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浅谈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实验教学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师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对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化学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实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意义的实验项目。
同时,也要关注实验的科学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此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应该注重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实验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确保实验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课标下,实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班级:高二(或其他适合的年级)
教科书:《新课改高中化学教材》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并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观察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了解氧气对试验火种的燃烧作用。
实验材料:
1. 锰酸钾(KMnO4)
2. 过氧化氢(H2O2)
3. 试管
4. 试管架
5. 火柴
实验步骤:
1.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锰酸钾固体。
2. 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3. 当观察到气泡产生时,迅速靠近试管口点燃一根火柴。
4. 观察观察试管口的火焰现象。
实验要点:
1. 反应方程式:2KMnO4 + 3H2O2 = 2MnO2 + 2KOH + 2H2O + O2
2. 实验中释放的氧气对火种有促使燃烧的作用,火焰会更加明亮和稳定。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需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试管爆炸等意外事件发生。
实验检测:
1. 使用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试管重量,并计算氧气生成的重量。
2. 使用火焰观察火种燃烧的情况及明亮度。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生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过程,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中要注重安全操作,防止意外发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新课标要求下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下,作为教者,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开拓化学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培养创新意识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周边的物品,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
例如,学习淀粉的性质时,准备土豆、馒头和米饭,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化学性质,检验上述三种食物中都含有淀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对化学产生兴趣。
再如,“叶脉书签的制作”实验:用10%的naoh溶液,将质地坚硬的树叶煮到叶肉分离,最终除去叶肉,分离出叶筋制成书签。
有学生提出用na2co3代替naoh 是否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用20%纯碱溶液煮树叶,最终也获成功。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做一些实验,特别是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使他们敢于试验,乐于实验并受到启发,认识到实验仪器、装置及方法都是可以改造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形象、直观、有趣,本身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教材中“硅酸钠”时,可补做“水中花园”的实验:在大烧杯底部铺一层沙,注入饱和硅酸钠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钴、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镁的晶体颗粒。
约30分钟后,可以看到晶体和溶液反应,生成各种颜色的像珊瑚一样的硅酸盐,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产物以独特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漂亮的“水中花园”。
学生看到如此漂亮的现象,产生了强烈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理论依据。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相关资料,整理结论,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
再如,讲石油的综合利用时,可以让学生查看液化气和食物保鲜膜的成分标志,讲酯化反应时联系烧菜放酒和醋可以产生特殊香味,讲氯水漂白性时让学生注意如果直接用自来水喷洒绿叶植物是否会产生斑点等,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验太多啦。
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那么实施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与过去的实验教学有什么不同呢?一、由“照方抓药”向实验设计发展过去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照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与药品,学生按照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停留在表观层面,缺乏足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建议多个设计实验的题目。
例如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等。
实验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设计简易灭火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等。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增设了相应的设计实验题目,例如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等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的开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的发展过去的化学实验停留在对教材中的知识加以验证走走形式。
现在的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培养了学习兴趣。
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进行实验,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同科学研究过程在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上具有共同性。
这种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了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下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再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研究主要通过实验进行,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
一、关于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当前,化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考、中考,教学很大程度上围绕考试进行,教师也只是满足于教会学生解题,而较少培养学生质疑和动手能力,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许多学校和教师有意降低了实验的开出率,对化学实验不重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进行再认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认识化学概念,检验理论、验证假设,为学生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更可以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验的开出。
二、关于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和验证性的再认识过去,我们总是把实验视为巩固知识、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在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我们把实验作为探索知识奥秘的手段在课堂上呈现,这不能不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传统的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偏少。
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编入了较多探究性实验,从化学教学的层面上来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在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同时也不能排斥验证性实验。
笔者认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实验,同时在实施中也要注意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改变实验教学过去那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
浅议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面对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创新实践、探索解难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突出实验教学,将有利于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课改,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
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有效途径。
改变“重讲授轻实验”的传统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些教师竟然明显地形成“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因此在平时教学实施中只注重讲授知识而轻视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数量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质量;只注重获得实验的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甚至在学生实验中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鄙视探究性实验、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健康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与理念,发挥探究实验的功能新课标下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那么探究性化学实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
其实,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学生仔细观察、亲自动手,更要强调学生开动脑筋、启迫思维、开发潜能等。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实验材料:
- 硷性试纸
- 盐酸
- 红色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玻璃棒
- 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玻璃棒将红色墨水滴在溶液中。
3. 用硷性试纸分别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4. 在盐酸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试剂,盐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中的红色墨水用于标
记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地点。
硷性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不能将废弃液体随意倒入下水道。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懂,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评价: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性质的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增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9期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
以期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有效互动,引出实验教学内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展示实验→寻求归纳→实验探究→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拓宽眼界→激发兴趣”的步骤及方法展开实验教学。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学生:除了氮气和氧气,空气中还包含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至于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答案显然是可以的。
【设问】那么,在严谨的实验室中,我们通常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深入探索这个问题。
【实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同时使用酒精灯对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处理。
随后,我们尝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而二氧化锰则呈现出黑色的粉末状。
当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后,我们观察到产生了少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使得原本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焕发出火焰。
然而,对于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我们并未观察到任何气体的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也并未出现任何变化。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引入新课】氧气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该如何制取它呢?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一同揭开氧气的制取方法的神秘面纱吧。
