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总结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916.50 KB
- 文档页数:19
八下第三章1-2节复习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占78%,氧气占,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占0.0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注意含量是分数而不是分数。
稀有气体用途:;氮气的用途:;CO2的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态CO2(俗称干冰)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人工降雨等;还可用于灭火。
2.区分某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考点二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②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冒出大量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见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③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注意事项:(1)设计实验时,首先反应物必须是,且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体积忽略不计),不能有生成,所以不用碳,硫等物质;其次为确保氧气消耗完全,应使红磷;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注意:可用金属铁、铝代替,但不可用金属没代替磷。
(2)误差分析A.红磷不足,会使进水量B.胶塞未塞紧,会使进水量C.未冷却至室温,会使进水量D.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其他物质反应,会使进水量E.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瓶内部分气体逸出,进水量F.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会使进水量2.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于水。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不可燃烧)、氧化性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
②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火焰,在氧气中,发出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注意事项:a.硫的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b.实验应在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③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中铁丝,,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现象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我们将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的性质。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华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将学习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归属关系。
进化是生物种类的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化石和进行遗传分析等方式,我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进化历史。
三、地球运动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我们将学习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动态稳定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将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通过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八年级浙江版科学复习资料八年级浙江版科学复习资料在八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从生物到物理,从化学到地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我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生物学生物学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科学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组织和器官。
我们还了解了生物的分类方法,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植物到动物。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如基因和DNA的结构,遗传的规律以及突变的影响。
2. 物理学物理学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科学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力、运动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我们了解了牛顿三定律,学会了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还学习了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了解了简单机械的原理,如杠杆和斜面。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了声音和光的特性和应用。
3. 化学化学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科学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我们了解了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学会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如氧气、氮气和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浓度,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4. 地理学地理学是我们学习的最后一个科学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和地核。
我们还学习了板块构造理论,了解了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气候和气象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气候带和气象要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科学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做题、解答问题和讨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教科书和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八年级科学的学习是一个全面而有趣的过程。
通过对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题复习一、电学计算题:1、知识点:涉及八年级上册有关电压、电流、电阻计算(欧姆定律:I U R )和八下电磁继电器、电动机以及发电机的有关知识点,并且会包括家庭电路及故障分析内容在内。
2、重难点: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等的有关公式计算,掌握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例1:如图所示某同学中某次科学实验中使用测电笔时的情况:(1)图甲测电笔的笔尖A 应该是 (填“导体”、“绝缘体”)。
在图乙和图丙中,表示正确使用测电笔的图是 ,用它插入插座的左孔时氖管不发光,插入右孔时氖管发光,则说明火线在插座的 孔。
(2)若测电笔氖管发光放电时的电流为0。
36毫安,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伏,则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家庭电路的火线时要使人能处于安全状态,测电笔内电阻至少需多大?(只考虑人体和测电笔的电阻,其它部分电阻忽略不计)例2、博物馆不能有直射阳光进入展示空间,因为展品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某博物馆采用了一种新的天窗形式——光导天窗(如图20甲所示)。
当外界较强的阳光射到天窗时,电动卷帘能随时调整光线的角度和进光量,使适量的光斜射到井壁的平面镜上,把光导入到光井底部的漫射器上。
当外界光照太弱时,光井内有人工照明给予补充。
图乙为馆内亮度自动调节电路原理图。
R0为保护电阻,R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的强弱而变化,可以近似认为,光照较强时电阻几乎为0;光照较弱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
M为自动卷帘电动机。
(1)光敏电阻R相当于控制电路中的开关(选填“开关”或“用电器”)。
(2)电磁线圈自身电阻为10 Ω,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超过0.12 A,当通过电流达到0.06 A时能吸合衔铁。
则保护电阻R0的阻值范围是多少?图20例3、温州地区常受台风侵袭。
为测量风速,小明设计了一台简易风速仪,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
装有挡风板和滑片P的轻质滑块与轻质弹簧套在滑杆MN 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滑块相连。
八年级下第1章电与磁分节知识点总结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练习:画出下列各组磁感线方向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小磁针的南极始终指向地理南极的原因就是: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着地磁场的北极或N极。
第一章声音期末复习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期末模拟练习题1.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2.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
这一现象表明()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音调变低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3.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D.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4.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5.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其目的是()A.减弱回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每位观众都能听清楚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是否正常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脏工作情况C.牙医用超声波清洁牙齿D.雾中航行的船员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距离8.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二章:生命活动与调节
- 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
