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防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3.45 KB
- 文档页数:2
文/ 王世彪(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临床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除感染外,大部分是脂肪液化引起。
临床早期采用中药包加压外敷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7岁,农民工,于2019年6月23日来诊。
患者因为肠梗阻在某医院保守治疗7天无效而上转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第5天出现高热不退,当时主管医生检查切口发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治疗1天,患者高热消失,但术后7天,切口仍不愈合,切口液化严重,经西医换药近1个月,切口仅愈合不到一半。
由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患者父亲要求出院。
后来患者父亲向我咨询中医药治肿作用的中草药制成中药外敷包,佐之以加压外敷换药,可改善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减少切口渗出,从而有利于切口愈合:
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性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的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递质的扩增和调节免疫功能,对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大黄、芒硝、三七外敷法预防剖宫产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08-08T16:35:06.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付正英刘丹卢露君[导读]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加之肥胖人数增加,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脂肪液化是腹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付正英刘丹卢露君(四川万源市中心医院 63635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03-0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切口脂肪液化情况。
结果大黄、芒硝、三七外敷处理剖宫产术后切口,切口脂肪液化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用大黄、芒硝、三七外敷切口可显著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且经济,简便、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预防脂肪液化大黄芒硝三七外敷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加之肥胖人数增加,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脂肪液化是腹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将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压力,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本文对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黄、芒硝、三七外敷和常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体质量、术前并发症、羊水污染、前次剖宫产、术后缝线、抗感染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25例。
常规组采取常规处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8.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且两组时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使用常规处置方式的同时加用中药联合微波理疗,可以加快切口愈合,有效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剖宫产术;切口脂肪液化;中药外敷;微波理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以及液化的过程。
脂肪液化会使切口感染率增高,导致切口愈合时间随之增长,对产妇的切口恢复造成了不良影响,减缓了恢复速度,使得住院时间及出院费用也随之增加,临床中常规处置方式主要为理疗或是进行二次清创缝合,但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的治疗方式被提出,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次研究特针对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展开,对其分别采取常规处理方式及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组有患者25例。
观察组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1.9±6.7)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2.88±1.31)天。
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体会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引起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其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产妇术后的恢复与身心健康。
我院近3 年来共治疗剖宫产术后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8 例,通过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07 年3 月~2010 年3 月,我院共治疗剖宫产术后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8 例,年龄24~39 岁,孕周34~42 周,孕次1~3 次。
剖宫产指征: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9 例,胎膜早破并宫腔感染5 例,胎盘早剥3 例,前置胎盘1 例。
2 发生的原因2.1 孕妇腹壁脂肪层厚且柔软,弹性差,浅筋膜层脂肪厚,血供差。
2.2 机械性损伤,如用力钳夹、临床上电刀的不正确使用等,从而使脂肪组织受损、缺血坏死。
2.3 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如缝合过紧过密影响血供引起缺血坏死或缝合不严密、遗留死腔。
2.4 妊娠期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组织水肿等,可使本身血运差的脂肪组织的血运循环进一步发生障碍。
3 诊断标准3.1 剖宫产术后第3~5 日,切口局部有淡黄色渗出液,挤压切口可见有淡黄色渗液并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3.2 切口愈合不良,无红肿,部分患者局部有硬结,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迹象。
3.3 腹部切口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的脂肪滴。
3.4 B 超检查发现腹部切口处低回声或无回声液状暗区,提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4 治疗方法将大黄研磨成细粉状,与芒硝按1∶3 比例,即大黄粉100 g、芒硝300 g 均匀混合后装入干净棉布袋内(布袋宽度为4 cm,长度与切口长度适当)备用,切口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覆盖6 层的无菌纱布,再将上述布袋覆盖于纱布上;根据渗出量多少每日更换敷料1~2 次,直至切口愈合。
5 结果18 例患者中,16 例治疗12 天内切口愈合良好出院。
2 例因持续渗液较多给予局部部分拆线后,放置引流条同时配用上述中药外敷治疗15 天后切口愈合出院。
中药大黄、芒硝外敷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会延长住院天及增加经济负担.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除了常规应用抗菌素外,局部用大黄和芒硝外敷;对照组100例,仅常规应用抗菌素,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病例,年龄为19-42岁的健康妇女,切口全部为横切口、一次剖宫产。
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100例(外敷大黄芒硝),对照组100例做比较。
1.2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病人48小时,常规切口用碘伏消毒,覆盖3-4层无菌敷料,然后将大黄、芒硝各等分研成细末,用95%酒精调成糊状,沿切口处均匀涂开,四周将敷料包裹起来以免外漏,上面再覆盖3层敷料,以后每隔24小时再在敷料上均匀洒上95%酒精2-3次,外敷切口至术后5天拆线。
2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见表1)表1两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比较由表1所示剖宫产术后切口外敷大黄和芒硝预防脂肪液化发生率显著减少。
3讨论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产妇在孕期受激素的影响,使皮下脂肪变厚,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引起:(1)术中不规范使用高频电刀,电压过高可使皮下脂肪组织发生浅表性烧伤、坏死液化。
(2)肥胖,由于皮下切开后致局部血运差,使脂肪坏死液化。
(3)切口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消毒时乙醇进入了切口,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而使脂肪组织分解而液化。
(4)机械作用:压迫、钳夹等操作刺激使脂肪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发生脂肪组织液化。
