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贫血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2.85 KB
- 文档页数:4
500例癌性贫血发生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癌症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及程度变化、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对贫血的影响。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期间恶性肿瘤患者500例进行癌性贫血发生动态调查,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足叶乙甙+卡铂;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或卡铂基础上加第三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乳腺癌:蒽环类±紫杉类;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瘤等均采用常规方案。
结果①500例恶性肿瘤患者调查显示: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方案、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分组均有可比性。
化疗前总贫血率30.8%,其中轻度贫血占88.3%。
60岁以上(老年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6.6%;60岁以下肿瘤患者为22.0%,不同部位的肿瘤贫血发生率也不相同,其中以肺癌的发生率最高占42.1%。
化疗后仍以肺癌最高,为92.4%。
化疗后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78.8%,较化疗前贫血发生率30.8%(154/500)明显升高(χ2=232.543,P<0.01)。
另外,化疗后贫血发生以中度贫血为主70.8%,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92.4%,非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73.2%,两组比较(χ2=22.657,P<0.01)。
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在年龄上有差别,以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且以轻度贫血为主。
化疗后贫血以中度为主,化疗加重贫血发生。
不同癌症类型应用不同化疗方案引起贫血发生率各不相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导致贫血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性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金项目:*2006年希思克基金癌性贫血又称肿瘤相关贫血,是指恶性肿瘤本身以及治疗相关导致的贫血,主要由慢性疾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ACD)、化疗、放疗、肿瘤相关因素和非肿瘤相关因素引起。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生率近50%。
156例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以回顾必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56例, 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病灶大小不同与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大小、临床病理分期与胃癌贫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胃癌患者贫血发生与胃癌患者病程呈正相关性.【关键词】胃癌;肿瘤;贫血;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05-01胃是人类消化的主要器官,易因各种情况影响而发生病变引发胃癌,在世界范围来讲,它也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死亡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排癌症死因的榜首[1].在我国也不例外,也位居第一.据统计,有约占50%的患者均存在贫血现象,临床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往往还会因此而出现生命特征的消失.因此,应该对其加大研究,并对其进行改善,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症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的患者156例,对其时行该方面的临床观察,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诊并进行入院治疗的患者156例,对其时行该方面的临床观察,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49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53.68±18.33)岁.本次研究中,在选取病例时,排除原发性肝肾脾功能亢进、血液系统疾病、胃癌复发、输血及化疗等方面引发的贫血患者.1.2方法对于病历资料的搜集方面,主要是治疗前的血常规三个方面,分别是HB、RBC、HCT,以及胃癌发生的大小、部位、临床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四项.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病灶大小不同与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3讨论胃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当贫血作为并发症在肿瘤患者身上出现的时候, 不但会给其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会使其生命特征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一些变化,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善癌症患者的肿瘤问题. 首先,需要对贫血及肿瘤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对胃癌肿瘤患者的治愈进行进一步的探析与研究.从通常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癌性贫血发生原因来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会对红细胞起到直接抑制的作用,妨碍其正常生成;二是会使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受到抑制;三是会让恶性肿瘤患者反应性降低,尤其是在红细胞生成素方面的反应性;四是会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性贫血症发生;五是抑制放、化疗方面的骨髓增长;六是会因失血、自身免疫性的降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2].从这些方面应该注意造成胃癌患者贫血性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所造成,并非是由于单一的营养缺乏所导致,如贲门胃底部、幽门部等往往会随之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出现不同的症,如梗阻等,此时,进食无法继续,各方面的营养吸收出现严重阻碍,而且由于隐性失血的存在,也会使胃癌性贫血出现,所以,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中,在胃癌患者的不同部位、不同分期都说明,这种肿瘤性质的贫血大多出现在胃癌晚期,而且,二者的密切程度可以得到证实.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一是病变会渐渐变迁发展,从而形成胃腔内的梗阻,从而影响进食,引发营养问题,其时,肿瘤的生长也会耗费体内的营养并引起缺乏性贫血,二者加剧,其贫血状况会变得更为严重;二是晚期胃癌也会更少量的生成红细胞生成素[3];三是肿瘤生成过程中,会引发各种干扰素,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会使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分泌也会相应增长,其最终结果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使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从而使造血物质受到相应的损耗,经过癌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即会使骨髓受损等;四是晚期胃癌所引起的急慢性失血现象易于发生,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判断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较为重要,应该加以关注.