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7.95 KB
- 文档页数:10
秘密★启用前2019级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分认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工整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2.下表为公元2—146年登记的人口(依据《汉书》与《后汉书》整理)A.小农经济特征明显B.户口统计详尽准确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税收只以户为单位3.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农民起义不断,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到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
这表明北魏A.重视地方治理B.汉化程度较高C.监察体制成熟D.官员考核严谨4.《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
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画请名笔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5.“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如图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长城布局。
据此可知()A. 长城保护了中原农耕文明B. 中国辽阔版图基本形成C. 长城防御的对象发生变化D. 秦朝率先创立郡县制度2.如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
这些现象()A.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 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 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3.明代言谏官通过会议讨论、奏疏、面劾等方式驳正朝政违失。
明太祖朱元璋让吏部选用有德行有学识并通达治体的“清谨介直之士”为言谏官,并强调“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
朱元璋此举()A. 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B. 扩大了言谏官的职权C. 维护了政治统治权威D. 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4.如表为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在全国关税总额中所占比例表。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政府不断提高关税税率B. 商品流通格局发生变化C. 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增多D. 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局面5.如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
这主要说明该时期()A.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 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 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 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
这主要反映了()A.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 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 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7.据表可知,当时中国()表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1867年1894年数量货值(海关两)数量货值(海关两)铁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锡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火柴79,263(箩)71,3846,615,327(箩)1,638,931煤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21,343糖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A. 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 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8.如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
2021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2.纪念邮票于2009年9月26日发行了大运河小型张一枚。
小型张图案为千里通波。
邮票的主旨与下列哪位诗人的评价最相符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C.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3.《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4.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
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5.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0.11)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2.D3.D4.B5.C6.C7.A8.C9.D10.B11.C12.C13.B14.A15.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
(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17.(19分)(1)原因:适应重建社会秩序、恢复伦理纲常的需要(或:唐末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历史影响:规范社会伦理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传统伦理观念桎梏女性的自由和才能。
(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特点:承袭传统与选择新知兼而有之;体现明显的阶段性;阅读领域从封闭保守逐步走向自由多元(或:阅读领域日益纵深、广泛)。
(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历史背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伴随列强侵略,西学在华广泛传播;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8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出其中四点即得8分)18.(12分)答案为: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近代史研究以革命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偏重政治史、革命史;改革开放以来,突破革命史观的局限,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阶段差异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之初,近代史研究主要服务于巩固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之后又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近代史研究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和“双百”方针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下,得以迅速发展。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5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2.从地方行政绍.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开始,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实行科举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度D.没置中书门下机构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5.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6.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这描述的是()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中体西用D.君主立宪7.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①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8.“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静电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B.法拉第建立了电场的概念,并引出电场线来描述电场C.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立质点,其“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D.如果将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G gm2.如图为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t0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B.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在增大C.在0~2t0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3.如图所示,A和B两个小球由两段轻细线连接并系在O点,现在对B球施加一拉力(未画出),使OA段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度。
已知虚线Ⅰ与细线AB段垂直,虚线Ⅱ与细线OA段垂直,虚线Ⅲ沿水平方向,虚线Ⅳ沿AB方向。
若要使对B球施加的拉力最小,则此拉力的方向应为A.沿虚线ⅠB.沿虚线ⅡC.沿虚线ⅢD.沿虚线Ⅳ4.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
小明把手机平放在手掌上,打开加速度传感器,记录手机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山东省济南一中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1 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
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A.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2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3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
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
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4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
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
这一观点()A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 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 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5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隶书的形状、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
”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6 明末小说《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中提到,闵子骞早年丧母,继母为己所生二子和闵子骞缝制棉衣,唯闵子骞棉衣内塞入芦花,闵父发现,欲休妻,闵子赛苦苦哀求,闵父遂罢此念,继母为之感动,家庭和睦。
2021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评分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选择题l.B2.C3.D4.A5.C6.A7.C8.A9.B10.D11.A12.B13.B14.D15.C二、非选择题15.(1)特点:具有一定地域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兴起。
(4分)原因:社会大变革;私学兴起,学风下移;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先进。
(任答2点4分)(2)关联:图5是对图4的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焕发生机。
(2分)变化: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理学僵化。
(任答2点4分)16.(14分)17.(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7分)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5分)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3分)(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对劳动力的需求,“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
(8分)18.特点:发展过程长;体系逐步完善;世界领先;英法成就突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通过立法形式。
