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欣赏》内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小说欣赏》基础复习题之字词与文常桥边的老人一、字音蹒跚..踌躇....踟蹰..脚踝桥头堡.瓦家堡撇.踯躅二、字形、字义轮射一手套一画三、作家:,国小说家。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年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墙上的斑点一、字音一哄.而上哄.堂大笑哄.骗赝.品义愤填膺.别墅.铁裙箍.芜菁..膝.盖..节衣缩食充塞.花穗.箭镞.都铎.凛冽三、作家:,国女作家、批评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的代表作家。
炮兽一、字音槌一垛.墙驯.服蟒.蛇碾.船舷.胳膊肘.儿思忖.摇曳.晕眩..剐.颠簸.嵌.舵.索瞥.见颠踬.痉挛....飓.风诡.计侏儒三、作家:,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法国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有《》(又称《钟楼怪人》)、《》等。
他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
《巴黎圣母院》开创了浪漫主义小说的新纪元。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安东诺夫卡苹果一、字音槭.树叽叽嘎..嘎惬.意馥.郁腌.肥肉斜睨.麦糠.篝.火黑魆.魆黑黪.黪黑黝.黝风驰电掣.寒噤.萦绕....伛偻..佝偻忧心忡.忡牝.马雪橇.弥撒..树杪...柞.树倾圮..深邃.鹞雏分蘖.蓦地..颀.长犄.角颐.指气使倏.忽詈.骂龇.牙..打褶.狺狺咧.嘴媲.美卷帙.浩繁鞑靼..骟.马二、字形、字义打生辉角角之势绎不绝风驰电美美奂卷浩繁破沉舟若寒蝉三、作家:。
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
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奖。
丹柯一、字音泥沼.虬.曲黏.胆怯.龌龊..二、字形、字义安xiáng 慈xiáng 警jiè告jiè三、作家:,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整理话题概念、举例、重要观点和解释叙述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的人,即故事由谁来讲。
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是孩子在讲故事。
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
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但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
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
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
既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场景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大小场景之分。
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是生活的横截面。
场景的功能:可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注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区分)主题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道理。
小说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
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更有思想。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
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
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种模糊处理,说不尽的主题,反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复习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长篇)《丧钟为谁而鸣》(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硬汉”形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艺术特色:语言简约,寓意深远;“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少-文本简洁,静(不动声色)-“显示”而非“讲述”;主人公:我、老人(叙述者不动声色)老人:朴实忠厚善良;视动物为亲人,与动物相依为命“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不再期待别人分担;疲惫;决定听天由命;谢绝“我”的好意2、怨、冤,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结尾表达作用:①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②故事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③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有意提及复活节,是呼唤人性回归的暗示)第一人称叙述:①“亲历”的感觉真实感与亲切感②避免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②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关于主题的体现:小小的窗口,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渴望;关注小人物与弱者。
老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意识流“三大杰作”:乔伊斯-《尤利西斯》;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内心真实,“按照那些微尘纷纷落下的顺序记录下来”回忆联想感受梦幻情绪内心独白构成了人物意识的“流”;围绕中心点在运行;相互照应,使小说的叙述完整、圆满。
自由联想描写回忆抒写感受内心独白描述梦幻直露情感叙述:“我”第一人称不受限制一些思想:1、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对流行的批判:现实中的流行崇拜狂热而浮躁2、它当然是一件赝品。
小说赏析知识提要概述:●四大文学类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小说: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传统运行方式)“摇摆”(现代运行方式)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何赏析小说题目:线索;悬念;寓意;主题。
一、叙述:二、场景:●什么叫场景?场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篇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小说场景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一般置于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背景) :热爱、赞扬、批判、向往、反对、喜爱、憎恨……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欢快、悲伤、压抑、轻松、紧张、和谐、纷乱……③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一般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之中)④导引人物出场;(铺垫,一般置于人物出场前)⑤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衬托、一般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⑥具有象征意义,深化小说主题。
(照应,置于小说结尾)三、主题:●小说主题的实现:①小说的忌讳:“主题鲜明”②形象大于思想:“情”大于“理”;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③模糊处理:朦胧美(隐喻、象征)④主题的表现:多元化(复杂性、矛盾性)★怎样分析小说的主题:①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②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③从题材中寻找:作者在小说题材确定时,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其中蕴藏着小说的主旨。
如战争题材的小说往往表达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为主题。
④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一:注音赝品脚踝撇下呆滞箭镞鸟窠梗条芜菁鬈发撞城槌挣断痉挛颠踬飓风歼灭麦秸倾圮膻味发绺伛偻娇妍骟马阒无一人狗吠狺狺宅邸浑身解数疵点蜷缩犄角牝鸡脖颈呱呱直叫狞笑麋集龟裂趿拉不啻树杪剐刑麦垛黏泥量体裁衣供应勋绶皱襞毗邻情愫诡谲逾越鸡仔大腹便便冰雹捋着装帧蒙骗费劲二:判断写法并修改碳块嘎然而止合拢振憾见风驶舵编码偌大扛鼎之作人才流逝就地收集心生报怨工作检查寻物启示民族融合遍地踪迹登报声明肖象画悬而未决禀赋林荫道瓷实克勤克俭美轮美奂颐指气使品头论足交鸿运欠收膘肥体壮安贫若素销声匿迹剥啄有声付之一炬临摩记事簿煞有介事闪烁其词不过尔尔气喘吁吁百般支吾三:填空与课文内容的理解1:《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______记者和作家。
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他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__________”的代表作,1954年因中篇小说《____________》获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小说中的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反映了______内战造成的民不聊生和作者对战争的厌倦。
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____________”。
2:伍尔芙,__________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这是一篇____人称叙述的小说,小说通篇以内心独白贯穿。
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
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
3:<炮兽》节选自《_______》。
这部小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
课文节选中,那个被船员们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其实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___________。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a name=baidusnap0></a>不</B>败他”的“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B>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小说考点解释:阅读小说三大要素最要紧:情节、人物和环境。
所以考试也会围绕三个要点展开。
读小说第一步要读懂小说,理清课文情节思路,体会这样安排的意义,归纳主题思想;第二步分析小说人物,特别要抓住小说人物言行、心理(环境对人物塑造也有作用,如《炮兽》)进行分析,从而归纳人物形象,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解读塑造该人物的意义;第三步分析小说的环境,主要是归纳环境的特点和环境的作用(重点是环境对情节推动的作用、人物塑造的作用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第四步,要认真品读小说的语言,分析某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比如对塑造人物、表现环境、深化主题上的作用,学会鉴赏评价。
总之,就是要扣住文章主旨,从三大要素入手,内容与形式共同关注。
情节是基础,主旨是关键,解题是目的。
《外国小说欣赏》会考基本篇目知识要点一、《桥边的老人》1.关于小说: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类:⑴按篇幅:长、中、短、微⑵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⑶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⑷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⑸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⑹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人物描写手法:⑴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景物)⑵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情节模式:⑴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⑵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老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推测:“我”也许是名战地记者,也许是名抗击法西斯的战士。
⑴由“我”来讲述故事,给读者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⑵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⑶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题旨: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
小说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
在这里,战争成了谴责的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附:2011浙江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与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与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_基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他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伊甸园》《死在午后》《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等中长篇小说。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
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另外八分之七在水下。
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也没必要写得太过直露。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这种理论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老人与海》简介: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了解《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体系作者世界学生世界研究者抽象出来的世界人物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 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 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 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