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51.62 KB
- 文档页数:2
《10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认、读、写10,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10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0,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从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10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与学生交流10月1日国庆节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做简单介绍)师: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10月1日了,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了庆祝节日,正在高兴地布置会场,你们看这幅图。
出示情境图。
2.提出看图说话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如果学生说话中用了具体数字,老师要给予表扬。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说一句话或讲一个故事?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二、新课学习1.提出看图用数说话的要求,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
师:同学们刚才讲故事、说话都很好,你能用学过的数看图说一句话吗?学生可能会说到:●有5个黄气球,2个粉气球,3个蓝气球;●左边5盆花,右边5盆花;4名男同学,6名女同学。
●有2个穿蓝色上衣的小朋友,4个穿裙子的小朋友。
2.提出数一数气球、小朋友各有多少的要求。
先让学生自己数,给一定的自己数的时间。
交流时,师生共同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过的数说出了图中的一些事物。
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分别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几个气球,几盆花?学生自己数,然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学生说后,师生共同数。
3.提出:“你能说出1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你能说出1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如:10号球衣,10双袜子,10棵大树,10元钱,10瓶饮料,10枝花。
……4.动手操作按做一做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中的10的加减法教学,分析教案设计的重点,介绍实际的教学操作实践。
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读法,熟记数字0-10。
2、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技巧。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进行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10的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2、通过数形结合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善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并采用图片、物品等具体物质来辅助学生进行数字的认知。
2、教师通过情化讲述,来引出10的加减法。
同时,老师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菜市场买卖,小朋友们分享零食等等来让学生理解10的应用。
3、在教学中,老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例如:利用竖式口算,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法来快速计算。
4、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来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通过练习、游戏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10的加减法的掌握。
5、老师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练习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发现规律,巩固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操作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操作实践:1、图片或者物品配对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或者物品进行配对,通过配对来练习数的读法,加减法计算等。
2、竖式口算老师会通过竖式口算来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在讲解计算方法和规律时,会使用数形结合法,进行快速计算。
3、生活情境演练老师将会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买卖计算,分享零食等等情景,通过情境演练,学生能够理解10的应用。
4、练习作业老师会留下适量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多进行巩固和独立探究,多发现规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0的加减法教学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应用题解决能力,扩充数学思维和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5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最新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1认知目标: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分气球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
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校及班级状况分析:班上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改变传统的.课桌椅的摆放,8位学生围坐分为一小组,共分为8个小组。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因为有7、8、9加减法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学生在学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
借于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10个气球分成两堆,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能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能发现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3、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教材编写说明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大数的加减计算都要归结为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内容编排分为三个知识块:“加法和减法”“6~10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然后安排了以“动物乐园”为问题情境的提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还安排了加减法算式的“整理与复习”。
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有趣的数字”综合与实践活动。
根据整套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教材每课都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以“情境十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二是加减计算的直观图。
本单元共11课时,综合与实践1课时,内容设计和编排如下:知识块课时内容素材与活动第1课时1.认识+和加法算式,会读写加法算式。
2.一图一式,根据直观图写出5以内加法算式的得数。
1.做纸花2.小花直观图5以内的加减法第2课时1.同一个加法问题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根据情景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一图二式,根据图口算5以内的加法。
1.兔子一家2.集合圈呈现的实物图第3课时1.认识-和减法算式,会读写减法算式。
2.一图一式,看直观图口算5以内的减法。
1.送画片2.4幅减法示意图第1课时1.6、7的加减法。
根据情景图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2.一图二式,根据集合图口算6、7的加减法。
1.放风筝2.集合圈呈现的蝴蝶图6~10的加减法第2课时1.8、9的加减法。
根据情景图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10的加减法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10的加减法。
主要包括1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并且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1.掌握1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进行进位和退位的意识。
3.能够熟练解决10的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重点1.1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
2.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安排进位和退位问题。
2.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法、观察法、活动法和练习法等。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10的出现方式,同时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2. 分步讲解10的加减法分步讲解10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式。
通过简单的实例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3. 练习并带动思考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在其中加入重点难点的题目,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在这个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 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10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小结,并强调10的加减法中所需要注意的要点。
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不出现明显的错误,并树立自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七、教学评价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与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查漏补缺。
“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目标:分析性智力:1、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如何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写10的方法,掌握10的组成4、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创造性智力:能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性智力:1、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2、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会读写104、能用符号正确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5、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第六课时:10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 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 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
