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乡土教材开发 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引入乡土内容激活历史教学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学最好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教科书中去,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我认为,这一做法尤其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使学生产生距离感,而引入乡土历史中的真人真事、遗迹实物,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同时,丰富的乡土历史内容还充实了历史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鲜活素材,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把乡土历史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原因之一就是课本所讲的历史内容离我们太遥远,历史教材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大历史,是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
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不喜欢历史课。
但每当谈到与本地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学生情绪激昂,有时争论不休。
这就给我以启示: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做了一些尝试,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
南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南和县域,《禹贡》属冀州,周《职方》属邢,自西汉始置南和县。
全县共有文物古迹几十处,历史遗迹资源和口碑资源十分丰富,比如朱正色墓、状元门楼、明代牌坊、麻头纸、白雀庵和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等,把这些乡土历史资源,有选择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和浓厚兴趣,形成“历史就在我身边”的理念,比如讲中国古代经济时,我引用了南和在唐代时被誉为“北方小江南”辉煌历史以及南和的产业谣;在讲佛教的传播时,我联系县内的白雀庵的故事,告诉学生南和是“菩萨的故乡”;讲新时期文艺的繁荣时,我介绍了南和籍影视新星王宝强及其艰辛的奋斗历程,激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这些乡土文化内容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烘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乡土课程是指以当地历史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乡土情感和认同感的课程。
乡土教育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进行阐述。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需要结合乡土教育的特点,深入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地区独有的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历史遗迹、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
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和挖掘这些资源,作为教材内容或者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
教师还可以邀请当地文化专家或者历史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从专业人士身上感受到乡土历史文化的魅力。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乡土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乡土教育不仅仅限于历史学科,还可以与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
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可以穿插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地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在乡土文化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在乡土艺术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活动,如舞蹈、书法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丰富乡土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社会,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产生了疲倦感,教师需要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乡土历史文化的课件,展示当地的历史遗迹、传统节日等;利用网络平台建设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库,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乡土教学资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让学生与家乡文化专家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乡土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需要教师自身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充实历史课堂教学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遗迹遍布各地,历史传说丰富多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在课堂中加以引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知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作用。
一、利用地名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引用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时,曾引用博爱县地名八卜昌的来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讲解到商朝后期,纣王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
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死后,由其子姬发(周武王)继位。
这时西岐一带已治理的繁荣昌盛,商朝百姓不堪纣王的暴政,纷纷逃到西岐谋生。
周武王决定顺应民心,起兵伐纣。
武王姬发率领大军从周原(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出发,经潼关到河南洛阳孟津,在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盟,共商讨伐商纣王大计,留下会盟镇的地名。
接着武王率领诸侯联军渡过黄河,向商朝都城殷进发,路过博爱县城东南6公里处,安营扎寨休整兵马。
眼看就要打到朝歌了,武王对伐纣一事能否成功把握不定,于是将文王传给他的占卜用具拿出来,占了一卦,卜得一个“昌”字。
武王认为非常吉利,此行能够成功,并且以后更加昌盛。
武王信心大增,率领诸侯大军在牧野大败纣王军队,商朝灭亡。
后来,在武王占卜的地方,有人定居成村,起名“卜昌”。
随着岁月流逝,在卜昌附近相继建起了几个村庄,他们个个以姓氏命名,共有冯、侯、程、刘、路、乔、油王、药王八个卜昌。
学生听后对武王伐纣和牧野大战印象深刻,记忆起来更容易。
二、利用民间传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讲解明朝建立的历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大家知道“解手”和“两面派”这两个词语怎样产生的吗?学生都表示不知道,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
于是我开始讲解: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荒不断,饱受饥荒的百姓忍受不了贪官污吏和苛捐杂税的折磨,纷纷组织起义军,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率领的十万义军,横扫中原,所向披靡,元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
怀庆府地处中原,依山傍水,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
乡土课程是指以当地历史文化为内容,面向当地学生的课程。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
发和使用乡土课程资源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同
时也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首先,乡土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乡土课程中涵盖的历史事件、文化传
承以及地理环境等当地特色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过程。
通
过对当地历史的深入研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和演变。
其次,乡土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对于学生而言,乡土是他们生活
和成长的地方,乡土课程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接触和了解
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建立起更加牢固
的人文情感和归属感。
最后,乡土课程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乡土课程中,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大
量的现实案例和素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佳的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乡土课程的特点,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和案例,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性。
总之,乡土课程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
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和
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效果。
运用乡土历史, 激活课堂教学许昌市第二十中学豆素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有特殊作用的历史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河南许昌作为中国的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的陶瓷文化之乡,中国的腊梅文化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有关章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如其分的引入乡土历史材料,使爱国主义教育有血有肉有内涵。
