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5
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在现代商业管理中,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关注和应用的重要工具和原则。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以达到成本最优化的目标。
成本控制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使得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小,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各类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和竞争优势。
最后,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成本,企业可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成本管理的原则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成本管理应涉及到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销售和分销等,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
2.科学性原则:成本管理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数据和分析,进行全面、准确地审核和核算。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发现并解决成本问题。
3.灵活性原则:成本管理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成本管理中需要根据企业状况选择合适的措施。
4.经济性原则:成本管理旨在实现成本最优化,即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最低和效益最大。
因此,成本管理应追求经济性,确保最少的资源使用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得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1.标准成本控制:通过制定和应用标准成本来进行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在产品生产过程中,199企业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标准成本的概念被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标准成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标准成本公式通常,标准成本只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标准成本针对有偿人工和生产成本三大项制定,制定标准的依据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虽然三大项目的具体属性不同,但它们的标准成本主要是由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乘积来表示的。
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方的标准,即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管理水平和正常的价格所规定的成本,他们不仅要考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平均水平,还要消除他们的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估计未来的生产发展趋势。
在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各种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与这些材料的正常价格之和。
直接劳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消耗的各种劳动的标准时数与其相应的标准小时工资率的乘积之和。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数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和预定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上述费用的标准分摊率是总费用预算与标准总工作时间的商。
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可变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可变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再将固定制造成本的标准成本相加,得到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的制定可以以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卡的形式进行。
(2)成本差异计算在实施该控制系统的企业中,与成本明细账相关的几个重要账户的借项和贷项按照标准成本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成本、成品、自制半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等。
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门账户,收集和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开。
借方记录不利差异,贷方记录有利差异,以便每天分析、控制和评估各种成本指标。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管理文件文件编号:SYZ08020 第1版签发:何宇城标准成本制度1 总则1.1 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以下简称“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评价和决策支持作用,支持不锈钢事业部运营活动的有效开展,持续提升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1.2 标准成本制度是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的基础制度。
不锈钢事业部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以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成本对标,不断挖掘成本潜力,促进成本的持续改进,同时结合作业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准成本制度。
1.3 本制度规范标准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及标准成本管理活动与其它相关业务的基本关系,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 基本定义2.1 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科学的方法预先制定的,为衡量实际成本高低的一种成本尺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细化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及成本动因,运用标准与实际对比揭示差异并分析的方法,实施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中心成本绩效衡量,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2.2 成本标准:是为满足不锈钢事业部成本核算、控制、评价等设定的各种消耗、费用和价格基准,成本标准分为数量标准、费用标准和价格标准。
页脚内容12.3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成本标准制(修)订、实际成本核算、绩效衡量与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构成PDCA管理循环。
3 标准成本管理原则3.1 例外性原则:即在成本分析、成本评价和标准制订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本差异率和成本差异额较大的成本中心和成本项目。
出现例外事项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2 先进性原则:即在成本标准制订时体现技术进步和主观努力,对标世界一流,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上具有先进性。
成本管理的四大措施
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成本。
下面列出四项常用的成本管理措施:
1. 预算管理:预算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通过编制和执行预算,企业可以掌握经营活动的情况和赢利情况,并且更好地控制成本。
2. 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预期成本。
通过不断地评估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企业可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最终改进并控制成本。
3. 变动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对应。
通过对变动成本的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4. 监控成本管理:监控成本是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它通过监测和记录成本信息,了解成本支出发生的原因和趋势,以及监控成本的变化和偏差,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本管理措施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系统性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以达到管理成本的目的。
公司成本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成本制度。
第二条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各环节中,要抓住成本控制这个中心环节并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三条在总经理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公司范围内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做到人人关心成本、事事讲究成本。
第四条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建立成本中心,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把责任成本与公司、分厂、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或职工个人的责任挂钩,使每个职工都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
第五条在生产、技术、经营的全过程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
(1)从市场预测、设计、科研、工艺、试制等过程,进行成本预测、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制订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2)在生产、制造等过程实行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
(3)在销售、技术服务等过程,编制经营成果、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及成本报表,对目标责任成本及降低成本的任务进行考核分析,进行成本的事后控制。
