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小车的载重》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运动和力单元中《小车载重》这一课,它是继学生研究了用重力、橡皮筋、气球等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之后,开始探究其他因素对小车运动状态产生怎样的影响的一课,同时,它也为下面研究运动与摩擦力奠定了基础。
本课指导学生研究小车载重与小车运动状态,有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这是个对比实验。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对比实验,对于对比实验中应把变量控制好的实验要求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教材作了“每次实验使用的拉力要相等”的提示,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小车载重应从重到轻,还是从轻到重的实验顺序,又需要我们的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找到从重到轻的实验顺序。
第二个活动,是研讨汽车限制载重的问题。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认识汽车超载的弊端是多方面的,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常识,从而渗透交通方面的安全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会运用综合知识认识汽车超载的弊端。
2、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拓展”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会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仍然是比较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研究拉力一定时,小车载重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上。
教学难点为:对比实验中各变量因素的控制。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以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探究—研讨法在探究—研讨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科学秘密的探究者。
2024年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学习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秒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知道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掌握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模型、直尺、秒表、斜面、滑轮组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车模型、直尺、秒表、斜面、滑轮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如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等。
3. 探究:(1)实验一:探究小车在不同斜面高度下的运动快慢。
a.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个斜面高度,测量小车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b. 整理数据,分析斜面高度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2)实验二:探究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快慢。
a.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个摩擦系数,测量小车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b. 整理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辆运动速度快的小车。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2. 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斜面高度摩擦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辆运动速度快的小车,并说明设计原理。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斜面高度和摩擦力,使小车运动速度最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我们的小车》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教科版五下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材结构:“运动和力”属于物质世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本单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他们非常熟悉的小车作对象,研究小车的运动和所受到的力,围绕这个主题尽量充分地展开研究,以求得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直观理解。
本课从朝天门的缆车入手,让学生知道有的车是用缆绳拉着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提供的材料组装一个用重力作拉力的小车,再用这个装置去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小车运动起来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从而认识到力对物体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2、尝试控制实验中的条件,发现拉力与运动的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培养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意图:这个重点部分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上,可让学生开展更紧密地合作,培养学生更加严密的思维习惯,并学会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来改变实验结果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意图:设计简单计划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开展探究活动的保证,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因而把设计探究计划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小学课程与教学中,之所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继续开展他们在自发状态下就一直热衷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因为这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主要是考虑到: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教科版科学五下《我们的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这一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与制作》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小车,了解小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小车的运动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原理,对于小车这一主题,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学生对于复杂的小车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小车,了解小车的结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小车制作材料、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车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车的结构特点,如车轮、车轴、车架等,并解释小车的运动原理,如轮轴转动、摩擦力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制作小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加深学生对小车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车,提高小车的性能,如减少摩擦力、增加速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车载重》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对路面的粗糙程度和载重量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理解路面的粗糙程度和载重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小车载重能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理解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车设计,提高小车的载重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和设计作品等方面进行。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车载重》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讲授法:老师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环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不同路面的模型、载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相关知识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路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会对载重能力产生影响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路面进行测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巩固(10分钟)实验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车在不同路面上行驶,对载重能力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5.拓展(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小车的载重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汽车承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车承重的概念,掌握影响汽车承重的因素;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承重;3. 