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6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实用版)目录一、说文解字概述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正文【一、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富盛名的字典,作者是汉朝学者许慎。
全书共分五十卷,收录了当时常用的九千多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形、音、义的详细解释,堪称古代汉字研究的瑰宝。
【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纹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记号逐渐演变为甲骨文、金文等形式,最终发展为小篆、隶书等现代汉字。
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汉字的构造与演变。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
象形字是描绘事物形状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月”表示月亮等。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汉字,如“上”表示上方,“下”表示下方等。
会意字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如“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如“湖”字,“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胡”是声旁,表示读音。
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如“借”字,原意是“借助”,后来演变为“借给”的意思。
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第一章还重点讲解了形声字与假借字。
形声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其构造方式为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发音。
形声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词汇量,提高了汉字的表述能力。
假借字则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也非常常见。
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形状、结构、笔划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说文解字原文与解析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汉字的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文将介绍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
1. 说文解字的原文说文解字原文共分为540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解析了数十甚至几百个相关的字词。
以下是说文解字原文的一段例子:"口:丁字曰天。
古者,人名苗,不能言,因有口为苗來。
林在冬月,人不得言曰冰。
冰不芒芳,口非敖緹呮嵌。
尸既招开,子非司妄喈婦泉。
父牽孩子,無有嘿恢欤囀。
是故为口,言之所以发外以合所合之义也。
一曰神十苗者,口之象也。
古者百口用文,维人民之躯也。
"2. 解析在以上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描述了“口”字的起源和相关的含义。
下面是对这段原文的解析:在原文中,首先提到了“丁字曰天”,说明“口”字在古代是以“丁”来表示“天”的意思。
接着,提到了“苗”这个人名,由于古代人名苗不能言语,所以从有口的意义上来称之为“苗”來。
随后,讲述了冬天的林中的冰不能发出声音,所以称之为“冰”。
而冰不具备芳香之味,所以用“冰”的形象表示说话不花言巧语。
接着提到了“尸”的字形,以及它的相关解释。
接下来,描绘了父亲牵着孩子走,没有人喝斥或咒骂的情况,说明“口”字在此处表示为发音,并不具备厌恶或嘲笑之意。
最后,解释了“口”字的含义,它是言语发出的意义,也是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合的。
综上所述,以上原文与解析展示了说文解字中对于“口”字的起源与含义的描述。
总结: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汉字的重要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每个字的起源和含义。
本文介绍了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字书的内容。
通过学习说文解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文解字常识介绍一、说文解字的编纂背景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编写而成,成书于公元121年至公元147年之间。
许慎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学者,他精通经史文献,对文字学有深厚的造诣,被誉为“文辞之精达”。
他在撰写《说文解字》之前,曾经在学术界和政府担任要职,为研究、整理文字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说文解字的编纂,正是基于对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和整理,旨在为后人提供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汉字。
二、说文解字的组成结构说文解字分为上下两行,上行是字的形体,下行是字的解释。
在解释部分,许慎按照汉字的内在含义,以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进行解释,对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说文解字按照汉字的部首进行排列,以三十六部首为序,便于查找和使用。
在编纂过程中,许慎注重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结合,努力使解释尽量贴近实际使用,对于每个字的解释一丝不苟,力求精准。
三、说文解字的主要特点1. 系统性和综合性:《说文解字》全书收录了9000多个汉字,囊括了当时已知的汉字大部分,涵盖了官话、闽南语、粤语等不同方言的词汇。
《说文解字》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其成为一部涵盖面广泛,内容丰富的汉字字典。
2. 精细入微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解释都十分详尽,不仅包括了字的形态、来源和构造,还包括了字的义项、用法和发音。
