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浙江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妮,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中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
【1】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
【2】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三、其他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学识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
他们以文化道德的力量教化乡民,反哺(bǔ)桑梓,对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bì)益。
B.“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zhuó)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伐的对象。
C.宋代是安岳石窟的黄金时代,其中以圆觉洞的飞天石刻造像闻名。
此前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壁画中,石刻飞天寥若晨星。
安岳石窟逐渐摆脱了五代的桎梏(gù),佛龛(kān)气势灰弘,佛像大多大于真人。
D.当下年轻人有着社会转型的“时代烙(lào)印”,却鲜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
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裹腹,衣不保暖,而是踯(zhí)躅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堕落与颓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①
苏舜钦②
夜雨连明③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
③连明:通宵。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6分)
1、【参考答案】
①前两句描写了―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春景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也中变幻着倩影(3分);
②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
(答出画面特点2分,描述画面1分,表现心情2分。
意思相近即可)
2、【参考答案】
①情景交融。
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
②运用拟人。
“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
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每点3分。
任选两点即可。
答出表现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里,可酌情给分)。
安徽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古代的“城管”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
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
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户。
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
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
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
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
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
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
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
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
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
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
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寺双桧①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②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扬州法云寺。
桧:一种常绿乔木。
《扬州府志》记载:“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
”②龙象界:佛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双桧的苍劲挺拔,展现古寺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B. 颔联虚写,双桧曾面对金殿陪伴过僧客,也曾与将军战旗相映成辉。
C. “宝盖”形象地写出了桧枝的枝繁叶茂,枝干超过了寺庙的鸳鸯瓦。
D. “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双桧、年少的谢安,也可指后世来此的青年。
16.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双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
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5. 下面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咏雪,将所见的雪前、雪中、雪后之景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
B. 诗人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多样的形象。
C. 本诗用语颇具匠心,如“便疑”“终欲”等词就传递出了情感态度。
D. 诗人在结尾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引人深思。
16. 后人评此诗“王安石咏雪,其意未必真在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各地高三模考诗歌鉴赏题汇编(2)一、(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②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③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④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
②莫,没有。
③槎,木筏。
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16.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
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答案】15.D16.①开篇说自己过去对诗歌的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②现在老了写诗完全是胡乱应付,即使有春花美景也不会动心;③今天面对美景,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
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D.“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错。
诗歌尾联的大意是:今天看见江水如海的美景,很想找到像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的诗人,让他们写诗记下这次一同游春赏景的感受。
面对美景,作者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
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结构思路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开篇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颔联写“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写现在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山东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人教版语文高三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4.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及解析】15.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
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
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
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过关题1.(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 (揭阳市三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小题。
人教版语文高三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
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
②郢: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珍贵,作者十分喜爱。
B.颔联写出作者打开信封后心情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2.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胜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
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4.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
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湖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
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
【1】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
【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
二、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看世间荣辱,不会受外界褒贬评价影响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存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谁的电话何燕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像房事进行到一半脚抽筋一样。
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诗词鉴赏月考试题及答案详解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道诗词鉴赏月考试题,并提供题目的详细答案解析。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诗词鉴赏技巧。
考试题目:请鉴赏以下诗句,选择正确的答案。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倚。
滕王阁序此身长愿在,何妨问俗尘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选项:A. 苏轼B. 辛弃疾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解析:该题目要求我们鉴赏三句古诗词,然后从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人。
第一句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倚。
”这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此诗所展现的景物与情感描写,符合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因此答案不可能是B、C、D。
第二句诗句:“滕王阁序此身长愿在,何妨问俗尘事。
”这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也不可能是C、D。
第三句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是辛弃疾的《青青子衿》。
这首诗以深情款款的表达方式,表达了骨肉分离的思乡之情,与辛弃疾感伤忧郁的风格相符。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辛弃疾。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做诗词鉴赏的考试题时,我们需要注重对古诗词的内容、风格、作者的了解。
只有通过对诗词的细致品味和分析,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希望这道题目的解析能够帮助大家在诗词鉴赏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实践中多加练习,深入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就能够更加准确地鉴别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诗词鉴赏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享受其中的美妙与乐趣。
到此文章结束,谢谢阅读!。
天津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其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夹(jiá)袄木讷(nè)蜇(zhé)伏不着(zháo)边际B.桎梏(gù)洁癖(pì)佣(yòng)金解(xiè)甲归田C.拱券(xuàn)笨拙(zhuō)孱弱(chán)谆谆教诲(huì)D.谂(shěn)知消弭(mǐ)泥泞(níng)犄(jǐ)角之势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小镇旁那条奔流的小溪来自大山的更深处,无数的山泉汇聚成高山湖泊,那一_____清波明镜一样,映着蓝天白云苍山翠树,那儿叫龙池,传说有一条龙曾居住在那里。
那条小溪就是从那儿起步,九曲回环穿越大山深处。
小溪的水清澈湍急,_____大山的心事唱着歌儿来到小镇的身旁,_____唱着歌儿穿越小镇_____地奔向远方。
A.条带着又不知疲倦B.泓带着还不辞辛劳C.条载着还不辞辛劳D.泓载着又不知疲倦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B.新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4米高、20米宽、10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黄河边。
黑龙江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水孤舟
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5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5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