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发现

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发现

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发现
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发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a15441357.html,

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发现

作者:杨琴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1期

摘要: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领域,并在推动教育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其

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更是让教育打开新的局面,让教育与生活完美衔接在一起。幼儿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注重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融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教育往往存在于生活的缝隙中,作为一名幼师,更要细心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从中寻找教育的契机。

我的故事发生在幼儿每天午饭后的散步中,作为一名新教师,还不能立马Hold住全场,所以在带领幼儿出去散步时总会发生一点意外,比如幼儿跑出队伍追追打打,幼儿之间讲话跟不上队伍,幼儿采摘花朵踩踏小草等等。我为此也无比烦恼,一方面不愿意去束缚幼儿的天性,假如隔绝幼儿与大自然、与他人的触碰,那他们的散步过程中将失去乐趣;另一方面如果任凭他们这样打打闹闹,可能会在散步中发生危险事故,如摔伤、推搡踩踏等,很容易有安全隐患。我陷入矛盾后就立马去寻找解决方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观察老教师们是怎么做的。

但还未等到当天的散步时间,我便在幼儿上午的户外观察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在观察活动之前,老教师先告诉幼儿会去哪些地方、去了那些地方可以做哪些事情,再让孩子们一起说说一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发现先将活动目的、要求告知幼兒,让孩子们根据以往经验说说注意事项,再让其开始活动,孩子们既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又能够遵守秩序,并且能在活动中将观察到的点点滴滴记在脑子中,与小伙伴们分享交流,体验到观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于是我就思考:这样的方式是否适用于幼儿的午后散步中?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将这个方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在第二天的午后散步中试行了。在散步前,我对幼儿说:“学校里的花都开了,开得好多好漂亮,老师都来不及看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一看,找一找吗?”然后带着幼儿去散步,着重走了消防通道两旁和操场周围。在散步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跑出队伍追追打打了,也不再回过头去讲话了,他们主动去观察树上的花,凑上去闻一闻,有的还在自言自语:“这个是金色的,很香,好漂亮啊!”但他们采摘花朵和踩踏小草的行为却增多了,我马上提醒幼儿:花儿长在树上会很开心,所以才能发出香味,你把他们采下来了,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想看怎么办?我说这句话时担心只有前面几个孩子听到,后面的幼儿听不到,但后来发现那些听到的幼儿停止采花之后,后面的幼儿慢慢地减少了这种行为,原来幼儿并不是真心想采花,只不过是从众心理的作用罢了。第一天的效果似乎还不错,于是第二天我继续这样做,发现有些幼儿失去了兴趣,这时离我较近的一个孩子主动提出了问题:“那些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鲁格庄完小王翠娟李维博 每一个关切儿童的人都会希望儿童健康成长,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儿童时代是光辉生命的起点;对社会而言,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若要对社会有益,必须关心人类,关心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整个地球。儿童健康成长,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让德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往的德育目标诸如少先队的呼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歌中的“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等对于小学生显得有些抽象,如果进行书面考试,他们的德育成绩都不会错,但实际行动起来,又往往不尽人意,他们实际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原因早成的。 当前,由于教育评价功能的异化,“考试”成为管理学校的最高“指挥棒”,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于是就有了“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口号。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好”还是“不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起钩来了,似乎分数是学生的生活全部,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在分数面前退避三舍。回到家里,家长还要给孩子请家教,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甚至出现了诸如马家爵杀母的事件。我们看一下生活中的实例:(一)幼儿园放学了,年轻的妈妈发现女儿的脸上有一道伤痕,立