胃癌大小与胃癌患者的病程关系密切,尤其是在癌灶直径<5cm 时,其发生率明显高于≥5cm 时的发病率,所以,当其大时,引发贫血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而且由于其面积的增大,其失血发病率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4]. 综上所述,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如癌灶直径、病理分期、发病部位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胃癌的大小(癌灶直径>5cm 与直径<5cm)及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与胃癌贫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胃癌患者贫血发生与胃癌患者病程呈正相关性,据胃癌贫血发生的状况可初步估计胃癌的大小以及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参考文献[1]陈飞云,邓钺涛,钟飞庄,等.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3,(5):413-416. [2]余秋玲.胃癌患者贫血与胃癌病理间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4 (5):114-114. [3]于健春,葛军娜,唐云等.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贫血状况的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53-56. [4]朱辞.中国胃癌常用化疗方案诱导骨髓抑制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12(06):125—126.。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周敏;郑建平;邓磊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35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包括患低蛋白血症、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中Ⅲ加Ⅳ期五个因素,他们与癌性贫血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医师需及早对其进行处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7627-7628)
【作者】周敏;郑建平;邓磊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液肿瘤科,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液肿瘤科,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液肿瘤科,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支气管肺癌合并贫血患者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J], 贺安勇;周东波
2.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 [J], 周敏;张洁;邓磊
3.155例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孙婷婷;张晓晔
4.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J], 周敏;郑建平;邓磊;
5.初诊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贫血的影响因素 [J], 王方;郭振兴;徐文艳;刘莉;任秀红;刘平平;郑力;张浩;张松松;许亚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学创新》第12卷 第14期(总第332期)2015年5月 临床研究 Linchuangyanjiu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8-19.[10]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 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41-143.[11]刘风金,刘红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87-2488.[12]欧阳征,冉鹏,彭勇.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13]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43.[14]张位龙,王健文,郑海波,等.中央型巨大肺错构瘤X 线和CT误诊2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7-2388.(收稿日期:2015-01-20) (本文编辑:周亚杰)①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 普宁 515300②广东省普宁市华侨医院通信作者:林长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林长裕① 何伟珊② 李伟健①【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1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 组,n=60)和对照组(B 组,n=50)两组。
B 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A 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
结果:(1)A 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 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 组增幅大于B 组(P <0.0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rhEPO)治疗癌性贫血的最佳时间、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临床纳入我院7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症并伴有非髓性贫血患者,化疗前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100~120g/L。
根据患者rhEPO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早使用组与晚使用组。
早使用组在化疗的同时即给予rhEPO皮下注射,晚实验组在Hb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化疗前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100~120g/L;②Kamofsky 评分(KPS)≥70者;③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者。
1.3排除标准①伴有骨髓转移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入组前1个月曾使用激素者;④缺铁、叶酸缺乏、溶血以及胃肠道出血等导致贫血者;⑤入组前1个月曾接受rhEPO注射或输血者。
1.4方法患者化疗方案均以顺铂/卡铂为主的化疗方案。
早使用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即给予rhEPO()皮下注射,每次剂量150U/kg,3次/w;晚使用组:当患者Hb0.05)。
治疗治疗0~4w、5~8w、9~12w,早使用组患者Hb 水平均明显高于晚使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ct水平未见差异(P>0.05)。
治疗治疗0~4w、5~8w、9~12w,早使用组患者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晚使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早使用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晚使用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差异无显著性(x2=0.13,P>0.05)。
主要不良反应为低热、皮疹、乏力以及食欲下降等。