学生了解汽车承重与安全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汽车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汽车承重实验方案;3. 学生能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汽车承重相关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2. 学生认识到汽车承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汽车承重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汽车承重与安全的关系;- 汽车承重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 设计简单的汽车承重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汽车承重规律。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引入汽车承重概念,讲解影响汽车承重的因素;- 第二课时:学习汽车承重与安全的关系,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三课时:学习汽车承重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课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 第五课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汽车承重规律。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第四章“力的作用”相关,具体涉及第四节“汽车承重”。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小车载重》《小车载重》是五年级运动与力的单元中的内容,本课也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最重要的一个活动是做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而设计实验方案又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和对结果行进分析等过程。
这堂课听下来的感觉就是学生很不活跃,本来我想学生看到小车是很兴奋的,积极性应该很高的,但在这节课中看不到这个现象。
学生好象都很拘束。
严老师是通过出示材料(小车、垫圈、带钩的长线),提问谁能用这些材料直接让小车动起来?直接引入课题的。
但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问了好几遍之后,严老师只好自己演示,本来我想通过这个演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结果并不乐观。
然后提出了车的实际作用——用来装东西的,用钩码代替货物,请同学猜猜载重量变多之后,小车的速度会怎么样?当学生做出猜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加了个问号,我觉得这点很不错,毕竟这只是学生的猜测,还不能当为结论的。
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下一个环节——为验证猜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让小组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很好的发挥了每个同学的作用,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
教师在各个小组间指导。
交流汇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节课在学生的汇报和争论中,实验中要注意的要点一个个浮出水面,发现问题,然后老师针对个别情况加以演示,使学生慢慢的理解了控制变量的含义,知道了在这个实验中控制哪些变量,本来控制变量的实验,学生已经经历了还几次,但自己设计实验毕竟是一个难点,需要老师的引导,这个班的学生反应不是很大,老师必须十分耐心,我觉得这点严老师很好,能够耐心的进行引导,但对一个小组汇报之后没有及时的给予评价。
我在想自己如果上课的时候学生一直没什么反应,我是不是会直接讲出要控制的变量。
讲清楚实验操作的要点后,出示记录单,并提问为什么要测量三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我觉得这时还可以用电脑再出示一次需要注意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实验时少出现错误。
实验共花了7分半的时间,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几个学生就坐在那里,没有发挥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强调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性学习,应该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教科版科学五下《我们的小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机械传动知识。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车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探究小车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车的相关知识。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传动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动手实践的好习惯,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传动知识;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车。
2.教学难点:小车的传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动手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小车,引导学生关注小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小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小车的工作原理。
3.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车的传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并进行实验验证。
目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小车搭载小物件进行广义的机械运动实验则是能够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小车搭载小物件进行广义机械运动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器材及材料小车、小物件(如弹簧、球等)、计时器、尺子、指南针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展实验之前,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认真阅读相关实验知识。
在准备实验过程中,需要检查实验器材及材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消除可能影响或干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因素。
2. 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为了了解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其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将小车放在一段平坦的水平面上,并将小车沿着这段平面推动,让其行驶一定的距离。
用尺子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并用计时器记录小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v = d / t其中,v 为小车的速度(m/s),d 为小车行驶的距离(m),t 为小车行驶所用的时间(s)。
3. 搭载小物件进行广义的机械运动实验在实验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会搭载小物件进行广义的机械运动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探究小车和小物件在几种不同情境下的运动规律,了解其中的机械原理和科学知识。
我们可以将一段弹簧固定在小车和一件重物之间。
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行驶时,弹簧被拉伸,重物也跟随着小车一起运动。
我们可以记录下小车行驶所用的时间,同时测量小车的速度和重物的速度,从而了解弹簧和重物的运动规律。
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小球放在小车的上方,让小车沿着斜面运动。
当小车行进到斜面上方时,小球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开始滚动下来。
我们可以记录下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测量小球滚落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和速度,从而了解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我们可以让小车沿着一根树枝运动,引入了摩擦力的影响。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五课小车载重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4、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教学难点】1、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夹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2、教师准备:汽车超载发生交通事故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小车载重。
1、出示一辆小车,并在小车上放上重物。
2、质疑:小车放上重物后,你有什么问题?3、引出研究问题: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学生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请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判断。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减慢。
()小车载重与它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
()2、实验设计引导:在这个实验研究中,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用垫圈拉)小车载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安排,为什么?(先拉重的,再拉轻的,因为每次的拉力要相同,如果先拉轻的,后面重的就可能拉不动了,前面的几次实验数据也就没用了)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改进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了前面几课的基础,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特别是对对比实验的一些要求。
如:实验时除了载重量不同,其余条件都要相同,如要使用同一辆小车,每次把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每次实验使用的拉力要相等等。
实验顺序应该从重到轻。
