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00.55 KB
- 文档页数:23
【案例分析】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
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搞,可以采取拉家具、牵耕牛的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
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
很村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10元。
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
”靠着这种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8个公司。
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3年就被迫停办。
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1亿多元的“政绩债”。
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100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已达11亿元。
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6座高大的雕塑。
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
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6座雕塑拆掉重建。
项目成本分析报告案例项目成本分析报告案例一、项目背景某公司决定开展一个新的项目,目标是建设一座新的办公楼。
该办公楼将用于扩大公司的办公空间,以适应公司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该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在一年内完成。
二、项目成本分析在进行项目成本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投资成本:- 建筑物土地购置费用:200万人民币- 建筑物建设费用:800万人民币- 设备购置费用:300万人民币- 其他杂费:100万人民币投资成本总计为:1400万人民币。
2. 运营成本:- 办公室设备维护费用:100万人民币/年- 办公室设备购置费用:50万人民币/年- 办公室设备耗材费用:50万人民币/年- 办公室租金:200万人民币/年- 物业费用:50万人民币/年- 水电费用:50万人民币/年运营成本总计为:500万人民币/年。
三、成本收益分析1. 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IRR)是衡量项目是否盈利的一个指标。
我们假设项目的现金流为每年500万人民币,在投资总额为1400万人民币的情况下,计算得出IRR为12%。
这意味着项目可以在投资之后的6年内实现回本。
2. 运营成本收益:根据我们的运营成本估算,预计每年的运营收益为500万人民币,而每年的运营成本为500万人民币。
这意味着项目每年的净收益为0。
四、风险分析1. 成本风险:由于建设新办公楼是一项庞大的投资,存在一定的成本风险。
例如,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工人工资的上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
2. 收益风险:项目的收益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公司的业务表现。
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公司业绩不佳,可能导致运营成本无法覆盖运营收益,从而导致项目无法盈利。
五、建议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分析,我们对该项目提出以下建议:1. 控制投资成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建设费用,例如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建筑材料、与承包商谈判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等。
2. 监控运营成本:合理管理办公室设备的维护和购置费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成本管理典型案例材料范文案例一: ABC公司成本管理案例背景介绍:ABC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近年来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ABC公司决定进行成本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问题陈述:ABC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存在着成本管理不够精细和有效的问题。
这导致了产品成本过高,无法与竞争对手进行价格竞争。
因此,ABC公司需要找到成本管理的瓶颈和解决方案,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分析过程:为了深入了解ABC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调研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分析结果:1. 原材料采购成本过高:ABC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较高。
2. 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在生产过程中,ABC公司存在着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导致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3. 产品设计缺乏成本意识:ABC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未能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导致产品成本过高。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 优化供应链管理:ABC公司应该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并且,通过合理的采购策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2. 改善生产流程:ABC公司可以采用精益生产的方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此外,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成本意识的产品设计:ABC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材料成本等方式,降低产品成本。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上述解决方案的效果,我们建议ABC公司进行以下措施:1. 追踪和比较采购成本:ABC公司应该建立标准采购成本,并与实际采购成本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差异,找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2. 生产流程改进:进行生产流程的改进后,ABC公司应该对产品生产周期和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跟踪。
通过比较改进前后的数据,评估改进的效果。
3. 产品成本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ABC公司应该进行成本分析,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对成本的影响。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计量、分析和控制。