由于乡土历史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所引的史料真实可靠,因此也就能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
了解家乡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就会为生长在这片沃土上而自豪,自然而然地萌发出建设美好家乡的雄心壮志。
一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有关章节内容恰当的引入历史实验教材培训用书中,明确指出,乡土教材内容的讲授在学完课本内容之后进行。
课本内容既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的,那么乡土历史教学也该如此。
有关章节内容是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就引入同一历史时期的乡土教育。
如讲到三国曹操时,曹操迎接东汉第十三代君王献帝刘协到许县,不久,搬进了许都皇宫。
从此,许都便以一代帝都而名扬天下,而曹操也由此取得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这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
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汉末那个时代,由于统治阶级长达数百年的宣传,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正统的代表,谁掌控了皇帝,谁就可以利用这个“金牌”号令天下,从者为忠义,不从者为叛逆。
这就为曹操成就以后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后来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的功劳改许县为许昌。
这些材料的补充,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把历史乡土资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生动、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将历史乡土资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无疑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学方法。
历史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这些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首先,历史乡土资源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宏观的、全国性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遥远和抽象。
而乡土资源则是学生身边的历史,是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和触摸的。
比如,当地的古建筑、古遗址,就是历史的实物见证。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直观地了解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它见证了当地宗教文化的变迁,通过对它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具体地理解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乡土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地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历史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比如,让学生调查本地某个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制作工艺、市场变化等,从而深入探究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再者,引入历史乡土资源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有限,而乡土资源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补充。
教师可以将乡土历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比、印证,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乡土历史的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然而,要将历史乡土资源成功引入中学历史课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挖掘有价值的乡土资源,并将其与教材有机结合。
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准备。
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也需要给予支持。
巧用乡土史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乡土史料是指反映特定区域、民族、乡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历史资料。
随着历史学在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发展,乡土史料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地方方面认识和掌握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将乡土史料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乐趣。
因为乡土史料更具有亲和力和实用性,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乡土史料引进历史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明清社会制度的时候,可以利用家谱、族谱等乡土史料,激发学生对家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生动形象教学利用乡土史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历史材料,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例如,在教授明清时期的农业制度的时候,可以利用乡土史料展示明清时期的农业工具、农村聚落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
三、提高历史教育效果通过乡土史料的挖掘和利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近代中国历史时,可以利用乡土史料来探讨某个地区的近代史变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地方差异和历史演变,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学术研究能力。
四、促进文化传承乡土史料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文化活动等形式传承和推广。
在传承乡土文化方面,乡土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乡土史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通过巧妙使用乡土史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应多借鉴乡土史料的价值和作用,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乡土教育是指以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为内容,以当地的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
在历史
教学中,乡土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如何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人故事、历史事件等一切可以作为教材开发的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中学历
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开
发乡土课程资源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研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
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
过调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成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我们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历史专家、文化名人等为学生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举办乡土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
这样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我们还需要强化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宣传和推广。
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我们可以通过
组织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推广乡土课程
资源的应用价值。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乡土文化节、历史文化展览等活动,让更多
的师生和家长了解和关注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推动乡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
用。
关于乡土教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乡土教材是指以地方为背景的教材,利用地方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等内容,展示当地的独特性和特色。
如何将乡土教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与教材联动,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体现地方特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乡土教材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补充和延伸。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人物故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
例如,在讲解古代的茶马古道传统时,可以结合当地的茶文化和马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茶马古道在当地的发展和变迁。
其次,乡土教材也可以被用于主题教育和课外拓展。
