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23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神经病学是医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研究和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神经病学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本文档将以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为题,分别从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正文:大点一: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解剖结构以及其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实际应用。
3. 学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4. 掌握神经组织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
5. 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
大点二:神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理解神经疾病的多种病因,如遗传、感染、创伤等。
2. 了解神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如神经元退行性变、炎症等。
3. 学习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等。
4. 分析神经疾病的生理学和生化学改变对病理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机制与应用。
大点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
3.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
4.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诊断。
5. 学习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大点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 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 学习药物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与副作用。
3. 掌握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4. 学习康复治疗在神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 理解终末期神经疾病的护理与病患安宁疗法。
大点五: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1. 了解神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 学习神经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3. 掌握神经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技术。
4. 了解神经治疗和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5. 展望神经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引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神经病学知识和技能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并结合导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概述:正文: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神经电活动的产生与传导;神经调节与递质的作用机制。
2.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与标准;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3.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局部与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疾病的急性与慢性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病例讨论。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操作技巧;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5.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神经系统疾病的生活环境与健康教育;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社会支持;神经系统疾病的公共卫生与法律政策。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还强调了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期望这份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准确、系统和实用的神经病学教育,培养优秀的神经科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和概念1.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研究对象: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和体征2.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 中风(脑卒中)- 定义和病因- 分类和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原则2. 癫痫(epilepsy)- 定义和发病机制- 分类和临床特征- 诊断和治疗方法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定义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4.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五、其他重要内容1. 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技术- 神经影像学在神经病学诊断中的应用2. 神经病理学- 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神经病理学在神经病学研究中的作用3.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预防措施-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支持措施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与资源- 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实验室训练、临床观察等2. 学生评估方式- 学术考试- 实践操作评估- 个人/小组项目报告七、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 《神经病学概论》- 《神经病学临床案例研究》2. 参考资料:- 国内外相关期刊论文- 最新的神经病学研究报告八、结语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有效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神经病学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涉及到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医学院和医学相关专业中开设的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用于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神经传导的生理过程。
3.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代谢性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4. 神经系统检查与诊断-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病史采集、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癫痫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等;- 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脑外科手术、神经内科手术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2.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神经病学科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2.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对神经病学教学的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七、结语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神经病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病变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神经病学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神经病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了解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4、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5、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基础: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和突触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2、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包括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脑炎等疾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方法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5、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示教等方式,传授学生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
3、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的临床实践和治疗原则。
4、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习和作业:通过学生的自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1、理论考试:通过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神经病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仅供临床医学 5 年制大学生教学用。
神经病学教学必须应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有系统地阐述本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教学时应尽量结合我国资料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 1 门分支学科,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其他各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具有极高的理论性。
神经病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防治原则。
神经病学作为目前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而活跃的学科,不单有本学科自已的体系,而且与很多其他有关学科相互渗透,如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神经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流行病学、老年神经病学和儿童神经病学等。
而基因检查手段、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对神经内科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神经病学作为 1 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工作领域广阔,是临床医学 5 年制硕士生必须掌握的 1 门学科。