通过成本会计,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一个典型成本会计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某制造企业生产一种机械设备,该设备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组装、质检和包装等环节。
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成本会计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成本会计分析步骤:1. 确定成本对象:在本案例中,成本对象是该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
2. 收集成本数据:企业需要收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所有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可以直接分配到具体的设备上,而制造费用则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如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进行分摊。
4. 计算单位成本:将分配到成本对象上的成本总额除以生产数量,得到单位产品的成本。
5. 分析成本差异: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6.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提出改进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以降低成本。
案例分析结果:通过成本会计分析,企业发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大,且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同时,加工制造环节的效率不高,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 优化采购流程: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并实施严格的库存管理,减少浪费。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制造环节的效率,减少单位产品的成本。
3.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会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成本核算制度案例分析经典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核心的管理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家具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某家具制造企业,生产出口各类家具。
该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该企业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过核算后,该企业发现直接材料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采用的材料价格较贵。
针对这一情况,该企业加强了采购环节的管理,通过与不同供应商谈判降低材料成本,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科学的布局方式,降低材料损耗率。
这样,企业材料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案例二:服装加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另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直接人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员工技能不够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为此,企业加强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生产技能,同时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企业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
案例三:物流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成本核算制度来掌握企业成本状况。
全面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保险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办公用品等。
一个物流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发现间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管理费用和办公用品费用较高。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采取了优化办公流程、节约办公用品、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企业成本。
总结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制度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核心思想都是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成本预算案例分析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成本预算案例分析——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商业运作中,成本预算是一个关键的管理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
通过分析成功的成本预算案例,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为自己的企业制定更有效的成本预算方案。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成功的成本预算案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案例一:XX公司的生产部门成本预算XX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其生产部门负责生产和交付产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该公司设定了严格的成本预算。
首先,他们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成本分析,并设置了合理的成本标准。
其次,他们通过使用成本控制工具,如KPI和预算执行报告,实时监控成本情况。
最后,在成本超出预算时,他们采取了及时的纠正措施,例如调整生产计划或减少废品产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两点经验。
首先,详细的成本分析是制定准确成本预算的基础。
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构成,能够更准确地预估未来的支出,避免预算偏差。
其次,实时监控成本情况和及时纠正偏差是确保成本预算执行的关键。
只有在发现偏差时,采取及时措施才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XX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成本预算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都至关重要。
XX 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为了提高效果和支出的回报率,制定了一套成功的成本预算案例。
首先,他们在每个市场营销活动中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并与预算挂钩。
其次,他们进行了市场调研,明确了不同市场的投入和回报情况。
最后,他们采用了灵活的成本控制策略,根据实际效果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预算分配。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两点经验。