3讨论目前研究显示,高于生理水平的EPO浓度可以显著促进血红细胞的造血速度,能够特异性刺激形成红细胞的早期祖细胞[5]。
因此,给予癌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rhEPO,能够有效降低以及预防因贫血加重肿瘤的缺氧而使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6]。
中药鹿血晶治疗晚期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董涵之;彭志强;郝晶;王美鑑;余婷【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08【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鹿血晶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化疗后贫血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分别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和鹿血晶纠正贫血.结果化疗前及化疗后7天两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14天治疗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中药鹿血晶能够更加迅速的纠正化疗相关性贫血,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可选药物之一.【总页数】3页(P1355-1357)【作者】董涵之;彭志强;郝晶;王美鑑;余婷【作者单位】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鹿血晶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J], 施敏;刘颖;王美鑑;邓觐云2.中药鹿血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J], 孙红;李占东;薛冬;李元青;李萍萍3.益气养血法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J], 田丽丽4.为进行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加用鹿血晶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J], 夏永严5.鹿血晶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J], JI Wenjing;YANG Quanliang;BI Yanzhi;HE Guangzhao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性贫血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5-09-30T16:01:35.3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巴红娟黎冰[导读]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市 014040 贫血可影响肿瘤治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QQL),甚至危及生命。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市 014040【摘要】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发生率高达50%以上。
贫血可影响肿瘤治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QQL),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恶性肿瘤及其治疗相关性贫血(简称癌性贫血)受到临床重视。
现将癌性贫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癌性贫血,临床研究,进展很多癌肿病者在诊疗期间常会伴有疲劳感,多数患者都将其视为正常。
其实,这很可能是癌性贫血发出的预警信号。
在此提醒癌症患者,别忽视连睡眠和休息都难以缓解的疲乏感。
癌性贫血一般因治疗过程中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或是肿瘤本身所致。
轻中度癌性贫血常见的外在表现有睡眠和休息难以缓解的疲劳、抑郁、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手脚冰冷等,严重的贫血会威胁生命。
一、资料和方法1、癌性贫血的发生率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肿瘤类型、分期、病程、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以及患者放疗和治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等因素有关。
宋国红等报道263例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8.3%,其中泌尿生殖系肿瘤的贫血发生率最高(70.6%)。
Dalton等对28个肿瘤中心接受化疗的2821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其贫血发生率由化疗后第1周期的17.0%升至第6周期的35.0%(其中肺癌51.0%,卵巢癌49.0%),说明癌性贫血程度随化疗周期增加而加重。
据Campos报道,不同化疗药物治疗卵巢癌患者引起1~2级、3~4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紫杉醇18.0%~19.0%、6.0%-64.0%,多西紫杉醇58.0%-87.0%、27.0%-42.0%,卡铂或顺铂8.0%-68.0%、1.0%--26.0%。
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艾维;杨云华;赵连玉【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各种原因贫血的治疗,如肾性贫血及肿瘤相关性贫血。
EPO不仅可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症状,还可强烈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使红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加速;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够使输血需求下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不仅参与造血的调控,在肾小管、脑、心脏、肝脏等多种器官与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且对神经系统也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另外,EPO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因其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抗炎作用的发现,目前EPO可以在临床多领域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844-845,846)【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肿瘤相关性贫血;内皮细胞;成骨细胞;综述【作者】艾维;杨云华;赵连玉【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40;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
本品能经由后期母红细胞祖细胞引导出明显的刺激集落的生成效果;在高浓度下,本品亦可刺激早期母红细胞祖细胞而引导出集落的形成,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各种原因贫血的治疗。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EPO 除了促红细胞生成外,还可以通过促进有丝分裂、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对机体非造血细胞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
另外,有研究表明,EPO 能增加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增殖和存活,促进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从而恢复内皮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可进一步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PO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EPO 在临床中的各种应用进行综述。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开始,截止2019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红细胞系数,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红细胞系数较好,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红细胞计数。