刻找老师问个清楚:“我的孩子是给谁打的?”老师随即解释是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一点冲突,现在已经和好了。家长立即气愤得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没有手啊,你不会打他?”由此,孩子也许不再会宽容别人。(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教育节目:孩子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便也效仿妈妈给妈妈端来洗脚水,这又是一个怎样感人的生活场景呢?由此看来,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必须以身示范,让德育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二、走进生活德育,与自然对话 大自然的物态是博大精深的,雨雪冰雹、山川河流都能体现出自然力量的恢弘气势,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还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我们登上高山,畅游大海,在与高山、大海的对照中产生自身沧海一粟之感。从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深刻哲理。在生活德育中引领学生与自然情景对话: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沐浴和煦的春光,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踏青,写春景、绘春色,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炎炎夏日,蝉鸣蛙叫,让学生登山听鸟鸣,感受生命的可爱。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硕果累累让学生到野外看农民的丰收,体味劳动的收获;看秋风扫落叶,感悟树叶对根的回报。数九寒冬玉树银花,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快乐。 三、走进家庭生活,与父母沟通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可想象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却能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不仅会给父母精神安慰,而且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当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

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想象着那么一天:与孩子去明亮的超市,已经不用战战兢兢地一手推着购物车,一手紧紧牵着孩子,他慢慢地转变自己,学会等待,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会放入购物袋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甚至还是得力的小助手,帮你寻找物品。这样美好的画面也许在你的脑海中浮现过无数次。 “我不期望我的孩子以后能怎么样,我只是希望他能够生活自理,我们离开后他能够独立生活。”几乎每个家长都曾说过或想到过这句话,然而让我们难过的是认知、理解、语言等课程占据着孩子的一天,而关于自理能力的学习却被悄悄遗忘了。 请各位家长回忆下: 我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放在生活技巧的学习上? 我的孩子会自己穿衣服、洗澡、吃饭吗?

我的孩子离开了我,能做什么? ...... 不要舍本逐末的单纯追求孩子的学业技能,下面分享几个生活能力练习教案,让孩子在生活中也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杯子喝水 年龄:1-2岁 目标:没有洒漏,自己用两只手端着杯子喝水。 材料:不容易打碎的杯子 操作过程 1.把空杯子放在孩子面前,对他说拿杯子。如果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马上辅助他将杯子拿起,并表扬他,直到他能独立拿起杯子为止。 2.在杯子里面装一点点水,重复以上的操作。 3.让孩子把杯子移到嘴边。如果不能独立完成,辅助他保持手臂的平衡,将杯子移到嘴边。 4.下指令喝水。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马上辅助他,如果孩子能够张开嘴喝水,要马上强化他。 5.最后让他把杯子放桌子上。如果不能独立完成,立刻辅助他将杯子从口中拿出来,放到桌子上,给予强化,孩子一旦能独立完成,撤掉语言提示把杯子放桌子上。

刷牙 年龄:3-4岁 目标:独立地刷牙。 材料:牙刷(有柔软的毛),牙膏。 操作过程 1.让孩子站在镜子前面,观看你刷牙时镜子里的像。 2.把牙膏给他弄好,然后把牙刷给他,站在他的身后,面对着镜子,慢慢地引导他的手,把牙刷放到嘴里。另外一只手固定他的下巴,帮助他上下刷他前面的牙齿。 3.当感觉孩子的手开始自己上下运动的时候,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手控制。 温馨提示: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一个孩子越往上学,越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到时候就自然具备的,需要家长从小引导,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独立做事的能力。 1、学习棋牌类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学国象、围棋等,棋类东西锻炼思维,毕竟下棋需要自己下,别人帮不上忙,棋子走哪儿,必须要自己判断,自己做决策,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但有些家长没时间接送孩子去学棋,而且学棋,毕竟是时间长、花费大的事情。其实,孩子在家打扑克,一样起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出牌也必须自己做决断,作用是一样的,而且玩扑克更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我孩子在上小学前,口算多位数加减法、含负数的,已经非常熟练了,主要是靠玩扑克拱猪给大家算账练出来的。现在,淘宝网上有一种分数扑克的,由55张分母从2-11的真分数组成,如1/ 2、1/ 3、、、、10/11。通过玩比大小、金钩钓鱼等,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当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加强了。 2、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3、把孩子玩电子垃圾游戏的兴趣引导到思考学习的轨道中来。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平板、电子产品泛滥,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电脑游戏,影响视力,浪费时间。这些东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完全隔离、阻断是不可能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儿童程序设计可能对孩子帮助最大。因为儿童程序设计主要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孩子在应用过程中既能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中、小学阶段blockly和scratch都是孩子学习的不错的编程软件。学儿童程序设计,好处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编出来,想不动脑子都不行。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应当是渐进的,应当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提高的。当然,有时候孩子理解、进展快慢不同,这时家长的心态最重要。一直平和心态地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黄金期