首先,与目标挂钩是制定市场营销成本预算的关键。
明确预期效果,将预算与实际目标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评估投入与回报的关系。
其次,灵活的成本控制策略是适应市场需求和调整预算的关键。
只有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及时调整预算分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经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成本预算的经验。
成本控制有问题的案例及分析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到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
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
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
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
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
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
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到20%。
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到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
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
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
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
成本收益分析案例成本收益分析是对一个项目或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和比较的过程,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
下面是一个成本收益分析的案例。
假设一家食品加工公司正在考虑购买一台新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该设备的购买价格为100万人民币,并且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每年预计产生200万人民币的额外收入。
此外,该设备每年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约为40万人民币。
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之前,我们需要计算一些必要的指标。
首先,计算每年的净现值(NPV):NPV = 收入 - 成本(包括运营和维护成本)。
第一年的收入为200万人民币,运营和维护成本为40万人民币,所以第一年的NPV为200 - 40 = 160万人民币。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的NPV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计算,分别为160, 160, 160和160万人民币。
然后,计算累计净现值(CNPV):CNPV = 第一年的NPV + 第二年的NPV + ... + 第五年的NPV。
在该案例中,CNPV = 160 + 160 + 160 + 160 + 160 = 800万人民币。
最后,计算收回期(PP):PP = 购买价格/每年的净现值。
在该案例中,PP = 100 / 160 = 0.625年。
根据上述分析,该生产设备的CNPV为800万人民币,收回期为0.625年。
因此,该项目是有益的,值得购买该设备。
但是,仅仅使用CNPV和PP来评估一个项目可能不够全面。
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风险、可能的机会成本和其他相关影响。
因此,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成本效益分析案例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项目、政策或决策在经济上是否可行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来确定其是否值得投资。
以下是一个成本效益分析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进行这种分析。
首先,确定分析的目标。
例如,我们的目标是评估一个新的医疗设备是否值得医院投资。
这个设备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接下来,收集所有相关成本数据。
这包括设备购买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操作成本。
假设设备购买成本为100万元,安装成本为20万元,预计每年维护成本为10万元,操作成本为每年5万元。
然后,估算项目带来的收益。
这可能包括提高手术成功率带来的额外收入、减少住院时间节省的床位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可能带来的额外患者流量。
假设这些收益分别为每年15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
接着,进行成本效益比的计算。
将总收益除以总成本,得到成本效益比。
在这个案例中,总成本为设备购买成本、安装成本、五年的维护成本和操作成本之和,即100万+20万+(10万*5)+(5万*5)=215万元。
总收益为每年230万元,五年总收益为1150万元。
因此,成本效益比为1150万/215万=5.35。
此外,还需要考虑时间价值。
由于收益是在未来几年内逐渐实现的,因此需要将未来的收益折现到现在的价值。
这可以通过贴现率来实现。
假设贴现率为5%,那么五年的收益折现到现在的价值为:第一年:150万 / (1+0.05)^1 = 142.86万第二年:150万 / (1+0.05)^2 = 133.51万第三年:150万 / (1+0.05)^3 = 124.95万第四年:150万 / (1+0.05)^4 = 117.07万第五年:150万 / (1+0.05)^5 = 109.84万将这些折现后的收益相加,得到总折现收益为639.23万元。
最后,比较折现后的总收益和总成本。
在这个案例中,折现后的总收益为639.23万元,总成本为215万元,因此净现值为424.23万元,表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成本效益分析案例
最近,我们公司在购置新设备时遇到了一个成本效益的问题。
我们需要购买一台新的复印机来替换现有的老旧复印机。
为了做出明智的决策,我们进行了一个成本效益分析。
首先,我们考虑了购买新设备的成本。
新复印机的价格为5000美元,而老旧复印机的估值为500美元。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维护和保养新设备的费用,这大约每年需要花费200美元。
接下来,我们将考虑使用新设备所能带来的效益。
新设备的速度和效率比老旧设备要高得多,可以节省员工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根据我们的计算,每年可节省员工工作时间100小时,相当于6000美元。
另外,新设备还具有更好的打印和复印质量,这将提高我们公司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购买新设备的时间和破坏现有设备所需的成本。
根据我们的估计,需要花费大约200美元来处理老旧设备,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务。
综上所述,我们将新设备的总成本计算如下:
购买成本:5000美元
维护费用:200美元/年
处理费用:200美元
总计:5400美元
然后,我们将新设备带来的效益计算如下:
员工时间节省:6000美元/年
很明显,新设备的效益远远超过了购买和维护的成本。
因此,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购买新设备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提高公司的形象。
综上所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得出了购买新设备的结论。