在某些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观摩、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当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在某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古民居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了解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再次,乡土教材也可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
以当地的历史事件为案例进行教育,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地方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历史文化展览、地方历史文物的收集与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调查和研究等,鼓励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思维。
最后,乡土教材的融入还需要教师的支持与指导。
教师需要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历史文化认知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学科研究平台。
总之,乡土教材的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乡土教材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乡土课程资源的定义。
乡土教育是一种重视本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教育。
乡土课程则是指以乡土文化、历史和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乡土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我们需要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时,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本土特色。
各地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展现这些本土特色。
2.贴近学生生活。
将历史事件与学生所处的时空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3.积极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考察、参观、讲解、模拟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乡土课程的教学。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丰富教学手段。
最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乡土课程资源:1.历史名人故居的开放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名人故居进行学习考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反映本地文化特色的教学案例。
例如,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介绍当地的布依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3.开展历史文物展览。
通过将历史文物进行展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连续性和发展历程。
4.开发本地历史文化教材。
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制作本地化的历史教材,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总之,乡土课程资源对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加强乡土课程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随着历史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基于地方历史,将乡土文化与历史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资源。
它以本土史料、实地考察、乡土文化等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生动性。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本地历史的兴趣和认同。
历史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并从中受益。
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地历史的真实材料、实地考察等,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独特魅力。
这种亲身接触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也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渠道。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历史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
通过与乡土文化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乡土课程资源往往涵盖丰富的历史材料,学生在接触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读。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这些观点,提炼和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判断力。
针对乡土历史的研究也需要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考古和文献研究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和批判能力。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实地考察、文化调查和文物保护等活动中。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方历史,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激活历史教学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历史学科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筛选,把成功的经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如何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标签:开发; 乡土历史;历史教学。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
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
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
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
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
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激活历史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因为设计的点较多,加之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缺乏生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应该开发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借助学生们熟悉的家乡的历史,激活历史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发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分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曾经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资源,因为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实际教学中,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对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开发乡土历史教育資源具有如下的作用:(一)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而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使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泰宁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学生们从小耳濡目染熟悉的家乡历史,特别是晚清以来,泰宁地区为了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反抗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掀起了前赴后继的反抗斗争,利用这些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乡土知识渗透教育,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感觉到历史只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促使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自太平天国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泰宁地区就开始了反抗斗争,这一时期也是泰宁地区红色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的挖掘,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能有效促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并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
关于乡土教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乡土教材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已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如何将乡土教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中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乡土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当下的文化传承有着紧密关联。
在这个时代,确立乡土文化的存在,不仅是一种信息传递,更是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价值、重要性和魅力,可以借助乡土文化资源,来推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各类与历史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
二、注重开展地方史的研究。
