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沃采克》的简要概述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摘要德国杰出的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沃伊采克》是第一部写小人物的现代社会悲剧,他用一反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地揭示出小人物在现代社会里被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最终走上这条犯罪道路后面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而开拓了现代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键词毕西纳沃伊采克现代社会悲剧在西方悲剧史上,悲剧的主人公都是那些有社会地位的人。
最早可溯源到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表现的是神和英雄的悲壮故事,比如俄狄浦斯王、俄瑞斯特斯、美狄亚;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则是王公贵族、帝王将相,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与克里奥佩屈拉;到了19世纪初,悲剧主人公则是传奇英雄,如雨果笔下的欧纳尼;而到了19世纪中下叶,悲剧主人公的地位开始有所下降,资产阶级取代了以往悲剧中主人公的贵族身份,表现的是现当代中产阶级的悲剧性故事,例如,易卜生的《布朗德》、《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海达·高布勒》、《罗斯马庄》、《建筑师》;斯特林堡的《父亲》、《朱丽小姐》,《鬼魂奏鸣曲》等戏剧,主人公多是中产阶级或者没落贵族,他们的精神困境往往是剧作家所关注的。
易卜生和斯特林堡作为现代悲剧的先驱,他们的创作对现代悲剧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在主题的开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则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中最底层的人们,第一个开始创作了无产阶级小人物的悲剧,从而开拓了现代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人物是现代社会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人物,毕希纳的杰作《沃伊采克》是第一部写小人物的现代社会悲剧。
一、毕希纳简介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德国19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德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
1813年10月17日诞生于德国黑森州一个医生世家。
1834年受欧洲革命思潮影响,毕希纳加入秘密革命团体“人权协会”。
同年7月他起草第一份传单,即“黑森快报”,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号召农民拿起武器,推翻封建贵族统治,他的“把和平给茅屋、把战争给宫殿”的口号传诵一时,开创了“传单文学”之先例。
20世纪无调性表现主义歌剧内容提要贝尔格不仅继承了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还继承了他的表现主义风格。
《沃采克》是贝尔格张扬表现主义歌剧的力作。
《沃采克》采用了自由无调性,但并没有排除传统形式和体裁,其中包含着29个变奏的帕萨卡利亚、一首舞蹈组曲和一首狂想曲。
最初《沃采克》(Woyzeck)写作于1837年,是19世纪毕希纳尔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遗作。
贝尔格于1918―1921年完成了整个歌剧的改编,把整个剧情浓缩为三幕15个场面。
十二音体系实序列主义的滥觞。
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是勋伯格的嫡传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还继承了他的表现主义风格。
贝尔格的《沃采克》是表现主义歌剧的杰作。
《沃采克》的自由无调性并没有排除传统形式和体裁,其中包含着29个变奏的帕萨卡利亚、一首舞蹈组曲和一首狂想曲。
贝尔格根据十九世纪毕希纳尔创作的(Georg Buchner,1813―1837)的同名戏剧故事编写,主人公沃采克是个真实人物,他杀害情妇被判处死刑。
话剧作者把沃采克处理成理发师出身的士兵,从杀人走上了死路。
通过描写这个人物,对被压迫的人给予同情。
全剧设计了20多个不同的场面。
毕希纳尔是十九世纪初的一名普通医生,是个业余音乐家,也是个革命家。
最初《沃伊采克》(Woyzeck)写作于1837年,是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遗作。
在纪念毕希纳尔诞辰100周年的1913年前后,勋伯格的十二音“表现主义”盛行,使这个话剧作品赢得“表现主义先驱者”的高度评价。
原作《沃伊采克》在1914年5月16日最后一次演出时,贝尔格一眼看中了这个作品,当即决定把它改编成歌剧。
1915年贝尔格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时间动笔,大战结束后贝尔格才完成整个歌剧改编。
他把剧情浓缩为15个场面,构成三幕,每幕包括5个场面。
1923年“世界音乐出版社”(Universai Edition)答应出版这部歌剧。
著名钢琴家施托尔曼(Eduard Steurmann)帮助他找歌剧院,希望得到演出。
作者简介:傅利民,生于1960年,199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现正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100031)对《沃采克》最后一个间奏曲和终曲的音乐学分析傅利民[内容提要] 《沃采克》是阿尔班・贝尔格的一部充满激情、具有深刻悲剧意义的歌剧作品。
本文作者主要对该剧的最后一个间奏曲和终曲在音乐的形态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贝尔格在本歌剧创作中的美学观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沃采克》/贝尔格/间奏曲/终曲/创作手法/审美分析[内容类别词] 音乐美学 一、关于贝尔格与《沃采克》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 ,1885~1935),出生在维也纳,他的一生经历了奥匈帝国的衰落与解体。
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激发了他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热情,十九岁时,贝格尔结识了阿诺尔德・勋伯格,并从师于他。