(5)潜在感染因素:正常妇女阴道和宫颈内存在大量细菌,包括致病菌,临产后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颈展平扩张,原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可上行,尤其是剖宫产术前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污染及阴道检查,多次肛诊,更增加了感染机会。
(6)缝合技术不当:缝线松紧不当、止血不彻底,导致切口内积血,组织缺血坏死,引起切口渗液,发生无菌性炎症,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完全裂开。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标签: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思想及经济负担,降低了病人满意度,而且易造成医患纠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为寻找原因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特总结了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10年间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取1995年1月~2005年1月10年间我院妇产科经腹手术23 481例,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发生率0.24%。
其中妇科手术3 12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发生率0.48%。
58例患者中,妇科手术15例,剖宫产术43例,其中二次剖宫产16例。
1.2并发症58例患者中均有并发症:合并肥胖者21例(BMI指数均大于25),其中妇科3例;合并贫血者19例(HGB均<90 g/L),其中妇科4例;妊娠水肿者5例(均为中度以上水肿);合并糖尿病者4例均为妇科病例;滞产2例;合并两项以上者7例,其中妇科4例(均为糖尿病合并肥胖),产科3例(均为贫血合并肥胖)。
1.3临床表现术后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处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切缘两端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有表皮相连,渗液细菌培养阴性。
大部分病人体温不高,一小部分病人体温增高但亦不超过38.5℃。
58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记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
术后切口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时间3~10 d不等,其中23例术后3 d 出现,21例拆线时发现,14例病人出院后才出现。
1.4处理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有少量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时,及时清除分泌物,并给予微波理疗30 min,2次/d;若渗出物较多则需拆除该处缝线,用甲硝唑冲洗创口,局部敷以庆大霉素,加引流条充分引流并每日换药,待创口新鲜后对齐创面用无菌蝶形胶布加压拉合;对体温增高,腹部切口无渗出物者腹部切口B超,及时寻找原因,发现有积液者及时拆除缝线,局麻下清创,进行二次缝合;对拆线时发现或出院后才发现有渗出物者,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后,换药第3天,行二次缝合,然后输注白蛋白辅以支持治疗。
中药外敷防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目的:中药外敷防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1月—2013年一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2010年1月前我们采用了传统的换药方法共治疗58例,2010年1月后我们采用了中药外敷法治疗共58例作为试验组。
结果证明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早期恰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和治疗。
中药外敷法能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标签:腹部切口,脂肪组织,液化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早期发现和恰当的处理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我院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8例,其中18例我们采用了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8例。
其中2010年1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18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后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法治疗18例作为实验组。
两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8—66岁,体形均较肥胖,皮下脂肪厚约4到9厘米,手术类型包括子宫下段剖宫产,及妇科各种腹部手术。
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后4-7天出现切口敷料渗湿,表现为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
两组患者年龄肥胖程度、手术类型、炎症反应及渗出液的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
对照组: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清除坏死组织,挤压排除渗液,内置利凡诺纱条引流,每日换药一次,当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时用敷料固定直至愈合。
大黄\芒硝联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2006年1月起采用中药大黄、芒硝联合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轻、中度脂肪液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3205例,其中下腹部横、纵行切口脂肪液化58例,占全部手术1.8%,年龄18~55岁。
临床表现,术后4~5天开始皮肤有渗液或切口敷料局部湿透,局部表皮层未愈合,皮下脂肪液少许渗出,化成腔隙,或7天拆线时切口表皮愈合,但脂肪层部分裂开或全长脂肪层自然裂开,检查创口无脓液,周围无红肿,纯系脂肪液化所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
方法:实验组脂肪液化38例,其中完全裂开3例,不完全裂开脂肪液化成为腔隙6例,皮下脂肪液少许渗液未裂开29例,其中完全裂开3例行清创后2次缝合,部分裂开拆线时除其他表皮缝线。
将渗液下端扩开引流,挤净渗液后及皮下脂肪液少许渗液未裂开,取大黄100g,芒硝500g,研成细末,混匀,分别装于2个布袋内,袋长10~12cm,以能覆盖于整个腹部切口为限,将布袋敷于液化切口上,如袋内物潮湿变硬,纱布湿透,可更换备用袋,将更换后袋晾干、压碎,可重复使用。
对照组20例,常规将未愈合处打开,充分暴露创口,彻底清创按时换药,当创口组织新鲜时,2次缝合或胶布固定。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在相同时间下,两组脂肪液化切口液化愈合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论妇产科手术皮下脂肪较厚,手术时间过长,脂肪暴露空气时间过长,局部脱水氧化坏死分解,止血钳钳夹组织过多,点凝止血电流过高,导致局部脂肪坏死,缝合技术欠佳,留有腔隙,易致脂肪液化,出血、感染等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根据腹部创口组织修复时经过有序的相关生物学效应而完成的3个时期:①炎症期(4~5天)。
②修复期(3~4天)。
③瘢痕形成期(术后1周~1年),为了保持这种修复过程,尽量不使原切口全部敞开,而是采用将有少许脂肪液化渗出,直接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而多量脂肪液化采用引流加用联合大黄、芒硝外敷,促进引流液吸附与吸收,达到减少创伤,利于切口愈合的辅助方法,联合大黄、芒硝外敷,芒硝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渗出液有吸附作用。
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探析一、微波治疗介绍微波治疗是一种利用微波能量进行组织加热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磁波振动分子,使组织内部摩擦产生热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微波手术减肥治疗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减肥方式,其特点是可以局部切除腔,对周边神经、淋巴血管组织保护完好,手术创面平整美观。
二、中药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体内代谢平衡,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药联合微波治疗的优势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整合,具有以下优势:1. 综合治疗:微波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将其加热液化,而中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的代谢功能,对脂肪组织进行调理和修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保护周边组织:微波治疗可以更精准地作用于脂肪组织,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而中药则可以帮助修复损伤的组织,加速恢复。