【实验】1.我们先将5毫升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中,不施加任何加热操作,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仔细观察木条是否重新焕发火焰?2.我们轻缓地将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进行加热,并细心记录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现象。
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途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化学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与改进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化学实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因此需要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问题、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实验的实施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加强实验设计与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
需要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术,如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实验器材的使用等。
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如PH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通过注重实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探索创新实验设计和内容四、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实验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实验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
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安全,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有序安全。
也需要加强实验安全的教育与培训,让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加强实验环境与安全保障,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完好。
五、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
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当调整和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和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记忆与应用”教学方式向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探究”教学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内容(1)分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索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方式。
(3)设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4)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探讨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和优化措施。
2、研究目标(1)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4)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掌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现有的教学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学法设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探究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和优化措施。
3、访谈法对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教师和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参与教学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态度、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也了解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专家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
新课程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
一、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师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
部分教师做实验时按课本照方抓药,缺少趣味性。
当前,部分高中仅将化学实验看作是高考的一部分,关注理论知识,忽略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是很明确。
2.缺乏重视,投入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目前投入较少,资金相对短缺,存在实验室不够、仪器少、药品不够及实验仪器落后、老化等问题,难以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氨气、乙烯的制取等演示实验进行不了,蒸发、蒸馏等基本实验操作难以完成等现象常有发生。
3.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未落到实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
长久以来,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难以真正完善学生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外,我们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如下现象:某些学生在实验前已填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忽略一些细微现象与反常现象,甚至视而不见。
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与正确科学态度的培养,如果再这样下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就只会成为理论上的幻想。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探索1.实验教学首先要注意“实验意识”的培养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试析《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1 传统的化学教学实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效果是其他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好现象。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只重视实验只是的讲授,却忽视培养学生亲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
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避免实验做了很多但是质量却不过关。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还应该重视展示实验过程给学生目睹。
另外,在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还应该详细的分析实验的过程。
在学生试验中,只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却忽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训练。
只重视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
凡此种种,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借助实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概念,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形成各种能力。
与此同时,更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塑造良好的科学精神。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每位化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课题。
2.1 依据《新课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
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
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取代的。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现象新奇生动,引人入胜,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优化实验教学,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做一个适应新世纪变革的开拓者和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跨世纪新人。
因此,合理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上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本人通过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变演示实验方式,提升实验教学功能
实验是一个全方位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可能在黑板或草稿纸这样的二维空间取得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教材每一章节都安排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因此有效提升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观察实验。
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无火焰;②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③实验中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④集气瓶底为什么要放入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同时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和铺一薄层细沙的作用也迎刃而解。
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实验直观性。
对一些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实验的,首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浓盐酸和2ml稀盐酸,之后在两个试管中同时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玻璃管上各套一个大气球),最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大气球膨胀速度快慢即可说明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
此方法特点是学生观察明显,对比、定量性好,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实验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应该是令人愉快的,但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
因此,特别要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
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氯气与氢气混和能在光照或点燃时爆炸化合,红磷、金属钠、铁丝、铜丝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并分别生成pcl3和pcl5、nacl、fecl3、cucl2。
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研究:①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现象产生?②在这些反应中cl2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③为什么cl2具有这样的性质?经启发引导可得出: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许多物质氧化到高价,这是因为氯原子有很强的获得电子的能力。
在进行这类实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显示的共同点,从不同的表象中找出相同的本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有明显作用。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本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如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理论上反应后的溶液应该是蓝色的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但在实际操作时学生还观察到试管底部出现黑色沉淀,很多学生就感到迷惑不解。
此时教师要趁机告诉学生导致化学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有很多因素,如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溶液浓度的高低、温度的控制等。
通过观察异常现象,调动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自主探索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阔知识视野
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使生物实验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家庭小实验,不仅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他们在对家庭小实验感兴趣以后,会经常性地动手,勤动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化学素养。
例如:对居室和厨房中化学知识的研究①指导学生对各种餐具进行分析,确定是何种材料的制品;②在碘的性质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家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增加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课外小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测定当地雨水的ph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使它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实验的探究中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
因此,化学实验始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学学科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优势,不但能巩固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小丽,《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刘坤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3]徐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4]马晓琴《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