这种精细入微的解释,为后人进行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修辞和含义的解读:《说文解字》在解释汉字时,注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解释通俗易懂,并且在解析字的内在含义时,着重阐释了字的意义和象征特征,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中的意义1. 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含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汉字的发展轨迹和构造规律,对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汉字教育的重要工具:《说文解字》是汉字教育的重要参考工具,它系统地介绍了汉字的形体和含义,对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字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是两部在汉字研究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和联系。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也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
它共收录了9353个汉字,每个字都有详细的解说,包括字义、字形、本字、异体等方面。
许慎在书中运用了六书理论,对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进行了阐述。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所著,是对《说文解字》的注释性著作。
段玉裁的注本被誉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甚至称赞其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这部著作对《说文解字》中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释,不仅纠正了许慎的一些错误,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音韵等方面的信息。
在内容和解字方面,两部著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说文解字》主要是对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解释,而《说文解字注》则是对《说文解字》的注解和补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信息。
然而,尽管两部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以
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是两部在汉字研究方面不可或缺的著作,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汉字知识和深入的文化理解。
说文解字标目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著作,共十五卷,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的重要参考书。
《说文解字》的标目,也就是书名,是“说文解字”四个字。
“说文”指的是解释文字,“解字”指的是解析字形,所以书名的意思就是解释汉字的形、音、义。
通过研究《说文解字》,可以了解到古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因此,《说文解字》的研究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一部古代汉字字典,由西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字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收集了当时共计9353个汉字,为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形规范奠定了基础。
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的解释由四部分组成:会意部分、形声部分、假借部分和释文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会意部分是说文解字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总结了汉字的形状和表达含义的基本要素,并将每个字的意义归纳为一种基本图像或场景。
例如,字“人”的意义是“人体”,字“山”的意义是“山岳”。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将汉字的意义简化为最基本的概念,并通过组合不同的基本概念来表达更复杂的含义。
其次,形声部分是许慎根据字的字形和字音进行的解释。
在这一部分中,字形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外形特征,例如“山”的字形是由三个山峰叠加而成。
字音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读音,例如“人”的读音是“rén”。
通过将字形和字音结合起来解释,许慎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表达字的含义和使用。
第三,假借部分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一些字通过引申或借用的方式,从本义延伸到其他意义。
例如,字“千”在本义上指的是一千个“人”,后来被引申为表示数量的单位。
这种假借的现象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非常普遍,也是词语产生丰富意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释文部分是对每个字进行简短释义的说明。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通常给出了字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并且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来进一步说明字的含义。
这一部分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出,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各种汉字。
总体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字典,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字形的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后世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也对于理解和使用汉字有着积极的影响。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由《尔雅》、《方言》等古代字书衍化而来的一部汉字字典,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凡例繁体字简体字拼音解释二、说文解字口者,言之官也。
从口。
發,音也。
从口,其旁旄聲。
,似乎也。
从口,其下牛聲。
,從口,其下口戸,口門也。
目者,明也。
象形,从目。
耳者,聞也。
象形,从耳。
手者,握也。
象形,从手。
足者,行也。
象形,从足。
馬者,所以觀天下也。
从馬,声從口。
,往也。
象形。
从往,聲从口。
,旅行也。
从彳,从馬。
,小馬也。
从馬。
,大驪馬也。
从馬,从王。
龜者,物名也,幸生水中。
从龜,从人,从水。
魚者,物名也。
从魚,从虫。
虫者,所藏之也。
从虫。
鳥者,能飛之物也。
从鳥。
