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质疑,打造活力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打造活力课堂实施方案
首先,为了打造一个活力课堂,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案例、引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
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课外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
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打造活力课堂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
索和实践。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和实践,共同为构建一个活力充沛的课堂环境而努力。
立足生态,构建活力课堂生态课堂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
生态课堂的起点不是知识,瞄准的最终目标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
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因此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老师展示演讲的大舞台;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
生态课堂的学习是动态的、生成的、热烈的、民主的、人文的、合作的、探究的、交流的、高效的,充满了活力。
由此,我想起了陶老的名言“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和解放学生的时间。
这不正是对生态课堂的最好阐释吗?下面就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构建活力课堂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学生是生态课堂的真正主持者。
因此,生态课堂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认识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由驰骋,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等等。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沉香救母》(二)时:师:沉香为了救母亲,走过了千山万水,他的脚上都磨出了一个个血泡,那他的身上又怎么会划下一道道血痕呢?请根据你看过的动画片,想象一下。
生1:一天,沉香在爬一座很陡的山,突然脚下的石头一松,他从山上滚了下来,锋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划下道道血痕。
生2:前面一大片荆棘拦住了沉香的去路,他为了救妈妈,毅然用棍拨开刺人的荆棘,勇敢地从荆棘丛中走过去,尖利的刺在沉香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
生3:一天,在路上,沉香遇到了一只大老虎,老虎张开大嘴向他扑过去,沉香奋起反抗,赤手空拳打败了老虎,在搏斗中,老虎尖利的爪子在沉香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反思: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沉香身上的一道道血痕是怎么来的,学生通过想象,与文本对话,与“沉香”对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引导学生提问构建活力课堂作者:出更新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7期《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也常说: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
而现在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问越来越少。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问出精彩,让课堂充满活力?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自尊心愈加明显,羞耻心越来越强烈。
学生不愿提出问题,是因为怕自己的提问、表达出现了错误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可能还会遭到教师的指责或者批评。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而选择了不提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待学生的错误,消除学生的怕羞心理,关爱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表扬功能,还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如对学生的提问报以微笑、对学生的表现做个肯定的手势;学生回答错误或是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老师可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也可用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等动作,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
学生有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让学生敢问,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想把周围的事物问个“水落石出”,总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好奇、好问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内驱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提问,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提问,学生提的问题比较简单,甚至是有违常规的,老师也不能不屑一顾,甚至嘲笑,老师要给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期待,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化学课堂互动性增强技巧在化学课堂中,增强互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至关重要。
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增强化学课堂的互动性。
一、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神奇的化学实验、讲述一个与化学相关的有趣故事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开启课堂。
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做一个“魔棒点灯”的实验,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瞬间被点燃,学生们会被这个神奇的现象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化学实验、解决一个化学问题或者进行一个化学项目。
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化学家中的角色,重现某个化学发现的过程,或者扮演工厂的工人,模拟化学工艺流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可以播放一个关于原子结构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电子的运动情况。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在课堂上,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且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
即使学生的问题有些幼稚或者错误,也不要批评和嘲笑,而是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活力课堂【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47-0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兴趣,才能激起好奇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突显出实效。
如今,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民主、开放、科学有效合作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更需要学生以充分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兴趣、主动参与整节课的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想应该在这几方面多下功夫。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技能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那么,在探究性的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深深吸引并牢牢抓住,使师生犹如被磁石吸引一般,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争先发言,兴趣盎然……那么要学的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并充满了整节课的活动当中。
比如我在教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一课时,首先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的影像已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和同学们进行谈话:“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有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这样一来,学生都被这样的一个近似于传奇式的故事所吸引,都迫不可待地想去了解课文内容,为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培养问题意识焕发课堂活力摘要:目前的课程改革中问题意识已日益渗透到专业课堂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问题意识、积极探究、主动质疑、探索求异、自由发展、打造活力课堂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问题意识;兴趣;质疑;探索求异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14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对受教育者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在此背景下,以研究问题来开展学习和教学已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而且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科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特别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他就会深入主动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地进行学习。
