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老年颅内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0.65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细致分析及总结下肢DVT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密切相关于手术制动、肢体活动受限、应用血管刺激性药物、伴脱水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另外,和患者年龄、肥胖程度、血管硬化及糖尿病等也存在一定关联。
发生后实施对症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改善效果。
结论老年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前需要准确判断下肢DVT发生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护理预案,有助于预防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老年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针对性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发生异常凝结后阻塞管腔,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DVT发生后极易导致发生瘀滞性溃疡下肢水肿,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或是干预效果不佳,极易诱发瘫痪,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DVT疾病属于开颅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高发阶段为术后7天内,血栓形成过程较为隐秘不易被察觉,甚至可能因为栓子脱落诱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手术前需要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下肢DVT高危风险因素,准确预估发生率,同时术后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DVT发生,保证患者健康和安全[1]。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致分析及总结下肢DVT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预案,旨在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
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
一例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我院于2007年12月12日收治了1例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入院1 d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稳定,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于2007年8月19日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头痛,随即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四肢不能活动。
急送当地医院查头颅CT:脑动脉瘤破裂合并脑疝,开颅血肿清除术及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给予高压氧、康复治疗,效果尚可,为求进一步康复于2007年12月12日入我院治疗,12月13日15时患者突然发热,查体:T 37.7℃,左下肢肿胀明显,皮肤潮红,皮温较右下肢偏高,请血管外科会诊,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2护理2.1病情观察每4 h观察一次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弹性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每天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观察肿胀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患者心率过快,注意输液速度控制在60滴/min以下,以免液体输入过快造成心衰。
2.2 患肢体位的护理抬高患肢20~30 cm并制动,使膝关节屈曲,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内压力,利于消肿。
改善循环治疗,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2.3饮食指导该病人有20年高血压病史,指导病人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可用田七、当归等中药煲汤饮用,以助活血化瘀,忌辛辣刺激食品。
2.4心理护理由于脑出血病发突然,患者心理上往往很难接受,又并发深静脉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病人极具有沮丧、悲观、烦躁等情绪反应,应从心理上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安慰、鼓励,创造良好的气氛,耐心地解释病情,以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进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念和决心。
3预防并发症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出现尿液混浊,发热且泌尿系统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因为用力排便而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以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的水分,定时定点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时机、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抗凝1)对于卧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推荐从诊断后当天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2)对于卧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低剂量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有助于减少肺栓塞风险。
3)对于卧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脑出血发生后24~48 小时开始低剂量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能是合理的,这使预防血栓形成的获益最大。
4)对于卧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单独使用及膝盖的弹力袜或长及大腿的弹力袜,对预防血栓栓塞无益。
5)对于合并近端深静脉血栓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如果不适合抗凝治疗,采用暂时性植入可回收滤网作为过渡,直到可以开始抗凝治疗是合理的。
6)对于合并近端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在脑出血后1-2 周延迟开始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需要抗凝联系1)对于卧床的脑卒中患者,如果没有禁忌,推荐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常规治疗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而不是单纯常规治疗。
2)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性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获益尚不明确。
当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获益对比尚不明确。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不应该使用弹力袜。
预防性vs治疗量抗凝用法用量下表列出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用量表格中对于药物在其他疾病的用法用量未列出;具体用法用量请参照相应药品说明及指南1)从指南推荐以及推荐依据的临床研究来看,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使用。
2)脑出血患者的预防性抗凝应该尽早,也就是脑出血发生后24-48小时后就可以开始。
3)小剂量的预防性抗凝不增加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风险,但治疗剂量的抗凝似乎出血风险较大,所以推荐治疗剂量的抗凝在脑出血后1~2 周开始。
颅脑外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11-26T09:14:47.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夏明[导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脑外科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
夏明(沭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沭阳223600)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是脑外科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
好发于左下肢,最快24h,以7-15天发生最多。
术后并发DVT,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还会致残,发生肺梗死而危及生命,因此DVT愈来愈受到脑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早期下床活动能有效预防DVT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长期昏迷、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常限制患者活动。
我科通过对脑外伤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实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年龄32~67岁,平均45岁。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静脉造影确诊。