第六条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不得扩大和超过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财会人员有权监督、劝阻乱挤成本、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的行为,有权拒绝支付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并有权向总经理直至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条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
(3)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
(4)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二章成本控制基础第八条做好各种定额工作,要求完整、齐全,达到平均或先进水平。
(1)由技术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产品的材料技术消耗定额。
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三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达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1. 成本预算:通过制定成本预算,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预测,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2. 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成本控制方法:采取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成本管理系统等,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4. 成本效益评估:对成本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二、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成本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它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以达到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目标。
成本计划的主要任务包括:1. 成本目标设定: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成本目标,以指导成本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 成本计划制定:根据成本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包括年度成本计划、月度成本计划等。
3. 成本控制指标:制定一系列成本控制指标,如成本费用率、单位产品成本等,用于评估和监控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
4. 成本计划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它是指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成本效益。
成本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1. 成本结构分析: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结构分析,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比重,找出成本结构中的问题和矛盾。
2. 成本差异分析: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钱掌控和费用报销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各部门本钱掌控和费用报销的流程,确保公司的本钱在可控范围内,并保证员工的合理费用能够及时报销。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部门。
二、本钱掌控1. 本钱的定义和分类本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必需而又特定的支出,重要包含直接本钱、间接本钱和管理费用。
各部门在进行本钱掌控时,需要依照以下分类进行管理和核算:•直接本钱: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本钱,包含原材料子、直接人工等;•间接本钱: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本钱,包含间接人工、生产设备维护费用等;•管理费用:与管理层面相关的费用,包含行政人员薪酬、办公设备维护费用等。
2. 本钱掌控的原则和方法为了实现本钱掌控,各部门应遵从以下原则和方法:•合理性原则:本钱支出应合理、经济,符合公司的本钱掌控策略;•预算掌控原则:依照预算和目标进行本钱掌控,确保本钱在可接受范围内;•绩效评估原则:通过绩效评估,对本钱掌控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各部门实施有效的本钱掌控措施;•环节管控方法:依据本钱掌控需求,通过合理的管控方法,对各个环节的本钱进行监控和掌控;•信息化管理方法: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本钱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
3. 本钱掌控的责任和流程本钱掌控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具体流程如下:•部门经理订立本部门的本钱掌控目标和策略,并进行报批;•部门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本钱掌控措施,确保本钱掌控目标的实现;•部门经理定期汇报本钱掌控情况,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本钱掌控中的问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本钱掌控工作进行评估和引导,供应必需的支持和资源。
三、费用报销1. 费用的范围和标准费用是员工因公务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包含差旅费、接待费、办公费、培训费等。
费用报销应符合以下标准:•符合公司政策:费用报销应符合公司订立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合理、合法:费用必需是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而且合法合规;•明细清楚:费用报销单应认真列明费用的项目、金额和用途,并供应相关凭证;•适度节省: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省费用支出。
车间成本管理制度一、基本概念车间成本是指车间生产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成本管理是指对车间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车间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方法。
它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分析制度和成本预测制度等。
车间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本核算制度1.直接材料成本核算车间的原材料库存管理非常重要,直接材料的采购、计算和使用,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
因此,车间应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的进销存台账,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建立合理的定价制度,以便准确地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
车间应对每个工人的工时进行记录和计算,同时要进行工资核算,确保工资的标准化和公正性。
3.制造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是指车间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生产费用。
车间应采用合理的分摊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合理核算和分配,以确保成本的准确和完整。
三、成本控制制度1.成本控制预算车间应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数据,制定成本控制预算,各项成本的预算数额应具体、详细,并能够合理地加以控制。
2.标准成本控制车间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成本核算数据,确定各项成本的标准数值,对比实际成本,及时发现差异,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过程。
3.成本控制报告车间应定期制作成本控制报告,对各项成本的实际数值和标准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成本分析制度1.产品成本分析车间应对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各种损耗和浪费等。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找出成本的构成和分布,并为控制成本提供依据。
2.工序成本分析车间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成本的构成和分布,以便找出成本控制的瓶颈和关键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有标准成本制订、成本差异
计算及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
一、标准成本的制订
1. 成本确定:依据相关资料,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标准成本。
2. 成本变动: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本企业标准成本,并在变更后及时进行通知。
二、成本差异计算
1. 计量标准的运用:应用市场计量标准进行成本差异计算。
2. 计算差异:根据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及时进行统计计算,以求出差异值。
三、标准成本控制
1. 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品牌物料,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执行有效成本的控制。
2. 及时调整标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标准成本,以提高工作效率。
- 1 -。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是标准成本制度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之一是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
通过制定标准成本,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预算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从而保持产品的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 绩效评估。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还在于通过标准成本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率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
3. 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还包括成本管理。