【关键词】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健脾生血颗粒;应用效果随着我国肿瘤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健康,对其生命质量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相关性贫血之后,其血红蛋白会明显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缺氧,进而降低了化疗的敏感性,如果长期贫血患者各项器官功能也会降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相关性贫血治疗[1]。
本次研究特对本院100例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探究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例数选取100例。
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开始,截至2019年3月,将10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例数为27,女性例数为23,患者年龄在31-72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7.2±1.1)岁;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例数为20,女性例数为30,患者年龄在33-72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9.1±2.2)岁,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没有影响。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癌因性疲乏(CRF)作为患者在主观意识上所出现的一种疲劳、乏力以及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多种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持续性也较长,对患者的生活及健康均可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1]。
据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有78%~80%的晚期肿瘤放疗患者中会出现癌因性疲乏的症状[2]。
对于CRF 的发病机制乃至影响因素,目前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中。
而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恶性肿瘤所表现出的良好干预效果已渐凸显,同时中医药可扶助正气,最大程度予以药物毒副作用的减轻,并进一步强化疗效,进而可起到减轻CR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珍芪补血口服液为中药制剂,DOI:10.16662/ki.1674-0742.2021.25.098癌因性疲乏经过珍芪补血口服液治疗对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张春龙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榆树130400[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经过珍芪补血口服液治疗对疗效、安全性的研究。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科室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诊的8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以睡眠改善、免疫调节、止痛、营养支持、止吐、心理护理等相关的辅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珍芪补血口服液治疗,对两组展开治疗前后PFS-R、气血两虚评分观测所得数值、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FS-R 中行为(2.71±0.54)分、感觉(2.84±0.47)分、认知(2.67±0.54)分、情感(2.74±0.53)分、气血两虚评分(7.11±1.86)分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9、7.078、8.000、11.218、7.554,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
癌性贫血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陈 衍,刘文超,程 婕T he up dat e cl i n i ca l resea rch advancem en t of cance r and treat m en t rel at ed ane m i aCHEN Yan,L I U W en-chao,CHENG JieD epa rt ment o f O ncology,X ijing H o spita l,the Fourth M ilita ry Medica l U niv ersity,Xi’a n710032,China.【Abstra c t】For cance r patients,trea t m ent rela t ed anem ia is a debilita ting p r obl em tha t negatively influence s their o2 verall qua lit y of life(QOL)and prognosis.The morbilit y of t his condition i n s olid tu mor and hema t ol ogic m alig nanc ies is high and furthe r worsen by cyt ot oxic treat m ent such a s che morad i otherapy.The m ain treat ments for ane m ia with cance r include transfusi on of red bl ood cells,erythro poiesis sti mu l a ting agents(ES A),supplement of iron agen ts and change of t oxic regi mens.ES A s therapy is the most i mportant one among the s e m ethods.Eryt hropoie tin(EPO)is t he most co mmon used ES A agent,ho weve r,it rema ins controv e rsial in many respec rge amounts of clinical tra ils pro2 duce evidence-based gui deli nes on the use of EP O i n ane m i c pa tients w ith cancer i n recent yea rs.Up t o date,t he ma j or g oals of EPO the rapy a re i m p r ovement of QOL and reduc tion of transfu si ons.【Key word s】cance r;anem ia;QOL;EP OModern Oncol og y2008,16(11):1995-1998【指示性摘要】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癌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
其中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P O则是目前最常用的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
然而EP O疗法本身还存在很多争议。
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很多最新的共识。
到目前为止,EP O治疗癌性贫血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输血需求。
【关键词】癌症;贫血;生活质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8)11-1995-04 癌性贫血,全称为癌症及治疗相关性贫血(Cance r and trea t m ent rela t ed anem ia),是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癌性贫血可以对肿瘤放化疗的疗效、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新的化疗药物的开发及其之间的联合应用使得贫血的问题在临床上日渐突兀。