假设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毫无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太易,对学生来说无动于衷,这都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体现出生机盎然的活力。
比如在学习“反射”一节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的透彻呢?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假如有人用针尖刺、用超高温的东西烫,或者有高空坠落石头等,学生们遇到这些情况马上会有什么反应?大家反应都一样——离开,是什么意识让大家做出这个反应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出“反射”这个重要的概念,进一步让大家亲身体验。
然后由排粪排便、小孩初生啼哭、家畜的定点生活习惯慢慢引导出反射的分类。
精心准备,打造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在课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他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既蕴含谦恭与儒雅,也不失活泼与自信。
问题是,我们怎样引领我们的孩子去品尝这语文大餐,怎样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去享用这语文大餐。
这正是我们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用智慧、心血及生命去思索、去实践的。
一、设计精彩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的心统,激发学生的思维,它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导入的类型有很多。
有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等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如我在教汉语拼音《gkh》时是这样导入的:(出示插图)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亮亮和方方高高兴兴地去公园玩,他们来到公园的一角,坐在椅子上一边喝水,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看到洁白的鸽子衔着橄榄枝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故事讲完了,看看谁的耳朵最灵:亮亮和方方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喝水”的“喝”读的轻、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 h”发音,又如我在教《阳光》一课时,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的:“一个球、热烘烘。
落在西,出在东。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去了解课文,寻求答案。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各种语文活动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
尤其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体学生参与。
活力课堂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活力课堂这个话题。
我相信,一个积极向上、有活力的课堂,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和收获。
在我看来,一个活力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充满活力的师生互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辨能力的环境以及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首先,一个活力课堂应该充满着师生互动。
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是课堂的指挥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互动形式,如提问、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同时,学生也应该勇于提问、发表观点,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
其次,一个活力课堂应该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呆板乏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活力课堂中,老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同时,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讲故事、解谜题、举办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三,一个活力课堂应该是一个鼓励学生思辨能力的环境。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现有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将成为思考者和创造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一个活力课堂应该有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活力的源泉。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将充满活力、热情洋溢。
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如组织小组合作、群体讨论、开展社团活动等。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相对于严谨古板的课堂而言,活力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并且数学学科是一门思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来进行思考和研究,来开启数学的大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该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呢?一、教师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想学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想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热爱老师及所教学科,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发言,老师要充分利用丰富肢体语言表示赞许,用鼓励的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如在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分类》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道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想学数学的态度。
(二)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学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感受数学的美妙。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负数》中《温度》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在课题引入环节巧妙设计: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以后,引导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这样来源于生活中的情境,有趣的记录活动,精心的设计,密切联系了生活的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想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
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堂高效作者:王向鹏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4期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打造活力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课堂的高效,这也是每一个老师的教学追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活力课堂,其目的还是要通过有效、优化、高效,从而实现课堂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益。
下面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就如何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展开讨论。
一、充分尊重学生,打造活力课堂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打造活力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质疑,也可以和老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与交流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在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学好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健康人格,打造活力课堂通过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尤为重要。
