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41.26 KB
- 文档页数:2
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邓旭美发布时间:2023-07-06T07:59:08.0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邓旭美[导读] 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分析,每组各有28例患者,组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舌下刺络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金堂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400摘要: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中风后失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分析,每组各有28例患者,组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舌下刺络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口语表达能力评分、听语理解能力评分、阅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失语;舌下刺络放血;针刺中风后失语指的是中风常见后遗症,发病率约为38%,属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社交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有效治愈该病,主要采用行为语言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1],而相关研究指出,中医在中风后失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传统针刺疗法与舌下刺络放血疗法,为分析该治疗方式的疗效,本文展开对比,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摘要】失语是中风病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
目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康复训练;中风失语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59-01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入住我院的中风失语症的患者,患者的病症不尽相同,有的是语言障碍和不同程度上的上下肢功能障碍,存在着这些问题的患者均符合第二次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还要对其进行确诊,运用ct和mri进行诊断。
我们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我们运用高素荣等定制的汉语失语检验法来对患者进行失语分类,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全面的系统正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运动形式与郑的是26例,感觉性失语症的有6例,传导性失语的有6例,丘脑性失语的有2例。
1.2 治疗方法1.2.1 针刺取穴主穴取:金津、玉液、哑门、通里、廉泉。
配穴:上肢偏瘫取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偏瘫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解溪、三阴交嘱患者健侧卧位,暴露穴位,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及其余的配穴,留针30min后取针;而后让患者取坐位,令其微仰头、张口,用压舌板将舌体向上翻卷,暴露出金津、玉液两穴,选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两穴各2-3次,不留针,使两穴各出血约1ml。
隔2日治疗1次,5次1个疗程,其余体针10d1个疗程。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
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
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复发率高达41%。
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1 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
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
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0-30T07:44:17.19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2期6月作者:朱柯舟[导读] 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朱柯舟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530022摘要:失语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中风后失语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主要治疗方法有体针疗法、头针疗法、舌针疗法、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药物、经颅磁刺激等。
本文介绍了近5年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相关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关键字;针灸疗法;卒中;失语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局限性或综合性。
它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失语是中分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通常由左侧大脑中动脉皮质及皮质下损伤引起,发病率20中风%中风~中风38中风%,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
运动性失语又称布罗卡失语或表现性失语。
发病机制为额叶后上部和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主要症状为口语表达障碍,听力理解相对保留。
证候特点为自发言语少、寻言难、言语难、无流畅,甚至无言语。
语言沟通障碍使患者无法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充分沟通,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和悲观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过程。
针灸治疗对中风中后运动性失语有较好疗效。
现将近5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优势及局限性总结如下:一、单纯针刺治疗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的优势在于能灵活选择和配穴。
但多数医师仍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穴位,且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体针疗法的推广应用。
希望今后能积极探索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体针穴位的选择,丰富不同情况下穴位的选择,以及不同针刺手法对疾病的影响,进行大数据、多中心的对比研究,总结试行的有效治疗标准。
2.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在中医与现代解剖学上相互对照,治疗机制已基本明确,规范治疗.中风易实施,疗效显著。
中风后脑组织缺血会引起大脑语言中枢受损,30%~40%中风患者会出现语言、交流、认知等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患者语言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语言能力[1]。
临床对于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在中风治疗基础上应用语言功能训练为主,如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通过反复语言刺激重建语言符号系统,但整体效果有待提高。
中医认为瘀阻脑络、闭阻舌窍是其根本致病原因,而通督调神针法可通髓达脑、疏通脑络,在此类患者中显示出肯定效果。
研究发现,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与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因子凋亡导致神经损伤有关[2]。
本研究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89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
联合组男27例,女18例;病程1~6个月,平均(3.46±1.21)个月;年龄45~76岁,平均(60.21±7.55)岁;不完全失语25例,完全失语20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病程1~6个月,平均(3.38±1.15)个月;年龄45~75岁,平均(59.67±7.12)岁;不完全失语26例,完全失语18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为缺血性中风,经颅脑CT、MRI确诊,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程6个月内,伴有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舌咽、软腭肌肉无力与下颌反射、唇反射亢进,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显示失语商小于93.8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大面积脑部梗死,有意识障碍,伴有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心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合并全身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依从性差。
解语丹及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9-03-28T16:06:51.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期作者:李琼[导读] 两者配合在治疗中风失语症中显示出增效性,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目的:观察解语丹及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符合相关入选标准的60例中风后遗症病例,并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加解语丹针灸治疗组3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
结果:解语丹针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解语丹及针灸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失语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解语丹;针灸;中风;失语【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28-02中医病名的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其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约80%。
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临床表现以猝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笔者采用中医传统方剂解语丹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进行临床观察统计,探讨中医针药功用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西医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典型的体征及临床表现为:经磁共振或CT检查明确为脑梗死。
中医入选标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评定标准,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感觉减退或消失;或伴有胸闷、或心悸,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苔厚腻,舌质暗或瘀斑,脉弦滑等,属于中医痰阻气滞、血瘀阻络、肝风内动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