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纪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4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学习难点】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学习过程】问题一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
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问题二、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洗涤.()惮.()攒.射()尸骸.()长歌当.哭()喋.血()杀戮.()殒.身不恤.()()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问题三、问题探究1、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2、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3、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
分析第四节,分别找出其中叙事、议论、抒情的句子,看看三者是如何和谐统一、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的?4、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1)第六部分用“煤”作比喻有什么作用?引用陶潜的诗应怎样理解?(2)阅读第七部分的内容,第2段的第2句话应怎样理解?。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5、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的读音和重点词语的意义2、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深刻性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爱国青年强烈的责任心与革命精神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一、作者链接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家世背景: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
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
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
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
纪念刘和珍君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时间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________枪声、们的中国同胞捆绑,然后进行密集的机枪扫射,流离失所的中国子民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敌机经常在天空中轰轰地转,偶尔还投下几枚炸弹,人们都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那是因为日本使中华儿女蒙受了巨大的屈辱,还使“难道德国人的身到今天,日本政府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不顾第二课时二.阅读探究、2、“然而在这样……就有她”。
“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
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2、“能够不为……反抗……”。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
是一位热血青年。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
三.1、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他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工,激励她们“更奋然而前行”。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四、颁奖词:她温和沉勇,直面强权,正视势利;在恐怖迫害中爆发,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艰难困苦中从容;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人类的历史,用自己的精神赢得猛士的尊敬,用自己的生命有力的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神。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3、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读写能力。
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自行提出。
1、真的猛士……?2、惨象……流言……灭亡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二、合作探究1、分析刘和珍形象,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2、了解作者笔下的其他人物以及作者态度。
3、作者是如何写出刘和珍的个性的,运用了哪些手法?4、第5部分在记叙刘遇难时句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用短句?三、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二答案1·明确:“着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
“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
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2·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
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
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
这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
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4·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①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③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河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河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1、理清一、二部分的写作思路.2、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1.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关键文句的理解.朗读法、讨论法一、边读边思,互动探究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材料1.“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材料2.“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思考:本文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2.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意义.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遇见程君,前来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先生的文章。
〞..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独--徘徊—-前来——正告--很爱看——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4.“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为什么?5.“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本文较长,难理解的语句很多,需要掌握的词语也很多,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准备。
“课堂导学案”除了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络查找资料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钩玄提要”(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提要,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部分内容,找出疑难语句并探究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1.掌握2.3.4.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区1.莽.原()踌躇.()寥.落()绯.红()羽翼.()桀骜..()赁.屋()噩.耗()不惮.()尸骸.()虐.杀()屠戮.()浸渍.()转辗.()长歌当.哭()2.悼(dào)绰(chuò)淖(nào)棹(zhào)辑(jí)葺(qì)诧(chà)咤(zhà)斐(fěi)蜚(fēi)溢(yì)喋(dié)殒(yǔn))黯(àn)喑(yīn)蔼(ǎi)霭(ǎi)挽(wǎn)3.(1①人们无从知道他们增添了多少价值,也不知道他们的管理和战略职能是否像我们听到的那样关②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2)寥①这道数学题很难,会做的人②朋友来信说,他读这本书,不很(3①据天文学家介绍,狮子座流星雨将于11月18日再次②当我们遭遇不公或无理侵害时,不能把情绪的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4①我想他一定是一个精明②大厨4.长歌当哭:桀骜:菲薄:黯然:喋血:浸渍:殒身不恤:课堂活动区 一、快速1.2. 3.4.1.分析第一层(一、二节)的思路。
作者在第一、二小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试就对“必要”一词的理解,梳理这一层的写2.3.1.仔细阅读第二层的内容,结合零星分散在别处的信息,思考: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是写刘和珍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3.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思考鲁迅的感情“悲”在何处,“愤”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布置作业 1.2.参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找出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品味这些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析文章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3 研讨课文,揣摩重点语句一、研讨一、二节1、第一、二小节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祭奠烈士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唤醒庸人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2、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3、第一、二章,提到了哪几种人?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真的猛士程君等人悼念、悲痛、怀念悲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势力阴险、诬蔑愤愤揭反动当局愤斥文人嘴脸庸人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愤批庸人麻木4、本文有很强的战斗性,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势力和反动文人的同时,鲁迅特别提到了“庸人”。
“庸人”是些怎样的人?鲁迅为什么很注意他们的存在?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
72 1
1. 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2。
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合
作
互
动
学习重点 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大致了解了刘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写作目的。
这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文章的1、2、3、4小节,看作者是如何纪念死者、评述惨案的.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并由此进入到新课
自学
与诊 断
齐读一、二小节,作者在第1、2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问各有什么含义?本段段意既然为交代写作原由,请问其写作原由是什么?