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黄金期 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在3-6岁的时候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人类很多的性情都在这个时间段,就已经初步定型了。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尤为重要。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 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郭胜男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认同,与其强制的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人生意义。 一堂小学生的作文课堂展示课开始了:内容是描写热爱的四季,当说到冬天时,孩子们纷纷表达对冬天的喜爱。只有安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 我可以不爱秋天,不爱冬天吗?”看到这,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有他的原因吧。 此时,课堂差不多已经要顺利结束了,老师可以圆满结束课堂,可以婉转地绕过孩子的问题结束活动。但是这位老师给了孩子发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让安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感谢老师曾经允许他的不爱,让他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当我看明白:不爱秋天,那是因为“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总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不爱冬天,那是因为“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一个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对妈妈充满了爱的孩子,一个知道心疼妈妈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爱妈妈,不爱秋天、冬天的“怪”孩子。 幸亏是老师的“允许”,让安锐说出了心中的话:“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接着老师的哽咽、老师的点头,然后郑重举起右手的那种赞同,感动了所有人,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们走进了安锐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的画,原来他没有故意捣乱,他的画就是他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他第一时间进入了我的眼帘,他身着一身黑,黑色的衬衫上面绣着一条龙,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打算。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容易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关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堵路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从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教育中渗透着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知识经验的积累,做事过程中的统筹安排,且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幼儿在学习体验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对于有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孩子们在获得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意志力、坚持性以及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者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例如:在观念上,你认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发展很重要,而他却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内容上,你现在正引导孩子刷牙,他却全然不知;在方法上,你用游戏、故事等适合孩子的方法,他却只有命令训斥的方法;在评价上,你总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鼓励,他却总看到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行。当双方这些不一致的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习惯有怎么能养成呢? 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倍加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造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使其形成了依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怎么办?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这方面的困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况,十几岁了没有洗过衣服、烧过饭的孩子比比皆是,而上大学了还要把脏衣服拿回家来让妈妈洗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那么,什么是“独立自主”? 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主要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和缺乏独立自主性呢? 我们在座的家长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性好不

好?如果不好,那么您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的心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许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举动原本是错误的行为,而恰恰是这些习惯性的生活细节,导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独立自主性的锻炼机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吧!妈妈则连忙推托说:“你快一边玩去别捣乱了,你这么小哪会洗碗啊?洗不干净我还得冲洗刷不说,不小心兴许还得把碗给我打了。”如果家长的话再多一点儿,还会不停唠叨着,这碗可是从哪里买来的,可是花了多少钱等等。家长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冒险行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让孩子去尝试,而孩子又何苦呆着没事找这番数落呢?有过一两次的教训后,渐渐就失去帮忙刷碗的兴趣了,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我不行,我可刷不好碗”的这种不成文的意识了。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练,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也将导致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 幼儿园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演讲稿一 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您临终时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您不畏艰险在高峰上攀行,尽管您只攀援了半步,但您已经站在的平地的高处了。带着创造一个激情生活的梦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带着想成为一名理想幼儿教师的 豪情,我踏入了××幼儿园,从此与幼教事业、与民办教育事业结 下了不解之缘。 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我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我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 了孩子的一切。”时我总忍不住感叹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 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出于一种本能,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 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 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 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 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我会用我的爱心去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前提。我知道,了解理解孩子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才能用自己的爱留住孩子们的心。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了 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亲人, 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来到了陌生的老师的跟前,要和原先不相识 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你们说,孩子们能不生 分离感和焦躁情绪吗“因此,只有用我的爱来改变他们的不安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会亲手把孩子们从妈妈 手中接过来,不断地用最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谈、沟通,使他们感 觉到我的可亲可爱。我会带领全体孩子玩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小游戏,使他们感觉到幼儿园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我会搭一个简易的木偶台,

