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 格式:doc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题。
它以顺流而下的一滴水为主线,辅以文学描写和多种手段与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云南的美丽。
此次教学,我在设计教学理念上立足于学生感性理解,注重方法的引导,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感悟自我。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风景和地理特点。
2.能够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提示词语的线索,准确而熟练地理解文中语言,把握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3.通过分组合作,发掘细节、品味语言,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生态环保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这次课文的学习,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情感思想的训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文中情感并马上表达出来,从而明确文意。
三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资料、互相督促提高,达到共同探讨目标的效果。
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读音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不熟悉的词语或语法用法,并能够在朗读中运用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不仅如此,还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并创造性地表达。
例如:山路崎岖(qi)的地方容易打滑,路面上有的红色石头,这样就可以清晰表达这段景色特色之处,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特色。
2.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发扬合作探讨的意识:针对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利用多种途径来探究文本。
同时,教师发挥组织效率,快速带领学生将所得到的信息在小组中共同分享。
例如:说说你的体验感受?在这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受到文中托付和期待,也会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
此时,教师可以启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诠释,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升华所带来的魅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水和人类生活的故事。
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望初心”。
通过讲述一滴水从云中落下,在丽江的游历中经历了一番磨难和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1.导入学生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水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那么,水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2.呈现故事情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我选择了几个重要的情节,如水从云中开始旅行,经历了丛林、鸟巢、花坛、雪山等一系列的旅行点,在每个景点,水都遇到了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归纳每个旅行点的挑战和水的反应。
3.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含义和主题。
在阅读之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 一滴水为什么选择从云朵上落下来?- 探亲之旅中,水遇到了哪些挑战?- 为什么水选择在鸟巢留下自己的印记?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述问题和问题的引导,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原文主题,明白水为何会选择从云朵上落下来,以及在旅途中所经历的挑战对水的影响。
接下来,请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水在旅途中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5.学生展示与分享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6.总结课文主题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老师可以总结课文的主题是“守望初心”。
通过水的旅途经历,学生应该意识到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坚守初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坚守初心?7.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写一篇关于如何守望初心的作文,并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和打算。
作文题目:守望初心,扬帆前行导学案已经通过《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物质,但是它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和希望,也能够让人深入了解世界自然环境的奥秘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而丽江,是我们祖国的一个迷人的城市,是旅游胜地,更是一个生态保护区。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丽江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而作为一个生态保护区,丽江的自然生态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在《环境与生命》这一大单元中的,“环境与生命”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生物进化、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话题,要求学生掌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丽江”这一城市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其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保护的管理措施。
2.了解丽江河流自然的特点和变化,掌握丽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掌握自然地理调查、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对丽江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
2.能够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丽江水体监测数据,认识水质变化,及时掌握丽江水体状况。
3.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自觉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丽江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情感目标:1.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动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事业。
2.体验到探究与发现的快乐,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丽江自然环境的常见生物类型,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了解丽江地理环境的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难点:1.分析丽江河流水体状况的原因及其对丽江生态系统的影响。
2.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斑斓.(l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20.《一滴水过丽江》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小组分工提示:在本环节自学过程中,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协调员组织学习开始学习、监督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督导本组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计时员根据自学任务督导本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1、明确目标(1分钟)2、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3、积累常识(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一滴水过丽江》基础梳理”进行学习。
(1)作者介绍: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矛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他的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
(2)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4、自学教材(10分钟)(1)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矗.立( ) 开闸.(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蘸.( ) 擦拭.( ) 喧.哗( ) 苍劲..( ) 眺.望( )喧.腾( ) 硕.大( ) 映.照( ) 亭台楼阁.( ) 目眩.神迷( )4、理清线索,感知内容(20分钟)(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文,勾画出关键句子,将水滴经过了地方一一做上标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素养目标1.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学法指引写作视角1.物的视角。
即以物的眼光观察人类,思考人类。
2.人的视角。
即拟人化,本来是“人”处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介绍物的形状、色彩、结构等,变成“物”为第一人称进行自述。
3.人、物一体的视角。
人变成物,物是观察体验者、叙述者,站在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物有物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人的灵性。
知识导航1.作者简介阿来,1959年生,藏族,当代著名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他的长篇小说还有《空山》《格萨尔王》等。
2.背景介绍阿来曾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文字。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
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通读全文,说说小水滴流经丽江后,认为丽江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风景秀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
(2)我已经bēn liú()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3)古建筑并不是冰冷、孤独地chù lì()着,相反,它满怀温情。
(4)潭水yìng zhào()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便有许多浪花趁机起舞,像仙女跳舞一样,全不顾惜。
从浪花中跃出来一条鱼儿,身上的光彩比虹还美。
它像一个身披白金的女郎一样,优美、自信,它向丽江深处游去。
————选自节选自《作家课堂》2016年总第32期知识点解析本文为一篇描写性文章,通过对丽江河水、浪花、鱼儿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神奇又美丽的画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看到这一幕幕景象,感受到河水的流动和其中的生命之美。
描写性文章描写性文章是指作者通过对对象的色彩、形状、光影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象的外貌特征及其所在环境,从而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描写性文章重在详细展现事物的特征和美丽之处,而不是叙述事物经过的过程。
修辞手法1.比喻:将鱼儿和身披白金的女郎进行比喻,强调鱼儿的优美和自信。
2.拟人:将浪花拟人为跳舞的仙女,使得描写更为生动形象。
生命之美文章最后一句“它向丽江深处游去”,浓缩了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生命就是要在这个世界里游走,发现它的美丽和神秘,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欣赏。
河水、浪花、鱼儿都是不同的生命,它们互相依存,构成了这个美丽的自然世界,这也正是生命之美所在。
教学建议本文可以用来进行阅读理解、写作、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学。
阅读理解1.让学生逐句阅读文章,了解河水、浪花、鱼儿在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
