人叙述了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的兴亡,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汲取往日的教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热诚忠心。
全诗借古喻今,沉郁感慨,但繁简适当,直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