在某些病例中,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重点已开始转向解决癌症的慢性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面。
目前临床上癌性贫血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还存在很多争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 ORTC)根据各大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就这些热点问题达成新的共识、指定新的诊治指南。
以下就NCCN和E ORTC关于癌性贫血诊治中的这些热点问题所达成的最新共识进行汇总和介绍。
1 癌性贫血的分级标准【收稿日期】 2008-02-18【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陕西 西安 710032【作者简介】 陈衍(),女,江苏南京人,主治医师,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和临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刘文超(6),女,天津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和临床科研工作。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 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定义了自己的贫血分级标准(见表1),两者大致相同,但在定义Hb正常值范围和轻中度贫血上略有差异[1]。
表1 贫血毒性分级表(Hb:g/dL)分级严重程度NC I WHO0无正常值3>111轻度10-正常值9.5-102中等8-108-9.43严重 6.5-7.9 6.5-7.94生命危险<6.5<6.5 3女性12-16g/dL,男性14-18g/dL2 贫血对肿瘤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贫血对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
NCCN和E ORT C均认为目前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依据来推断贫血对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
因贫血而减少化疗剂量或者延长化疗间期似乎会影响化疗疗效。
贫血会影响放疗的疗效,目前已得到普遍共识。
贫血使肿瘤细胞乏氧,使其放射敏感性降低,因此在放疗前、中及后纠正贫血可以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
贫血可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M分析6个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与不贫血的患者相比,贫血增加死亡风险65%,缩短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伴有贫血的淋巴瘤、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和1977-192-eta0肺癌,其相对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7%、75%、47%和19%。
贫血是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的独立指标[3]。
3 癌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目前癌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主要是红细胞悬液)、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 rythropoiesis sti mula ting a2 gents,ES A)治疗、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治疗方案四个方面。
但是NCCN和EORTC均强调,癌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评估除了癌症本身或其治疗以外所致贫血的原因,如铁缺乏、营养缺陷、出血或溶血,并予以纠正。
在排除这些因素后,对于癌性贫血患者,则应进一步评估其风险因素,包括贫血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立即处理、是否有伴随症状或共病等。
根据评估的结果个体化选择贫血的治疗。
输血疗法的优点是起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Hb,改善严重贫血带来的生理症状。
因此对于严重贫血患者,需要立即处理的,应积极给予输血疗法。
输血疗法的缺点是维持时间短,Hb值波动较大。
此外血源短缺、输血反应以及感染也是其固有的缺点。
目前输血疗法仅适用于出血后的急性贫血、对ESA治疗无效的慢性症状性贫血、在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ES A治疗的严重贫血[3]。
ES A是目前治疗癌性贫血的最重要方法。
ES A包括e rythropoie tin(EPO)和da rbepoe tin a l fa。
EPO的作用机制是:加速骨髓红系造血的恢复、补充内源性EP O的绝对和相对不足。
Darbepoe tin a lfa是一种新型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与EP O相比,其半衰期更长,生物活性更高。
但临床上最常用、研究最多的ES A仍然是EP O。
与输血疗法相比,ESA治疗更符合正常生理过程,其可持续平稳地提高Hb值,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较输血疗法也更方便。
但ESA疗法也存在其固有的缺点,如EPO起效慢,大部分患者用药4周后起效,且只有大约2/3病人有效。
此外,EP O治疗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癫癇发作、血栓形成、纯红再障(PRCA)。
有研究表明EP O的使用可能对肿瘤患者的存活产生负面影响,如红细胞比积(HCT)达到42%时增加死亡风险,增加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4-5]。
尽管如此,ES A疗法仍然是目前临床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癌性贫血治疗方法。
铁剂的补充也是治疗癌性贫血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除肿瘤相关治疗外,癌性贫血的另一方面病因—慢性病性贫血(ane m ia of chr onic disease,AC D)越来越引起重视[6]。
ACD 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T NF、I L-1、IFN-γ)介导,抑制EPO 的生成,抑制储存铁的释放和红系祖细胞的增殖。
而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所致的感染则促进这些因子的释放。
ACD患者血清铁水平低下,但是骨髓铁储备充足,说明这是铁的利用障碍而不是铁缺乏。
这种症状被命名为“功能性铁缺乏症”[7]。
研究表明补充铁剂能够提高贫血治疗的疗效。
NCCN和EORTC均认为功能性铁缺乏者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2]。
在纠正贫血的同时,尽量避免或更改骨髓毒性较大的治疗方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医生需要在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提高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改善患者的生存也是我们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O治疗癌性贫血热点争论共识在癌性贫血的四个治疗方面中,最重要、同时也是研究最热门的就是O的治疗。
O治疗癌性贫血存在很多热点争论,NCCN和E ORT C关于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循证医学研究(研究证据分级采用ASCO标准,见表2),并达成新的共识[2-3]。
归纳起来共有11个方面。
表2 AS CO临床试验证据分级I级Meta分析多个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I级证据至少来自一项设计良好的随机或小样本随机临床试验III级证据来源于设计严谨的准实验性研究,如非随机、单组对照、前后对照、队列研究、时间或病例配对的对照研究等I V级证据来源于设计严谨的非实验性研究,如对照、相关记录或病例研究V级证据来源于病例报告4.1 EPO治疗癌性贫血的阈值和目标靶值EP O治疗癌性贫血的阈值(Hb)应根据贫血的相关症状设为9-11g/d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