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

家校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现在的孩子们学业负担日益加重,不仅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上各种辅导班,所以现在教育孩子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养教失调的问题,一部分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全部的教育责任。殊不知,他们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我是一位家长,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平时,我常常对孩子说:“在学习中我要求你认真,努力,要对的起自己的付出。在生活中,我要求你诚实,善良,一定不能撒谎。’’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也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品德端正,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声教。记得有一次,我对孩子说:“现在才8点,你自己去读一些小故事,等下睡觉。”孩子坐那不吭声,我看他不情不愿的,就问他:“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他说:“不公平,不公平,你们大人倒拿手机上网看电视,凭什么让我们小孩子去读书,要读的

话,你要和我一起读。”刚想大声斥责他,可一想不对,我们大人自己都没做好榜样,怎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呢。我立刻放下了手机,对孩子说:“妈妈和你一起读睡前故事,我读给你听,你也要读一则我听。”现在,我和孩子读完一则故事,我都会问他:“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好的习惯是从生活中点滴培养的。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有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 此外,我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这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边学边教,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新世纪优秀的接班人。

七年级教师发言稿:请你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

七年级教师发言稿:请你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一个感动老师的家长:他就是我们班**旭家长 他是我的同事,是我的室友,也是在近二十年交往的兄弟。我们同龄,但他是我的学习榜样,是我的偶像。 他曾经是我校最阳光帅气的老师,在三十八中百度贴吧里,学生们推荐的最帅男教师。 他是我校最具才气的教师,他是合肥市物理学科专家组成员,是安徽省中考物理命题组成员,是合肥市教坛新星,高级教师。 他还有令我羡慕的福气。他娶到了温柔贤惠的妻子,而且是个白衣天使;他分到了国家最后一批福利房。 不仅如此,更让我佩服的是,他还很会玩。曾经是东市区教育系统围棋冠军,是斗地主冠军组成员。 孩子七年级,放在了十七班。我就更加看到了他作为家长,是我们家长们学习的楷模。 关于**旭的情况,你们肯定也听你们孩子说起过,我就不在这里说了。这个孩子出生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没有上初中之前我就很清楚。 在三年前,作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兄弟,我和另两位好兄弟单独请他喝酒,目的就是劝他再要一个孩子。可能我们的不理解,伤了他的心,没有两杯酒下肚,他却酒醉地一塌糊涂,被我们送往医院。补充说明:**旭爸爸在我校酒量属于酒仙级的。至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提这个话题。 他们两口子,为了给孩子看病,到北京,到上海,奔走各大医院,遍访名医,依然无法治愈。至此,他决定他们自己来培养和教育孩子。 这个孩子在四、五岁: 从一句话不说,到能在几十个人的大庭广众之下,顺利背诵文章; 从一分一刻,坐不住板凳,到现在能坚持两个多小时的考试; 从一个星星的孩子,到听我说爸爸满头白发,而眼光柔和,看到成绩不好,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主讲人:陈丽 “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今天作业完成了没有,”、“今天钢琴弹了吗,”、“今天书法练了吗,”每天下班回家,很多父母第一句经常问孩子的话。“妈妈,我饿了,快做饭啊~”、“爸爸,作业做好了,帮我检查一下”、“奶奶,校服不见了,快帮我找找~”每天在家里,很多父母经常听到孩子对自己的迫切“唤”。 认真读书学习、加强才艺训练,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但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似乎成了父母遗忘的事情。如今,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自己份内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口”,过着“小皇帝”的生活。 父母: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对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自强自立有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情形是,孩子趴在地上玩,家长怕他们把手和衣服搞脏;孩子跟伙伴出去玩,怕摔跟头,怕被欺侮……总之是不放心,要么不让参加,要么在后面跟着,做“保镖”;孩子拿工具干活,怕碰坏了孩子的手脚,不是不许动,就是代替孩子干;孩子参加活动,父母往往随同前往,头顶骄阳,焦急不安地在场外等候;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的行动受到过分的限制,导致了儿童逐渐养成领带习惯,缺乏自立精神。 “我性子比较急,看见女儿慢吞吞地穿衣、穿鞋,常常迫不及待地说‘算了,算了,妈妈给你穿好算了。’现在女儿上小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衣服,裤子还是我给她穿。”张女士有时怕麻烦,怕孩子事情办不好,自己就帮她做了;“儿子每天