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及临床实习,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方法。
对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能初步掌握,为医科学生今后在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中具备全面知识打好基础。
总学时数为 58 学时,其中讲课 30 学时,实习 28 学时。
第一章绪论一、要求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二、主要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学。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2.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1.一般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一般介绍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内囊、脊髓、大脑半球、视神经的解剖特点。
2.熟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传导通路。
3.了解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
讲授内容1.重点讲授内囊、脊髓、大脑半球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
2.详细讲解运动、感觉、视觉传导通路。
3.一般介绍脑与脊髓的血管、脑神经、周围神经和肌肉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2.掌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
4.掌握感觉障碍、瘫痪的各种类型临床表现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5.掌握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6.熟悉失用症和失语症的临床表现。
7.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1.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2.重点讲解失语、失用、失认症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1.2.详细讲解偏头痛的治疗。
3.重点讲解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
4.了解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和头痛发生的机制。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各种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和病因。
讲授内容一、概述重点讲解脑的血液供应、常见的脑血管病病因、危险因素。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重点讲解TIA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三、脑梗死1、详细讲解脑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
2、详细讲解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新(一)引言概述: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更新是为了提高医学生对神经病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全面阐述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新(一)。
一、神经生物学基础1. 神经细胞与神经元传导:结构与功能特点2. 突触传输与神经递质:常见神经递质的类型与功能3. 神经发育:脑部发育与神经系统形成的主要过程4.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分支与调节机制5. 神经可塑性:突触可塑性与记忆形成的关系二、神经疾病分类与诊断1. 神经解剖学与病变:常见神经病变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2. 神经病理学:常见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影响因素3. 神经影像学:常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及其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 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脑电图等常用检查方法与结果的解读5. 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分级:不同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与分级标准三、常见神经疾病与治疗1. 中风:卒中的类型、危险因素与紧急处理2. 癫痫:癫痫发作的类型与常见治疗方法3.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与药物治疗4.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治疗5. 颅脑外伤:颅脑外伤的分类、急救处理与康复干预四、神经免疫学与神经药理学1.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机制2. 神经性疼痛与药物干预:常见神经性疼痛的类型与治疗方法3. 神经炎症与神经保护:神经炎症对神经细胞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策略4. 神经递质与神经药物: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与药物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5. 脑血管药理学与相关药物: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五、神经病学进展与研究方向1. 基因与神经疾病:遗传学研究在神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 神经重建与功能恢复: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技术与策略3. 神经病学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与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4. 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在诊断与研究中的融合5. 神经病学教育与实践:神经病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推动总结:本文以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新(一)为标题,系统概述了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疾病分类与诊断、常见神经疾病与治疗、神经免疫学与神经药理学以及神经病学进展与研究方向等五个大点的内容。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Neurology(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
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本科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讲授26学时,见习4学时。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病例分析等。
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和课后作业评定。
教学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
2、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熟悉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实践和发展。
3、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
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2、神经病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方面。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在日后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的能力。
二、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了解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分析和解决临床神经病例的能力。
5. 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A. 神经解剖学1.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脑、脊髓、脑干。
2. 末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3.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变异。
B. 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
3. 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
4. 神经调节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C. 神经病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神经病理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3.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D. 神经诊断学1. 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神经影像学的应用和解读。
3. 功能性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
E. 神经药理学1. 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 常用神经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
F. 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2. 常见神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3. 神经疾病的康复和护理。
G. 神经病学研究与前沿1. 神经病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2. 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训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五、考核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2. 实验和实践操作:检验学生在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中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416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见)习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选用教材:神经病学(案例版)朱榆红赵斌主编科学出版社课程简介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众多的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
神经病学是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神经病学教学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 0.5学时三、教学内容(一)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二)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四、重点、难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五、复习思考题1. 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学科中的地位?3.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4.神经病学的诊断原则?第二章总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大纲I 前言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它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教学时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中医学的成熟经验,有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与示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临床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法医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