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也表现在他怎样做。
”“做什么”,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怎样做”,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可以说,健康的性格是形成先进思想、优秀品德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性格是落后思想、低劣品德形成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那么,打造活力课堂就有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肩负着“育人”工作的教师,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工作中,应该从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抓起,更好、更有效地做好“育人”工作。
只有先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才能教育好学生,也才能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堂高效。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作者:计福菊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期河北承德●计福菊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可见,在读书学习中敢于质疑至关重要,学习如果不质疑,就像没有水和氧的生命一样,不可能有勃勃生机,而且迟早会枯竭死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是学习的钥匙,读书的起点,也是增长智慧的阶梯。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呢?一、发扬课堂民主,还学生思考的权力,创设和睦、活泼、能思的氛围英国一位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质疑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思维就会越活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商量。
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容易发现问题,也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凭借恐吓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他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真诚和自信,他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必须改变教师管得过多过死的局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变严厉批评为积极的鼓励,还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想、敢说、敢做。
教师应从教育的主宰者、操纵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的能动性,建立“乐学”的课堂结构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
怎样构建有活力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学生参与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而感到苦恼。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形,使我们的课堂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想这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一、引导学生质疑,以疑问激活课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富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的产生往往要靠教师启发引导。
而引导学生质疑,首先要教师在备课时将教材中能够让学生产生质疑的“点”找出来,想好引导的方法。
当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质疑时,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如我在七年级地理“美国农业”的教学中没有学生提问质疑,我便让他们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观察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提问质疑,其中一个同学的质疑是:印第安人的种植文明为我们提供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美国也有印第安人,为什么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上有玉米带而没有马铃薯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争议。
有的说,印第安人的种植文明是巴西产生的,这说明美国的土壤或者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马铃薯;有的说,美国的马铃薯种植在混合农业区;有的翻到本章下一节“巴西”来查找相关的内容,整个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以“兴趣”激活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节课自己学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以“兴趣“激发兴趣,从而起到激活课堂的作用。
如在教学七年级地理“印度”一节时,我让学生“选最感兴趣的内容,提最有趣味的问题”。
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受季风的影响,印度的降水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但为什么“鸟儿”的身上总是湿漉漉的?原来印度东部有一块地方的图形非常像一只鸟儿,它是印度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世界的雨极”。
构建活力课堂的五要点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应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中,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使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要还给学生权利学生在课堂上有求知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在以前的教学中,主要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再问一下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这时所有内容已讲清楚了,学生已没有问题可问了,学生并没有享受到他主动学习的权利。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让他们讲,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气氛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一开始,让学生把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拼一拼。
几分钟后,让学生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拼接图案,并加以讲解。
有好几名同学积极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提供了不同的拼接图案。
再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0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解法去解,然后让下面的同学观察哪种解法更简捷。
学生有学习的权利,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讨论,有的喜欢自己看书,因此,在学生面临一个问题时,不命令学生看书,讨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只要不影响他人就行。
二、要还给学生乐趣创设“好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乐趣,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欲求尚未得,口欲言尚不能”的主动参与的位置,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
如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时,先在黑板上写出:101×99=,然后让学生说出结果,这时学生有的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
我告诉他们结果是9999,他们不信,继续计算,结果果然是9999,正当他们纳闷时,我告诉他们,学习了本节课后,你们也能快速口算出来。
再如:学习“圆锥侧面积”时,先提出一个问题:蚂蚁从圆锥底部绕侧面爬到顶端最短距离是多少?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不知如何计算,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圆锥侧面积的有关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
打造活力课堂的四个教学环节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322013 刘丹霞《汉语词典》将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意为身体或精神上的力量或能量。
课堂是一个增进人的生命不断取得进展的重要场所。
刘济良教授提倡的生命教育和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均表现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以人的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
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我校通过近两年的课研究,总结出了“个体先学——群体互学——教师导学——评价促学”这四个教学环节。