在跟勋伯格学习的六年中,他完全掌握了那些后来成为他的作品特征的技术。
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与当时许多文化界的人士一样,认为战争是解决社会危机与矛盾的一条出路。
因此他常与人谈到自己对战争有着“参与”的冲动感,在第一次参加征兵体检不合格时,他感到非常失望,他写信给勋伯格说:“强烈的冲动‘还在那儿’,由于无能为力服务于祖国,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它使我不能专心做任何工作。
”①此外,经济上的拮据使他无法购买战争公债也加深了他的苦恼。
几个月后,尽管贝尔格的健康不佳,但他还是应征入伍,他为能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而感到兴奋不已。
不久他被调到了维也纳的作战部,这时创作歌剧《沃采克》的欲望已占据了他的思想。
三年半的军旅生活使他对战争的狂热信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同时也更加深了他创作《沃采克》的决心。
贝格尔对剧中的人物沃采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由于战争和贝尔格的健康原因,使他对该剧的写作多次中断,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贝尔格已变成了一个“义愤填膺的反军国主义者”,并开始重新动笔写作《沃采克》的音乐。
从贝尔格歌剧《沃采克》看显示主义音乐的创作作风西方现代音乐的作风特点西方现代音乐,呈现了无调性、安闲的不协和音以及节拍的复杂化等音乐言语的转变,它们在音响上有一些新的发现,扩展了音乐的显示伎俩。
在内容上,它们往往侧重于抽象的或阔别实际的题材。
这个期间影响较大的音乐派别和作风有——现代民族乐派、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序列音乐、电辅音乐和偶然音乐以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新音乐”两大阵营的新古典主义和显示主义。
二、显示主义音乐显示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第一个派别。
显示主义音乐作曲家往往用主观对实际的分析来替换真正的实际。
无调性是显示主义音乐最根本的显示方式;琐细的、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以及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真个力度转变;纰谬称的节奏和不明晰的构造等这些都是显示主义音乐的几个显著的音乐特征。
如奥有利地势作曲家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就是无调性音乐的有名代表作。
三、贝尔格及其歌剧《沃采克》的创作1、贝尔格及其歌剧创作奥有利地势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出生避世于维也纳。
作为显示主义音乐的代表人之一贝尔格在承继其教师勋伯格创作作风的根底上,又自力自立开展其本人的具有特性特征的作品。
他共创作有两部歌剧,辨别是《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
1925年12月,他的歌剧《沃采克》在柏林首演并惹起了惊动。
2、歌剧《沃采克》的简要剖析(1)《沃采克》的创作思维:《沃采克》角本作者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文坛上的奇才毕希纳。
这是欧洲戏剧史上第一部描写英雄主人公的现代悲惨剧。
贝尔格被这部戏剧降服并由此写下《沃采克》最基本的缘由照样由于他和毕希纳有着一种一起的思维中央,即对人类的近况与出路所发生的忧虑和危机感。
别的,作曲家对峙这一题材的选择还因为他觉得到把毕希纳的戏剧移植到歌剧舞台上的机遇已成熟。
这部歌剧创作取得了成功,这使贝尔格博得了在音乐界的名誉。
(2)《沃采克》的故工作节:以主人公定名的《沃采克》描写了一个处境凄惨的通俗兵士,由于队长的嘲弄、驻团军医的饮食实验及他的同居情妇玛丽的不贞,还在舞场上又蒙受粗大健壮如牛的军乐队长的殴打,作为贫穷的基层人,在蒙受非人糟践之后,沃采克逐步损失了明智,选择了极真个处理方法,杀死玛丽并溺水身亡。
浅谈声乐音乐的作品发展与分析作者:郑涵文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7期摘要:声乐艺术是迄今诞生最早,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类艺术。
西方音乐整体上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划分。
意大利的歌唱艺术早在13世纪就有了初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后,声乐艺术完成了由原来理性的宗教艺术到感性的感情艺术的过渡,从17世纪末开始,意大利歌剧更加注重于声乐炫技,使得花腔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日渐成熟,一直到18世纪时,声乐演唱的技巧趋于顶峰。
随后先锋音乐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乐派。
表现主义音乐强调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它的主人公主要是那些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主要创作手法是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多为无调性或自由调性的音乐,有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创作的悲剧《沃采克》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关键词:宗教音乐;声乐音乐;歌剧一、声乐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整体上来讲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即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来划分。
在最初的阶段,宗教音乐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此期间,声乐音乐又是宗教音乐的核心,最早的宗教声乐作品便是格里高利圣咏,最初的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节音乐,之后乐师们为平衡音乐,于是在圣咏下方加入了一个平行四、五度的曲调,形成了一种既能衬托原有圣咏的旋律又能丰富其音乐表现力的一种复音音乐形式——“奥尔加农”,其后这种音乐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并由之前的两个声部逐步增加到三个甚至更多的声部,这种多声部合唱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巩固了西方音乐的基础——复调音乐,此后,西方音乐便按照这个思路一直发展下去,并出现了“经文歌”、“孔杜克图斯”等音乐形式。