载重量用重物的个数表示,每次实验,载重量要有较大的差别。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下《给小车装上动力》word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二、探究过程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
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下《维护生态平衡》word教案教学目的: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word教案浦口区石桥小学刘茂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设计对比实验、认真严谨地进行操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2.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那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能够拒绝乘超载车辆或对有些超载现象进行劝阻。
3.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阻碍。
教学重点:明白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阻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预备:长条形的桌子、小车8、垫圈(未知)、夹子8、钩码(50克)16个,线8,小木条8、秒表8、托盘8、粉笔(做记号)。
油画棒、铅画纸课件、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动画出来两辆货车(空车和满载的)质疑:今天刘老师明白要来东山小学和大伙儿一起学习内心专门快乐!瞧,这两辆礼品派送车也来凑喧闹了!争着来我们东山小学给上课爱动脑的学生送奖品来了!两车同时动身,那么谁先到达我们东山小学呢?什么缘故这么认为?学生推测:……(动力载重、路面……)师:图中看出这是两辆同样的车型,因此我们能够排除哪些因素的阻碍?(动力、路面……)排除因素后,谁先到?(蓝色车)缘故?(载重量……)2. 引出研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车载重后(出示课题),它的速度会加快依旧会减慢?(课件出示问题)3’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 过渡:明显你们认为“载重量与速度是有关系的”(板书:载重量速度),对不对?2. 实验设计引导:师:载重量大,速度如何样?(板书:载重量大速度慢)师:我呀在那个意见上面划一个大问号?(因为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猜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应该如何办?(生:实验证明.)师:如何样做那个实验能够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对的?教室里我们只能模拟实验(出示一个小车)我们用小车模拟载重汽车,没有动力如何模拟?每个人单独内心想想如何做?(多媒体出示问题)师:小组围绕以下的“友情提示问题”小组商量商量,那个实验具体如何做?(出示)问题小提示:①什么模拟拉力大小?(借重物重力→出示螺帽、夹子→介绍定滑轮装置应用为了减小摩擦阻碍)②什么模拟载重量?(钩码)③实验中比什么?如何比?(比速度;相同路程内比时刻→定起点线(画线)、终点线(挡板))④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变:载重量;不变:拉力、路程……)2、分组讨论:设计如何样的实验进行研究?3、交流汇报,集体修正研究方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我们的小车》word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A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及重力产生拉力。
B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C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与大伙儿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3、科学知识: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给它一个力,而且那个力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预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单元中的第一课,有“安装一个小缆车和拉力”与“小缆车的运动”两个活动,通过活动想让学生体会到: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给它一个力,而且那个力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一)课前玩遥控小车(二)引入师: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小车。
老师带了两辆小车,小车内有两个人。
把它放在平面上,它的状态是如何样的?生:静止的。
师:我要给大伙儿介绍中国古代的车。
幻灯出示马车。
这辆车靠什么来运动?说说你所明白的车,并告诉大伙儿它是靠什么运动的?生:火车、汽车。
电缆车生:赛车。
(三)安装小车,认识重力1、师:再回到这辆小车。
有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
生上台试。
生:凳子斜过来生:水倒下去生:风力师演示吹2、师:小车拴上绳子。
出示铁钩和铁圈,如何用铁钩和铁圈使带绳子的小车动起来。
3、小组讨论4、汇报:5、师:小车运动的,可掉下去会如何样?师演示如何用夹子不让小车掉下来。
6、小组合作安装小车。
生:铁钩有一定的重量生:地球有一定有吸引力师:地球对谁有重力?生:铁圈的重量大于小车的重量,赛车会因为它的7、师:我们来感受一下重力生提椅子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点感受过重力?生:提水、背书包、提水桶(四)研究小车快慢运动与拉力的关系1、师:有的小组小车运动得专门快,专门慢,这是什么缘故?生:铁圈的多少生:小车的重量和铁圈的重量的关系2、师:你们认为铁圈放得越多,拉力就越大,速度越快,反之越慢,是如此认为的吗?生:是的。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时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
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
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二、探究过程1、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
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2)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3)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
(教师巡视指导)(4)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5)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三、小结: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一、运动和力小车载重教学目的: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二、探究过程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2)播放录像:·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三、小结四、板书设计:。
手工载重动力小车教案教案标题:手工载重动力小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载重动力小车的原理和结构。
2. 学习使用简单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制作载重动力小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材料:纸板、塑料瓶、橡皮筋、竹签等。
2. 学生准备材料:纸板、塑料瓶、橡皮筋、竹签等。
3. 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
4. 教师准备示范用的手工载重动力小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介绍手工载重动力小车的概念和用途,引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2. 教师向学生讲解载重动力小车的原理和结构,包括如何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如何设计合适的载重结构等。
示范制作:3. 教师示范制作手工载重动力小车,同时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组制作: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5. 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自行设计和制作手工载重动力小车。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测试与改进:6. 学生完成手工载重动力小车后,进行测试。
测试时,每组学生需要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设计,使小车能够顺利行驶和承载一定重量。
7.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测试哪个小组的手工载重动力小车性能最佳。
总结与展示:8. 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手工载重动力小车的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9.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载重动力小车,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尝试改进手工载重动力小车的设计,增加其承载能力或行驶速度。
1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和工具制作不同类型的手工载重动力小车。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展示的手工载重动力小车性能和设计创意。
3. 学生对手工载重动力小车制作过程的总结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可以让学生研究和设计其他类型的手工载重动力工具,如手工飞机、手工船等。
2.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载重动力工具,如汽车、火车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结构。
《小车载重》(小学科学教科版)教学设计
浦口区石桥小学刘茂
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设计对比实验、仔细严谨地进行操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2.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能够拒绝乘超载车辆或对有些超载现象进行劝阻。
3.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桌子、小车8、垫圈(未知)、
夹子8、钩码(50克)16个,线8,小木条8、秒表8、托盘8、粉笔(做记号)。
油画棒、铅画纸
课件、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动画出来两辆货车(空车和满载的)
质疑:今天刘老师知道要来东山小学和大家一起学习心里很开心!瞧,这两辆礼品派送车也来凑热闹了!争着来我们东山小学给上课爱动脑的学
生送奖品来了!两车同时出发,那么谁先到达我们东山小学呢?为什
么这么认为?