回家还有很多作业要做,自己怎么忍心叫他再去擦地、叠被子。”儿子上初二的林先生心疼孩子,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往往不愿意孩子“受苦”、“受累”,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所以对一些基本的生活行为、简单的家务劳动也不让孩子插手。孩子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了,家长却给他们打好水帮他们洗;孩子上学了,尽管距离学校很近,家长每天还是背着书包接送;孩子写作业,家长要陪在旁边,最后帮他们检查作业、收拾书包……一切生活上的“琐事”,家长全权包揽,今天的父母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孩子: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孩子需要的是适当的关心和恰如其分的爱护。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需要有自己独立成长的空间和自由。用毫无节制的母爱包裹孩子,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应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中小学生表示回到家里都很少做家务,因为父母没有叫他们做,自己也就懒得去做。一些小学生说,有时自己想帮妈妈洗衣服,但妈妈总怕自己洗不净或累着不让洗。当问及“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应该自己做,”时,几乎都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有的学校为培养孩子们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照顾自己能力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放假时让孩子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他们做家务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专家:培养的“错位”和“越位”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般说来,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从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等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看,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家长作为孩子最亲的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总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便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性格的原因之一——他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觉低人一等。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成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从而形成自卑封闭的性格。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四岁之前是宝宝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宝宝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宝宝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 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 应该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宝宝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宝宝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积极鼓励和夸奖宝宝良好的行为; 2、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请你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发言稿

请你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发言稿 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一个感动老师的家长:他就是我们班XX旭家长他是我的同事,是我的室友,也是在近二十年交往的兄弟。我们同龄,但他是我的学习榜样,是我的偶像。 他曾经是我校最阳光帅气的老师,在三十八中百度贴吧里,学生们推荐的最帅男教师。 他是我校最具才气的教师,他是合肥市物理学科专家组成员,是安徽省中考物理命题组成员,是合肥市教坛新星,高级教师。 他还有令我羡慕的福气。他娶到了温柔贤惠的妻子,而且是个白衣天使;他分到了国家最后一批福利房。 不仅如此,更让我佩服的是,他还很会玩。曾经是东市区教育系统围棋冠军,是斗地主冠军组成员。 孩子七年级,放在了十七班。我就更加看到了他作为家长,是我们家长们学习的楷模。 关于XX旭的情况,你们肯定也听你们孩子说起过,我就不在这里说了。这个孩子出生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没有上初中之前我就很清楚。

在三年前,作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兄弟,我和另两位好兄弟单独请他喝酒,目的就是劝他再要一个孩子。可能我们的不理解,伤了他的心,没有两杯酒下肚,他却酒醉地一塌糊涂,被我们送往医院。补充说明:XX旭爸爸在我校酒量属于酒仙级的。至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提这个话题。 他们两口子,为了给孩子看病,到北京,到上海,奔走各大医院,遍访名医,依然无法治愈。至此,他决定他们自己来培养和教育孩子。 这个孩子在四、五岁: 从一句话不说,到能在几十个人的大庭广众之下,顺利背诵文章; 从一分一刻,坐不住板凳,到现在能坚持两个多小时的考试; 从一个星星的孩子,到听我说爸爸满头白发,而眼光柔和,看到成绩不好,流着眼泪; 从一字不识,到能写出好几百字“春天真美”的文章…… 这些在我们很多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甚至不屑一顾,但是,这些是XX旭父母,用我们普通家长几十倍的时间、财力、精力的投入才换来的,是他忍受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痛苦之下,才取得的。 套用一句名言:拥有的,我们不会珍惜,失去的,我们才觉