到了文艺复兴中后期,宗教改革对声乐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步建立的和声概念以及创作规则的形成,使得西方音乐进入到了主调音乐的创作模式中。
“灵魂”深处听惊雷--阿尔班贝尔格歌剧《沃采克》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傅薪颖【摘要】阿尔班·贝尔格所创作的《沃采克》是一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也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极为罕见的伟大作品。
为了探讨作品创作的奥秘,笔者从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过程、目的、方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了贝尔格为了忠实地反映内心的所思所想,勇敢地冲破各种障碍,大胆地在技法上进行创新,真实地再现了歌剧中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灵魂深处惊雷般的呐喊。
他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启示,对指导今天的音乐创作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6(036)017【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阿尔班·贝尔格;歌剧;《沃采克》【作者】傅薪颖【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北京 100000【正文语种】中文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特别是他创作的《沃采克》,不仅是西方歌剧史上的杰出之作,亦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一部极为罕见的伟大作品。
作曲家选择了最深刻、最具戏剧性的优秀歌剧脚本,将所有前人想要用歌剧这一理想音乐体裁所表达的东西展现地淋漓尽致……《沃采克》早已超越了音乐艺术的界限,进入到了人类思考自身生存命运的广阔空间中去,成了“永恒”和“无限”的代名词。
本文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歌剧《沃采克》历史和现实的价值。
并试图通过这种分析去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揭示音乐作品中各种小人物和他(她)们所处的时代之间的深层关系,最终深化我们对音乐作品的认识。
通过研究和分析歌剧《沃采克》创作方法,从中寻找出对我们现代人有益的启示,指导我们现今的音乐创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一)表现主义思潮的形成给创作歌剧《沃采克》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进入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堕落、社会的畸型,人的孤独感剧增,艺术家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危机感和种种忧虑。
歌剧《沃采克》人物塑造研究
《沃采克》(Wozzeck)是奥地利作曲家阿尔巴诺·贝尔格所创作
的一部现代主义歌剧,讲述了士兵沃采克在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崩溃和灭亡。
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凸显了作曲家对于精神病和社会问题的担忧,对于现代性和工业化的恐惧以及对于人性的探索。
沃采克是这部歌剧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贫穷的士兵,在不断地经历着磨难和屈辱后,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并因此而疯狂。
他的性格是复杂的,既有温和善良、忠诚坚韧的一面,也有野蛮、妒忌和疯狂的一面,其形象凸显了现代人的无助和沮丧。
和他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情人马丽。
马丽是一位体面的单身母亲,她渴望摆脱生活的困境,但被迫沦为妓女以维持生计。
她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于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另一个关键角色是沃采克的上司哈尔伯。
他是一位有权有势的上尉,对士兵推崇有加,但也十分冷酷无情。
哈尔伯通过肆意剥削士兵和马丽,进一步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堕落和冷漠。
贝尔格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权力和阶级差别、人性和社会心理问题,展现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阴暗面。
这些角色的真实、生动的刻画,使得歌剧《沃采克》成为现代主义歌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傅薪颖“沃采克之死”——歌剧《沃采克》第三幕第四场音乐学分析歌剧《沃采克》(Wozzeck )是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 )的经典之作,也是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品之一。
这部歌剧不仅是无调性音乐的杰作,亦是歌剧史上的珍贵遗珠。
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创新性地利用无调性手段建立起庞大而有力的音乐结构、无调性“新潮”技法与各种传统手法的兼容并蓄、艺术与生活相统一的艺术观、作品中所蕴含的悲观主义等,均使得《沃采克》这部作品在贝尔格在世时就成为西方歌剧探讨的焦点,并一直沿续至今。
一、贝尔格与《沃采克》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是根据19世纪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先驱格奥尔格·毕希纳(Georg Büchner )的作品《沃依采克》(Woyzeck )创作完成的。
在1821年德国的一起谋杀案中,法医对杀人犯沃伊采克精神状态的观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遂对沃伊采克的神经是否错乱、是否能够为其自身行为负责展开了讨论与研究,轰动全国。