犬者,所以守門者。
从犬。
豕者,物貌也。
从豕。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月。
山者,土傾也。
毛氏曰:言土隆起,高山也。
从山。
水者,下也。
从水。
火者,熱也。
从火。
竹者,中空而直也。
象形。
木者,植物也。
从木。
金者,治也。
从金。
玉者,美石也。
从玉。
土者,生長之所。
从土。
衣者,以羽毛為之也。
从衣。
糸者,繩也。
从糸。
石者,堅也。
从石。
米者,五穀之精食也。
从米。
黍者,一種五穀。
从禾,从虫。
大者,广之形。
从大。
小者,少也。
从小。
上者,物之高也。
从上。
下者,物之下也。
从下。
左者,迷也。
从左。
右者,正也。
从右。
中者,不偏也。
从中。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肉。
金者,白也。
从金。
玉者,美也。
从玉。
戈者,兵器之首。
从戈。
刀者,切也。
从刀。
巾者,織物也。
从巾。
弓者,鳥獸之用也。
从弓。
子者,種也。
从子。
死者,無生也。
从歹。
食者,以章之也。
从食。
飲者,以章之也。
从酉。
父者,所以生也。
从父。
母者,所以生也。
从母。
弟者,小也。
从弟。
妹者,女子也。
从女。
儿者,身也。
从人。
女者,亂之始也。
从女。
血者,易也。
从血。
心者,出入之處。
从心。
耘者,除草以養菜也。
从耒。
鼓者,德之至也。
从鼓,从皮。
患者,心慮也。
从欠,从心。
威者,權也。
从大,从里。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
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说文解字》收字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收字 9353 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 个,共 10516 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从上万个汉字中区别其偏旁和部首,分类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类,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
直至当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然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
2、《说文解字》在说解内容中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3、《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处当时汉朝的篆体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
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
这就为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古文字资料,也为推究上古文字的本意给予极大的方便。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 ..........。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它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撰。
《说文解字》的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文”,即解释文字;二是“解字”,即剖析字形。
它首创了汉字部首的概念,以形作为分类的依据,是汉字部首的鼻祖。
《说文解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概述;其次是列出每个字的部首和对应的字义解释;最后是列出每个字的读音并解释其含义。
《说文解字》的编者是东汉文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六节”理论,为后来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钥匙。
2.在部首方面,全书共列出五百四十个部首,对每个部首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举例说明。
这些部首按照部首的形状、笔画、笔顺进行分类,方便了读者对汉字的查找和理解。
3.《说文解字》不仅解释了每个字的字义,还列出了许多字的异体写法,包括篆、隶、行、草等字体。
这为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4.在文字的编排上,采用部首法进行编排,使得查找汉字更为方便和有序。
5.《说文解字》中还首次阐述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为后来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总之,《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语言学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为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理论框架。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标题:《说文解字》的内容概述
一、引言
《说文解字》,又称《许氏说文》,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研究汉字字形、字义和字音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本书以六书理论为指导,详细解释了9353个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对汉字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内容概要
1. 字形解释:《说文解字》通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形状,揭示其内在的意义。
它将汉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即所谓的“六书”。
2. 字义解释:对于每一个字,许慎都尽可能地给出了它的基本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这个字。
3. 字音解释:许慎还试图通过描述每个字的发音来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然而,由于当时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
4. 词语解释:除了单个字的解释,许慎还提供了一些词组和成语的解释,这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三、影响和价值
《说文解字》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四、结语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字学之祖”。
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汉字的学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由东汉末年的许慎编纂而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录了9353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解字分析。