解决:第一节中的这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
“也〞和“早〞二字说明作者要作文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
作文不仅是应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个“必要〞在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血债。
因此本段交代的写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
甘肃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72 1
学习目标
甘肃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本文较长,难理解的语句很多,需要掌握的词语也很多,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准备。
“课堂导学案”除了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资料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钩玄提要”(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提要,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部分内容,找出疑难语句并探究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3.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4.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2课时课前活动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大抵.()踌躇.()寥.落()绯.红()攒.射()桀骜..()()赁.屋()噩.耗()不惮.()尸骸.()虐.杀()屠戮.()浸渍.()转辗.()殒身不恤.()2.根据注音组词。
悼(dào)辑(jí)诧(chà)斐(fěi)绰(chuò)缉(jī)淖(nào)揖(yī)棹(zhào)葺(qì)咤(zhà)蜚(fēi)溢(yì)喋(dié)殒(yǔn)黯(àn)缢(yì)谍(dié)陨(yǔn)谙(ān)谥(shì)牒(dié)勋(xūn)喑(yīn)碟(dié)蔼(ǎi)挽(wǎn)霭(ǎi)冕(miǎn)3.词语填空。
(1)向来·从来①人们无从知道他们增添了多少价值,也不知道他们的管理和战略职能是否像我们听到的那样关键。
②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2)寥寥·了了①这道数学题很难,会做的人无几。
②朋友来信说,他读这本书,不很,拿给孩子读,孩子也说不懂。
(3)暴发·爆发①据天文学家介绍,狮子座流星雨将于11月18日再次。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
2.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预习小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徘徊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洗涤__________ 尸骸__________ 菲薄_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桀骜__________ 租赁__________ 攒射__________ 不惮__________喋血__________ 浸渍__________ 屠戮__________ 惩创__________长歌当哭__________ 转辗__________2.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
(在句末括号内打√或×)①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有始无终。
( )②面对被台风拔掉的树木和毁掉的房舍,一向坚强的老农也话语哽咽,很想长歌当哭。
( )③许多腐败分子不仅上有保护伞,而且还广有羽翼。
因此,与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有其艰苦的一面。
( )④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决不能见其殒身不恤,而应该给予其大力的表扬和丰厚的奖励。
( )⑤世界上总是有这么的一些人,他们百折不挠,在原本就没有的“路”的地方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 )知识拓展·探究案【要点探究】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含义是什么?2.“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文字该如何理解?4.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
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3.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
掌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知识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寥.落( ) ②桀.骜( ) ③黯.然( )④尸骸.( ) ⑤屠戮.( ) ⑥绯.红( ) ⑦立仆.( )⑧洗涤.( ) ⑨噩.耗( ) ⑩攒.射() 浸渍.( )诧异() 长歌当.哭( ) 殒身不恤.(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喋(di é) 碟(di é) 牒(di é) 谍(di é) 惮(d àn) 殚(d ān) 禅(ch án) 郸(d ān) 悼(d ào) 棹(zh ào) 淖(n ào) 绰(chu ò)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毅然·决然毅然:坚决地,肯定地;毫不犹豫地。
强调行动的坚决,多形容干某事的态度。
决然:坚决果断;必然,必定。
除表坚决外,还表示必然,强调结果的确定性。
辨析:①尽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可为了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 决定参加比赛。
②制假售假、损人利己的人 没有好下场。
(2)何况·况且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辨析: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②这书内容好, 又不贵,你买一本吧!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长歌当哭:(2)广有羽翼:(3)殒身不恤:(4)桀骜不驯:[三“点”探究]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
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有力地控诉了一种人,同时希望唤醒一种人,这种思想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导学案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感悟本文主题。
2、掌握散文阅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本文。
【自主学习】1:抓散文的线索: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析的脉络。
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住两条线: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场景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对人态度的变化、对景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我们要抓住。
2:品味散文的语言。
它像诗词而凝炼、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
我们的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
3:会抓散文的重点句: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的文章的末尾,抓住它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合作探究】一:个人展示朗读:精选某一小节,进行朗读展示。
二:阅读“自主学习”,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七个小节的内容,从中整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1三:结合本文的写作思路,感知本文的写作目的?文中有哪些重点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请分别找出来。