学生猜测:……(动力载重、路面……)
师:图中看出这是两辆同样的车型,所以我们可以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动力、路面……)排除因素后,谁先到?(蓝色车)原因?(载重量……)
2. 引出研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车载重后(出示课题),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课件出示问题)
3’
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 过渡:显然你们认为“载重量与速度是有关系的”(板书:载重量速度),对不对?
2. 实验设计引导:
师:载重量大,速度怎么样?(板书:载重量大速度慢)
师:我呀在这个意见上面划一个大问号?(因为这只是我们的预测、猜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应该怎么办?(生:实验证明.)
师:怎样做这个实验能够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教室里我们只能模拟实验(出示一个小车)我们用小车模拟载重汽车,没有动力怎么模拟?
每个人单独心里想想怎么做?(多媒体出示问题)
师:小组围绕以下的“友情提示问题”小组商量商量,这个实验具体怎么做?(出示)问题小提示:
①什么模拟拉力大小?(借重物重力→出示螺帽、夹子→介绍定滑轮装置应
用为了减小摩擦影响)
②什么模拟载重量?(钩码)
③实验中比什么?怎么比?
(比速度;相同路程内比时间→定起点线(画线)、终点线(挡板))
④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变:载重量;不变:拉力、
路程……)
2、分组讨论:设计怎样的实验进行研究?
3、交流汇报,集体修正研究方案。
师:还有补充的吗?
(补充提问:实验中,小车载重变化顺序你认为应该怎么安排才好?最重和最轻有不有先后?(问同时演示一个螺帽拉着不断加重的小车)
为什么?
拉力用几个合适?给多少全用上好不?太多会怎样?
实验中怎样配合分工?(计时员、记录员、实验员、口令员、(终点扶栏可以合并)、卸“货”员、)
3. 出示实验中,友情提醒:
·每次把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每次实验使用的拉力要相等
·实验顺序最好是从重到轻
·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计时员、实验员动作一定要和口令员相一致)
·每一个载重量实验要多做几次,最后结果取平均数或中间数。
·尊重事实,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4.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统计实验数据,统计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三、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 回到开始的图片: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哪辆车先到?为什么?
看看蓝色汽车带来什么礼物?(动画打开是空车)
过渡:它并没有空手而来,它知道我们东山小朋友爱动脑,
所以带来了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同一辆车,空车行驶和满载行驶有什么不同?
·载重量不同
·消耗的汽油不一样啊车身越重油耗越高;
·速度也不一样
(……对路面、驾驶员要求、机器损耗……)
(延伸至课外:调查访问司机师傅的感受心得)
2.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出示几幅超载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3.讨论: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汽车超载会怎样?(表扬大家有安全常识)
·以防刹车失灵造成车毁人亡
·机械超重会影响零件的性能,严重会导致损坏
·路面承重也有限制的
4.播放照片和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交流探讨“如何杜绝司机的躲超载检查”的问题,
进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才能,进行发明创造,来解决这
一现实难题。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教育小孩骑自行车、摩托车等也不能超载)
四、小结、任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希望大家都做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对人对已的生命倍加珍惜!
同时为更好的监督身边的朋友亲人,给大家一个课后小任务,调查身边各种车辆的限载额
五、板书设计:
小车的载重
载重量大速度慢?→ (√)
附:
小车载重的研究
五班第小组
记录人:2009年4月日小车载重的研究——全班统计表格
(此课获南京市2009年科学好课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