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1
- 格式:ppt
- 大小:523.50 K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学问点构造图二、根底学问点1、物质的构成1.1 Q:什么是分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1.2 Q:分子的性质有什么?A: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④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 Q:气体或液体扩散速度跟温度的关系是什么?A:温度越高,气体或液体扩散的越快。
1.4 Q: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分子之间空隙排列是怎样的?A: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拟小。
1.5 Q: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1.6 Q:我们通常把分子的运动也叫作什么?A: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1.7 Q:既然构成各种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A: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同事也存在斥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的很近。
2、质量的测量2.1 Q:什么是质量?A: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2 Q:质量会随物体形态的变更而变更吗?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态,状态,温度,位置的变更而变更。
2.3 Q:物质的单位及单位换算A: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2.4 Q:托盘天平的根本构造是A: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
2.5 Q:运用天平留意事项A:留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玛法不能用手干脆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刚好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在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一样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再称量)。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分子、原
子和离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融化、沸腾,化学变化如燃烧、腐烂。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包括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四、简单机械与能量
1.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2. 能量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地球与宇宙
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和磁场。
2. 宇宙
宇宙是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空间,由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组成。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2020-2022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特性一、单选题1.(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
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升高湿纸的温度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2.(2022·绍兴)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甲说明大气压的存在B.实验乙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C.实验丙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D.实验丁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面增大3.(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ad段4.(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
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煅烧青瓷B.烧制竹炭C.打磨石雕D.酿山哈酒5.(2022·丽水)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最。
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2021·台州)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
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7.(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
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
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8.(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沪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节1. 固态液态液态固态2. 晶体非晶体一定保持不变没有一定持续上升吸收热量 3. 熔点 0℃不同熔点 4. ( 1 )钨( 2 )铜、铁、钨( 3 )水银 5. 晶体 80℃ 20 固固液共存 6. B 7.C 8.D 9. C 10. C 11. ( 1 )冰 52 ( 2 )吸收热量( 3 )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2节(一) 1. 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 2.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3. 热量降低 4. 升高水的表面积蒸发 5. 蒸发 6. C 7. C 8. A 9. C 10. C11. C 12. 蒸发热量打针时擦酒精感到凉,是酒精蒸发第1页共4页致冷(二) 1. 升高保持不变停止吸 100 2. 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3. 镜片周围的水蒸气液化 4. D 5. B 6. A 7. ( 1 )温度变化( 2 ) N M ( 3 )85 乙 8. 塑料袋膨胀起来塑料袋又瘪下去酒精汽化,使其体积增大把塑料袋胀大起来,从热水中取出后,酒精冷却液化,体积减小,塑料袋又瘪下去。
9. ( 1 ) 96 ( 2 )略 10.由于水沸腾的温度保持 100℃不变,而此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不会燃烧。
3节1.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2. 升华钨蒸气凝华固态钨3. 固升华4. B5. D6. B7. D8. C9. D 10. 蒸发吸收液化凝华吸 11. 升华凝华熔化! $ " ./0121. 微粒空隙2. 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3. 运动剧烈(快)液体离开液体更剧烈4.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5.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空隙 6. B 7. D 8. B 9. D10. D 11. A 12. 运动升高 13. 提示:取 2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24。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物质的特性4.5熔化和凝固目录 (1) (3) (3) (6) (11)一、熔化和凝固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1)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质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4)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概念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二、科学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1.把装有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加热(水浴加热法)。
从40℃时开始,隔1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3分钟,把数据填入表格里。
2.改用松香代替海波做上述实验,从40℃时开始记录,重复上述过程,把数据填入表格里。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表格略),用描点法画出海波、松香的熔化图像。
4.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的异同点,得出结论:(1)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在一定的温度下结束,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松香的熔化并非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它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2)海波的熔化图像存在着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松香的熔化图像中不存在这样的线段。
(3)无论是海波还是松香,在熔化的过程中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重要提醒】物体在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三、晶体和非晶体1.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
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的,非晶体在燈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在升高;(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了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题-1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 一样大B. 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 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 无法判定2.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的左边,这时应()A.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C. 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D. 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3.下列测量会引起结果偏大的是( )A. 称量时,发现右盘上砝码已部分磨损B. 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 测量木板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D. 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离开被测液体读数4.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 乙,丙,甲B. 甲,丙,乙C. 甲,乙,丙D. 丙,乙,甲5.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b.往右盘加入100g的砝码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d.在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 a—b—c—dB. a—c—d—bC. a—c—b—dD. a—d—c—b6.某一同学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1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读数为10.4克。
那么,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 10.8 克B. 10.4 克C. 10 .0克D. 9.6 克7.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 路面上的冰水过一天后会消失,说明分子总在做无规则地运动C. 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融化冰D. 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属于物理变化8.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概述
本文档将对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进行概述,以下是内容的简要介绍:
1.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燃烧性、腐蚀性等。
2.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质,如元素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如溶液和悬浮液。
3. 固体、液体和气体
-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对固定排列。
- 液体: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分子间相对松散排列。
- 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
4.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改变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但不改变其组成。
-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5. 测量物质的性质
- 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 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如尺子、天平、钟表等。
6. 物质的分类
-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
质等。
7. 物质的存储和保护
- 合理储存和使用物质,注意安全性和环保性。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的概要。
请详细阅读教材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a答案
2016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1节
1. 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2. 晶体非晶体一定保持不变没有一定持续上升吸收热
量 3. 熔点 0℃不同熔点 4. ( 1 )钨( 2 )铜、铁、钨( 3 )
水银 5. 晶体 80℃ 20 固固液共存 6. B 7. C 8. D 9. C 10. C 11.