四教材:《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维治,5版,2004年。
II 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神经系统构成人体极复杂生物学机器的调控中心。
认识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医学学科。
神经病学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是一门研究领域非常广阔的学科。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神经基础学科的关系。
(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的发展史和未来。
(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
(三)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准确识别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二对颅神经损害后的临床症状。
(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神经病学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
系统地阐述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适当介绍神经病学新进展,使学生对神经病学的进展有所了解。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理论XXX实践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难点讲透。
应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应多提供病种供学生见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尽可能地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使同学掌握神经病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并不是都在课堂内讲授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
总课时29学时, 理论课21学时,见习8学时。
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见习安排第一章绪论[预习内容]1.神经病学概述2.神经病学研究的内容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目的要求]1.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熟悉临床神经病学的基础,临床特点及在各学科中的地位。
3. 掌握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神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
2. 重点说解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特征与诊断特点。
3. 介绍临床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状[预习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目的要求]1.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原则。
2. 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3. 了解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鉴别诊断、脑死亡的概念。
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症2. 失语: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的临床类型及表现。
3. 重点讲授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面肌瘫痪、听觉障碍和眩晕、延髓麻痹等临床表现。
《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时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等专业选用教材:吕传真主编《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及预防原则,熟悉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为今后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因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调节作用,而其他系统和器官病变也可产生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
所以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①《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史玉泉,周孝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②《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③《MERRITT神经病学》,第十版[译],郭玉璞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笔试)和技能考核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次:神经系统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3学时第二次:脑血管疾病 3学时第三次:脊髓疾病 3学时第四次:周围神经病或其他疾病 3学时第一章神经病学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神经病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神经病学的重点要求内容:掌握什么、学习什么、了解什么。
(二)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及其与其他临床各学科间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与方法。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2015年6月前言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神经病学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系统阐明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为重点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方法,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方法,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辅助检查的指证和意义,了解神经病学领域的新进展,具备初步解决临床实践中神经病学相关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
本课程大纲参考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为教材编写。
在教学目的要求方面用“掌握”、“熟悉”、“了解”来说明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大课讲授24学时,见习6学时,于一学期内完成。
参考书目1. 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出版。
2. 张淑琴. 五年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3. Brazis著,王维治主译.《临床神经病学定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
4.Felten DL,Jozefowicz RF著,催益群主译. 《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5.Goetz CG.Text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Saunders company,2007.目录总论 (1)第一章定位诊断 (2)第二章脑血管疾病 (3)第三章癫痫 (7)第四章头痛 (8)第五章多发性硬化 (9)第六章运动障碍疾病 (10)第七章脊髓疾病 (11)第八章周围神经疾病 (12)第九章肌肉疾病 (15)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0时)总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专业用)Ⅰ前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制医学系本科使用。
它用现代医学的新成就和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技能及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教学时尽量结合国内外资料,采取多媒体方式,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授和示教,培养学生联系前期基础理论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事求是地掌握临床神经病学的知识。
《神经病学》总学时为4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见习课12学时,理论课与见习课比例大约为 2.7:1,在保证讲授教学大纲内容外,我们还根据神经病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当今最前沿的内容。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神经病学与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了解神经病学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简要说明神经病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方向。
(二)神经病学的特性: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诊断的依赖性、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难治性。
(三)讲解神经病学的实践方法、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26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教学目的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组成、生理功能与解剖的关系、病损的定位诊断,了解脑与脊髓血管、肌肉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及其病损时的表现,掌握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的解剖、生理及病损时的表现。
二教学要求 1 熟悉中枢神经、脑神经、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了解脑与脊髓的血管、肌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熟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及反射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三教学内容(一)中枢神经 1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 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脑与脊髓的血管 1 脑与脊髓的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 脑与脊髓的血管的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
(三)脑神经 1 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 脑神经损害的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1)运动系统的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四部分组成。