- 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
-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特性
- 合成与分解反应,化学计量
第四章:化学反应和能量
-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 放热与吸热反应
- 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第五章:力学
- 物体的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力、功、能和机械效率
第六章:热学
- 热现象及温度计
- 热传递、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第七章:电学
- 电学基础及电磁现象
- 静电场和磁场
- 电路和欧姆定律
第八章:光学
- 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
- 镜面反射和球面折射
-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现代生活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 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
- 科学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第1章符号与粒子三、计算题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B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100*%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分数==3.%100*%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分数==(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4. H2O有那些意义(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第一章1模型20世纪最重要的4种科学模型:1.夸克模型 2.宇宙大爆炸模型 3.地球板块模型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分子、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一些物质由原子构成(例:石墨、一般常见的金属等等)(2)分子种类由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一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的原子。
(4)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时结构不同。
(5)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6)原子结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荷外电子数(7)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8)原子中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同位素原子。
(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
离子电荷在数值上等于化合价,本质上是由原子的电子得失形成的。
(10)核电核数>4易得电子(11)核电核数<4 易失电子3.元素地壳中所含元素从大到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口诀记忆:养闺女贴给哪家美4.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性质差异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构成由原子构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共同点具有一定质量和大小、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不停运动着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5.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总称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区别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即讲种类又讲个数联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6.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就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原子相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其正负由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所以在各种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化合价规律:(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知识新授一、植物的呼吸作用1.定义: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3.呼吸作用的场所: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4.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5.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
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
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1.定义: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 CO2 和 H2O 等无机物制造出有机物,并释放 O2 的过程。
2.表达式:3.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转化物质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光合作用的意义:(1)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2)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丰富的能源(3)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项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①场所叶绿体细胞②条件(与光关系)在光下才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③气体变化吸收CO2放出O2 吸入O2呼出CO2别④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⑤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耗能量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藏联系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6.光合作用的实验(1)普利斯特利实验思考:①将小白鼠放在钟罩中不久,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小白鼠死亡?这说明什么?②但同样在光下,若在钟罩中放入一株植物,却发现蜡烛不会熄灭,小白鼠也没有死亡,这是为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姓名班级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重要概念1.元素:。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而不讲个数。
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分布:a.地壳中-- b.海洋中-- c.人体中-- d.大气中--2.同位素:3..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数+数4. 单质:化合物:二.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的定义: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也可以是原子、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直接构成,它的化学性质就由那种微粒保持。
原子的定义:离子的定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4.原子结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
在原子中,数=数=数5.原子半径数量级为:原子质量数量级为:6.水电解实验的结论(5条):三.模型与符号1.符号的作用:2.模型可以是:3.水在状态的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是,改变的是 .4.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5.表示分子的符号是,表示原子的符号是,离子用表示。
6.元素符号的意义:⑴⑵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铁铜锌金银碘钡汞铅7.元素周期表:a.纵行为,横行为,b.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c.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化学性质由决定。
8.化学式意义(5点)9.化学式的书写:①单质---双原子分子有氟氯溴碘氮氢氧,其他元素符号直接表示②化合物--根据读法: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根据化合价:氧化铝氯化镁常见元素化合价(顺口溜,写元素符号):10.离子符号: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联系化合价)。
11.原子团的化合价(写符号):四.典型题型:1.写出表示下列意义的符号或指出数字3的意义:⑴一个氧分子_________ _____ ⑵二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⑶+2价的锌元素________ ________ ⑷碳酸根离子____ ____________⑸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 (6)Al3+(7)Al2O3 (8)3N2.以羟基磷酸钙[Ca5(OH)(PO4)3]为原料生产的陶瓷,能够制造人工骨、人工关节及人工假牙。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 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 2 个磁极,分别叫南极( S)和北极( 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 极在地理S 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 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 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概述:
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征
-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 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
3. 单元三:物理与化学
- 物理量和单位
-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计算
- 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4. 单元四:光的传播与映射
-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 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
5. 单元五: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
- 天体运动和地球的运动
- 太阳系和宇宙的组成
- 星座和天文仪器的使用
6. 单元六:能量的转化与运输