以下是《说文解字》的全文及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之始,以创造万物。
天者,所以载阳也;地者,所以载阴也。
故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者,万物之母也。
天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天地。
二、人物篇。
人者,所以为万物之灵也。
物者,所以为万物之形也。
故人者,灵物之尊也。
人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人。
三、昆虫篇。
昆者,众也;虫者,小也。
昆虫者,众小之类也。
昆虫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昆虫。
四、鸟兽篇。
鸟者,有翼而飞者也;兽者,有躯而行者也。
鸟兽者,飞行之类也。
鸟兽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鸟兽。
五、草木篇。
草者,所以为生也;木者,所以为立也。
草木者,生长之类也。
草木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草木。
【下篇】。
六、器械篇。
器者,所以为用也;械者,所以为具也。
器械者,用具之类也。
器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器械。
七、衣服篇。
衣者,所以为体也;服者,所以为用也。
衣服者,体用之类也。
衣服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衣服。
八、居室篇。
居者,所以为止也;室者,所以为安也。
居室者,止安之类也。
居室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居室。
九、车船篇。
车者,所以载也;船者,所以济也。
车船者,载济之类也。
车船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车船。
十、农事篇。
农者,所以为稼也;事者,所以为成也。
农事者,稼成之类也。
农事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农事。
以上是《说文解字》的部分内容。
全书共分为十篇,涵盖了天地、人物、昆虫、鸟兽、草木、器械、衣服、居室、车船和农事等方面的字义解释。
这本书对于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和含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是万物的起源。
天指阳气的载体,地指阴气的载体。
因此,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是万物的母亲。
天地最初没有名字,所以称之为天地。
二、人物篇。
人是万物的灵魂。
物是万物的形体。
说文解字——和<会意>,<形声>字小篆:和,从口,禾声,本义作「相应」解,见<说文>,乃彼此心声相应之意,故从口。
又以禾本象嘉谷顺垂之形,兼有相依从之意,相应乃彼此顺而相从,故「和」从禾声。
其义为:1.睦曰和,亲厚之称。
如《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和谐之声音曰和。
如《马融•长笛赋》「心乐五声之和。
」3.不刚不柔之称曰和,恰到好处之义。
如《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媾和、讲和之称。
如《国策•赵》「故不若亟割此求和。
」5.冲和之气曰和。
如《易•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6.和尚,和上。
梵文之意译。
意为亲教师,为能教人学戒、定、慧者,乃僧徒之尊称。
如《晋书•佛图澄传》「莫起恶心,和尚知汝」。
7.和顺、平和曰和。
如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8.亲、相好曰和。
如《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合曰和。
如《幼学琼林•夫妇》「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10.调曰和。
如《左传•隐公十三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11.应答曰和。
如应和,读去声。
12.连同,伴随曰和。
如和盘托出、和衣而卧。
13.向、跟、同曰和。
「和」,由「口」和俱顺垂之形的「禾」组成,含心口相应,和顺相依之义。
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数千年来「和」的观念已普遍深入人心。
如常听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安和乐利」无不是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
而要真正达此安和境地,首先,自己内在要能平,心能平,才有和可言;心不平,则一切对立、仇恨因而生焉。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三和「太和、中和、保和」的说法源于《易经》。
其中究竟含何深义呢?兹分述如下:「太和」:宇宙本来是和谐圆融的整体。
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
大到我们身体外部的五官、四肢;内部的五脏六腑;小到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它们无不是和谐互助、共存共荣的。
就好比,左手痛,不可能将手去掉,一定是右手去帮忙。
是故,和谐互助,原本就是宇宙天然的法则。
「太和」就表此含义。
「中和」:就是我们人能随顺自然、和谐、互助的法则,用「中」――至诚无偏心、无邪念地处事、待人、接物。
在人自身,则心平气和、健康长寿;在家,则家庭和睦;在国,则国泰民安;在全球,则世界和平。
用这宝贵的「中和」法则,确能消弥纷争、合大怨,而不留余怨。
当今举世的纷争、恐怖灾难,无一不是起因于不和,进而彼此怨怼越积越深造成的。
终为两败俱伤,甚或两相毁灭。
故欲求人类真正的和平,唯用圣人所教的「和」才能去除不平,化解冲突。
「保和」:是指这与天然「太和」之道相应的「中和」之道,要代代保持下去,其望殷殷,其嘱切切。
我们的祖先知道如不保持「和之道」则会天下大乱。
展阅中国历史,王朝倾覆的原因无不由于「和」不「保」所引起。
和之道,大矣哉!和hã相安,谐调:和美。
和睦。
和谐。
和声。
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
和衷共济。
平静:温和。
祥和。
和平。
和气。
和悦。
和煦。
惠风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
和约。
和议。
和亲。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
和衣而卧。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
和文。
大和民族。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
和局。
和 hâ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ï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
和泥。
和 huî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
奶里和点儿糖。
和弄。
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和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和hã【形】和谐;协调。