2.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本文的主旨,即生命之美的表达,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去珍惜和保护生命。
综合能力1.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河水、浪花、鱼儿的形态,并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写作1.对比诗歌《归园田居》中的描写性手法,让学生了解描写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万丽江的过程,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感受它的美丽、淳木、厚重、和谐。
2.把握文章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运用技巧,并学以致用。
【中考考点】1.常考词:矗立、苍劲、徘徊、斑斓等。
2.常考点:①赏析文章中重要动词的作用。
②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走近作者】阿来,生于 1959 年,藏族,四川人,当代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尘埃落定》《空山》《蘑菇圈》《大地的阶梯》等。
【文题解读】“一滴水”指文中的“我”;“丽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背景】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受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
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怀揣着对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
最终,阿来写出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
【积累运用】课前素材积累(摘抄到笔记本并背诵)只有真心地爱上大自然,才会发觉美无处不在。
——梵·高适用主题:人与自然、保护环境等。
示例:当白炽灯取代了暖阳,钢筋水泥取代了绿树青草,人造的影像取代了自然的景观,我们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赞叹,却又抱怨城市的规整和单调使美失却了栖身之所。
光纤和信号塔让我们得以足不出户畅游寰宇,但就像一个盆景不能替代一片森林,一块屏幕也不能替代一整个变化莫测的自然世界。
美在何处?梵高说:“只有真心地爱上大自然,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自然是孕育美、滋养美的摇篮。
大到星河灿烂、碧波万丈的壮丽,小到云卷云舒、花开花败的纯净,只要漫步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便会发现步步皆风景、处处见诗意。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品读本文诗意的、灵动的、富有画面感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
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包含的情感。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背景链接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2.关于丽江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
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二、预习任务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抄写“读读写写”。
2.再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3.丽江的美,美在哪里?三、预习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喧.哗(xuān)融.化(lóng)目眩.神迷(xuàn)B.驿.道(yì)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 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同一座古城。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教案《20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 教材分析《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滴水从雪山流淌到丽江古城的过程,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课文中所描述景观的直观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丽江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课文的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丽江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丽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丽江的美景之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丽江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课文《20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文本。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丽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丽江的自然风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标题《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编号:日期:主备人:审核人:
【晨读课导学】
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做到读音正确、语气恰当、重音把握语调、情感。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15分钟)
2、借助辅导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15分钟)
检效:教师抽测学生的朗读情况以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10分钟)
【自研课导学】
【展示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
【基础题】
1、加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魅力(mì)恬静( tián )静谧( mì)沧桑( chāng )
B 蜷卧(quán )愚蠢(yú)棱角( líng )消长( zhǎng )
C 安营扎寨( zhá)接踵而至( zhǒng )虔诚( qián )蠕动( yú)
D 永恒(héng )寒噤( jìn )推搡( sǎng)驰骋( chěng )
2、赏析句子。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发展题】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题】
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3.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1.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
2.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轻盈(yínɡ)喧哗(xuān)驿道(yì)奔流(bēn)草甸(diàn)矗立(chù)目眩(xuàn)闸口(zhá)徘徊(pái 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蘸(zhàn)眺望(tiào)流淌(tǎnɡ)擦拭(shì)硕大(shuò)(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②高耸地立着。
()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④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⑤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3)第1段有什么作用?(4)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5)“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6)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7)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9)“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10)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1)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12)“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13)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14)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15)“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16)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17)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18)丽江不但风景美、建筑美,而且民俗美。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并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能对文章进行整体归纳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理解并归纳总结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丽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有没有去过丽江呢?对丽江是什么样的印象呢?”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
”Step 2. 阅读文章1. 分发教材,让学生阅读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回答一些细节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3. 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3. 学习重点句子1. 分析文章结构,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找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2. 学习一些关键句子,包括“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像银子一样亮晶晶。
”等。
3. 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4. 总结文章中的信息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信息,例如“丽江有什么特点?”、“丽江对水的态度是什么?”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
Step 5. 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为什么水资源如此重要?”2. 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知识,例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原文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
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82年开场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答复“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翡翠〔〕眺望〔〕擦拭〔〕硕大〔〕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苍劲:眺望:硕大:依止:轻盈:目眩神迷:五彩斑斓:5.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局部,并概括每局部的内容。
【课堂探究】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品味以下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
1.字音
驿()道矗()立闸()口
翡()翠砚蘸()目眩()神迷
2.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2.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准备】1.查资料,介绍作者:2.给加点字注音:闸.()砚.()蘸.()喧哗.()矗.立()苍劲.()翡.翠()眺.望()擦.拭()硕.大()亭台楼阁.()目眩.神迷()3.解释词语:轻盈:喧哗:草甸:亭台楼阁:苍劲:目眩神迷:蜿蜒:徘徊:眺望:4.朗读课文写出一滴水的经过丽江的路径。
5.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6.文章写了丽江哪些方面的美?7.赏析下列句子:(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8.“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
1.字音
驿()道矗()立闸()口
翡()翠砚蘸()目眩()神迷
2.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提示: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