通过标准成本制度,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管理,找出成本构成中的各种因素,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激励机制。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之一还在于激励机制的建立。
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成本,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决策支持。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还在于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和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总之,标准成本制度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充分重视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优化标准成本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品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达到以下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1. 根据较为准确的产品标准成本,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
2. 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使成本计算更合理。
3. 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产品标准成本控制工作。
第3条职责划分1. 技术部负责提供产品设计资料,主要包括产品工艺资料、产品使用材料资料等。
2. 财务部负责收集产品设计资料、采购物料资料,并据以制定产品标准成本。
3. 生产部、设备部、仓储部等相关部门按照产品标准成本要求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2章产品标准成本界定第4条相关释义1. 标准成本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预计应耗用的资源的成本,它通过精确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得到。
具体来说,标准成本有以下两种含义。
(1)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位价格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标准单价(2)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根据实际产品的产量和单位产品的成本标准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实际产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产・x成本标准2. 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针对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第5条标准成本的分类在设定标准成本时,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第6条标准成本的功能标准成本是出于成本控制及绩效评估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制度,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从事各种规划和控制工作。
标准成本应具有以下四项基本功能。
(1).使员工具有成本意识,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的目的(2).可以作为内部决策的参考依据3).便于例外管理、现金与存货规划以及有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4).作为建立投标、订立契约以及定价的依据第3章标准成本制定第7条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1. 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是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每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直接材料的标准数量。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一、成本控制指标:1.总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3.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酬等。
4.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费等。
5.变动成本:随着生产产量或经营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6.边际成本:在一定生产规模下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7.毛利润: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余额。
8.毛利率:毛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
9.生产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产出的数量或价值。
10.人工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员工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11.能源效率:衡量单位生产产出所消耗的能源。
12.浪费率:浪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可通过减少废料、降低副产品损失等方式减少浪费。
13.报废率:报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可通过提高生产质量和维修设备的准时性来减少报废率。
14.生产周期: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15.存货周转率:单位时间内存货出售和重新购进的次数,可衡量存货周转速度。
二、成本控制统计办法:1.预算控制:制定年度成本预算,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标准成本控制: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异并加以调整。
3.成本差异分析: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4.效益分析:根据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效益,对成本进行评估和判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成本控制。
5.成本费用分析: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分析和比较,找出费用异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6.预测与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7.效率指标监控:设定一系列成本效率指标,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效率问题。
商务成本管理制度商务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对成本的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活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商务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分析制度等内容。
1、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记录的制度。
通过成本核算制度可以清晰地知道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情况,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核算制度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
2、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是企业制定的控制成本支出的各项规定和方法。
通过成本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制度一般包括预算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差异分析等内容。
3、成本分析制度:成本分析制度是企业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制度。
通过成本分析制度可以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找出成本支出的瓶颈和问题所在,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成本分析制度一般包括成本构成分析、成本变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
二、商务成本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商务成本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商务成本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对成本的核算、控制和分析,可以发现和消除成本支出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竞争力。
商务成本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提高管理水平:商务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成本的核算、控制和分析,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一、标准成本制度概述1.标准成本制度及其产生所谓标准成本制度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实际成本,随时揭示、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借以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制度。
2.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3.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特点: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均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实际耗费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标准成本制度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成本的标准耗费进行核算,计算归集产品的标准成本,并对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用专门帐户另作专门反映,其计算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标准成本。
意义:(1)标准成本作为一种预计成本或目标成本,既可以成为成本控制的依据,也可以成为有关长、短期决策,如定价决策的依据,而且可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2)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可以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促进各项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