( 1 )冰 52 ( 2 )吸收热量( 3 )
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2节
(一) 1. 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 2.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
动越快 3. 热量降低 4. 升高水的表面积蒸发 5. 蒸发 6. C 7. C 8. A 9.
C 10. C
11. C 12. 蒸发热量打针时擦酒精感到凉,是酒精蒸发致冷
(二) 1. 升高保持不变停止吸 100 2. 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3. 镜片周
围的水蒸气
液化 4. D 5. B 6. A 7. ( 1 )温度变化( 2 ) N M ( 3 ) 85 乙 8. 塑料袋膨胀起
来塑料袋又瘪下去酒精汽化,使其体积增大把塑料袋胀大起来,从热水中
取出后,酒精冷却液化,体
积减小,塑料袋又瘪下去。
9. ( 1 ) 96 ( 2 )略 10. 由于水沸腾的
温度保持 100℃不变,而此温
度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不会燃烧。
一.物质的特性【1】熔化与凝固1.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实验: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3.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及区辨4.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2】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汽化的两条途经:蒸发和沸腾3.影响蒸发的因素4.液体的沸点及低沸点物质的利用5.液化的两条途经:冷却和加压6.汽化和液化的利用:卫星,空调,冰箱【3】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云、雨、雪、雾、霜、露的形成【4】吸热与放热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和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和凝华【5】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热运动)3.利用分子热运功的观点来解释汽化现象【6】物质的溶解性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2.物质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中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3.溶解的吸热和放热:氢氧化钠放热,硝酸铵吸热4.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物质的酸碱性及其测定(pH试纸)二.光【1】光和颜色1.光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色散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3.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因【2】光的反射和折射1.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平面、折射平面、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2.基本规律:反射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中空气中的角小于水(或玻璃等)中的角,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光从水射入空气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平面镜和虚像【3】凸凹透镜1.凸透镜的汇聚、凹透镜的发散及其焦点和焦距的概念2.物距和相距的概念3.P29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记住)4.照相机和发大镜【4】眼睛与视力1.眼睛的结构2.人类视力上的限制3.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4.色盲三.运动和力【1】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1.运动:机械运动、声光电热运动、生命运动等2.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2】机械运动1.参照物的选择2.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匀速和变速)和曲线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1米∕秒=3.6千米∕小时4.一段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4】力的存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弹簧的弹力4.力的测量(使用弹簧):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N【5】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及用图示表达这三要素的注意点【6】重力1.重力的存在及其作用效果2.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的意义【7】摩擦力1.摩擦力的存在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大小(注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因素)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8】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获得的历程3.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和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9】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物质的构成分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学生刚接触的微观世界,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分子的特点。
本节课力争在引入、类比等方面加强学生对分子的认识,由宏观现象的观察进入微观世界,再由微观世界走出宏观世界是这门课的一条教学路线。
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在设计上安排了一课时。
课上完感觉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是不很到位,所以觉得还是应该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可以讲分子的认识和分子的质量体积较小及分子间存在空隙。
第二课时可以讲分子是不停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用一杯水让学生思考不停的分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来进行猜想。
通过蔗糖在不同情形下的观察引入分子的概念。
分子的大小通过数据的说明来得以体现,而分子之间有空隙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现象引起思考,再用黄豆和芝麻的混合来体现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2节质量的测量在质量的测量中学生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测量前的调节:将天平放平后,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的调节:左物右码,通过加减祛码并移动游码式天平平衡。
注意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3、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则测量结果要偏大,应将测量结果减去游码没有归零的读数。
4、如果测量时将物体和祛码放反了位置,测量结果也偏大,应将祛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
5、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生锈或粘上污迹使祛码偏重,则测量结果偏小。
6、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磨损使质量偏小,才测量结果就要偏大。
第3节物质的密度总的教学思路:一、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科学知识1、物质的性质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有形状、大小、重量、密度、比重、折射率、比热容等。
2、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固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不易改变。
液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液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易于流动。
气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气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容易扩散。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新物质形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
4、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复杂的结构;无机物质是指不含碳原子的物质,具有简单的结构。
5、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
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物理知识1、力的种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能量,它可以分为推力、拉力、磁力、引力和弹力等。
推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推拉作用,拉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拉拽作用,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磁场作用,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弹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弹性作用。
2、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外力是指物体外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特性力具有方向性和大小性。
方向性是指力的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大小性是指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或其他单位来表示。
4、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5、力的运动力的运动是指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