这个案例表明了成本效益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1、通州区博物馆日常运维及物业费项目成本绩效分析。
考虑到该博物馆的规模较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出定额”,对同类项目指导意义不大,基于委托方现实需求是确定该博物馆日常运维及物业费的年度财政保障规模,工作组确定了本次成本绩效分析侧重成本核定的总基调,明确了如下分析思路:一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成本分析,识别出不应纳入该项目成本核算的支出内容,剔除与专项活动或任务相关的偶发性成本,仅纳入博物馆运行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支出规模稳定的成本,对成本进行科学归类,即分为“业务保障成本”和“物业保障成本”两大类。
二是详细具体地分析各项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并对其成本测算过程、支出标准和依据进行评价,提出项目单位存在的成本管控问题。
三是基于历史成本投入情况,确定各项成本的合理投入标准及规模。
基于以上思路形成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循序渐进地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和论证,为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和预算单位成本管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2、“河道绿化保洁经费”项目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为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区财政局开展了“河道绿化保洁经费”项目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
本次成本预算绩效分析采集了2018年至2021年相关成本构成数据,并参考《北京市河道分级管理维护作业标准》等文件要求,综合运用历史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成本测算方法,分析河道绿化保洁成本。
一是我区河道应依据河道分级原则,结合现状,实施精细化分级管理,具体可分为二级和三级管护;二是通过分项测算,形成了河道水面保洁、岸坡保洁、绿化养护成本定额标准,为我区科学安排2021年河道绿化保洁项目预算资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紧平衡下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区财政局强化成本控制理念,推动我区各部门把政府“过紧日子”纳入日常、形成常态。
一直以来,我区并未对河道进行分级管护,所有区管河道标准均为:绿化9元/平米、水面保洁2元/平米、岸坡保洁2元/平米。
近期,市水务局发布《北京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定额》,对市管河道绿化保洁等运维标准进行重新核定。
本量利分析案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本量利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本量利分析的应用和意义。
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现有以下成本和销售数据:销售价格,每单位100元。
变动成本,每单位60元。
固定成本,总计200,000元。
年销量,2,000单位。
首先,我们来计算一下每单位产品的贡献毛利润。
贡献毛利润是指每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变动成本,即100元-60元=40元。
这意味着每卖出一单位产品,公司可以获得40元的毛利润。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销售收入和总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价格×销量=100元×2,000单位=200,000元。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量=200,000元+60元×2,000单位=320,000元。
由此可得,销售收入为200,000元,总成本为320,000元,毛利润为销售收入-总成本=200,000元-320,000元=-120,000元。
通过本量利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产品的贡献毛利润为40元,说明每卖出一单位产品,公司可以获得40元的毛利润。
2. 由于总成本高于销售收入,公司在经营中出现了亏损,亏损额为120,000元。
3. 公司需要认真分析亏损的原因,可能是销售价格过低、变动成本过高或者销量不足等问题。
在实际经营中,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盈利能力,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定价和销售决策。
通过分析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销量等因素,可以找出提高利润的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本量利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产品成本和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本量利分析,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核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关的启示。
案例一: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某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计入成本,再分摊到每个产品上。
通过对成本的明细核算,企业能够准确衡量产品的制造成本,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
启示一:个别成本的精确核算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才能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从而找到优化成本的空间。
案例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一家酒店经营过程中,将客房成本(包括房间清洁、洗涤、布草更换等)、餐饮成本(食材采购、厨师工资等)和其他费用(员工工资、水电费等)计算在成本中。
准确的成本核算帮助企业把握各种成本构成,合理制定客房价格和餐饮价格,确保酒店的盈利。
启示二:成本核算是服务业企业盈利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项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经营性成本的构成,避免价格过低造成亏损,也避免价格过高影响顾客体验。
案例三:跨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一家跨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家生产基地。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因素。
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确定最佳生产基地,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益。
启示三:全局观念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成本核算,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创业初期的成本核算创业企业拥有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成本核算对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
创业初期,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和核算,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回报。