润物细无声-生活中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生活中的教育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及家长,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学校能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想法。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不仅在身心发育上从儿童变成了青少年,而且有了不同数量级的自由的时间、信息获取渠道、自我独立意识。初中是孩子价值观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养成的重要、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呵护式教育,无法继续也不可能继续了。 结合这个阶段的特殊性,我认为作为家长除了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课程教育外,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做一个有情操、遵纪守法的人 孩子们除了在学校、家庭,开始逐步独立接触社会,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被输入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很难,也不可能将孩子与这些信息渠道完全隔离。能做的就是关注、管理这些信息渠道,帮助孩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一个一个具体的事情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懂法、畏法、尊法。 例如:讲一个例子,你可以结合自身发生的选取。比如帮助其选择书籍。有些漫画丑化老师,讲学生恶搞老师的,摒弃之,树立尊重师长的价值观。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积极向上,是孩子成长的内驱力。有,不待扬鞭自奋蹄;无,千磨万击“愚钝”,任尔东西南北风。而在积极向上这一内驱力的塑造上,家长的以身作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对工作是否勤奋用心、对生活是否热忱认真,几乎决定着孩子是否有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的基因。 哪怕是家庭生活的琐事,也能对孩子的品性形成重要的影响。例如,家庭环境卫生,我认为一个对自己生活环境“讲究”的人,将比一个很容易“将就”的人更难以接受自己的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学识胆识泯然众人。所以,我坚持用较多的精力保持家庭整洁、有序,并严格要求孩子,意在树立孩子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高品质要求,远离“将就”。

走进儿童生活

走进儿童生活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那么如何让学生习作向儿童生活回归,向童心回归,写出符合儿童情感语言的习作呢?下面,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陶行知认为:“写作文应该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写作的源头在哪儿呢?我认为源头“就是孩子们多彩的生活。”生活是真实的,大家都经历的,只要认真的感受了生活,这种真实的生活就会出现在习作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变化,学生用自己眼睛发现的,就会感到特别高兴,从而把它记忆下来,流畅的语言便会伴随着自己的情感自然而出。在初学写作时,不应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要消除孩子们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以“我手写我心”。如写《春天的早晨》这篇习作时,正值春天来临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早晨有什么?植物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发现都有不同,习作课上再进行写法的指导,学生就不难抓住早晨的特点写出生动而富有新意的作文。在此之中,我还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观察,能将观察到的随笔写下来,并在写作中能随即应用。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写出动起来的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场所,就是我们学生写作的天地,如果学生的作文拘泥于课堂、束缚于教材,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玩得越痛快,才能写得越有味”。所以我告诉孩子们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绚丽的,玩耍是快乐的。假期中,应该放开手脚和小伙伴们玩个痛快……在那里,你会发现许多旁观者发现不了的细节,获得最真切痛快的感觉。从而,我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将那高兴、难忘、痛快的一面写成几个片段。开学之时,根据抽出时间,讲写法指导,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这样孩子们的作文就会情真意切,有声有色。 三、引导学生在不同生活阶段写不同习作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写作中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对各阶段的要求也不同,同一问题、同一学生、三年级与五年级的要求就不一样,每个阶段写的都是当时的生活经历,表达当时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运用他们当时的语言积累。 以“我的妈妈”为例,如果让二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写作,他们只要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说清妈妈的外貌、性格特点就可以了。三四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妈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通过简单的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妈妈。进入五六年级时,再写“我的妈妈”形式就会很多,因为这个阶段他们对妈妈的一切做法有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首先要明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大部分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期望孩子以后能怎样,只希望他离开我们后能够自理”,这里的自理包括很多方面,但首当其中的应该是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另外,生活自理能力好的孩子会促进他各个方面的同步发展,例如:动手领域,认知领域,等等,故而,从小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幼儿需要具备哪些生活自理能力: ①具备独立拿物品的能力 ②使用简单常用餐具能力 ③穿脱衣物的能力 ④整理衣物的能力(叠被子、系扣子、摆放物品等等)。 ⑤处理每日例行身体清洁的能力(洗手、脸、擦嘴、鼻等等) ⑥打开物品的能力(拧开瓶盖、撕开包装袋、开门、开抽屉 等) ⑦具备自理,处理大小便的能力(入厕独立脱裤子、冲刷、 提裤等) ⑧完成简单家务的能力(擦桌子、端盘子、倒水、扫地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这里重点强调两句话:“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让他自己做;而该他做却不能所及的事情由家长由协助→主