[1]这也引起了当时正在学习医学的毕希纳的关注。
1836年,毕希纳开始以该案件为蓝本创作戏剧,并在剧中运用了与现实中杀人犯同名的“沃依采克”作为主人公的名字。
毕希纳的《沃依采克》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他首次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作为戏剧作品的主人公,打破了以往戏剧着重刻画英雄角色的传统。
毕希纳在创作中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作家必须以“历史的尺度”进行创作。
他认为:“剧作家不是别的,就是历史家。
但是由于剧作家给我们第二次创造历史,把我们立刻直接地置于一个时代的生活里面,而不是告诉我们一个干巴巴的故事。
他给予我们的不是特征,而是性格;不是描写,而是形象。
因此剧作家高于历史家,他的最高任务是尽可能地接近历史,就像实际上发生过的那样。
”[2]作为欧洲戏剧史上首部以反英雄角色为主人公的现代悲剧,《沃伊采克》最初并未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复调思维在构建歌剧作品中的作用作者:***来源:《艺术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通過将贝尔格歌剧《沃采克》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复调体栽在歌剧中的运用,总结其中重要的复调技法,进而探讨复调思维在构建歌剧《沃采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复调思维歌剧《沃采克》复调体裁复调技法歌剧中音乐与剧本是相辅相承、互相依附的关系,如何运用音乐对剧本中人物内心、剧情的发展、场景设置等进行恰如其分的描写,是写作歌剧最重要的问题。
在这部无调性歌剧中,贝尔格使用了大量的复调思维对剧本进行描写,不仅增加了歌剧中的戏剧性冲突,还对场景的描述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复调体裁与技法两个方面对此部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复调思维在歌剧中的作用。
一、结构的构建《沃采克》是20世纪第一部完整的无调性歌剧,剧本来自于毕希纳的话剧《依沃采克》。
原作的结构是松散的,如果完全按照原有的结构进行乐曲的创作,那么很难将纯粹的音乐实体得以统一和发展,因此贝尔格将原作的场景进行了改编。
从零散的25个场景中找到一条逻辑线,将选中的15场连接成具有三幕原则的传统戏剧结构。
在乐曲的体裁方面,这部歌剧采用了大量的传统纯音乐形式,将这些纯粹的音乐体裁与戏剧性的歌剧音乐相结合,特别是其中多种复调体裁的运用,更加突显了贝尔格对复调形式的喜爱。
笔者认为对纯音乐体裁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属于歌剧中第一布局的戏剧结构较为松散,所以在歌剧的第二布局——音乐结构方面选用了相对严谨的纯音乐形式。
两个布局的结合可以将挑选的场景集中的组织起来,并且为剧情的发展增加动力和戏剧性。
第一幕主要以特殊性格的小品组成,包含了组曲、摇篮曲、进行曲、帕萨卡利亚等。
第二幕较为长大,包括了奏鸣曲、赋格曲、回旋曲。
第三幕为具有五个统一原则的创意曲其中,第一幕与第三幕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乐曲结构,在统一五场中使用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两幕中均包括五首不同性格特征的小规模作品,其中第一幕中的帕萨卡里亚和第三幕的创意曲都采用了变奏原则,并且这两幕中均包含了神秘数字7”。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1]王璐(1987~)女,中央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学硕士。
歌剧《沃采克》最后间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引言《沃采克》是阿尔班·贝尔格第一部运用无调性技法写成的歌剧。
这次对于如何利用无调性技法创作大型音乐作品的勇敢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纵观整部歌剧,最后一个间奏曲是唯一一个拥有明确调性且结构独立的音乐单元,其音乐风格与其他单元迥异。
所以显而易见,这样的结构安排定然有其独特的意义。
由于歌剧自上演之日就在音乐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以从上世纪20年代起,西方学者就没有停止对它的探讨与研究。
而在所有针对歌剧《沃采克》的学术研究中,对于最后一个间奏曲的研究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早期研究中,传记作者威利·莱希(Willi Rich)1931年撰写的《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指南》(A Guide to Alban Berg's Opera,Wozzeck)和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雷德里希(Hans Redlich)1957年撰写的《阿尔班·贝尔格:作品赏析》(Alban Berg:Versuch einer Würdigung)这两部著作对《沃采克》一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他们为后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80年,美国音乐学家乔治·波尔(George Perle)出版了他关于《沃采克》的专著《阿尔班贝尔格的歌剧,第一卷<沃采克>》(The Operas of Alban Berg,Volume One/Wozzeck)这部著作是作者在以往23年间写下的关于这部歌剧的一系列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
在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论的同时,还提及了《沃采克》与《沃伊采克》联系、贝格尔的创作生涯及他个人性格对作品创作的影响等问题。
摘要德国杰出的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沃伊采克》是第一部写小人物的现代社会悲剧,他用一反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地揭示出小人物在现代社会里被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最终走上这条犯罪道路后面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而开拓了现代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键词毕西纳沃伊采克现代社会悲剧在西方悲剧史上,悲剧的主人公都是那些有社会地位的人。