〖harmonious;coordinated〗和,相应也。
——《说文》和,谐也。
——《广雅》音声相和。
——《老子》乐从和。
——《国语·周语下》倡予和女。
——《诗·郑风·萚兮》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易·中孚卦》与讴谣乎相龢。
——《文选·王褒·洞箫赋》和五声。
——《吕氏春秋·慎行论》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和顺;平和〖gentle;mild〗。
如:和衷(和善。
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和睦;融洽〖onfriendlyterms;harmonious〗颜色愈和。
——《史记·魏公子列传》言和而色夷。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喜悦〖happy〗。
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暖和;和煦;晴和〖warm〗海上风和日暖。
——刘斧《青锁高议》春和景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天稍和。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久而乃和。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和无寡。
——《论语·季氏》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适中;恰到好处〖moderate〗。
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指身体健康舒适〖comfortable〗和于身也。
——《战国策·赵策》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日语的,日本的〖Japanese〗。
如:汉和辞典;和服搀和,混和〖mix〗松脂蜡和纸灰。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泪珠和笔墨齐下。
——清·林觉民《与妻书》【动】调和;调治;调适〖beinharmoniousproportion;compromise〗。
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和解;息争而归和平〖becomereconciled〗与楚以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endinadraw〗。
如:这盘棋和了交易〖trade〗。
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合。
汇合;结合〖converge〗。
如:和合【名】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sum〗。
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和平〖peace〗。
如:讲和;求和;议和【介】与;跟〖with〗。
如:和人群一同去向;对;跟〖to〗——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跟〖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
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连】与〖and〗。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加在一起〖and〗。
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表示选择,相当于“或”〖or〗。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
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另见hâ;hú;huï;huî;huo和蔼hã’ǎi 〖kindly;affable〗性情温和,态度可亲和蔼的教师和蔼可亲hã’ǎi-kěqīn〖affable;genial〗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忽然停止了他的威胁的语气而变得十分和蔼可亲和畅hãchàng 〖(ofawind)gentleandpleasant〗和暖舒适和畅的舞厅和风hãfēng〖moderatebreeze〗∶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softbreeze〗∶温和的风和风拂面和风细雨hãfēng-xìyǔ〖likeagentlebreezeandamildrain——inagentleandmildway〗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风细雨,帮人帮心和服hãfú〖kimono〗日本人传统穿的肥大宽袖阔腰带长袍和好hãhǎo 〖becomereconciled〗恢复和谐关系夫妻俩又和好了和缓hãhuǎn 〖easeup;relax〗平和舒缓,使平和舒缓和缓一下气氛和会hãhuì〖peaceconference〗交战双方暂时休战,举行和平谈判会议,以谋求终止战争和解hãjiě〖becomereconciled;settle〗∶平息纷争,重归于好。
今法律上指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不经法院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使争吵的两派和解〖settlement〗∶在法律上,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
一般来说,和解的结果是撤回起诉或中止诉讼而无需判决。
在这种情况下,和解作为当事人之间有约束力的契约,可以防止重新提出诉讼。
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将和解的条款写入一个协议判决,由法院记录在卷和局hãjú〖drawngame〗∶〖比赛〗不分胜负的结局〖tie〗∶〖竞赛〗相等的得分数和乐hãlâ〖happyandharmonious〗和睦快乐和美hãměi 〖harmoniousandhappy〗和谐美好她有一个和美的家庭和睦hãmù〖harmony;concord;amity〗相处融洽友好行陈和睦。
——诸葛亮《出师表》和睦相处和暖hãnuǎn 〖pleasantlywarm〗气候温和;暖和天气和暖和暖的阳光和盘托出hãpán-tuōchū〖makeacleanbreastofeverything〗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
比喻全部说出,毫无保留现在除非把这件事和盘托出,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官场现形记》和平hãpíng 〖Pax〗∶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peace〗∶政府之间互相友好;没有战争的状态保卫和平和平hãpíng 〖peaceful〗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采取和平战略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和平的环境〖peaceable〗∶没有战争的和平的方法〖mild〗∶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药性和平和平鸽hãpínggē〖peacedove〗象征和平的鸽子。
《旧约·创世纪》八章中说:大洪水后,方舟中的诺亚(Noah)放出鸽子,鸽子衔橄榄枝回来,表明洪水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