动逐步过渡到独立做。”前面介绍了幼儿需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些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具体的内容以及各发展的年龄段以下我做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见附表)。 其次,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也不要盲目而行,什么都想教,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教会,也要遵循ABA的基本原则,对孩子现阶段的基础问题都做一下分析,了解孩子的基础点,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再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逐步地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完成。 附表: 0—1岁能自行用掌心抓握勺子;用手指捡起食物并送进口里;敲击物品;伸手够东西;自己吃饼干;从杯子里拿东西;打开包装纸(易);穿衣知道配合;把东西放入杯中;拧开瓶盖……1—2岁握笔;翻书;脱袜子;一只手拿两件物品;捡起硬币;用勺子把固态物品放入另一个碗里;喝液体食物;用勺子舀食物而不湿;双手拿杯子喝水不湿…… 2—3岁用叉子吃饭;穿外套、袜子;扣大扣;简单清洗手脸;扔垃圾;挤牙膏;拨电话号码;处理便后;倒水不撒…… 3—4岁刷牙;擦桌子;摆放餐具;整理衣物;处理身体清洁;用筷子吃饭…… 4—5岁穿鞋带;基本就寝能力;做简单家务;在指定时间内穿衣;穿线入针……

决定孩子一生的36种关键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就必须给孩子独立做决定、自己做事的权利。 【亲子现场】 案例1: 王卓和王亚是姐妹俩,她们经常在一起做功课。王亚的数学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做数学作业做到很晚,姐姐王卓想帮助她,可是王亚始终不愿意。很多时候,王卓已经上床睡觉了,王亚还伏在桌子上做作业。 有一天,王卓睡醒一觉,发现王亚还在写作业,她问王亚在做什么?王亚说有道数学题算不出来,王卓让王亚把题目拿给她看,说她可以帮她解决,可是王亚拒绝了,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王卓起床,将那道题的答案写完放在桌子上,自己又去睡觉了。但是王亚没有看答案,而是自己认真思考。当她困倦了的时候,就起身走走,然后继续坐在桌子前做题。 第二天,王亚的数学作业得了“优”。王卓知道,这是妹妹独立思考的结果。 案例2: 明明今年上一年级了,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妈妈对明明呵护备至,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明明做,明明有不同的意愿也常常得不到妈妈的支持,久而久之,他只知道听从于妈妈的指挥,一旦有难以决定或解决的问题,都会向妈妈“求救”。 如果妈妈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明明缺乏主见、不会思考的缺点就会克服。可是妈妈却将孩子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赖。 这天晚上8 点多了,孩子还没有回家,妈妈着急地出去找孩子,当走到学 校门口时,看到明明正站在那里,但是学校里面已经漆黑一片。经过询问才知道,明明的几个同学让他在这里等着,说去为明明买吃的了,他就乖乖地在那里等他们。 妈妈立即意识到,孩子是被别人捉弄了。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后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