最早可溯源到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表现的是神和英雄的悲壮故事,比如俄狄浦斯王、俄瑞斯特斯、美狄亚;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则是王公贵族、帝王将相,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与克里奥佩屈拉;到了19世纪初,悲剧主人公则是传奇英雄,如雨果笔下的欧纳尼;而到了19世纪中下叶,悲剧主人公的地位开始有所下降,资产阶级取代了以往悲剧中主人公的贵族身份,表现的是现当代中产阶级的悲剧性故事,例如,易卜生的《布朗德》、《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海达·高布勒》、《罗斯马庄》、《建筑师》;斯特林堡的《父亲》、《朱丽小姐》,《鬼魂奏鸣曲》等戏剧,主人公多是中产阶级或者没落贵族,他们的精神困境往往是剧作家所关注的。
易卜生和斯特林堡作为现代悲剧的先驱,他们的创作对现代悲剧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在主题的开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则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中最底层的人们,第一个开始创作了无产阶级小人物的悲剧,从而开拓了现代社会悲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人物是现代社会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人物,毕希纳的杰作《沃伊采克》是第一部写小人物的现代社会悲剧。
一、毕希纳简介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德国19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德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
1813年10月17日诞生于德国黑森州一个医生世家。
1834年受欧洲革命思潮影响,毕希纳加入秘密革命团体“人权协会”。
同年7月他起草第一份传单,即“黑森快报”,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号召农民拿起武器,推翻封建贵族统治,他的“把和平给茅屋、把战争给宫殿”的口号传诵一时,开创了“传单文学”之先例。
20世纪歌剧巡礼——贝尔格《沃采克》
欧南
【期刊名称】《歌剧》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正>【歌剧内容】士兵沃采克是个理发师,老实懦弱又有些神经质。
他和玛丽结婚并生有一个孩子,但玛丽背着他和军乐长勾搭,这使沃采克非常愤怒,他去找军乐长论理,非但没有效果,反而遭到羞辱,这使得沃采克产生了杀死妻子玛丽的动机。
沃采克将玛丽引到了河边,用匕首将玛丽杀死,自己也在错乱中投河自尽,而此时他们的孩子正骑着木马在家门口玩耍。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欧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2
【相关文献】
1.“灵魂”深处听惊雷--阿尔班·贝尔格歌剧《沃采克》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J],
傅薪颖
2.阿尔班·贝尔格无调性歌剧《沃采克》演唱方法探寻 [J], 李林
3.乘着表现主义的筏子——感悟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 [J], 姜蕾
4.贝尔格歌剧《沃采克》中的拯救意识——以第二幕第一场为例 [J], 孙嘉艺;
5.复调思维在构建歌剧作品中的作用
——以贝尔格《沃采克》为例 [J], 张一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面谱例出自哪一部京剧作品?()A.《海港》B.《红灯记》C.《沙家浜》D.《群英会》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通过对谱例的演唱及歌词的分析,该唱段是《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
A项,《海港》表现了工人阶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精神。
C项,《沙家浜》是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代表剧目有《智斗》等。
D项,《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的传统京剧。
2.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下列做法能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是( )A.演奏旋律片段B.分析曲式结构C.学唱主题旋律D.感受音乐之美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前三个选项体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选项D体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下列选项中,属于D大调的关系小调的是()。
A.小调B.g小调C.b小调D.f小调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调号也相同的大调与小调,叫作关系大小调.又称平行大小调。
计算方法:大调主音下方小三度为其关系小调的主音,二者共用一个调号。
D大调主音的下方小三度为b.因此正确答案为C。
4.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主义乐派代表人物的是()。
A.勋伯格B.海顿C.贝多芬D.德彪西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5.下列属于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的是()。
A.海盐腔B.余姚腔C.弋阳腔D.高腔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号称“四大声腔”。
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是指皮黄腔、昆腔、梆子腔、高腔。
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6.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时,老师说:“在平静的音乐中,时不时会出现一声突响,这种突响一共出现了几次?”这一教学活动突出了哪一种音乐要素?()A.力度B.速度C.节奏D.音高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音乐中出现突响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