启示四:创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注意细节。
创业者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仔细分析,制定最佳的经营策略,实现创业过程的长远规划。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成本分析案例企业成本分析案例【篇一:企业成本分析案例】案例简介1987 年的中部床垫公司后称(飞利浦.瑟菲斯公司)在早年完成的迹象成功的收购方案之后,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而对于出现严重的内部分歧的“大西洋床垫”公司,而深远的名牌效应以及广阔的销售市场无疑吸引着中西部床垫公司的眼球,这场收购的发生可以说是适应潮流的。
改名后的飞利浦瑟菲斯公司也更需要在各方面寻求改进和整合。
由于公司兼并了许多各自为政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如何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等。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纳德.艾德沃滋先生,开始为下一年度的筹资活动而进行资金成本的相关考虑。
由于公司兼并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公司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协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总经理考虑到公司近期的发展策略,最重要的是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因此,外借了165 万美金的债务,又增加了100 万美元的普通股,来获得更多的资金。
但是大西洋这一品牌已无法继续保持它现有的高增长率,1988 年到期的160 万美元的债款偿付,飞利浦公司也能像提供的数据可观的现金,其实公司的资金成本十分重要,这是决定如何将公司现有的闲散资金投入到有竞争性的用途中去的基础。
可以对其他可选择性的方法进行评估,并把他们对资金降低的影响程度与还债还贷回购股票相对比。
飞利浦公司在1987 年底,共有长期负债18560 万美元,后来,公司的普通股股票价格受1987 年10 月股市大幅下降造成的多方面的复杂影响经常发生变化,那年度,票价有第三季度24.375 美元下跌到第四季度的11.125 美元,12 月31 日,估计是有所升高,在13.75, 美元出收盘,埃德沃兹先生问按算术基础和按几何基础计算的回报率有何不同,几何回报率是一个包含时间因素的复合比率,而算数回报率只是各年年增长率的平均值。
如果有一百美元,第一年先增加百分之二十,第二年降低百分之二十,那么按照算术回报率来计算的最后数值为零,如果按几何回报率来计算,那么最后的数据是负值,因为总额先从100 美元上升到120 美元,冉后降低到96 美元。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变动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家家具制造公司在制造一种椅子时,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是10
美元,直接人工成本是5美元。
此外,该公司还有间接制造成本,每个月
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是1000美元。
第一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
接人工成本。
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0美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美元。
所以,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为10美元+5美元=15美元。
第二步是计算每个月的变动成本。
这个数字是根据销售数量和变动成
本的乘积计算出来的。
假设在一些月,该公司销售了100个椅子。
所以,该月的变动成本=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15美元/个
×100个=1500美元。
第三步是计算每个月的总成本。
总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
固定成本是每个月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为1000美元。
所以,每个月的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500美元+1000美元
=2500美元。
第四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销售数量。
所以,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每个月的总成本/销售数量=2500美元
/100个=25美元/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变动成本法在分析和评估成本方
面的作用。
使用变动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与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销售数量的变化,合理调整生产规
模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doc 7页)成本会计案例毕茜经济管理学院2011.7了40%,吨材成本下降8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的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5元/吨坯,生产钢锭的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元降到750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总厂分别对各生产单元下达了目标成本,其中对三轧钢分厂下达了吨材1329元的不赔钱成本指标。
面对这一似乎高不可攀的指标,分厂领导班子对这个指标既感到有压力,但又提不出完不成的理由。
因为这既是从市场“倒推”出来的,又是由自己的历史水平和比照先进水平测算出来的,不下调就意味着邯钢都要出现亏损时,压力就变成了动力。
面对新的成本目标,只能扎实工作,努力实现。
三轧钢分厂组成专门班子,也将工段进行层层分解,用总厂下达的新成本“倒推”的办法,测算出各项费用在吨钢成本中的最高限额。
比如,各种原燃料消耗,各项费用指标等,大到840多元(时价)1吨的铁水,小到仅0.03元的印刷费、邮寄费,横向分解落实到科室,纵向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和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协议,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相统一,使每个单位、每个职工原工作都与市场挂起钩来,经受市场的考验,使全厂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为促使模拟市场核算这一机制的高效运转,当然,需要严格的奖惩机制保驾护航。
在考核方法上,公司通常给分厂下达一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分厂制造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即形成成本降低额或称贷差,作为计奖或不“否决”奖金的储存据;反之则“否决”奖金。
实际内部利润大于目标利润的差额,通常也被当作计奖的依据。
在现实中,有的公司以考核成本一降低额为主,有的公司以考核内部利润为主。
由于成本降低本身就是增加内部利润的因素,有的增加内部利润的计奖基数。
在保证基本收入前提下,加大奖金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奖金约占工资的40%-50%;设立模拟市场核算效益奖,按年度成本降低总额的5%-10%和超创目标利润3%-5%提取,仅1994年效益奖就发放了3800万元。
结构成本案例1. 简介结构成本是指生产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所发生的制造成本,其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项目的总和。