通过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从中感悟到什么是历史学的基本观念与思维方式。
使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调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乡土史研究的重要性。
三、重视地方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些历史事件与地方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例如,开展乡村民俗、民间艺术、民居建筑、地名等文化的研究,与地域特色的、民族性的特点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研究或集体商讨,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
通过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感受当时的历史风貌,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浸透度和认知度。
总之,乡土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也应该成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地方文化资源的获取,并积极探索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形成科学的乡土教育内容体系,使得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真正地提供更加优质、丰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和服务。
巧用乡土历史教材教学,提升历史课堂学习兴趣发布时间:2021-04-20T02:28:40.164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10期作者:熊志强[导读] 激发他们热爱贵州、热爱家乡的满腔热情,让学生对历史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贵州省乡土资源为例绥阳县实验中学贵州省遵义市 563300摘要:乡土历史,犹如中华历史长河的支流,远远不断地为中华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各地的乡土历史,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部编教材的课程设计思路,就清晰地说明:“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民族众多,历史悠久。
在地理上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这就使得贵州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也使得贵州乡土历史资源独具特色。
贵州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夜郎历史;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贵州正式建省,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代革命时期,红军在贵州大地到处都留下革命的足迹......贵州的乡土历史同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贵州人民智慧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把贵州乡土历史教材运用到课堂导入、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中,更有利于历史教学的目标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巧运用,新课导入激兴趣。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各过程中,贵州各地都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沉淀了许多红色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里面涉及几个知识点,其中第一个就是学习遵义会议。
注重乡土教材开发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乡土历史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巧妙地引进乡土历史,是历史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初步尝试。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中有机结合乡土历史资源,能发挥学生对教材理解、激发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教材激活历史教学
乡土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乡土教材作为初中《中国历史》的补充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乡土史补充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活跃课内外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地方史中所涉及的内容全和学生生长及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对于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经典传奇、人物、风情习俗、甚至山水地名都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也都怀有好奇的心理。
因此对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必然有着浓厚兴趣,并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
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穿插一些相关的地方史料教学,可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文物古迹,乡俗民风、山水草木都比较熟悉,甚至耳闻目睹,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很感兴趣。
如讲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节时,可引用在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
面对学生提问;谁知道莫高窟的藏经洞是怎样发现的?有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人到
过敦煌掠夺过经书?当时的道士是谁等等。
通过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因此,适当的讲述精选的乡土史内容,抓住学生心灵的共鸣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事实证明,历史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乡土气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加强乡土史教学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把爱国之情与恋乡之情融为一体,从而使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具体、生动、直接。
家乡是微型的祖国、祖国是巨大的家乡。
而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乡土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意,为他们长大后的建设家乡奠定知识和情感基础。
正因为爱国是从爱家乡开始的,乡土
史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三、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乡土史教学能增加讲课的直观性,利用乡土史文物、史迹作为直观教具,能增加历史教学的讲述的直观性,形成正确而牢固的历史形象,由感性知识发展到理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思想理论武器的能力。
其次,运用乡土历史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通过这样的历史活动课,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四、广泛搜集名人事迹材料,让家乡名人走进历史课堂
(一)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
历史第二课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
乡土教学在这个领域里可以办地方史兴趣小组,用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乡土史知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组织学生收集乡土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定西通渭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许多历史名人,如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工部尚书赵荣、巴蜀名臣牛树梅等等。
因此,我们大力美化校园环境,处处充满“名人教育”的气息,使学校的教室、名人陈列室、
黑板报、宣传窗等都能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首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名人,古代的、近现代的,按时间顺序,列出家乡名人目录。
其次,开展“走近家乡名人”读书活动,让学生讲家乡名人的故事,写“发现身边的历史”征文等等。
我们每学期组织读书兴趣小组,为使读书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保证时间,除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优化图书室管理外,还让教室成为图书室,让每个班开放的书橱洋溢着书香,并利用发“告家长书”、编印相关材料、开家长会、家访等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从而引导家庭文化。
(二)访名人事迹,接受良好熏陶
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德育基地,举办乡土史讲座和重大乡土历史纪念活动的图片文字展览。
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考察采访活动,让他们亲自了解名人的业绩和在祖国、在家乡的影响,感受人民群众尤其是自己的长辈对名人的崇敬之情;组织学生瞻仰名人陵园,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具体了解名人生平事迹。
每学期,由历史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家乡名人”风采活动,把家乡名人的故居和纪念地作为课堂,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怀。
追忆家乡名人的生平故事,感受家乡名人为学的刻苦与勤奋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收集乡土资料、实地调查,写乡土史小论文和自办历史小报
学生对这些活动十分感兴趣,活跃了历史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开发,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丰富了历史知识。
总之,运用乡土教材资源开展历史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教活了历史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