3. 长期效果: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可以有效稳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腹部手术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得到了有效的液化和清除,创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和疤痕形成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恢复期缩短,整体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的验证,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适感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以评估治疗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附116例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的病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总结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分析病例共116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8例患者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58例患者我们采用切口置管持续低负压(≤25Kpa)吸引治疗,作为试验组。
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适当的预防、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当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切口置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促进脂肪液化手术切口的愈合。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42-02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及恰当的处理,能促进切口愈合,减轻病人痛苦和缩短疗程。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16,我们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8例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法,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8例,年龄23~75岁。
阑尾切除术56例,剖腹探查术(腹膜炎)36例,胆囊切除术1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6例,其他4例。
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为5~15cm,平均10cm,病人均于手术后3~5天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中医外治进发表时间:2010-12-08T13:06:33.3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导读] 脂肪液化是临床外科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展卢栋1 任文东2(1广西省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 535000;2广西省中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371-03脂肪液化是临床外科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
研究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为2.51%,占延期愈合病例的29.7%[1]。
脂肪液化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成为外科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
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较好且有较多报道,现总结如下: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概述1.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机理及诊断标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多见于肥胖病人,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2]。
有报道认为手术技术不佳、脂肪反复切割、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等有关[3]。
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4]:①术后出现渗液,大部分患者无其他自觉症状,少数有切口处疼痛。
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根据其病因,我们预防首先要加强围手术期监管,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探析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妇产科腹部手术的主流治疗方式。
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一直是一个难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中药联合微波治疗被引入到了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药联合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1. 中药治疗脂肪液化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脂肪液化与体内湿热及气滞血瘀密切相关。
湿热内蕴会导致脂肪细胞内的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形成脂肪液化。
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芩、茵陈、车前子等中草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脂肪液化。
2. 微波治疗的理论基础微波治疗利用微波能量对组织产生热效应,使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液化并被分解吸收。
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二、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中药联合微波治疗是将中药熬制成糊状敷布在患处,然后利用微波治疗仪对患处进行微波治疗。
该方法综合运用了中药的药效和微波的热效应,可以有效地渗透到脂肪组织深部,分解液化的脂肪组织,改善局部的湿热病理状态,并促进局部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在临床的疗效观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疗效。
患者接受治疗后,切口部位的肿胀、发红、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切口处的渗液明显减少,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联合微波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药联合微波治疗的优势及注意事项1. 优势中药联合微波治疗通过中药的内服外敷以及微波的热效应相结合,能够更综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而且,中药联合微波治疗无需创口,操作简单,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该治疗方法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中药外敷在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4-07-07T08:30:33.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侯亚梅[导读] 鸡血藤含黄酮类、酚类、三萜及甾醇等类化合物,有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
侯亚梅(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衡水 053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伍在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治疗。
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科25例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将配伍中药外敷切口治疗,每日一次,直至愈合。
结果接受该疗法治疗5-8天,创面完全愈合,未出现瘢痕增生,外观满意。
结论采用中药配伍外敷治疗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药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疗效【中图分类号】R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149-01 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肥胖孕妇增加,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数也有所增多。
我科在剖宫产切口液化的患者中使用中药配伍外敷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5例剖宫产产妇均符合脂肪液化诊断标准:①发生在术后4-7天,除切口有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切口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渗液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热、痛及坏死现象;④渗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5例产妇年龄23-38岁孕周35-40周其中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5例(2例有前次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低蛋白血症7例胎盘早剥3例胎膜早破2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2例肥胖BMI≥3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5cm6例。
1.2治疗方法碘伏消毒剖宫产切口,挤出切口处渗液后,再次碘伏消毒切口,无菌纱布2块覆盖切口。
将混匀的中药外敷在纱布上,盖2块无菌纱布后用腹带加压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配伍中药:大黄、栀子、鸡血藤、白花蛇草、金银花、白芷各30g研末后用蛋清调匀外敷长度与切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