结构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产品成本构成,从而优化生产流程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次结构成本案例以某企业生产一种电子产品为例,进行结构成本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成本优化空间。
2. 案例介绍该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主要包括主板、屏幕、电池、外壳等组件。
在制造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线设备、人工成本、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支出。
企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组成部分的成本构成,决定进行结构成本分析。
3. 结构成本分析3.1 直接材料成本电子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主板、屏幕、电池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直接材料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细致的原材料成本分析,企业发现在采购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节约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优化供应链,采用更优质、更具成本竞争力的原材料。
3.2 直接人工成本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组装、调试、包装等环节的人工成本。
通过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发现在一些生产环节存在着低效率的情况,导致了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支出。
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设备等措施,降低直接人工成本。
3.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生产线设备的折旧费用、维护费用、能源消耗成本等。
通过详细的制造费用结构分析,企业发现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较大的支出,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来降低制造费用。
4. 结果与优化措施通过结构成本分析,企业发现了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成本优化空间。
在采购、生产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均发现了可以改进的地方。
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优化供应链、改进生产流程、加强设备管理等方式,降低结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总结结构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产品成本构成,发现潜在的成本优化空间。
通过本次结构成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结构成本分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优化成本结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供应链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汽车公司,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成本压力。
为了提升竞争力,公司决定对供
应链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二、供应链成本分析
原材料采购:占总成本的50%,问题包括缺乏集中采购、供应商
依赖度高和采购流程不透明。
生产过程:面临生产线柔性不足、设备维护不当和工人技能单一
等问题。
库存管理:占15%的成本,问题涉及库存系统落后、库存水平控
制不当和库存周转率低。
物流与配送:占总成本的10%,问题包括运输网络设计不合理、
物流信息不透明和缺乏优秀物流合作伙伴。
三、成本管理策略
采购改革:集中化采购、开发多元化供应源、引入电子采购平台。
生产优化:改造生产线、加强设备维护、工人多技能培训。
库存管理创新:引入先进系统、使用预测工具、提高库存周转率。
物流与配送升级:优化运输网络、建立透明信息系统、选择专业
物流合作伙伴。
四、效果评估
实施成本管理策略后,汽车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本削减成果,并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系统工程和深入成本节约潜力挖掘。
跨部门合作对于成本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持续改进是确保长期成本优势的关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供应链成本管理方面可以通过细致分析和精准策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跨部门的协作,还需要持续的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业务的变化。
成本收益分析案例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决策工具,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成本收益分析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评估一个假设的项目。
假设某公司正在考虑投资一个新的生产线,预计这个生产线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浪费,并最终增加公司的盈利。
为了决定是否进行这项投资,公司进行了以下成本收益分析:1. 初始投资成本:公司需要购买新的机器设备,预计花费为500万元。
此外,还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预计改造费用为200万元。
2. 运营成本:新生产线的运营成本预计比现有生产线低。
预计每年可以节省100万元的原材料成本和50万元的能源成本。
3. 收益增加: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预计公司每年可以增加销售额200万元。
4. 折旧和维护:新生产线的折旧期为10年,每年折旧费用为50万元。
同时,每年的维护费用预计为30万元。
5. 税收影响:由于新生产线的引入,公司预计每年可以减少税负50万元。
6. 风险评估:公司还考虑了潜在的风险,如市场需求变化、技术故障等,预计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每年额外损失10万元。
7. 净现值(NPV)计算:公司使用了10%的贴现率来计算净现值。
通过将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折现到当前价值,并计算总和,公司得出了净现值为正数,这表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8. 内部收益率(IRR):公司还计算了内部收益率,即项目现金流的贴现率,使得净现值为零。
计算结果显示,内部收益率高于公司的资本成本,这进一步证明了项目的可行性。
9. 敏感性分析:为了评估不确定性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公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原材料成本上升或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项目仍然能够保持盈利。
10. 最终决策:综合考虑了所有因素后,公司决定投资新的生产线,因为它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能够为公司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本收益分析如何帮助公司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