(2)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中央前回的运动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
(3)锥体外系统(4)小脑 2 运动系统的病损害表现及定位诊断:(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等; 227(2)下运动神经元性瘫:脊髓前角、前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等。
3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的鉴别要点(见第三章的瘫痪)(五)感觉系统 1 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一般感觉和复合感觉。
(2)痛觉、温觉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和深觉传导通路。
(3)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4)节段性感觉支配。
(5)周围性感觉支配。
2 感觉系统病损害的表现及定位诊断(1)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缺失与减退、感觉过敏、疼痛等。
(2)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神经干型、末梢型、后根型、脊髓内型、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解剖、生理关联,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听觉障碍、肌肉萎缩、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2 熟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3 掌握头痛、痫性发作和晕厥、眩晕、视觉障碍、眼球震颤、瘫痪、躯体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授课内容(一)意识障碍 1 概述:简述意识的定义及意识的内容 2 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1)据意识水平进行分类:强调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2)根据意识内容进行分类:简述不同意识障碍的状态(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的特点 3 鉴别诊断重点强调与意志缺乏和闭锁综合征的鉴别 228(二)认识障碍 1 记忆障碍 2 失语症(1)失语症的定义及失语症的类型(2)不同类型失语症的特点,特别强调Broca失语、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的特点以及不同失语症的损害部位、临床意义。
(三)痫性发作与晕厥1 痫性发作(1)简述痫性发作的发生机制(2)痫性发作的特点(3)痫性发作与晕厥的特点比较(4)痫性发作的处理原则 2 晕厥(1)晕厥的定义(2)晕厥的分类(3)晕厥的临床特点(4)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述晕厥的处理原则(四)共济失调 1 小脑性共济失调 2 大脑性共济失调 3 感觉性共济失调 4 前庭性共济失调(五)步态异常 1 痉挛性偏瘫步态 2 痉挛性截瘫步态 3 慌张步态 4 摇摆步态 5 跨阈步态 6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7 小脑步态(六)不自主运动 1 震颤:静止性震颤、动作性震颤 2 舞蹈样运动 2293 手足徐动症4 扭转痉挛5 偏身投掷运动6 抽动秽语综合征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教学目的学习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神经疾病定位诊断方法。
(二)掌握神经疾病定性诊断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定位诊断 1 定位诊断的准则。
2 不同部位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肌肉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脑干病变、小脑病变、大脑半球病变、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病变等。
(二)定性诊断 1 神经疾病病因学分类: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神经变性病、外伤、肿瘤、遗传性疾病、营养和代谢障碍、中毒及与环境有关的疾病、产伤及发育异常、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神经损害。
2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头痛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头痛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头痛的分类,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头痛概况。
(二)了解头痛分类。
(三)熟悉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四)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法。
三教学内容 230(一)头痛概论(二)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病因未明,介绍主要的发病学说。
(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简述偏头痛的发作过程,发作特点及临床分型。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与癫痫、高血压头痛、五官病变引起的头痛等相鉴别。
(五)治疗与预防:偏头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和预防发作用药。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一教学目的通过5个学时的理论课和3学时的临床见习课,使学生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概念。
(二)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三)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四)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常见血管综合症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掌握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六)了解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三教学内容(一)脑血管疾病概述。
(二)短暂行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四)脑出血。
(五)网膜下腔出血。
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一)掌握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概念。
(二)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三)熟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二教学要求 231(一)掌握脑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概念。
(二)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三)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三教学内容(一)脑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概念。
(二)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四)脑循环及调节。
(五)脑血管疾病病因学。
第二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教学目的(一)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
(二)了解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同表现。
(四)了解TIA的主要治疗手段。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
(二)了解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同表现。
(四)了解TIA的主要治疗手段。
三教学内容(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
(二)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血液动力学改变、微栓塞。
(三)TIA的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不同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注意与部分性癫痫、梅尼埃病、心脏病等鉴别。
(五)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手术与血管内支架。
第三节脑梗死一、教学目的(一)掌握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概念。
(二)了解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熟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血管梗死后综合征的不同表现。
232(四)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
(五)熟悉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概念。
(二)了解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血管梗死后综合征的不同表现。
(四)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
(五)了解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 脑血栓形成 1 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2 病理:脑梗死的好发部位和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
3 病理生理:脑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治疗时间窗。
4 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治疗:强调支持治疗;以溶栓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其他辅助治疗、外科治疗。
(二)脑栓塞1 病因: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
2 发病原理3 临床表现: 参照脑血栓、强调起病急骤、原发病症状、体征。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5 治疗:脑部病变治疗、原发病治疗第四节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教学目的(一)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二)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三)熟悉主要出血多发脑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四)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五)熟悉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 233(二)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了解主要出血多发脑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四)掌握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五)了解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三教学内容(一)脑出血 1 病因:强调高血压 2 发病原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
3 病理:脑实质出血及其好发部位。
4 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
5 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引起昏迷全身疾病及颅内其他病变鉴别、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
6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支持治疗,脱水剂的应用,并发症防治、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