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
(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2)数一数: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 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出示点子图。
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10的加减法-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决各种应用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三、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教案、黑板、粉笔、教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让学生认识10的加减法的概念。
2. 体验1.通过课件和教具让学生感受10的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探索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讲解1.在黑板上讲解10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课件和教具呈现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的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4. 拓展1.配合优秀教材,让学生探究10的加减法的应用技巧。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10的加减法的应用技巧,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 总结1.通过讲解巩固概念、练习加深技能、小组合作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六、教学反思1.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10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
2.通过小组合作拓展了学生对10的加减法的应用技巧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10的加减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体验自主探究,创兴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
难点: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
三、导学问题1.课前热身(1)口算:4+3= 2+5= 7-5= 1+6=5+2= 7-3= 7-6= 7-4=2.自主探究新知看书上44页的图。
(1)地上有()只猴子,树上有()只猴子,合起来是()只猴子算式记作:(2)有()只棕色猴子,有()只黄色猴子,合起来是()只猴子算式记作:(3)你还能提出别的什么问题吗?并解答:(4)想一想:5+5=() 10-5=()3.达标练习(1)口算题4+6= 8+2= 7+3= 10-5= 2+8=4+5= 5+3= 10-9= 3+7= 10-6=(2)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各题。
①根据6+4=10写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②根据 10-3=7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4.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10”百科知识“10”基本信息:小写十。
大写拾。
英文 ten(十)tenth(第十)。
进位制十进制刚劲有力而简洁的烙印十进制10。
质因数分解2*5(合数)。
罗马数字X 。
八进制12。
二进制1010。
十六进制A。
“10”在人类文化中:1.在中国文化中,由于10是十进制的第一个进位后的数字,所以有正好圆满的意思,于是有“十分(好)”“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十足”等词。
2.由于人健全的手指一般是10个,所以有“十指连心”的说法。
3.此外,汉字“十”的字形与两条垂直交叉的道路很相似,因此这种道路通常叫“十字路口”,这样的街道叫“十字街”,并将罗马帝国时代的一种刑具叫“十字架”。
4.也指数量大,比如“十恶不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年树木”“十室九空”等。
5.货币中常用的面额,如10元、10镑。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5以内的加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加法的意义。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1.了解加法的意义。
2.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1和() 2和3合成()()可以分成1和3 2和()合成43可以分成()和1 4和1合成()二、知识新授(一)请小朋友观察课本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
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
(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
三、算一算看图列算式。
(一)出示课本“算一算”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1+3=2+2=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四、练一练(一)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
2+3=□4+1=□(二)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三)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在看图讲故事、自己试算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加减混合算式,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发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计算12-5-3= 16-8-4=18-5-6= 15-4-3=16-9-3= 19-9-5=2.师生进行喜欢吃什么面包的谈话,并要求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描述面包的形状。
师:我知道许多同学都爱吃面包,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爱吃什么面包,用语言和动作描述一下面包的形状。
多请几名同学发言。
师:面包是现在生活中一种人们常食用的方便食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个发生在面包店的故事。
3.放咪咪面包店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讲故事,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放动画课件。
师:看了动画课件,你能把它们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将图中意思表述正确。
如:面包店原来有5个面包;猫妈妈端来了6个面包;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小熊要把剩下的都买走……4.交流从故事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师:故事讲的可真生动。
谁能说一说从故事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内容呢?学生可能会说出:●面包店原来有5个面包。
●又来了6个面包。
●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
二、新课学习1.提出教材中:“小熊买了几个面包”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师:面包店原有5个面包,猫妈妈又拿来6个,小猪买走了8个,剩下的小熊要买走。
根据这些情况你能算出小熊买了几个面包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学生自己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同的算法,为下面的交流做好准备。
2.交流学生各自的算法。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加减混合算式,知道加、减混合算式的读法。
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
最新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2016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冀教版)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大数的加减法计算都要归结为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内容编排分为三个知识块:“加法和减法”“6~10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
然后安排了以“动物乐园”为问题情境的提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还安排了加减法算式的“整理与复习”。
综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有趣的数字”综合与实践活动。
根据整套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教材每课都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二是加减计算的直观图。
本单元内容具体编排特点如下:1.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2.注意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
3.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同时加强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5.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能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能发现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3.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加减问题。
难点: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列出不同的算式。
2.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能根据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3.培养学生在情景图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复习10的组成。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结合图上的数学信息,试着讲故事。
2、请学生根据图上内容思考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2只蓝猴加8只黄猴,2+8=10;地上4只加树上6只,4+6=10。
3、请学生根据图上数学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交流、讨论,然后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同一个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如:树上有几只猴子?请小朋友在这个式子里面填空:□○□=□。
三、课堂练习
1、
出示课件,图中有9个蓝片和1个红片,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说出4个算式
2、课件出示,图中有7个蓝片和3个红片,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说出4个算式
3、看图说出有几只懒羊羊。
4、看图说题意说算式。
四、口算练习。
1、看谁算的快。
2、先算在比较大小。
五、数学游戏
拿出数字卡片,根据图上数字找朋友组成10,以小组形式进行。
六、总结本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