(任答3点6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思想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斗争。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山东省2021年上学期济钢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答案16、变化趋势:南北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
(2分)变化原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土地兼并加刷,均田制遭到破坏;北方人民大批南迁。
(任意一点可得2分,4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
(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17、(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
(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可得4分)。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
(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可得4分)。
(2)变化:崇奢黜俭,鼓励消费。
(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但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
(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18、(1)1984年: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迅速,深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证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2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国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
(2分)(2)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2001年加入WTO,更加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每个时间节点可得1分,得满3分为止)。
空间:点、线、面相结合,从沿海到内陆、边疆,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全方位、立体式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3分)(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也可合并作答。
)19、20、答案示例:主题:欧洲的合作问题。
(1分)历史进程:(仅供参考,不作为阅卷的标准)“欧洲联合”的观念由来已久,它随着时代被赋予新的内容。
近代法国的圣比埃尔就提出了建立“邦联政府”以实现欧洲和平的设想。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
这反映出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
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言论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7.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到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再到龚白珍的“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反映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A、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B以书写信史为追求目标C、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D、以官修史书为史学正统8.苏格拉底在传道解感的时候分文不取,安提丰质疑苏格拉底的生活因此穷困潦倒。
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收取酬金的欲望,所以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服务。
”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主张扩大受教育范围B、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C、重视人的素质和内涵D、继承智者学派的教育理念9.15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
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
这说明当时A、教会放松对市民生活的控制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文艺复兴运动缺乏社会基础D、社会观念处于转型时期10.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
1895年后民间的政论报刊迅速兴起,从1895年至1898年出版的中文报纸杂志大约有120种,其中80%归国人所有。
这一时期报刊创办热潮的出现反映出A、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B、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C、民众参与政治的环境改善D、西方观念对中国的影响减弱11.1902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一经刊行便风行一时,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译者的兴趣却不在于演绎故事,而是在每个篇目后以译者“识语”的形式,借助故事里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来点评晚清时局、抒发自己的思考。
这表明林纾A、开创自由个性的翻译风格B、专注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C、倡导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D、利用进化论宣传革命思想12.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1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下列历史人物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组是A、严复康有为梁启超B、洪秀全李秀成孙中山C、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D、卢梭华盛顿拿破仑14.近代西方一文学艺术流派认为:“中世纪充满了英雄业绩、高尚的情感和社会和谐情感是人类的精髓”“稗史传奇、神话和民族的民间传统是诗歌和艺术的源泉”。
该流派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5.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
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
这一文学现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华夏认同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6分)17.(19分)女性阅读的演变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女教典籍是中国古代针对女子的教育训诫读本,许多女性从习读女教典籍开始其阅读之旅。
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乱”(755—763年)至唐代灭亡,一直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的动荡之中,贞元年间(785—805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据前代女训作《女论语》,包括立身、学作、事舅姑、事夫、管家、守节等十二章,事无巨细地规范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之理。
如“事舅姑”章有“呼唤不来,饥寒不顾……天地不容,雷霆震怒。
责罚加身,悔之无路”,“事夫”章有“女子出嫁,夫主为亲。
前生缘分,今世婚姻”等。
此书成为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女训书籍。
——据陈秀钦《唐代女性阅读活动浅析》等材料二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女性大多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仕宦之家,有的还曾留学海外。
她们幼时有诸子经书与经典名著的根基阅读,少时又广泛接触各类新学报刊和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新学说,以及西洋戏剧、小说名著,到20世纪20年代,步入青年、中年的她们许多开始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作家、学者、医生、报人、科学家等,发掘出更多新的知识领域,其阅读和思考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越发纵深。
——摘编自李海燕《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女论语》出现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的中国女性阅读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背景(12分)材料1949年以后,革命史学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由边缘走向中心。
1954年,胡绳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叙述框架:开端于1840年鸦片战争,下限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为主线。
此后,戊戌维新因“改良”而逐渐趋向负面评价,辛亥革命亦因“不彻底性”而评价低落,只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标杆而成为研究热门。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历史学界出现若干学术争论,包括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农民战争评价问题等。
1979年,戴逸提出不能用阶级斗争代替一切,生产斗争、科技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这一主张得到广泛支持,对生产力的研究形成热潮。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人们注意到中国近代史还存在着另一个过程,即追求近代化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研究逐渐由比较偏重政治史发展为多领域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完整的研究体系。
——据王建朗《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宗教改革对欧洲近代早期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信仰,尤其是加尔文派新教,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进而认为新教“制造了近代民主”、“导致近代资本主义”、“是近代科学之父”。
但此后几十年中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强调宗教改革有其深厚的中世纪根源,一开始并未与中世纪基督教断裂,它“主要是一场宗教运动……理论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特点”,“关注的是从地狱中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来世的事务更重要”,他们由此认为宗教改革不是近代之始,不是西方通向“现代性”的必然基石。
——摘编自刘城《马克斯·韦伯与二十世纪宗教改革史学》评材料中关于宗教改革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D 3.D 4.B 5.C 6.C 7.A 8.C 9.D 10.B 11.C 12.C13.B 14.A 15.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
(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17.(19分)(1)原因:适应重建社会秩序、恢复伦理纲常的需要(或:唐末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历史影响:规范社会伦理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传统伦理观念桎梏女性的自由和才能。
(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2)特点:承袭传统与选择新知兼而有之;体现明显的阶段性;阅读领域从封闭保守逐步走向自由多元(或:阅读领域日益纵深、广泛)。
(4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历史背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伴随列强侵略,西学在华广泛传播;清末民初新式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8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出其中四点即得8分)18.(12分)答案为: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近代史研究以革命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偏重政治史、革命史;改革开放以来,突破革命史观的局限,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阶段差异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之初,近代史研究主要服务于巩固政权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之后又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近代史研究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和“双百”方针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下,得以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