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营造“自然、自主、高效、智慧”的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一、个体先学——构建活力课堂的基础活力课堂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个体先学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基础。
因为个体先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的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另一方面,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增进个体心理的进展。
可能很多人以为只要让学生泛泛地看一下书,简单的作一下预习,就是“先学”了,然后教学起来仍是长篇大论、口若悬河。
如此实际上是未能深切领会“个体先学”的精髓而造成的误解。
其实,“个体先学”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新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能够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1.课前信息检索。
所谓“信息”,是指阅读材料中所阐明的要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支撑观点的具体材料,表达情感的具体事件和细节。
检索信息就是指在阅读分析进程中挑选和整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材料。
其大体做法有四步:①扫描。
读完阅读材料后,再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与材料内容进行对应,在二者之间找到联系点。
②理序。
将材料表意的前后顺序进行梳理,看序乱的地方,是不是有倒置条件等问题。
③对应。
将阅读目标与材料有关内容一一对应,辨析其是不是有违背或不切的地方。
④四是突出重点。
面对较复杂的阅读材料,要能抓住其主要内容。
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从课堂演讲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多给学生帮助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正确评价自己学习成果,发掘自己语言潜能,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那么,怎样才能在保证课堂高效的同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经过六年的一线教育的教实践和思索,结合我校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课本`,还要赞赏学生独特的的见解和表达,在老师鼓励下,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质疑的习惯,学生的质疑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质疑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价值。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Do you like tomatoes?”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课本回答:”Yes, I do.”或是”No, I don’t.”但有的同学不满足书本会上单一的回答方式会创新地回答:”Yes, I do.My sister likes tomatoes,too.”或者:”No, I don’t. But my friend Jen likes tomatoes.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表达,我会马上给予赞赏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模仿去创造出自己的句子。
鼓励学生质疑,打造活力课堂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授之相关质疑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将问题策略化处理,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学核心问题,从而打造活力课堂。
关键词:质疑;教学设计;自主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些课程理念好比是一面旗帜,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为诊断学情,笔者面向八年级学生做了一份由华师大区培民教授设计的主题为语文课文学习中“质疑”与“合作”情况的调查问卷,部分统计情况如下:在“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方面,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对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更感兴趣,并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自主思考问题。
这启发我们:在当今“以学论教”的背景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谢象贤教授在《语文教育学》中也谈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应该是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实质就在于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快、尽好地实现这种矛盾的转化。
”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觉得鼓励学生课前质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笔者的常规办法是课
前布置学生用圈点勾画法通读文章两遍并在预习本上写上自己的
疑惑之处(2~3处),然后整合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设计,让课堂实现由老师问学生到学生问老师的华丽转变。
怎样在教学设计中穿插学生所提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文本课型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将文本分为“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信息类文本(说明文、议论文等)和“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读”的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
文学类文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的质疑巧妙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露痕迹。
如笔者同事执教《枣核》时,在激情洋溢的授课中不露声色地在不同环节插入学生的三个问题,而信息类文本可以整堂采用学生的问题,即用学生的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
如笔者授课《奇妙的克隆》时,批阅学生的质疑本后,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是克隆”等四个点上。
实践证明,基于学生问题为起点的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生命中的某根弦,扬起了他们的生命活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问题被解决,兴趣更激昂,思考更深入,智慧多累积,素养正拔节。
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需留意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女生
可以口头表扬;也可在制作ppt时把名字列在问题之后,如我同事面向全市执教精品课《变色龙》时,即如此操作。
我想此举对学生的促动是相当大的,点燃了他们思考的热情,激活了他们爱语文
的能量,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研读文本,当然也大大地鼓舞、带动其他同学深入文本去挖掘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授学生相关质疑的方法
一般规律是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角度切入,但学生的问题会比较多地集中在内容和主题方面,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指点学生关注文章的写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次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读出其中的精华。
如宋代朱熹所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学生虽难达到如此境界,但多读文本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
三、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要优化问题,加深学生思维度
如上文提到的《奇妙的克隆》,我在讲授此文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如将“克隆是什么”这个问题调整为判断“克隆就是植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前者仅需从文中筛选信息,而后者要结合文本提取、使用、加工信息,更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
此外鉴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预留一点时间,鼓励学生质疑,从而扫除学生学习的障碍,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核心教学内容,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组织学习小组互动讨论
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要保证学生在课堂里相对完整的、比较充分的学习时间。
”这是学
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产生想法,发表见解,并且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掌握相关的方法要领。
对于学生合作交流后仍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适合合作学习交流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要及时点拨讲解。
于漪老师所说:“学生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学法。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朱洁如.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