其中20例临床治愈,2例失访。
1.2 病因分析: 术中出血、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均导致血流缓慢,术后人体自身凝血机制加强,血栓更易在静脉瓣膜尖部以及肌肉静脉窦形成,从而引发DVT的形成。
1.3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肿胀、增粗、皮肤苍白、浅静脉扩张、肢体温度变低、体温上升、肢体活动受限、全身不适等。
2 结果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多发血栓病人转普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非手术疗法,取得满意疗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肿胀逐渐消失,经彩超检查显示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治疗时间7~25天,无肺栓塞、新血栓形成以及远期肺功能不全。
3 预防措施1856年Vircho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损伤,至今仍被世人所公认[1]。
本科根据此三大因素预防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详尽了解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全身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心血管慢性疾病,预防性的从患者饮食、肢体活动、静脉保护、抗凝溶栓治疗、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因血栓形成而导致腿部深静脉血栓,其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压疮等,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首先,在进行护理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观察、体征检查等。
这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其次,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加强卧床休息,减少腿部负荷。
患者的床位应保持平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在翻身的同时,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腿部情况,包括是否有肿胀、发红等症状。
进一步,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和溶栓剂。
抗凝剂可预防和阻止血栓的形成,如华法林、肝素等;溶栓剂可溶解已存在的血栓,如尿激酶。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及时给予这些药物,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血液凝固指标。
与此同时,护士还应加强患者的教育,包括疾病知识、治疗原则、生活护理等。
患者需要了解血栓的严重性,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比如,患者需要避免久坐久站、保持适当的运动、穿着舒适的鞋袜、定期进行血栓筛查等。
此外,患者还需学会按摩腿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泄,预防并减轻肿胀。
在康复阶段,护士还需进行下肢功能评估和康复训练。
通过评估患者的下肢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护士可以利用康复器械,如定制的康复装置、电动健身车等,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护士还需引导患者进行腿部肌肉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恢复肌肉功能。
最后,护士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如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需要从评估、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教育、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
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摘要】探讨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积极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以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出血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下肢DVT本身并不影响人的生命,但如果形成的栓子阻塞肺组织,则可引起肺栓塞[2]。
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科共施行手术320例,发生DVT10例,现将其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科共施行手术320例,发生DVT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3岁,均为昏迷1月以上,均有不同程度偏瘫,血栓发生于左侧瘫痪肢体8例,右侧瘫痪肢体2例。
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
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DVT。
2 预防措施2.1增加活动对意识障碍者应加强翻身叩背2h一次,作适当的下肢被动活动。
帮助患者进行足背伸屈动作,借腓肠肌群的收缩、挤压的“肌泵”作用,促进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
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的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按摩10分钟,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松弛,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2.2保护静脉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
2.3减少血液凝滞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下肢静脉回流。
2.4饮食进食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粘黏度。
3 护理3.1一般护理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注意下肢保暖,避免感冒、打喷嚏,保持大小便通畅,以免增加腹腔压力,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
一例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孙静娜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09(018)002
【摘要】我院于2007年12月12日收治了1例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入院1d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稳定,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42-142)
【作者】孙静娜
【作者单位】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一例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J], 张杰
2.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J], 赵金诚;朱司国;万京秋
3.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的护理 [J], 郭雪岭
4.细节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 [J], 李惠兵;陈亚玲;白芳玲
5.专科护理对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观察 [J], 杨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脑卒中患者如何护理
脑卒中患者鉴于自身特殊性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症(VTE),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TE),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较为常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病死率。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肢体护理:踝关节被动内外翻运动、屈伸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均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其中环转运动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31.3%,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护士左手固定患者踝部、右手握住足前部作踝关节屈伸、足内外翻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每分钟30~40下,环转运动每分钟10~15下。
(2)膝及髋关节运动:将肢体抬起后左手扶膝下方,右手手心抵住足底跖趾关节做膝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及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及内旋、外旋运动,手法由轻渐重,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禁用暴力,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达到膝及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3)腓肠肌挤压:对腓肠肌进行自下而上有节律的挤压,挤压与放开时间均为1秒钟,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