【目标检测】语文知识积累: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切勿望文生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纪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小目标1、阅读分析课文1——3节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把握分析课文内容学习难点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ì)拖沓.(tà)油脂.(zhǐ)锲.(qì)而不舍B、睚眦.(zì)里弄.(lòng)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C、夯.(hāng)筑匹.(pǐ)配请贴.(tiě)力能扛.(káng)鼎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殒.(yǔn)身不恤(xù)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落桎梏玷辱桀骜锋利B、愠色鼓泄惨淡陨身不恤C、黯然苍桑尸骸鄙陋没世D、罗网屠戮绯红长歌当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
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
3、明确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句子含义。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局部的思路,明确刘和珍的形象。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首先齐读第二部分,然后请个别学生背诵。
及时肯定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并鼓励未完成背诵的同学加倍努力。
二、理清文章局部思路。
1、理清三、四、五部分的思路问题设计:A、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事迹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⑹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⑻中弹牺牲。
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B、相比之下,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又是怎样的?明确:下劣凶残(中外杀人者、有恶意的闲人)C、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与反动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明确:对刘和珍的死时沉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是揭露和嘲讽。
(完成板书)刘和珍——微笑温和(沉痛、惋惜)反动势力——下劣凶残(揭露、嘲讽)2、明确六、七小节的思想内容问题设计: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明确: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
学生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也要及时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智的行为准则:做事情要量力而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尽可能地考虑事情的意义和结果。
B、阅读第七小节,这一节,鲁迅是在鼓励有志青年要继续前进。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纪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学
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小目标
1、阅读分析课文1——3节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把握分析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zì)拖沓.(tà)油脂.(zhǐ)锲.(qì)而不舍
B、睚眦.(zì)里弄.(lîng)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
C、夯.(hāng)筑匹.(pǐ)配请贴.(tiě)力能扛.(káng)鼎
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殒.(yǔn)身不恤(xù)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廖落桎梏玷辱桀骜锋利
B、愠色鼓泄惨淡陨身不恤
C、黯然苍桑尸骸鄙陋没世
D、罗网屠戮绯红长歌当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
....,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功.
败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
....,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1、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3、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菲.薄fěi 洗涤.dí不惮.dàn 混淆.yáo
B、虐.杀nüâ攒.射zǎn 惩创.chuāng 谙.习ān
C、绯.红fēi 山阿.ē干.练gàn 镌.刻juān
D、尸骸.hái 浸渍.zã诧.异chà挑剔.tī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桀傲喋血屡次班门弄斧
B、屠戳和蔼绯红扬长而去
C、毅然租赁噩耗一愁莫展
D、殒身羽翼踌躇安分守己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
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
....,政治人脉极旺。
C、“古人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
殒身不恤
....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D、2008年的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以挟山超海
....之势突袭四川汶川。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朗读4——7节,继续背诵课文2、4节。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B
2.D
3.A
4.D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1.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
“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
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2.(1)明确: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2)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
“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
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3. 分析:教师先联系课文开头写刘和珍的内容“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然而”是一个重转,强调“销行寥落”中她“预定全年”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需要勇气。
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分析第三部分第2段的内容:“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此校长是杨荫榆,是依附于军阀政府势力镇压学生运动的罪魁祸首,刘和珍勇于反抗,表现了她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我”见面,“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刘和珍预定《莽原》——追求真理;“风潮”领袖——敢于反抗;虑及母校——有远见,
有责任感;府门喋血——勇敢坚强,敢于抗争;始终微笑——和蔼善良。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
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
当堂检测:
1、C.(A.“淆”应读xiáo,B.“攒”应读cuán, D.“渍”应读zì。
)
2、D.(A.应为“桀骜”,B.应为“屠戮”,C应为“一筹莫展”.)
3、C.(“殒身不恤”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多形容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
A.“长歌当哭”指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
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
D.“挟山超海”指挟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