- 能量的形态和转化过程
- 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 机械能转化和杠杆原理
- 能源与节能的问题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八下内容科学八下是初中科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机械运动;光的传播和成像;声音的传播;电的传输与转换;力、压力和浮力;热与温度;以及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等。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在科学八下的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分类以及化学反应等内容。
我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同时,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科学八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中,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
我们了解了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并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受力情况。
三、光的传播和成像在科学八下的光的传播和成像部分,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光的成像原理。
我们了解了物体产生和接收光的过程,并探索了一些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
四、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也是科学八下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我们还探索了一些声学现象,如声音的干涉和共振。
五、电的传输与转换在科学八下的电的传输与转换部分,我们学习了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电的能量转换。
我们了解了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学习了一些简单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六、力、压力和浮力力、压力和浮力是科学八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计算方法。
在压力和浮力方面,我们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原理。
七、热与温度在科学八下的热与温度部分,我们学习了热和温度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
我们还探索了一些与热相关的现象,如热膨胀和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八、微生物与人体健康最后一个内容是微生物与人体健康。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常见符号:单个字母(如v、t、m、ρ、p、I、U、R)、冷锋、暖锋符号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符号、元素符号、分子式……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常见模型: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图、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化学方程式、一张电路图。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20世纪最重要的4种科学模型:①夸克模型②宇宙大爆炸模型③地球板块模型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保持水、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别是水分子、氧分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五氧化二磷P2O5、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保持金刚石C、铁Fe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别是碳原子C、铁原子Fe。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保持硫酸铜CuSO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铜离子Cu2+、硫酸根离子SO42-。
失去电子——阳离子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得到电子——阴离子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分子原子离子★4、分子的特点:①(原子)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②(原子)分子不断运动——分子的扩散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③(原子)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会热胀冷缩等现象。
④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现在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多而不同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⑥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5、原子的特点: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物质的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但化学性质一样,如:燃烧后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原子质量一般在10-26千克数量级,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7、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即生成新的物质。
如: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9、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思考:(1)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吗?(2)“一滴水中含有几亿个水分子。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
★(2)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发原子核)(4)波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最近接原子本质结构)★2、原子结构:质子(带正电):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夸克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3、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②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如: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①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②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如: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化学分析、杀灭细菌等。
5、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项目元素原子离子分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涵义只分种类不论个数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可分为原子组成物质物质金属单质:Mg等稀有气体:He等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离子化合物:NaCl等……非金属单质:O2、H2等……§1.4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的种类①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金属元素---铁、铜、铝…数量最多②元素的类型非金属元素---氧、氢、碳…稀有气体---氦、氖、氩…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③元素名称的由来: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
④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⑤元素存在形态:………单质(游离态)与化合物(化合态)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游离态)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态)★注意点: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
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2、元素的分布①元素在地壳的分布: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O>Si>Al>Fe>Ca②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0.94%)……N>O③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O>H>Cl④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O>C>H⑤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⑥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⑦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思考:评判下列说法。
(1)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①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②熟记下表中元素名称和符号★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以N(氮)、C(碳)为例: ① 表示一种元素; 如:“N”表示氮元素,“C ”表示碳元素② 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如:“N”表示一个氮原子,“C ”表示一个碳原子③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除H 、N 、O 、F 、Cl 、Br 、I 外,其它元素符号都可表示一种物质。
如:“C ”还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He ”可以表示氦气,“Cu ”可以表示铜3、元素周期表①纵行为族: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②横行为周期:共七个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并且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④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
⑤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4、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启示:① 对复习的现象要寻找规律; ② 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③ 要尊重事实、善于思考; ④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表述复杂的问题。
§1.6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