(3)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可以随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针对其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成本的日常控制。
(4)标准成本制度有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
(5)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各成本要素均按标准成本进行帐务处理,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量。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1.标准成本的含义及其种类标准成本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它是单位产品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之积,通常所说的成本标准即指此,其表达式:单位产品辨证成本=单位产品标准用量×单位产品标准价格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产品实际产量与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之积,其表达式为: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应具有如下特征:(1)目标性(2)科学性(3)稳定性标准成本通常有三类:(1)理想标准成本(2)宽松标准成本(3)现实标准成本2.现实标准成本的确定(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2)直接人工标准直接人工标准=标准工资率×工时标准其中:单位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费用分配率×工时标准其中:标准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三、成本差异分析(一)成本差异概念及其类型成本差异:指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额。
成本差异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常用的成本差异类型有:、1.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有利差异是指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额,也叫顺差,因其在差异帐户处理中记入“贷方”,因此也叫“贷差”。
不利差异是指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差异额,又叫逆差,它意味着成本的超支额,因而是不利的,逆差在差异帐户中做“借方”处理。
因而也叫“借差”。
2.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价格差异是指由于价格因素变动而导致的成本差异额用量差异是指由于好用数量变动而导致的成本差异额无论是辨证成本或是实际成本,价格和用量均是其成本总额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所以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二)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1.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简介通常采用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分析影响指标的各项因素及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说明指标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因素变动对差异的影响的方法。
具体在成本差异分析中:(1)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2)替换:实际用量×标准价格(3)实际: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其中:(2)-(1)为用量差异(3)-(2)为价格差异(3)-(1)为成本差异2.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1)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标准价格×(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耗用量)(2)材料的价格差异材料采购价格差异=材料实际购量×(材料实际价格–材料标准价格)材料耗用价格差异=材料实际用量×(材料实际价格–材料标准价格)例1:某企业生产A产品所用的原材料的标准价格为10元/KG,其用量标准为2KG/个。
本期购进该原材料10000KG,实际价格为9元/KG。
本期实际生产了A产品4000个,耗用原材料8500KG,试对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第一步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如下:材料采购价格差异=10000×(9-10)=-10000元本期生产成本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总=8500×9=76500元标准成本=4000×2×10=80000元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76500-80000=-3500元其中:直接材料用量差异=(8500-8000)×10=5000元直接材料(耗用)价格差异=8500×(9-10)=-8500元第二步检验结束结果: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耗用)价格差异=5000+(-8500)=-3500元第三步对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1)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式中,标准人工工时是指实际产量下的标准人工工时。
(2)工资率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例2.某企业A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为16元/个(2小时×8元/小时),本期生产A产品4000个,实际耗工7600小时,支付直接人工工资63320元。
试对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第一步对成本差异计算如下: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62320-4000×16=-1680元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600-4000×2)×8=-3200元工资率差异=7600×(62320÷7600-8)=1520元第二步检验计算结果: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3200+1520=-1680=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总额第三步差异形成原因分析4.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由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两部分组成。
(1)效率差异即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其中“工时”可以是人工工时,也可以是机器工时。
(2)耗费差异即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例3.某企业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为5元/小时,其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
本期实际生产A产品4000个,耗用工时76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37240元。
试对其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变动成本制造费用总额=37240-4000×2×5=-276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7600-4000×2)=-20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7600×(37240÷7600-5)=-760元5.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有两种分析法:(1)双差异分析法即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种差异。
耗费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之间的差异;能量差异是指设计生产能力而产生的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产能标准工时例4.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90000元,产能标准工时为9000小时,亦即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90000÷9000);本月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开支总额为88000元,生产了A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用工7600小时。
试计算分析有关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额=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8000-10××40002=8000元其中:固定成本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000-90000=-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9000-4000×2)=10000元(2)三差异分析法即将固定制造费用的猜不出一区分为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固定制造费用能量总额=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产能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工时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例5.资料同上例,用三差异分析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额=88000-10×4000×2=800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000-90000=-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9000-7600)=14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7600-4000×2)=-4000元四、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差异帐户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为了反应成本差异的形成原因,此时最好应进一步在其下面分别按具体差异设置明细帐。
或者,便直接设置具体成本差异帐户,主要包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
1.日常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举例例6.某企业各项成本差异如例1至4所示。
现对其进行帐务处理如下:(1)购入原材料10000公斤,实际价格9元/公斤。
借:原材料100000贷:应付账款90000材料成本差异10000(2)本期生产A产品4000个,实际领料8500公斤。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为:4000×2×10=80000元;实际耗料标准成本为:8500×10=8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